弢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
弢原指装弓或剑使用的套子、袋子。弢可活用为动词,通“韬”,引申为隐藏光彩才华的意思。弢字用作人名,意为低调、杰出、优秀之义。以弢字取名时要注意用字符合孩子的性别,比如用刚、毅等阳刚大气的字起名,会使人认为是男孩的名字。
弢字取名的寓意是什么
弢通“韬”时,如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弢字出自陆机《汉高功臣颂》-弢迹匿光,弢迹的意思是收敛形迹。
又如:弢光(弢迹匿光的省语。指隐藏光彩才华,不表露于外)。弢铃,弢藏(隐藏)。弢敛(收敛、敛藏)。
许建平:《艳异编》编者、《小引》与《金瓶梅》入话关系叙考[1]
关于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艳异编》的编者问题,一般认为是王世贞,[3]然证据尚不那么充足。
如果王世贞写给徐子玉(中行)信中所言“《艳异编》附览”的《艳异编》是他人所编的书,即推荐一本别人的好书给朋友看(存在这种可能性),那么,《艳异编》为王世贞作的结论便难成立。
所以《艳异编》是否为王世贞编定的问题尚需进一步考证。
《艳异编》及《广艳异编》《续艳异编》诸种版本前均有属名“息庵居士”的一篇《小引》。
这位“息庵居士”为何许人?有人认为是王世贞的号,有人怀疑,也有人认为是张大复。
然而,皆未见有人对此问题做更深入探究,以证实此位“息庵居士”究竟为谁。
我们在上述问题的考辨过程中,意外地发现《艳异编》与《金瓶梅》间的联系,从而为《金瓶梅》作者研究发现了一条新途径。
一、《艳异编》编者考
关于《艳异编》的编者为谁,徐朔方先生提供了两条证据,一条是直接证据,即王世贞写给徐子玉的信,另一条为间接证据,是骆问礼在他的集子中所记载的有关王世贞写信收回《艳异编》的传闻。[4]
后人言及《艳异编》编者也多不出此两条。
然单凭此两条尚不能最终证明《艳异编》为王世贞所编选。因为王世贞将《艳异编》送给徐子玉阅览,并不等于《艳异编》是王世贞所编定,即“《艳异编》附览”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他将他人编的书送友人观看。
王世贞在写给徐子玉的另一封信里,就有“张氏新刻附览”一语,[5]即他将“张氏新刻”这种书,送徐子玉(中行)一观。
那么,《艳异编》也有可能是某氏新刻,因王世贞有这种向朋友推荐书的习惯。只有排除这一可能性,《艳异编》为王世贞编的结论方可成立。
故而,若要证明《艳异编》之编定出于王世贞之手,还须有他人对王世贞说我读了你的《艳异编》如何如何之类的话。
这样一以来,王世贞将《艳异编》寄给友人,友人又向世贞评说他的《艳异编》,往来双证便可排除他人编写的可能。正是由于此前尚未找到这一证据,对《艳异编》的作者研究尚缺临门一脚。
玉茗堂刻印《艳异编》书影
如今我们发现了这样的直接证据,[6]可以考订《艳异编》的作者就是王世贞。
明代有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史学家范守己(隆庆四年举人,万历二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太仆寺卿,奉旨三次主考江南乡试),他有一部《皇明肃皇外史》,记明世宗(嘉靖帝)朝的史事,不少资料为《世宗实录》所无,弥为珍贵。
范守己写完该书后,呈送王世贞,并请求他纠正书中的差误,足见他与王世贞私交甚好。
范守己于《御龙子集》中存有他初识王世贞时的一封信函:《与王元美先生》。该信云:
去春,仙舲游云间,不佞得随舆隶,后窃观龙光,不胜忻慰。既而得猎《艳异》《清裁》等帙,以为惠子五车,殆不足多。继而又购得《四部稿》,燃藜嘿诵,不觉骇汗淫下也。[7]
范守己信中所言《艳异》《清裁》《四部稿》即《艳异编》《尺牍清裁》《弇州山人四部稿》,皆为王世贞作。
其中《尺牍清裁》六十卷,为历代书信精选集,杨慎原有《尺牍清裁》十一卷,自先秦至唐,且较芜杂不精,王世贞删改之,并补唐之后直至明代书牍(《尺牍清裁序》),增至六十卷,编辑于嘉靖三十七年三月。[8]
《弇州山人四部稿》为一部文学总集,含赋、诗、文、说四部,共180卷,初刊于万历四年六月。[9]
一来,上述所言三部书中的第二第三两部书皆为世贞作,那么第一部《艳异编》也当为王世贞作。
二来,范守己在信中向王世贞说明自己读他的三部书的感受,自然三部书皆为王世贞之书,而不可能将他人之书误当作王世贞书。
更要紧的是此封私信透露出范守己对王世贞著作的敬佩之情,首先是对王世贞著述的宏篇巨制的感叹(“以为惠子五车,殆不足多”)。
而顺序依照卷轶由少到多排列(54卷、60卷、180卷),而非依照时间先后定序次。
