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好处
《易筋经》源于我国古代中医导引术,具有强健体魄、预防疾病的效果,长期以来在佛家及民间习武人士之间广为流传。《易筋经》是一部介绍强身健力导引法的专著,晚至清道光间始有刻本。其中多是导引、按摩、吐纳等中国传统的养生功夫。
易筋经好处
《易筋经》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个庞杂的系统,其中也包括了练排打、练铁布衫的气功**。
《易筋经》包括内经和外经两种锻炼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经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易筋经外经注重外壮。
易筋经,乃禅宗达摩祖师创立,拉伸筋骨,达到强身健体,收藏版
1 易筋经的历史传承
易筋经的传承,少林寺起到了重要作用。禅宗的修持以静坐为主,这可以说是一个苦差事,久坐则气血不畅,气血滞则百病生,于是达摩祖师便创立了易筋经,传于弟子们练习,用来调节身体,以导引术、武术、气功等来活动身体关节,拉伸筋骨,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按照字面意思,“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
本文中所述的易筋经动作,是专为养生健身而创,动作简单,符合人体运动学和生理学要求,融科学性和普及性于一身,虽为古法,但功效非凡,常练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本章继承了传统易筋经十二势的精要,各势动作连贯,易学易练,健身效果明显。
2 易筋经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意义
舒筋活血 易筋经因其特有的锻炼方式和对呼吸以及意念的要求,经常练习可以畅通气血,使经络顺畅。中医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分布在人的皮下肌肉层上,贯穿四肢和整个身体,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锻炼的时候,可通过手臂的旋转来加大压力,以此畅通全身气血,舒筋活络。
刺激脊髓与神经 易筋经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经常练习对人体脊柱的弯、伸、曲以及旋转,都很有帮助,可减缓脊柱弯曲的速度。脊柱旋转屈伸的运动有利于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刺激,以增强其控制和调节功能,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固肾生精 易筋经中以腰为轴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经常练习可以使腰肾得以锻炼,因此可以固肾。肾为先天之本,主生精,主骨生髓。肾气旺的人不仅精力充沛,而且有主见和决断力,平时动作也会强劲有力,精力充沛,思维敏捷。
3 易筋经的特点及其修炼要领
易筋经的特点
动作舒展,伸筋拔骨 本**中的每一式动作,都要求有较充分的屈伸、外展、内收、扭转等运动,从而使人体的筋骨肌肉及大小关节尽可能地呈现多方位和广角度的活动,增加其运动幅度和运动量。俗语有云:“筋长一寸,寿延十年”,通过“拔骨”的运动可达到“伸筋”的目的,即能起到把筋拉长的作用。
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又称“脊梁”,是支撑人体的重要部位。练习本**对人体脊柱的弯、伸、曲以及旋转,都非常有帮助。脊柱旋转屈伸的运动有利于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刺激,以增强其控制和调节功能。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以活动四肢关节,按摩内脏,在松静自然、形神合一中达到防病强身、益寿延年、健脑益智的目的。
易筋经的修炼要领
呼吸自然,贯穿始终 练习易筋经时采用自然呼吸,要求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呼吸始终保持自然顺畅、均匀、深沉,不刻意追求呼吸的细、长、深、匀、慢,不用刻意要求呼吸的深长绵绵,也不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相配合,不能因为追求呼吸而影响动作,不要让呼吸成为心理负担。要在练习的过程中慢慢体会,随着对动作的熟练掌握,练习的深入,呼吸自然而然会与动作相配合。吸气时,动作多为伸展和蓄势,呼气时,动作多为收缩和发力,即在下蹲时呼气,起身时吸气。
刚柔相济,虚实相兼 具体练习中,动作要适度,不宜过度用力,动作过刚、过紧、过实则会使身体时刻处于紧绷状态,从而导致各个关节打不开,达不到运动效果,反而加重身体负担;如果活动幅度过小,动作过柔、过松、过虚,又会因为牵引无力,起不到健身作用。因此,要在练习中体会刚柔相济,松紧得当,虚实适宜,在易筋经十二势中均应按照这一要领练习。
循序渐进,以人为本 练习易筋经的时候,每个人要根据自身体质状况来练习。动作的速度、运行路线,身体的高低、动作幅度的大小、一套动作练习的时间、每套动作练习的次数、运动量的大小都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把握,要因人而异、以人为本,不要追求动作的标准和统一。总体原则是练功后要精神愉悦,心情舒畅,肌肉稍感酸胀,但不觉得太疲劳,呼吸自然顺畅,以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为目的。练习是为自己的身体,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随着练习的深入,身体素质提高了,动作会自然而然达到标准和统一。
