山西红薯油糕的做法
制作山西红薯油糕之前,要准备红薯、核桃仁、黑芝麻,将红薯煮熟之后和黑芝麻、核桃仁混合在一起并碾成泥状,适当放入一些面粉进行搅拌保持面团的粘黏度,搓成一个个小面饼之后放入油锅中小火煎炸,直到面饼两面金黄即可出锅。
步骤1
准备好红薯、核桃仁、黑芝麻,将红薯去皮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蒸熟即可,时间可以控制在15分钟左右;将核桃仁和黑芝麻沥干水分之后,用烤箱稍微烘烤一下,这样可以烤出香味。
步骤2
将核桃仁和黑芝麻碾碎,和蒸好的红薯一起搅拌成泥状,可以撒一些白糖调味。把红薯泥慢慢揉成团状,可以适当放入一些面粉进行搅拌,使红薯面团的粘黏度保持均匀的状态,尽量不要使面团太黏。
步骤3
将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面饼,中间可以稍微捏薄一些,这样方便油炸还能缩减油炸时间。将面饼搓揉好之后放置在面板上醒一下面,将油锅烧热之后放入红薯面饼,用小火慢慢煎至两面变成金黄色即可。
红薯油糕|“咔哧咔哧”,软软糯糯香香甜甜,就是这个味!
软糯香甜油糕情
杨群群
油糕是晋南人过年最重要的一道美食,说其重要一则因其软糯香甜、人人爱吃,二则还因糕谐音“高”,过年吃糕寓意“年年高”。
在我的老家,腊月月尽家家炸油糕是约定俗成的。父亲一大早就揭开那漆黑神秘的地窖子,踩着窖子两旁的脚窝,下到窖底取红薯。母亲用扁担一头钩着荆条筐子放入窖底,片刻工夫,就吊出满满一筐红薯。劈柴、烧火、洗红薯、蒸红薯,院子里的炊烟欢快地扭着腰肢,黑色的蒸笼敞开嗓子唱开了“咯咯哒—咯咯哒”,仿佛在说:“过年了,过年了!”忙罢院里,母亲又在灶房准备油糕馅儿,一把白芝麻,一把黑芝麻,在热锅内打个滚儿,便傲娇地挺起圆鼓鼓的肚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母亲用擀面杖碾碎了芝麻,再加入红糖白糖,一大碗甜甜香香的油糕馅儿就调好了。
约摸一个时辰,热气腾腾的红薯终于出笼了,我们一群疯玩的小孩蜂拥而上,顾不得手脏赶紧拿个红薯解馋暖身子。母亲一边喊叫我们离远点别烫着,一边迅速将红薯趁热去皮放入面盆,紧接着加入少量面粉麻利地用铲子搅拌起来,直到把面搅成均匀的米黄色。一切准备就绪,包油糕这样的慢工细活才拉开序幕。
包红薯面油糕的方法如同包小笼包子,包好后用手轻轻按压至扁圆状方好。母亲包得又快又好,我心里也痒痒了,在一旁照猫画虎跟母亲学包油糕,但包好的糕坯不是馅少皮厚就是皮薄漏底,红白黑相间的馅儿染得哪儿都是。“快别在这儿捣乱了,年糕里包的是一家人的福气,漏底漏福哩!”母亲赶紧支应我把包好的一箅子油糕端去让父亲炸。炉子里小火苗四处乱窜,锅里的油乐呵呵得笑出一层层浅纹,早眼巴巴地盼着油糕了。一个,两个,三个……油糕下锅了,滚烫的油冒着热气、吐着快乐的小泡泡。因为红薯烫面已有了八成熟,一上色一翻身,金黄的油糕就出锅了。我站在一旁早馋得流口水了,忙用筷子夹起一个,轻轻一咬,外焦里软,一股芝麻和糖的香甜味瞬间涌向全身,虽然舌尖被烫得麻嗖嗖,心里却美滋滋的。母亲看我猴急的吃相,总会笑着打趣:“这妮子嘴太馋,小心吃成胖子将来找不到婆家!”
