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甲骨文发源地是河南哪里

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南省,商朝一开始将都城建在河南省商丘市,而甲骨文是商朝的通用文字。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先后经历了三次发掘,其中被挖掘出来的甲骨多达25000片左右,为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

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南省,商朝一开始将都城建在河南省商丘市,而甲骨文是商朝的通用文字。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先后经历了三次发掘,其中被挖掘出来的甲骨多达25000片左右,为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

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南省

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南省,商朝一开始将都城建在河南省商丘市,甲骨文其实是商朝的通用文字。但是到了盘庚时期,商朝都城被迁至河南省安阳市,并且在安阳市建都长达273年之久,而安阳市的简称为殷,所以后时将商朝称为“殷”或“殷商”。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先后经历了三次发掘,第一次在1936年6月12日,发掘出带字甲骨17096片。第二次在1973年,发掘出甲骨7150片,其中刻字甲骨5041片。而第三次是1991年,在一个仅2㎡的小坑内发掘出1583pain甲骨,带字甲骨有579片。

甲骨文因为镌刻或书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是殷商时期通用的文字。殷商时期主要有三大特色,分别是信史、饮酒和敬鬼神,而甲骨文很好的将这些内容保存与龟甲或兽骨上,为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

商王朝的起源地,考古发现改写认知,难怪北京地区古称幽州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王朝,商朝充满了谜团,近代甲骨文出土后,通过对甲骨文卜辞的解读,尽管揭开了无数谜团,但依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其中一个就是商朝起源之谜。

关于商朝来源,如今有两种说法,一是“东方起源说”,一是“北方起源说”。近代以来,“东方说”成为主流,重要依据之一是周人封微子启(纣王兄长)于宋国,不少史书认为宋国都城所在的睢阳(如今河南商丘辖区)是商人祖地,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东夷不少部落崇鸟,而商朝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然而,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改写传统认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商王朝的起源地不在东方,也不在河南,而是在更远的北方,其中幽州应该是商人更早的祖地。

商契之都商丘,并非如今的商丘

欲要探究商人起源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商契之都——商丘的真正所在,因为商契是商人始祖,是商朝来源中的承上启下的人物。

《左传》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陶唐氏是帝尧,阏伯是商契,因此就是商契居住在商丘之意。

但有些诡异的是,先秦《世本》记载:“宋更曰睢阳。”先秦史书中谈及宋国时,没有指出宋国睢阳就是商契之都——商丘。如果宋国睢阳就在商契之都,先秦史家为何不说“睢阳是商丘”?显然,商契之都位于如今河南商丘的说法严重值得怀疑。

其实,从史料记载来看,还有“濮阳商丘说”,就是商契都城商丘位于如今的濮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 河水旧东决,迳濮阳城东北,故卫也。帝颛顼之墟。昔颛顼自穷桑徙此,号曰商丘,或谓之帝丘,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所居,亦夏伯昆吾之都,殷相土又都之。”史书中还有卫成叔梦遇夏后相(定都帝丘)的记载等等,都将“商契都城商丘”指向了濮阳。

尤为重要的是,现**古取得重大发现,其中有两个证据可以说明真正的“商丘”应在濮阳。

其一,在濮阳发现高城遗址,发现了面积高达916万平方米的古城,该古城涵盖了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夏商周等时代,是一个传承久远的层层叠压而形成的古老遗址。也就是说,高城遗址历史非常悠久,在商契时代这里已经是一座上古大城,因此商契极有可能曾经定都于此。

其二,在卫水上游河南新乡辉县一带,考古发现先商文化遗址,考古界将之归类为“辉卫型文化”,其中代表是琉璃阁遗址,发现先商文化墓葬336座,出土不少石钺等礼器。在辉县孟庄一带,还发现了12.5万平米的先商古城,说明当时商人已经成为一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不少学者认为,“辉卫型文化”与商契六世孙王亥有关。

综合这两个考古发现可见,在先商时期,商人活跃于河南的黄河北部,没有考古证据证明先商早期商人在黄河以南活动过,而如今的商丘位于河南地区的黄河之南的最东部,因此商契之都应在濮阳一带。

值得一样的是,从上世纪开始,中美学者共同发起“商丘计划”,旨在探索中国商丘地区早商和先商文明,但历时十年一直没有在如今商丘找到先商遗迹。

甲骨文中宋地,应是商朝的祖地

根据甲骨文记载,武丁分封了156个“诸子”,其中将一个亲子分封于宋地,即“子宋于宋”。除此之外,甲骨文中还有“乙巳卜,王囗子宋”、“贞:王自宋入”、“辛酉,王不自宋入”等记载。