(以下是易筋经十二式全套动作图,记得收藏关注,多多练习,每天更新一式,十二天学会易筋经)
第一式——韦驮一献杵
第二式——韦驮二献杵
第三式——韦驮三献杵
第四式——摘星换斗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
第六式——出爪亮翅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第八式——三盘落地
第九式——青龙探爪
第十式——卧虎扑食
第十一式——折躬
第十二式——掉尾
达摩易筋经是少林武术的秘籍之一,是中华养生国术界的泰山北斗,消除身心障碍、清除体内垃圾,经典内练禅功。
中华武术武功秘籍—12式易筋经!长期练习延年益寿、预防疾病
经常看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易筋经》是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武功秘籍。现实中,《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医疗保健养生**,经常练习可以起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练习易筋经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预备势通过预备势动作,可以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型。
第一式韦陀献杵势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络气脉,通过两掌相合加上精神内敛动作,使人体气定神敛、气机均衡。这就是古人所说“神住气自回”的**要旨。同时还可以促进机体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加强血液的循环、促进疲劳的消除。
第二式韦陀献杵势通过两臂充分的舒展,配合立掌外撑的动作导引,能有效梳理上肢经络的运行,还可以调练心肺之气,提升肺的功能,加强肩、臂的肌肉力量,促进肩周围关节的活动功能。
第三式韦陀献杵势通过两臂向上撑开并推举、同时两腿提踵的动作导引,可以有效调理三焦之气,充分发动三焦和手足三阴五脏之气,调节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提升上下肢的肌肉力量,增强肌体的稳定性,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
第四式摘星换斗势通过阳掌转阴掌(掌心向下)的动作导引,同时双眼注视手掌掌心,意守命门,能将发动的气机内收并沉入腰间两肾与命门穴,达到强健腰肾、延年益寿的作用,还可以有效加强颈、肩、腰等各处的活动功能。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通过扭动腰部并活动肩胛,可以很好地刺激背部夹脊、心俞、肺俞等穴,达到疏通穴位和调和心肺的作用;通过对四肢的锻炼运动,可以有效促进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提升上下肢的肌肉活动能力。
第六式出爪亮翅势中医有“肺主气,司呼吸”的说法,通过手掌和双臂的前后伸推和屈收,不断的进行开肩挺胸的肢体导引,反复开阖云门、中府等穴位,加强人体和外界的气体交换在胸中的交融,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和全身气血的运行,进一步提高胸背部及上肢肌肉的力量。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势通过身体的扭动舒展等运动变化,促使全身真气开阖,按摩脾胃,强壮肾脏;还可以梳理通畅玉枕关、夹脊关等要穴,提升颈、肩、腰、背部肌肉力量,提高人体各关节的活动能力。
第八式三盘落地势通过屈伸腿部并口吐“嗨”音,可以在胸腹之间对应地升降体内气机,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目的;还可以提升腰腹部及腿部力量,壮丹田之气、固腰肾之元。
第九式青龙探爪势中医有“两胁属肝”“肝藏血,肾藏精”的说法,其二者同源,通过左右的转身探手以及身体的前屈扭转,可以使胁肋部不断地松紧、开合,起到疏肝理气、调节情绪的功效;同时还可以提升腰部及腿部肌肉的活动能力。
第十式卧虎扑食势中医有“任脉为阴脉之海”的说法,其统领全身阴经之气。通过虎扑使身体后仰、胸腹伸展,能有效的牵拉人体的肢体、躯干,可使任脉得以疏利和调整,同时还可调节手足三阴经,改善腰腿的肌肉活动功能,起到强壮腰腿的作用。
第十一式打躬势中医觉得“督脉为阳脉之海”。通过机体的逐节牵引屈伸运动,可以使颈、腰、膝以及胸腹等肌肉产生紧松紧的运动变化,通畅督脉,使全身经气得以发动,达到提升阳气、强健身体的作用;还可以极大地提升腰背及腿部的活动能力;“鸣天鼓”可以醒脑、聪耳、缓解大脑疲劳。
第十二式掉尾势通过身体前屈,同时抬头、掉尾并左右屈伸,调节任、督二脉及全身气脉,改善、强化腰背肌肉力量和脊柱的各关节肌肉与韧带的活动功能,此势过后全身气血通畅,心情平和。
收势通过上肢的上抱和下引,引气归于丹田,使全身肌肉、关节得以放松。
任何一项运动对身体的益处都不是一蹴即就的,需要坚持练习!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本文来自爺,創造神話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