故《艳异编》为王世贞作又一次从王世贞朋友口中对王世贞说出。此信是范守己写给王世贞的私信,且又珍藏于范守己的文集《御龙子集》中,可信度高。
它与王世贞写给徐子玉的信互证,足可证明《艳异编》出自王世贞之手为不移之论。
王世贞在写给好友徐中行(子玉)的信中言:
九月中,游阳羡诸山。……出洞,疮复发,抵家,复大发,委顿间有致除目者。见
足下山东之命,不觉捶床大喜。……《艳异编》附览,毋多作业也。目眵手战,不能多及,亮之亮之。[10]
这封信是王世贞将编好的《艳异编》送给徐中行阅览,并告诫对方“毋多作业”,即不要再节外生枝,足见世贞对此书态度之谨慎。
王世贞画像
除以上两个直接证据外,还有两条旁证。
其一是明末与王世贞、李贽同时代人骆问礼(1527~1608),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主事、福建湖广副使)[11]在其书《藏弆集》中记载王世贞将《艳异编》送人,又赎回事。
“会闻王凤洲先达以《艳异编》馈人,而复分投赎归,亦必有不得已者。”[12]
骆问礼以学问博洽,生性耿直著称,其所著述以“精核有据”闻名,故言世贞索回《艳异编》事较为可信,且与世贞写给徐中行上封信中所叮嘱“毋多作业”的谨慎态度相吻合。
其二,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万斯同《明史》、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杭世骏《订讹类编》以及《贩书偶记续编》等目录类书皆将《艳异编》归入王世贞名下,非无中生有。
二、“息庵居士”考
《艳异编》十二卷、四十卷、四十五卷、五十四卷,《广艳异编》三十五卷、《续艳异编》十九卷等书前皆载有《小引》一篇,落款为:息庵居士书。
有人认为王世贞未曾用过“息庵居士”之号,其真实性可疑。也有人据张大复住所名“息庵”,而推测“息庵居士”可能是张大复。所以,对“息庵居士 ”为何许人,尚需做进一步探考。
这篇《小引》300余字,以主客对话方式,广证征博引,说明艳异故事似儿戏,却内含佛理:色即是空。
说理透僻而言简意赅。为便于分析,现引于下:
是编成,客或谓居士:“方持三大部,破无明网,忍为是儿戏哉!”居士笑曰:“难言也。尽六欲界,未抵梵天。且色为身本,爱为色根。色生身,身复生爱,浮沈 展转,宁有解脱?
今夫物有舍生而嚅动者,其于情抑何专笃也。极而至于千古之雄,必 指刘项,其知力足以拢决一世,而不能割于虞、戚。又极而至于鹿菀,以累劫之功见宫 彩,一旦而失其神足,况其他哉!”曰:“子不能绝之廼已,则何为导之?”
曰:“吾以佐杯酌,资抵掌耳。虽然,亦复有说。昔冯当世书,谓王安国并门妙丽,闭目不观,但以谈禅为事。王(安国)曰:‘若如所言,未达禅理。闭目不观便是一重公案。’” 是书诚火宅也,不无莲花在乎。色即是空,此语吾受之西方老师。”客谢不敏,退。
息庵居士书
因张大复在其《梅花草堂笔谈》卷五曾自称“余所居息庵”。遂有人怀疑“息庵居士”很可能是张大复。
明·张大复著
然而,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理由有三。
其一,居所名“息庵”不一定其人自号“息庵居士”。
因为古人居所称“息庵”者,不止一处。宋陈田夫撰《南岳总胜集叙》叙述“五峰灵迹”,则云:“南有祝融庙”,“东有息庵”,“西有清玉坛”。[13]
而《阅佛祖统纪说》一书于《释师名》中,概括师命名之源有八:“列诸师之名,考其例有八。或从国号……或从山名……或从自号,如草堂息庵”。[14]
可知寺庙称息庵者较多见。而称“息庵居士”者却无一例。
其二,张大复晚年病发,自号病居士,作《病居士自传》,名其庵曰息,自云“息庵老人”,却从未自称“息庵居士”。
其三,《艳异编》付梓于嘉靖四十五年十月。王世贞嘉靖五年生,此时四十岁。而张大复嘉靖三十三年生,《艳异编》付梓时仅12岁。
12岁的少年若写出以情色释佛理,以佛理明情色的色空论,更不可能,他编写《艳异编》并为之写序的可能性不存在。
故张大复应排斥于写序的“息庵居士”之外,自然也应排斥于《艳异编》的编纂者之外。
那么,“息庵居士”究竟是何许人?这里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艳异编小引》的作者是否与《艳异编》编者为同一人?这个问题似不成问题。因《艳异编小引》云
是编成,客或谓居士:“方持三大部,破无明网,乃忍为是儿戏哉?”居士笑曰: “难言也。尽六欲界,未抵梵天,且色为身本,爱为色根”……曰:“子不能绝之廼已, 则何为导之?”曰:“吾以佐杯酌,资抵掌耳。”
是《小引》的作者自己称“是编成”,客问其:“乃忍为是儿戏哉?”意即您读佛书,欲破无明网,戒情欲,怎么又编成这样一部情色小说集呢,岂非儿戏?