由于“宋”字下部之“木”,古有“桑”音,应与古代养蚕产丝种植桑树有关,而“桑”“商”同音,因此古代“商”与“宋”互通,故而有“商太宰(春秋宋国太宰)见孔子”的用法。

武丁将亲子封于宋地,就相当于封于商地。因此,解读出“商代宋地”在何处,或许有助于揭开商朝起源的谜团。甲骨文卜辞中提到“鼓国”与“宋国”交流频繁,而通过考证“鼓国”在如今河北晋州市鼓城村一带,可以判断出“商代宋国”应该也在附近。

果不其然,在鼓国附近的石家庄赵县的宋城村与宋村之间,考古发现“宋子城遗址”,出土了不少具有明显商代文化特征的文物,宋城村、宋村、鼓城村等名称应当是商代宋鼓两国留下的历史印记。

更为重要的是,在石家庄地区,考古还发现了两处大型的先商文化遗址。

其一是平山西门外遗址,面积22525平米,该遗址上至仰韶文化时代,中有先商文化层,下至战国之后,整体比较复杂,说明此地传承历史悠久。其中,在先商文化层,距今大约3600年前,出土了大量商文化特征的陶器。

其二是鹿泉北胡庄先商遗址,该遗址在2010年开始大规模挖掘,出土了众多先商文物。石家庄文物局领导指出,“这次先商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也从实物角度印证了滹沱河流域石家庄区域是商祖先的发祥地。”

由于在石家庄与濮阳之间的区域,上世纪发现“漳河型先商文化”,其代表是位于邯郸市的北羊井遗址,曾出土过明显具有商文化特征的组合绳纹陶鬲。

因此,石家庄才是商人祖地,他们曾在此栖居,后来或由于天气逐渐变冷的原因,商人逐渐南下到邯郸地区,后来又南下到濮阳、以及河南新乡一带,进而与夏王朝逐鹿中原。

甲骨文揭示:商朝有更北的祖地

河北众多先商文化遗址的出现,可谓改写了人们的传统认识,但通过甲骨文中的“幽”、“燕”来看,商人应该还有更北的祖地。

甲骨文中的幽字(见下图),由“山”与“幺”组成,其本义如今说不清。不过,幽字中的“幺”与玄鸟之“玄”非常相似,差别只在“幺”没有“玄”的上部。《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幺”是玄鸟之子,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如此幽字可能代表山中玄鸟。

甲骨文中的燕字非常形象,就是一只燕子的形象,没有什么争议。如今,有争议的地方在于燕子是不是玄鸟。

总之,甲骨文中的“燕”、“幽”两个字,似乎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北京一带古称是幽州或燕地,因此这一带也极有可能是商人更早的祖地。商朝时期,疆域北至辽宁,而辽宁当时属于苦寒之地,又距离商都甚远,为何商人还会扩张到辽宁?或许原因就在于此地位于幽州祖地附近。

综上可见,商朝真正的起源地出人意料,不在山东一带,不在河南一带,而是在石家庄,乃至可以推到北京一带,因而他们与东夷是两个不同渊源的族群。

了解了商人起源,商末很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箕子为何逃亡偏远而陌生的朝鲜?原因在于他首先逃向祖地,聚拢当地的商人,形成一股新势力,后来周人不断追杀,分封召公奭于燕地,以及燕国后来扩张到了辽河流域,在此过程中,箕子后人逐渐逃亡到朝鲜半岛,而不会是箕子一下子就逃到了朝鲜半岛。

参考资料:《左传》、《甲骨文编》、《石家庄鹿泉北胡庄发现大面积先商遗址》

马媛媛:为什么说商族起源于商丘?

商丘是华商之源,是商部落的发源地。但在历史研究中,商族起源于商丘并不是唯一的学说。当代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就曾提出先商文化豫北冀南说,且非常有影响力。在对此学说进行深入剖析后,马媛媛发现邹说仍有诸多细节需要商榷。马媛媛认为,商族起源于商丘,虽说缺乏有力的考古证据,但商丘地区多种考古文化遗存中的先商文化因素,特别是其中的岳石文化与郑州南关外型具有的承继关系,仍是证明商族发源于商丘的关键性的证据。而且,甲骨卜辞的研究也从侧面证明了商族起源于商丘说。

