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需要练吗
草书需要练习,因为草书是一种发展拓新很快的书体,不仅要勤加练习,多学习古人的笔法作为基础,还要将草书与现代思维相结合。草书最注重个性的自由表达,在书写的过程中应当跟随心情、融入自己的情绪。
草书需要练
草书需要练习,因为草书是一种发展拓新很快的书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想要学好草书,不仅要勤加练习,多学习古人的笔法作为基础,还要以时代审美风尚为背景,将草书与现代思维相结合。
练习草书时,建议多读帖,而不是多临摹帖子。因为草书是一种有法度但无规则的书体,每个人书写的风格都会不一样,临摹帖子并不学到其中的形意。只有多读帖,学习前人的运笔体态、精神风貌,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草书。
草书是个性的自由表达,在书写的过程中,应当跟随心情,让自己的情绪融入到笔法内。否则按照前人的书体去书写,不能依照自己的情怀来学习草书,书写出来的草体会非常僵硬无神。
应该人人都要学书法还是个别人爱好就可以了,学书法还有意义吗
我的视频《钢笔字毛笔字哪种书法对中小学学生有用》网友写了很长一个评论,是说学书法人人都有必要还是个别人很有必要。我非常感动他的苦口婆心,我给他写了一个回答,算是我们沟通一下对现在文化背景下学书法的观点吧。
回答:你说的这些都对,但是,毛笔字不是适合所有人,古代都是这样。
别的不说,就说文征明因为书法,科举落榜,清代大才子大思想家龚自珍,书法不被科举看好而落榜,大清帝国失去一位改天换地的英雄。但是,他们都好很有才。书法是获得认知能力的方式之一。不代表代替所有的认识方面。
我们说的是普适教育,你说的培训班本来就是选择教育,这是有差别的。
再说,现在书法已经与社会脱节严重,能够写好字已经难能可贵了。把书法留给艺术家的梦想来完成,远比大家写书法能更好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艺术家不需要太多。至于传统文化,书法从技法来说是一个很小的分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需要更专业的投入。普通爱好者,能够提高书法欣赏能力,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我在视频中尽量扩大书法的外延,未必书法爱好者人人喜欢一听,因为,书法涉及的文化深度非常广泛,简单的书法爱好也不一定都明白,例如,学书法,到底该不该人人都学?有没有实际意义?这不是人人都看得懂的。可见,真正爱书法学书法何其之不易[赞][赞][赞]
此外,你提出的书法与成才的问题,我认为没有必然关系。
我们今天,是一个学科精细化的时代,每一个学科都有成才的机会,也不是学了书法就必然成才,不学书法就不能成才了。我们甚至可以说,即使专业学书法,也不一定成才。书法是个人爱好会让书法发展更好,也会让个人发展更好[赞][赞][赞]
网友:这段视频让我很有感触。
当今社会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便是如此关注书法的“千千千里马”先生,也陷在这个误区中而不自知——即书法(或者说练字)不仅仅只是把字写好,书法还是培养学书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是修炼品学涵养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学书者认识和分析客观事物的有效途径(学书过程需要察之尚精,拟之贵似),是培养学书者高度的学习和模仿能力的捷径,是让学书者心灵手巧的绝妙之法。
试想一下,一个心灵手巧之人,学习和动手能力很大概率上会远远超过那些连字都写不好、学不会的手拙之人。
从事书法教学十多年了,在学习书法上进步很快的学生,不出意料的学习成绩都是同龄学生中的佼佼者。
本人学习书法多年,曾拜师学太极,半年时间,就超过了那些练了五年太极的师兄们。近五十岁的时候学驾照,教练很诧异我的协调能力非常好,很短时间就满分拿到了驾照。
作为兄弟姊妹五个中排行老幺的我,童年和少年时代几乎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宠溺生活,曾经,父亲命我给他坏了的汗衫缝补一下,不敢违命,结果,缝补之后,父亲见缝补的针线非常细密整齐,狠狠地表扬了我。父亲几乎是从不表扬我的。这是我至今记忆深刻的一次(还有一次,我的书法参加全市书法大赛获得一等奖,电视新闻都播报了。他也只是在我的婚礼上,喝了红酒之后,在亲戚面前表扬了我。事后还是亲戚说给我听的)。
可见,学习书法真的不仅仅只是把字写好。把字写好只是一个方面,当能够写一手好字的时候,其他方面的收获是远远大于写好字本身的。
所以,我认为,学习书法,尤其是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
如何让行草书更专业,只有这七个字
学书法,笔法和结构是分不开的,但是笔势可影响结构。所以学习行书最重要的是体会笔法,此时的笔法和楷书的笔法略有不同。学习楷书是为了把笔法练“死”。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基础,一个出笔就有法度的下意识,而不是一写出来就是毛笔字。
第一,王羲之的行书美在哪