居士回答:情色虽是火宅,然却有善心(“不无莲花在”),欲使读者明白“色即是空”之佛理。
又说“吾以佐杯酌,资抵掌耳”。居士明确告知读者,我就是“是编”(《艳异编》)的编者。
《小引》的作者若与《艳异编》的编者为同一个人,那么,《艳异编》的编者是王世贞,《小引》的作者“息庵居士”也只能是王世贞。
说“息庵居士”是王世贞的另一证据,则是王世贞曾自号“天弢居士”,“弢庵居士”。
《艳异编》插图
王世贞在其著作《阳羡诸游稿》正文首页,左下行属名“天弢居士王世贞撰”。
《劍俠傳小引》作者屬名“弢庵居士”,弢庵居士的《劍俠傳小引》收入《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七十一,說明弢庵居士是王世貞的號。
“天弢”一词源之于《庄子·知北游》:
人生天地之间……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 搇(上失下衣)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15]
“弢”字本义为弓袋,“失衣”字本义为箭袋。“天弢”即天然的弓袋,本文之意指人天生的肉体(生死)是对人灵魂的束缚。
人若知其身体之生与死不过是气之聚散的必然变化过程,且肉体的生与死的过程皆有道存焉,就不会因生而喜,因死而悲,就会获得生死之解脱,就会变得精神自由。
故而“天弢居士”不是受天然束缚的居士,而是“解其天弢”,不受生死观念束缚的超然于生死之外的居士。若得此真解,“弢庵居士”也不是受束缚的庵寺居士,而是超然于生死之外的庵寺居士。
《剑侠传》书影
那么“息庵居士”又是何意呢?
“息”字,上“自”下“心”。金文“自”表示鼻子,“心”为胸。
其造字原意为:以胸为鼻,意指胎儿呼息不用口鼻,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
“息庵”意即以天地自然之气的变化为呼息,生命顺其自然之变,生与死不过是自然之气的聚散变化,超然于生命体之外。其真意见《庄子大宗师》: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遽然觉。
由此可知,“解我天弢”“息我以死”皆来自于《庄子》[16],皆言人如何看待生死,如何超越有形的生与死,而达到无形的解脱生死的道的境界。
故而“天弢居士”“弢庵居士”“息庵居士”皆同义语,前二者为王世贞的号,后者“息庵居士”即然是《艳异编》的编选者,而《艳异编》的编者是王世贞,那么“息庵居士”就一定是王世贞,是王世贞的号。
王世贞对于自己选编的小说集的署名,皆不用真名而只用号,《剑侠传》如此,《艳异编》如此。《金瓶梅》亦如此。
玉茗堂摘评《艳异编》书影
三、《艳异编小引》与《金瓶梅》第一回入话叙语
我们从明人笔记所记载关于《金瓶梅》流传过程的文字,发现最早的《金瓶梅》钞本,未提及有序跋,事实上作者写《金瓶梅》的主旨留在小说第一回入话的叙语中,
这是王世贞早期著作常见的表现形式,如《艺苑巵言》六卷本,如《皇明盛事述》《皇明异典述》《皇明异事述》等,皆无单篇《序》,仅在每种书开卷写有几行叙语,待编入《弇州山人四部稿》和《弇山堂别集》时方由开卷的叙语,扩充为《序》。
联经版《金瓶梅词话》
《新刻金瓶梅词话》也是如此,手抄本与初刻本皆无序,仅有入话的叙语。为了便于分析,现将其第一回入话的叙语引述如下:
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且看项籍并刘季,
一似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都休。
此一支词儿,单说着情色二字。乃一体一用,故色绚于目,情感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之。晋人云:情之所锺,正在我辈,如磁石吸铁,隔碍潜通。无情之物尚尔,何况为人终日在情色中做活计。[17]
……
说话的,如今只爱说之情色二字做甚?故士矜才则德薄,女衍色则情放。若乃持盈慎满,则为端士淑女,岂有杀身之祸!古今皆然,贵贱一般。如今这一本书,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
一个好色的妇女,因与了破落户相通,日日追欢,朝朝迷恋,后不免尸横刀下,命染黄泉……静而思之,着甚来由?况这妇人,他死有甚事!贪他的断送了堂堂六尺之躯,爱他的丢了泼天哄产业,惊动了东平府,大闹了清河县。
这无疑是一篇《情色论》,作者的观点有四:
一是情、色是分不开的一个整体,且“色绚于目,情感于心”,前因后果,难以割开。
二是情色是人的自然天性,人人不能分离逾越,仁人君子也不例外,就连楚汉时期的两大英雄刘邦与项羽也未能过情色关。
三是情色也易招来亡身灭家的祸端。
四是,既能放情又能保身的方法,就是“持盈慎满”,把握一个不过分的度。