商族起源学说有不少

我们一说起中国的历史,最早的朝代必然是夏商周三朝。但夏与商、周又不同,在很多学者眼中,夏只是中国传说中的朝代,商才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历史的时代。殷墟的发掘使得司马迁《史记》中记述的商史成为信史,其后数十年间,学者们在对殷墟晚商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自然而然的,早商文化成为了学者们找寻的目标。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郑州二里岗和商城遗址的发掘被确认为是殷墟文化的前身,也就是早商文化。尤其是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被大规模发掘之后,商文化的更早来源,即先商文化的问题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要研究先商文化,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商民族究竟起源于何处?只有知道了商族的起源之处,对先商文化的研究才有了基础。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从西汉司马迁那里算起,已经众说纷纭了两千年。近些年来,考古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先商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线索,但也使得原本就已经纷杂的局面变得更为复杂。就目前而言,商民族起源地有西方说、东方说、北方说、东北说、晋南说、中原说、江浙说等诸种说法。再进一步,这些学说又有很多分支,如东方说可分为豫东说、濮水流域说、山东半岛说,北方说也可分为渤海湾说、冀东北说、易水流域说、北京说、冀中南说和豫北说等。学者在提出这些学说时,都是有自己依据的。有的是从历史文献考证中得出的结论,有的是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进行的推测。在这么多的学说当中,豫东说在文献及出土资料方面均占优势,但在考古证据方面却略显薄弱。这里,“豫东”的定义和大家一贯了解的不太一样。在考古学上,豫东地区是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地区全部、开封和周口地区的东半部、山东省西南部以及安徽省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豫北冀南说是这样的

在这众多的学说中,豫北冀南说是必须要提到的。邹衡提出的豫北冀南说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他主张河北中部和南部是先商文化的起源地,以漳河流域为商族唯一起源,以尸乡沟商城或以郑州商城为商代第一都亳。在支持自己的观点时,邹衡从考古学资料和文献中进行了分析和考证。他认为,殷商文化来源于先商文化漳河型,而漳河型先商文化主要源于河北龙山文化涧沟类型,同时也受到周围其他文化尤其是山西境内的古文化的影响;商人最早活动于河北南部的大片平原上,其中心地点应在滹沱河与漳河之间,稍后渐次向南扩展,直到成汤之时才渡河占领郑亳,也就是现在的郑州。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下七垣文化。下七垣文化主要分布于冀南豫北地区,在北起拒马河、南至沁水、东至豫东西部、西达太行山东麓的广大区域内均有遗址发现。目前,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下七垣文化应为位于郑州的二里岗文化最可能的来源,也就是说下七垣文化是商人立国前所遗留的文化遗存。这就是豫北冀南说。邹衡通过考证还认为商文化与夏文化在相对年代顺序上是相互交错的。另外两者在分布区域、文化特征及文化来源上也有明显不同,因此,从中断定豫北冀南考古文化便是与夏文化迥异的商文化。他还将先商文化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漳河型,一种为辉卫型,一种为郑州南关外型。这些说起来比较复杂,大家仅作了解就可以了。

豫北冀南说仍有纰漏

应该说,邹衡对夏文化、早商文化的研究是极为透彻的,但其关于先商文化来自豫北冀南的推论依然有不够严谨,值得商榷之处。邹衡仅分析了豫北冀南地区的考古文化,因其呈现出与夏文化不同的考古文化特征,便将其确定为商文化。其实早于早商文化且与夏文化考古文化特征不同的考古遗址还有不少,像偃师二里头和豫东鲁西的岳石文化都被考古学界认为具有先商文化因素。邹衡确定先商文化的南关外型是从辉卫型、漳河型发展而来,但南关外型中某些器物所呈现出的相关特征证明其来自夏文化,特别是一些陶器很明显的直接来自夏文化;还有一些器物同于南方地区的早商文化,说明其包含有来自南方地区的早商文化。这样一来,就很难说起这3种文化来源的主次关系,如果断然说南关外型是从辉卫型、漳河型发展而来就过于主观。按照邹衡的观点,商文化与夏文化在相对年代顺序上是相互交错的。那么以夏文化做参照,先商文化漳河型时的商部族不应该是一个仍处于初级发展水平的原始部落,但在先商文化漳河型考古中却“尚未发现夯土建筑( 宫殿基址) ”,尚未发现“形体较大的青铜兵器和工具”“青铜礼器”等。这些都证明先商文化漳河型社会发展阶段较低,与商族为了战胜夏族而所处的力量积聚阶段不相符。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商人区别于新石器时代的祖先,主要表现在上层阶级的生活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探讨商 的 起源就是探讨商王朝统治阶级的起源。中国现**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中国文明起源》中曾总结了这么几点: 1.制陶业的新发展;2.利用青铜铸造工具、武器和礼器;3.出现高度发达的文字;4.椁墓和人牲;5.使用马车;6.先进的石雕工艺。” 漳河型中所发现的陶器是社会各个阶层所共用的器物,邹先生认定先商文化漳河型缺少铜器、玉器这类统治阶层所专享的器物,或宫殿等考古遗存,而这也是豫北冀南说所缺少的关键性证据。邹衡的先商文化豫北冀南说虽能自成一说,但从其依据来看并不足以说明郑州南关外型先商文化是对漳河型文化的直接继承,而且从考古遗迹来看,漳河型文化发展水平并不高,缺乏统治阶层所使用的考古器物或相关考古遗存,但当时的商族早已进入等级社会,因此,包括漳河型、辉卫型在内的考古遗存均不能证明先商文化起源于豫北冀南。