过年的节奏欢快而紧促,几大箅子油糕炸完了,紧接着还要炸肉丸子、素丸子、馓子、盒子、麻花、油条,竹篮里油炸食物丰盛起来,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烈……
出嫁后在河津过第一个年,最难忘的就是婆婆做的软黍子面油糕。婆婆说,油糕炸得好不好关乎来年的光景旺不旺,当地人每年一进入腊月第一件事就是称几斤正宗的软黍子面。婆婆炸油糕也是在腊月月尽这天,按当地风俗讲,月尽搭油锅炝窑驱邪安宅。灶房里的包子才刚出锅,婆婆就忙着把和好的软黍子面上蒸笼。因为软黍子面难熟,蒸得时间长,且遇热太糯易流,所以先要把软黍子面做成一个个小窝窝头状才上蒸笼,通常要蒸两个多小时。蒸好的软黍子面透着黄褐色又粘又糯,在面盆中倒入食用油和面才能不粘盆。
包软黍子面油糕如同包饺子,擀皮、夹馅、封口。馅儿内容颇为丰富,有枣泥馅、红豆馅、芝麻馅、花生馅等,刚炸出来的软黍子面油糕外皮脆生生的,里面却很筋道,加上馅的香甜味非常有嚼头。但这还不是它最好吃的时候,软黍子面油糕是个冷性子,一凉就变得很硬,回笼再蒸才最好吃。一盘圆鼓鼓的硬油糕放进笼里,经半小时热蒸,出笼时一个个便软了心肠,扁扁地躺在一起,用筷子一夹软得一塌糊涂,这时再吃就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叫软黍子面了,软软的、糯糯的、甜甜的。
我最喜欢吃红豆馅软黍子面油糕,但遗憾的是到河津十余年了,在婆婆的溺爱下始终还未学会做软黍子面油糕。每每腊月月尽,放假回家,婆婆和弟媳妇早早就炸好一大盆软黍子面油糕,各种馅儿都有。她们总说我上班辛苦,过年回到家里就好好歇着,我便成了最有口福也最幸福的“吃货”。
从记事起到现在,无论是母亲做的红薯面油糕,还是婆婆做的软黍子面油糕,都是年味中最浓、最甜、最幸福的记忆。不知不觉中,走过了而立之年,肩上的责任重起来,心中的感恩之情愈发强烈。每每回家吃油糕,不像之前那么急了,学会了细细咀嚼、用心体味,味道也更甜更美。
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们团聚在一起,做香香甜甜的油糕,这便是过年最最开心的事了。
晋南农村婚宴有道必上的菜,配料可以有很多,醋却一点不能少
农村酒席是展现一个地区饮食文化和特色美食的重要场所。人们在遇到盖房架梁、红事白事、家庭添子甚至朋友相聚时,都会张罗一场酒席款待来客。酒席有大有小,但上桌的菜却容不得半点疏忽,即便是小聚会,也会在心里盘算着准备哪几样凉菜、哪几样热菜,特别是当地酒席最讨口的菜绝不能少,这不仅是让人吃好的小问题,更是一个面子的大问题。
在山西晋南地区,婚宴是最为热闹的酒席,也最具有代表性,那么晋南农村婚宴必上的菜是什么呢?