虽然上述引文的前半段非出自《金瓶梅》作者之手,而是来自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的入话,且第一段词也源之于宋人卓田写的《眼儿媚·题苏小楼》,
然而《金瓶梅》的作者所以将其拿来,放入自己撰写的小说里,说明他是赞同的这段文字的。
而上述引文的下半段,则是出自于《金瓶梅》作者之手。故上述《情色论》当视为《金瓶梅》作者的情色论。
然而,十分有趣的是《艳异编小引》也是一篇《情色论》,且观点竟然与《金瓶梅》上述四种观点几无二致。
居士笑曰:“……且色为身本,爱为色根。色生身,身复生爱,浮沈展转,宁有 解脱?今夫物有舍生而嚅动者,其于情抑何专笃也。极而至于千古之雄,必指刘、项, 其知力足以拢决一世,而不能割于虞、戚。
又极而至于鹿菀,以累劫之功见宫彩,一旦而失其神足,况其他哉!”……是书诚火宅也,不无莲花在乎。色即是空,此语吾受之 西方老师。”
此段文字先讲爱、色、身,而其所言“爱”即情也,“今夫物有舍生而嚅动者,其于情抑何专笃也”,即所讲实为情、色、身。因情、色合于一身,身是情色的载体,故而,所讲仍不出“情色”二字,这是其一。
其二,正因情色与身实为一体,故而情色也是人的自然本性,人人不能分离逾越,所谓“色生身,身复生爱,浮沈展转,宁有解脱?”。
两段文字不仅情色论的观点相同,就连用来说有其观点的例子也一样,皆为刘邦与项羽。
其三,因情欲萌发而充满众苦,包括杀身之祸,亡家之痛,即“诚火宅也”。
其四,揭明情欲过度所带来的亡身灭家的灾祸,体悟出“色即是空”的道理,令人猛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岂非普渡众生的善事,即所谓“不无莲花在”。
《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书影
《金瓶梅》首回叙语所讲“一个好色的妇女,因与破落户相通,日日追欢,朝朝迷恋,后不免尸横刀下,命染黄泉”,讲得就是“色即是空”的佛理。
而告诫读者“士矝才则德薄,女衍色即情放,若乃持盈慎满,则为端士淑女”,正是该书“不无莲花在”的神圣高尚处。
所以《艳异编小引》所言其创作的主旨:情色“诚火宅也”,而明“色即是空”之理,“不无莲花在”。
《金瓶梅》第一回入话所言主旨,与《艳异编小引》所言创作主旨惊人地相似,存在着两书同出于一人之手的可能。
如果因“入话”文字一半采自他书,而显得证据不够有力的话。还有两点可作为旁证,丰富这一证据。一是《金瓶梅》的书名。二是廿公的《跋》。
该小说因何取名“金瓶梅”?
学界采用冯犹龙的《金瓶梅序》的说法,认为取了三位妇人潘金莲、李瓶儿、宠春梅姓名中的一个字。
但这种解释尚肤浅,古人起书名往往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金瓶梅”三字放在一起,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金瓶梅”当由金瓶与梅花两种物象构成,即金瓶中的梅花。这组物象表达怎样的意义呢?
先看金瓶。金瓶主要有两种意指,一是贵重的器皿,用来盛酒浆、茶叶、香汁、花卉等。
金瓶乃瑶華之器也,或以盛酒漿,或以供花卉[18]
华堂玉椀更传酒,便殿金瓶独赐茶。[19]
諸天玉女,各持金瓶,盛滿香汁,列住空中。[20]
这些所言皆世俗生活中的事。另一种是佛教成佛仪式中的一种圣物——盛水之金瓶,以之灌头顶,便可成就法王位。
时揵闼婆王白十方佛言:“我见过去佛初成道时,咸升金刚坛,金瓶盛水,用灌佛 顶,成就法王位。”[21]
再看梅花。梅花冬开春落,冬开斗雪有傲骨,春落唤起满眼春,有报春传情之意。
且梅花春落,柳絮春生,故柳梅相续,也为文人并题。所谓“梅花落已尽,柳花随风散”。[22]梅与柳皆有报春传情之意。
净瓶观音坐莲图
观世音普萨手中常托一净瓶,瓶内插柳枝,内有甘露水。柳沾甘露水可医治百病,医活万物,成为其普救众生的一种手段。
这个净瓶盛甘露水当是佛教“金瓶盛水”“用灌佛顶”“成就法王位”的演化。
这一演化吸纳了世俗生活中的金瓶盛香汁花卉的内涵,使佛教之圣物与世俗之贵物合二为一,赋予了其起死回生救人危难的更广大的意义。
小说《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写孙空推倒了五庄观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观世音用柳枝沾净瓶内的甘露水念咒语,使大树起死回生。
由上观之,“金瓶梅”三字的含义,金瓶插梅花(瓶内有水梅花方可活)。
当是对佛教中“金瓶盛水”特别是观世音净瓶插柳枝沾甘露以普救众生的借鉴,只不过是以梅代柳。
梅与柳皆寓春光之意,庞春梅以春名梅,使以梅寓春之意更加明朗。况且王世贞对梅花情有独钟。
在其数十首咏梅花的诗中,不是“忽对梅花喜若狂”,[23]就是见梅喜饮酒,“邀我醉梅花”,[24]乃至做梦都是梅花,“梦里梅花路不遥”,[25]且梅与柳常并题,“梅花与柳絮,知是总伤情”。[26]
国画·红梅
就连他所编的《艳异编》中也有一些与梅花相关的深情故事(如《唐玄宗梅妃传》《郑吴情诗》等)。