当代著名考古学家邹衡提出的先商文化豫北冀南说并不完美。相反,先商文化豫北冀南说在很多细节上的待解决,证明了这种学说的不完善之处。相比较之下,以商丘为基础的豫东鲁西南说在文献及出土资料方面均占优势,唯独在考古证据方面却略显薄弱。结合多年来的考古成果,马媛媛本期将从文化的继承关系和甲骨卜辞研究的角度为我们讲解商族起源于商丘的历史依据。

泥沙淤积掩埋了太多

与邹衡的豫北冀南说缺乏大量文献佐证不同,以商丘为基础的豫东鲁西南说具有极大的文献优势,且有多位著名学者支持。如王国维在《说亳》《说商》等文中,通过考证,认为商即今河南商丘、亳则在今山东曹县。郭沫若认为商族起源于豫东鲁西南地区,契居蕃,在今山东滕州,相土之商丘则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缺少能够直接证明商丘是商民族起源地的考古证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商丘地处黄泛区,黄河发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早已改变了商丘的地形地貌,更别说会掩埋那些数千年前的历史遗存。

此外,商丘在考古发掘方面的难以突破,应该也与“古代都城多在低平地带”这一原因有关。这一点也应当是至今为止未能发现先商都城的原因。

目前已发掘的商丘考古遗址所处位置均地势较高,如:“黑堌堆遗址位于河南省永城县的西面……遗址原来地势很高”、“胡道沟遗址位于浍河南岸……遗址原为高台地”、“(周龙岗遗址)地势较高”、“(吴岗遗址)这里原为高台地”。因为“古代都城多在低平地带”,所以属于统治阶层的相关器物和遗存只有在当时的平地处寻找才更有可能有所发现。不过从技术角度来说,这种更深度的发掘只能有待于今后考古条件的进一步成熟。

商丘先商文化的考古线索

商丘的古文化层往往在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处,发掘难度很大。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商丘在考古方面毫无收获,经过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商丘地区考古遗存所体现的先商文化线索越来越多。

我们现在说起商丘,总会强调我们具有的交通优势和地缘优势。其实在上古时期,商丘所处的豫东地区已处于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的交汇地。在商丘各县区进行的考古调查中,已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 17 处,殷商文化遗址 15 处,其中对永城王油坊遗址、黑堌堆遗址、坞墙遗址、柘城孟庄遗址和睢县周龙岗遗址等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岗上层文化和殷商文化的遗迹与遗物。

就龙山时代之后的考古文化来说,豫东地区大部分为岳石文化分布区,豫东地区西部为二里头文化分布区,杞县鹿台岗遗址还发现了漳河型先商文化。我们可以说,豫东地区是夏、东夷和先商3种不同性质考古学文化的交汇地。在这些复杂的考古文化中,有些线索可以成为我们探讨商丘地区先商文化的重要依据。

位于柘城的山台寺遗址也叫李庄遗址,属于龙山文化层。遗址中曾发现了5间东西相连的房基和大量的黑陶片,其中不少是蛋壳陶。在这排房子南边约 30 米处有一个祭祀坑。此坑呈圆形,埋有9头整牛和1个鹿头,有的牛已经肢解。牛为大牢,殷商考古遗址中常有祭牛的遗迹。一个祭祀坑里能有9头牛,说明祭祀者的地位非同一般。

我们探讨商的起源其实是探讨商王朝统治阶级的起源。如此高规格的祭祀,显然不是普通人所用,而且在龙山文化遗址里面这个发现没有先例,因此张光直推测:“它(山台寺)就是殷商文明的前身。”