晋南,顾名思义,是位于山西南部的一个区域,其隔黄河和河南、陕西相望,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我国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晋南作为山西的粮仓,日常食物以面食为主,菜肴有凉热之分。婚宴上,主家一般会请专门的厨师班子运作,请大厨确定上什么样的菜,而大厨则会按照自己多年的经验,根据主家的经济实力和宴请的规模,详细列出一个既让主家有面子,又能让客人吃好喝好的菜单。图为当地一家婚宴上准备好的凉菜。
笔者曾经在芮城县遇到一位姓秦的厨师,他在当地农村从事一条龙红白喜事服务已经近10年,可谓经验丰富。他给笔者提供过一份婚宴的菜单,为10热9盘子,即10个热菜和9个凉菜。凉菜分别有牛肉、卤肉、凤爪、大虾、雪花排骨、鹌鹑蛋、五香花生、豌豆糕和凉拌黄瓜。热菜则为烤鸭、香辣鱼、红烧鲤鱼、酸辣鱿鱼汤、山药木耳炒肉片、小酥肉、拔丝红薯、老虎菜、醪糟汤、晋糕等。图为在一个地窨院里忙碌的一条龙厨师班子。
秦师傅告诉笔者,现在的农村经济上来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和以前比已经好得不是一点,加上娶媳妇嫁闺女是家庭大事,婚宴上的菜除了常见的猪肉牛肉,主家都会要求添加一些新菜、硬菜。比如烤鸭、烤鸡、海鲜等,都是近些年才在酒席上出现的。但有些传统的菜却不能少,就像红薯油糕、晋糕、酸辣肚丝汤、酸辣鱿鱼汤这些。图为婚宴上的帮忙者在上菜。
据了解,晋南婚宴上的开胃汤,以前是以酸辣肚丝汤为主,后来酸辣鱿鱼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因其具有滋阴养胃、补虚润肤的效果而很快受到晋南人的喜爱,并在厨师们的传承改良下,具有了晋南特色,成为了酒席上必上的一道菜。图为婚宴上准备端上桌的酸辣鱿鱼汤。
秦师傅介绍,酸辣鱿鱼汤的主料只有一种,就是发泡的鱿鱼,但辅料很多,每一个厨师使用的都不一样,五花八门,有胡椒粉、淀粉、酱油、盐、鸡精、葱姜蒜、木耳丝、香菜、香油、辣椒油等等,放啥全靠厨师的经验和习惯,唯一相同的就是都要放醋。晋南地处山西,老陈醋最出名,所以酸辣鱿鱼汤里的醋有的是陈醋,有的则是当地的米醋。我和大多数厨师一样,做这道菜时都会把醋要放到位,少了不行,那就体现不出酸的味道了。秦师傅说。图为一锅放了老陈醋的酸辣鱿鱼汤。
在秦师傅那里,笔者还了解到,酸辣鱿鱼汤除了酸,还要体现出辣。有的厨师为了省事,用辣椒油提味,但这种方法会导致汤色不佳,口感太辛,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放胡椒粉,这样出来的酸辣鱿鱼汤才能口感韧滑、汤味酸辣、鲜香可口。食用后,不但开胃,还能解酒,很受男女老少的欢迎。图为在另一家婚宴上拍摄到的酸辣鱿鱼汤,厨师使用的是米醋,汤色显得发白。
婚宴上的酸辣鱿鱼汤好喝,除了厨师对食材和配料的掌控,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使用的大锅大灶和大火。一条龙厨师班子用的炉灶是当地的连锅灶,为长条形状,开有3至4个灶口。第一个灶口正对着炉子,是主灶,用来炒菜、熬汤,其余的灶口用来热水、蒸菜或者保温。炉子的燃料是无烟煤或者粗大的劈柴,火势很旺。主灶上的锅是大铁锅,往往一锅菜就够百十口人吃。图为帮手们在给每一桌盛装酸辣鱿鱼汤。
晋南婚宴上的凉菜为提前拌好,首先全部上桌,客人们开始食用后,厨师才动手制作热菜。一盘盘热菜被或炒或煮出后,逐一端上,这时的婚宴才算进入了高潮。在当地,宴席为流水席,一拨人吃完离开,厨房帮手清过桌子,接着再重新上菜供下一拨人吃,如同流水一般。图为一盆放了大蒜、辣椒还没有做好的凉拌黄瓜。
据了解,近几年来,当地婚宴的水平基本在200至400元,依据主家的经济能力而定。一条龙班子的工费为一桌35元,若春节期间活太多时,工费会涨到一桌40元。秦师傅说:能不能多接活多挣钱,就看你的菜做得好不好,会不会给主家省钱。干这活,如果不考虑为主家节约,那在四邻八乡就不好混了。图为帮忙的人端着热腾腾的馍送到每一桌的客人手里。馍吃完,婚宴也就结束了。大河乡土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点击关注,阅读更多乡土故事。
本文来自盈盈一水间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7/1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