所以“金瓶梅”以梅代柳,物异意同,即为用梅花沾甘露使沉溺情色者起死回生,表明救人于危难之意。
即《艳异编小引》所言“不无莲花在乎”?由此观之,《金瓶梅》的书名不只是以淫乱丧命的三个妇人名拼接而成,使读者以之为戒。
而且作者以“金瓶插梅花”以梅花沾甘露,以使沉溺于情色者悟“色空”之理而起死回生之意,表达作者的一片佛心善意。
《金瓶梅》书名的这一深刻用意,兰陵笑笑生与冯犹龙在他们的序中都意识到了,或言“令人读之汗下矣”“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
或言“无非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然皆不及写《金瓶梅跋》的廿公看得透彻:[27]
中间处处埋伏因果,作者亦大慈悲矣。今流行此书,功德无量矣。不知者竟目为淫书,不惟不知作者之旨,并亦冤却流行者之心矣。
廿公对《金瓶梅》创作之旨的独到领悟,认为此书具有救人于危难的普萨心肠,“亦大慈悲矣”“功德无量矣”。
与《金瓶梅》书名所表达的以金瓶中的梅花点圣水以救“火宅”,成莲花之行径,恰为一致;也与《金瓶梅》首回入话叙述的戒情色过度而求“持盈慎满”、杜绝亡身灭家之悲剧的普萨心肠,完全一致。
而这三者的一致,实乃与《艳异篇小引》所言创作主旨无有差异。从而使人们由《艳异编》的编选联想到了《金瓶梅》的写作,莫非《艳异编》乃写《金瓶梅》之准备?
由《艳异编》的编者联想到了《金瓶梅》的作者,从而发现两书创作主旨一致背后的蛛丝马迹。
注 释:
[1]本论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159)的前期成果。
[2]作者简介:许建平,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3]明人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三·经籍考:“《艳异编》《两山墨谈》,陈霆著。”王圻载《艳异编》的编者是陈霆,不知何据?陈霆(1477-1550),其一生著述多种,有《两山墨谈》十八卷,未见《艳异编》。
[4]徐朔方先生指出:王世贞在写给徐子玉的信中说“《艳异编》附览”的话,再加上骆问礼在《藏弆集》中记载:“会闻王凤洲先达以《艳异编》馈人,而复分投(头)赎归,亦必有不得已者。”认为《艳异编》当为王世贞编。见徐朔方《徐朔方文集》第二卷《王世贞年谱》,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86页。
[5][明]王世贞写给徐子玉第七封信,信的内容可见下一节所引。源自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十八《徐子与》之七,国家图书馆藏万历五年世经堂本。
[6]徐美洁博士后,在研究《皇明肃皇外史》王世贞批改语的过程中,系统阅读范守己的文集,在《御龙子集》中发现了范氏写给王世贞的一封信《与王元美先生》,该信谈及他读王世贞《艳异编》和《尺牍清裁》后的感受。为证明《艳异编》的作者问题,找到了又一条直接证据。
[7] [明]范守己:《御龙子集》卷四十六,《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63册,影印明万历十八年候廷珮刻本。
[8]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西爽堂板刻本《尺牍清裁》,首叙署“时戊午三月东吴王世贞元美甫撰”,故知编辑时间当为嘉靖三十七年三月或稍后。
[9]万历四年六月王世贞弟王世懋于郧阳得到王世贞赠送的《弇州山人四部稿》。王世懋在《遗家兄元美书》中言道:“世懋以丙子岁六月,受《四部稿》于郧邸。奔走终岁,卒业舟车间,未遑窥作者之奥也。”这当是《四部稿》最早付梓的时间。
[10][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十八《徐子与》之十一,国家图书馆藏万历五年世经堂本。
[11][明]骆问礼生于1527年,卒于1608年,与李贽同岁,比王世贞小一岁,然长寿于二人。
[12] [明]骆问礼:《藏弃集》卷五《与叶春元》,见徐朔方《徐朔方文集》第二卷《王世贞年谱》,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86页。
[13] [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卷上《五峰灵迹》“祝融峰”。见《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北京白云观藏明刊本。
[14] [宋]志磐:《佛祖统纪》卷首《阅佛祖统纪说》“释师名”,明刊本。