一、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王羲之的行书之所以高妙,姿态上的变化是一大关键。正如高手总结的那样:长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光用语言来形容可能不是那么直观,我们还是通过具体的字来感受一下。下图就是王羲之行书手札中的两个字“羲之”,一个修长挺拔,一个短小精悍,很直观的体现了这种姿态上的变化。
为什么短小的字要写的精悍有力一点呢?这点也很好理解,短小的字本来占的地盘就小,如果再写的弱不禁风的话,就更体现不出地位了。大家在自行创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点,小字要写的精悍有力,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他的美感。
二、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用笔的肥瘦变化,在王羲之的行书里也有很好的体现,别的不说,就说下图《兰亭序》里的这6个“之”字吧,有的清瘦利索,有的肥美丰满,姿态各异,各具美感,让人忍不住拍手称赞。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清瘦者要写出骨力,肥美者要肥而不腻,这样才能称得上是高妙。
三、劲者如武夫,媚者似美女。在王羲之的行书中,遒劲和妩媚时常是融合于一体的,力道满满的同时又不失柔美。比如下面的这个“知”字,整体上看,真的像一位翩翩起舞的美女,但是细品的话,每个细节又遒劲无比,真是越看越有味道。另外,这个“知”字非常难写,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把这个字写好了,提按转折也就容易了。
四、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贤士。关于欹斜和端正,在这里就不具体举例了,在王羲之的行书中处处能看到这种变化。需要注意的是,王羲之的这种看似信手而来的结体变化,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限于篇幅,在这里就不过多讨论了,希望大家在平日里多看多总结。
王羲之的行书美在哪?看完上面这4句话,我想大家都会有一个清晰而又直观的感受。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光知道美在哪还远远不够,欣赏完之后尝试下笔表达出来,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
第二,我总结了七个字
学习行草是为了把笔法练活。然后,才能用活的笔法,去把楷书写活。
练书法的过程一定是这样的。从楷书过渡到行书,并不是笔法有多难,而是我们对于用笔的方法,还没有“想通”。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系统训练。我能把练楷书时写的横竖撇捺,忘掉。
要换成行草书的笔法“提按转折起行收”。
横竖撇捺勾就是死的,提按转折起行收就是活得。
写行书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到,用笔力度的变化,善用笔锋的弹性。
提按转折,无一不是利用笔锋的弹性和力度写出来的。
至于起笔,行笔收笔,则是我们训练过程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什么是折?什么是转呢?
转很容易理解,如上图样。
折的话,就得顶一下笔,,重新蓄力。
比如这个字,左边,这四横,都是折笔。呈现方的角度。
这一竖,就是折笔后,蓄力,上提的过程,如:红线条。
接上那个圆转的部分,就是“转”。笔画牵丝由轻边重就是按笔。
这就是提按转折。书法的所有笔法,这次是关键。是利用笔锋的弹性,所做出来的。
所有的行书,任何人的行书,王羲之,颜真卿,张旭,怀素,米芾,苏轼等等,他们所有人的字里,都是这种笔法。
只不过组合方式不一样。
组合方式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规律。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学书法要专一的原因。
每个人的组合规律,如果在你还没有掌握的时候,你就去学习别人的,最后你不但掌握不了这个规律,还可能邯郸学步。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这已经是我走错过的路。虽然这条路是错的,但是也有出路,只不过南辕北辙,比较慢而已。
所谓的提按其实很好理解,按一下笔之后再提起来的过程,也就是笔画由粗到细的过程。
用笔的规律就是提,按,提,按,提,按。
中间笔画变换的部分就是行笔。
我们只要懂了提按转折起行收这七个字,就可以用这个,去代替横竖撇捺勾。
注意他每一次按笔,上图。圈里的部分,总有一些,黑色痕迹比较重的,那就是按笔的部分或者墨色重合的部分。
只有按下笔,墨才能重。
看字帖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注意到他们力度的变化。掌握了它们力度变化的规律,离入手就不远了。
由楷书过渡到行草书,还是要在思想意识上发生转变。
以上,只不过是方法的一种。
也仅仅是我认为比较方便快捷的办法,因为我走弯路那些年,之所以能出来,就是因为这七个字让我恍然大明白。
本文来自叶璃溪i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2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