豫东地区大部分为岳石文化分布区,岳石文化与先商文化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岳石文化是继山东龙山文化之后分布于海岱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省平度市东岳石村而得名。其文化时代大致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相当。岳石文化具有风格独特的器物群,尤其是含有大量的夹砂褐陶,这区别于以灰、黑陶为主的龙山文化。

张光直认为:“假如先商文化是在殷商文明二里冈以前、龙山文化以后的一段文化,它应该是东与岳石文化、西与二里头文化同时的一支平行的文化。岳石文化一般相信就是历史上的东夷文化,而商出于夷是中国上古史的常识,所以先商文化也许就是岳石文化的一支。”

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栾丰实则认为,郑州地区早期商文化应当继承自岳石文化。因为他发现:“郑州地区早商遗址中,时代越早,岳石文化的成分越多,东方色彩越浓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典型岳石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少,并不断发生变化,以至于到晚商时期全部消失。”并由此得出结论:早期商文化应是岳石文化中的一支。

栾丰实的论述从考古学的角度证实了商族起源于东方,也为探讨豫东地区先商文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论点。

来自甲骨文中的证据

甲骨文中有关献中帝辛征人方的路线图从另一方面为探讨“商”之地望提供了依据。这里的帝辛就是大家熟知的商纣。

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商”字,在甲骨文研究之初,罗振玉、王国维等人认为“商”之地望在安阳。但随着甲骨资料的进一步丰富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商”为安阳的结论开始值得商榷。甲骨学家、古史学家董作宾在其著作《殷历谱》中对有关帝辛征东方属国人方相关的 33 片刻辞甲骨进行了研究,认为“商”之地望距当时的商都安阳还有一段距离。

董作宾对这 33 片甲骨进行了充分的考证,并将帝辛十年、十一年东征人方的行军路线复原出来。这幅行军路线图中标明了途经的城邑名称,其中就包括“商”与“亳”。

从甲骨刻辞记录来看,帝辛这次征人方持续了一年多,此行程反映出最重要的历史信息即关于“大邑商”的记载。这次远征在帝辛十年九月甲午作出出发的决定。商王军队在闰九月癸亥日到达鲁西南,然后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达商邑;在返回途中从商邑到达靠近黄河的一座城邑也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这时商王军队离商都安阳已经非常近了。

通过计算“商”邑距离鲁西南与距商都安阳的距离,可以证明“商”之地望在商丘的观点是有道理的。董的结论也受到了张光直的赞同。另外,殷人以其故都“大邑商”所在地为中央,称“中商”,由是而区分四方,曰东土、南土、西土、北土。

董作宾运用甲骨卜辞资料考察“大邑商”之地望在商丘的结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当然,这种观点依然会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如陈梦家认为卜辞中“大邑商”的地望在沁阳,“商”与“丘商”才是商丘;岛邦男认为“商”“中商”“丘商”“大邑商”均指商丘;钟柏生则认为卜辞中的“商”代表两个地望,一个是安阳殷都,一个是商丘。虽然这些学者的结论不同,但他们均认为商族国都曾在商丘。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了。邹衡的商族起源于豫北冀南说除缺乏文献支持外,其对于考古文化的论述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豫北冀南说不能成为商族起源的定论。商族起源于商丘说不仅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料支持,考古遗址发掘中也提供了大量线索,特别是豫东地区的岳石文化与郑州南关外型具有承继关系,这有力地支持了商族起源于商丘说。对出土文献的分析也从侧面论证了卜辞中商族的早期都城曾在商丘,商丘应是商族的起源地。

来源:京九晚报文/记者 贾若晨马媛媛,女,河南开封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商丘师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任教,先后讲授古文字学、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中国文学史、消费心理学及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主要从事先秦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目前已在《中国农史》《西南大学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贵州文史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3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项目3项。

本文来自好男人,爸妈造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9833.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1-23
下一篇 01-23

相关推荐

  • 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甲骨文发源地是河南哪里

    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南省,商朝一开始将都城建在河南省商丘市,而甲骨文是商朝的通用文字。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先后经历了三次发掘,其中被挖掘出来的甲骨多达25000片左右,为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

    2023-01-23 05:30:01
    978 0
  • 商丘的起源(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南省,商朝一开始将都城建在河南省商丘市,而甲骨文是商朝的通用文字。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先后经历了三次发掘,其中被挖掘出来的甲骨多达25000片左右,为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

    2023-01-19 19:00:02
    623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