[15]庄周《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见《诸子集成》第三册郭庆藩《庄子集释》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325-326页。
[16]王世贞对于先秦诸子,钟情于庄子尤甚,仅《读书后》就有《读庄子》三篇,为孔孟诸子所未及。
[17]这段文字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入话的内容多所重合。
[18]宋·邵雍《夢林玄解》卷二十一夢占“金瓶贞利”,明崇禎刻本。
[19]宋·陸佃《陶山集》卷一,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
[20]南北朝·釋僧祐《釋迦譜》卷一,大正新修大藏經本。
[21]唐·王維《王右丞集箋注》卷二十四碑銘一首,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22][明]梅鼎祚《古乐苑》卷二十三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春歌”,明万历刻本。
[23]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三十九《吴使君邀饮沙头梅花下得扬字》,明万历刻本。
[24]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十五《過故陸虞部第有感》,明万历刻本。
[25]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四十一《吳城送梁彦國大理左遷歸嶺南》,明万历刻本。
[26][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二十三,《雪後入臨大行皇后》,明万历刻本。
[27]冯犹龙认为《金瓶梅》“秽书”也。“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
文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原为第十三届(大理)国际金瓶梅研讨会论文,刊发于《河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第3期。转发请注明出处。
必「祕」109
自祕(自秘),◆深藏而秘不示人。○[宋][蘇轍]《邵武游氏老人三清堂紫芝》詩:“丹鼎一丸深自祕,紫芝三葉卻先知。”○[明][周履靖]《寄天台褚霞峰》詩:“朝飧自祕煙霞訣,野服旋將薜荔裁。”○[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以詞曲相傳者猶不及什一,蓋千百人一見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務求自祕。”
中祕書(\中秘书),◆
枕中祕(枕中秘),◆見“枕祕”。
枕祕(枕秘),◆亦作“枕中祕”。◆指珍藏於枕函中的秘傳寶書。○[清][郎廷槐]等《師友詩傳錄》:“蓋[唐]人猶有六朝餘習,故以《文選》為論衡枕祕。”○[清][夏燮]《中西紀事‧猾夏之漸》:“又自[英]人內犯,攜其所刊[耶穌]書,傳佈[中]土,則奸民奉為枕祕。”○[陳三立]《散原精舍》詩:“空文自有枕中祕,起死寧堪帶下醫。”
淵祕(渊秘),◆深奧。○[宋][蘇軾]《朱壽昌梁武懺贊偈》:“所說懺悔,文既繁重,旨亦淵祕,一切眾生,有不能了。”
隱祕(\隐秘),◆
嚴祕(严秘),◆猶嚴密,秘密。○《南史‧恩倖傳序》:“天下文簿板籍,入副其省,萬機嚴祕,有如尚書外司。”○《明史‧王德完傳》:“宮禁嚴祕,虛實未審。”
索祕(索秘),◆探索隱微。○[宋][范仲淹]《大清宮九詠》序:“觀其立意,皆鑿幽索祕,破堅發奇。”
僻祕(僻秘),◆隱秘罕見。○[清][龍輔]《龍輔女紅餘志‧自序》:“鄙觀載籍,頗多僻祕。”
祕著(秘着),◆[六朝]人對秘書、著作郎的並稱。○《南史‧郭原平傳》:“[會稽郡]貴重望計及望孝,盛族出身,不減祕著。”參閱[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官名地名從省》。
祕祝(秘祝),◆[秦]代司祈祝之官。○[漢]初因之,至[文帝]時始廢。○《史記‧封禪書》:“祝官有祕祝,即有菑祥,輒祝祠移過於下。”○[張守節]正義:“謂有災祥輒令祝官祠祭,移其咎惡於眾官及百姓也。”○《史記‧孝文本紀》:“上曰:‘蓋聞天道禍自怨起,而福繇德興,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過於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裴駰]集解引[應劭]曰:“祕祝之官移過於下,國家諱之,故曰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所以祕祝移過,異於[成湯]之心。”○[宋][蘇軾]《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之一:“聖主新除祕祝,侍臣來乞豐年。”
祕重(秘重),◆珍視寶重。○[宋][王讜]《唐語林‧賞譽》:“[杭州]有[蕭協律][悅]善畫竹,家酷貧,[白居易]典郡,嘗敘云:‘[悅]之竹舉世無倫,頗自祕重,有終歲求其一竿一枝不得者。’”按,一本作“秘重”。
祕珍(秘珍),◆罕見珍品。○[宋][梅堯臣]《觀韓玉汝胡人貢奉圖》詩:“茜袍白馬[韓公子],從何得此來祕珍?定應海客運為贈,中國未睹難擬倫。”
祕樂(秘乐),◆稀有而不為外人所知的樂曲。○[宋][蘇軾]《漁樵閑話錄》:“[鄭愚]作《津陽門》詩云:‘上皇半夜月中去,三十六宮愁不歸。月中祕樂天半聞,玎璫玉石和塤箎。’”[明][王濟]《華林園》詩:“清池流爵,祕樂通玄。”
祕遠(秘远),◆猶幽遠。形容風度飄逸。○[北魏][溫子昇]《常山公主碑》:“公主稟靈宸極,資和天地。芬芳有性,溫調成質。自然祕遠,若[上元]之隔絳河;直置清高,類[姮娥]之依玉樹。”
祕鬱(秘郁),◆隱藏,隱秘。○[元][袁桷]《垂綸亭辭》:“吾寧養之以歲年兮,寶祕鬱而不宣。豈直鉤以違眾兮,守釣道之自然。”
祕獄(秘狱),◆也稱掖庭獄。○[漢]代專指幽囚罪人於皇宮掖庭而不作公開審理的監獄。據《漢書‧劉輔傳》載:[成帝]欲立[趙倢妤]為皇后,先下詔封倢妤父[臨]為列侯。○[輔]上書諫止。“書奏,上使侍御史收縛[輔],繫掖庭祕獄,群臣莫知其故。”光祿勛[師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書保[輔],極言“旬日之之間,收下祕獄”之不當,“其於治親養忠之義,誠不宜幽囚於掖庭獄”。於是“上乃徙繫[輔]共工獄,減死罪一等,論為鬼薪,終於家”。
祕宇(秘宇),◆1.深殿。○《文選‧張協<七命>》:“蘭宮祕宇,雕堂綺櫳。”○[劉良]注:“祕,深也。”◆2.道院。○[清][厲荃]《事物异名錄‧仙道‧道院》:“祕宇、元闕、紫館,《神仙傳》:‘並道院之稱。’”
祕印(秘印),◆佛教語。謂與佛心秘密相印契。○[清][龔自珍]《<蒙古像教志>序》:“自[漢]以來,譯經之例,例不翻咒,疏抄之例,亦不妄釋咒。咒是密語,咒是祕印。”
祕隱(秘隐),◆1.謂珍藏而未為人知者。○[漢][王充]《論衡‧定賢》:“以通覽古今祕隱傳記無所不記為賢乎?”◆2.隱密。○《舊唐書‧封倫傳》:“時[高祖]將行廢立,猶豫未決,謀之於[倫],[倫]固諫而止。然所為祕隱,時人莫知。”
祕義(秘义),◆深奧的意義。○[南朝][梁][沈約]《齊太尉文憲王公墓志銘》:“祕義煙涵,瑰詞雨散。”○[唐][柳宗元]《送濬上人歸淮南覲省序》:“上人窮討祕義,發明上乘。”
祕逸(秘逸),◆指不傳於世之隱義。祕,隱晦;逸,散亡。○[唐][賈公彥]《序周禮廢興》:“然猶有參錯,同事相違,則就其原文字之聲類,考訓詁,捃祕逸。”
祕異(秘异),◆1.奇異。○[宋][郭祥正]《石室賦》:“何人境之附近,而仙宇之祕異如此!”◆2.謂秘藏奇異少見的書籍。○[唐][呂溫]《上官昭容書樓歌》:“玉樓寶架中天居,緘奇祕異萬卷餘。”
祕儀(秘仪),◆隱藏儀形。○《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昭哉世族,祥發慶膺。祕儀景胄,圖光[玉繩]。”○[李周翰]注:“祕,閉。景,大。胄,胤也。言后在室時,閉藏儀形於大族之家;及配於帝,圖發容光於[玉繩]之內。○[宋]有[玉繩殿]。”按,一本作“秘儀”。
祕野(秘野),◆隱僻的郊外。○[南朝][梁][江淹]《靈丘竹賦》:“遠亙紫林祕野,近匝玉苑禁坰。”按,一本作“祕埜”。
祕藥(秘药),◆不向外人公開的藥;神奇的藥物。○[唐][韓愈]《故太學博士李君墓志銘》:“余自[袁州]還京師,[襄陽]乘舸邀我于蕭洲,屏人曰:‘我得祕藥,不可獨不死,今遺子一器。’”
祕要(秘要),◆1.奧旨精義。○《後漢書‧方術傳上‧任文公》:“明曉天官風星祕要。”○《晉書‧儒林傳‧韋謏》:“雅好儒學,善著述,於群言祕要之義,無不綜覽。”○《舊唐書‧方伎傳‧葉法善》:“天真精密,妙理玄暢,包括祕要,發揮靈符。”○[唐][呂岩]《西江月》詞:“祕要俱皆覽過,神仙奧旨重吟。”◆2.秘密緊要。○《魏書‧任城王澄傳》:“凡所奏事,閣道通之,蓋以祕要之切,防其宣露。”
祕學(秘学),◆古謂神秘之學問,如天文、算數、曆法、陰陽、占候等。○《晉書‧藝術傳‧陳訓》:“少好祕學,天文、算曆、陰陽、占候無不畢綜。”
祕辛(秘辛),◆古書卷帙名目。祕,秘密書籍;辛,十干次第,用為卷帙標號。○[清][方以智]《通雅‧釋詁》:“祕辛,猶令丙也。令丙猶令甲令乙也。○《漢祕辛》一卷,亦以次第名。”○[明][楊慎]《<漢雜事祕辛>序》:“卷首有‘祕辛’二字,不可解,要是卷帙甲乙名目。”
祕校(秘校),◆古官職名。原指秘書省校書郎。後沿用指新擢第者。○[清][梁章鉅]《稱謂錄‧進士》:“《卻掃編》進士登科人,初官多授試祕書省校書郎,故至今新擢第人猶稱祕校。”
祕象(秘象),◆奇異的徵兆。○《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大享拜洛樂章》:“[汜水]初呈祕象,溫[洛]薦表昌圖。”
祕戲圖(秘戏图),◆男女淫褻之圖。也稱春宮、春冊。○[明][楊慎]《藝林伐山‧春宵秘戲圖》:“[徐陵]《與周弘讓書》‘……優遊俯仰,極[素女]之經文;升降盈虛,畫[軒皇]之圖勢’,則[宋]人畫苑‘春宵祕戲圖’有自來矣。”
祕戲(秘戏),◆1.原指后宮內秘密之戲劇。後亦泛指男女淫穢嬉戲。○《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周仁]﹞以是得幸[景帝],入臥內,於後宮祕戲,[仁]常在旁。”○[司馬貞]索隱:“謂後宮中之戲劇,宜可祕也。”○《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宣和元年》:“[攸]有寵於帝,進見無時,與[王黼]得預宮中祕戲。或侍曲宴,則短衫窄褲,塗抹青紅,雜倡優侏儒中,多道市井淫媟謔浪語以獻笑悅。”○[清][唐孫華]《夏重談金陵舊事》詩:“權門輦金帛,掖庭陳祕戲。”◆2.奇妙之戲。猶今雜技。○《隸釋‧魏大饗碑》:“六變既畢,乃陳祕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禮畢,天子躬擐甲,稱無上將軍,行陣三匝而還,設祕戲以示遠人。”
祕文(秘文),◆1.猶秘籍。難見之書。○《後漢書‧班固傳上》:“啟發篇章,校理祕文。”○[李賢]注:“祕文,祕書也。○《孝經‧鉤命決》曰:‘[丘]掇祕文’也。”○[宋][李上交]《近事會元》卷二:“[後漢][延熹]二年始置監屬大常寺掌禁中圖書祕文,後併入中書。”◆2.指言符籙瑞應之緯書。○[漢][王充]《論衡‧實知》:“讖書祕文,遠見未然,空虛暗昧,豫睹未有。”
祕玩(秘玩),◆1.珍奇而罕見的玩物。○[漢][邊讓]《章華臺賦》:“竭四海之妙珍兮,盡生人之祕玩。”○《新唐書‧后妃傳上‧楊貴妃》:“奇服祕玩,變化若神。”○[元][虞集]《奎章閣》詩:“詎云陳祕玩,因願獻前聞。”◆2.私自玩味。○[晉][袁山松]《後漢書‧王充》:“[充]所作《論衡》,中土未有傳者,[蔡邕]入[吳]始得之,恒祕玩以為談助。”
祕圖(秘图),◆神秘的圖讖。○《南齊書‧祥瑞志序》:“天符瑞命,遐哉邈矣。靈篇祕圖,因以薀金匱而充石室。”
祕算(秘算),◆謂隱藏在胸中的謀略。○[晉][葛洪]《抱樸子‧漢過》:“知者不肯吐其祕算,勇者不為致其果毅,忠謇離退,姦凶得志。”○[唐][楊炯]《從弟去溢墓志銘》:“盡江海之良圖,得煙霞之祕算。”
祕思(秘思),◆深邃的思緒。○[南朝][宋][謝惠連]《雪賦》:“授簡於[司馬大夫]曰:‘抽子祕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宋][范仲淹]《酬曹使君見寄》詩:“登高發祕思,聊以攄吾狂。”
祕說(秘说),◆少有人知的說法。○《三國志‧吳志‧虞翻傳》“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註,皆傳於世”[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前人通講,多玩章句,雖有祕說,於經疏闊。”
祕水(秘水),◆[唐]代稱秘書省中的茶水。○[明][陸樹聲]《茶寮記‧祕水》:“[唐]祕書省中水最佳,故名祕水。”
祕術(秘术),◆秘密的方法或法術。○《晉書‧忠義傳‧王豹》:“蓋霸王之神寶,安危之祕術,不可須臾而忽者也。”○[南朝][梁][何遜]《七召》:“今欲導足下以衛生之祕術,怡神之妙道。”○《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時[長安][曹元]有祕術,[勃]從之游,盡得其要。”
祕書院(秘书院),◆[清]代內三院之一。掌撰寫與外國往來書札,摘錄各衙門疏狀,傳布帝王命令及草擬祭文等。○[清][梁章鉅]《稱謂錄‧翰林院》:“《會典》:‘內三院,一曰內祕書院,掌撰外國往來書狀及敕諭祭文之屬。’”
祕書外監(秘书外监),◆[唐]詩人[賀知章]的自稱。○《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檢,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祕書外監’,遨遊里巷。”
祕書省(秘书省),◆官署名。○[東漢]始置秘書監一官,典司圖籍。○[南北朝]以後始設秘書省。其主官稱秘書監,監以下有少監、丞及秘書郎、校書郎、正字等官,領國史、著作二局。○[唐]代改稱蘭臺、麟臺。○[明]以後其職務並入翰林院。
祕書郎(秘书郎),◆官名。○[魏][晉]時置,屬秘書省,掌管圖書經籍。或稱秘書郎中。○[唐]代曾改稱蘭臺郎。歷代多另設校書郎,校勘典籍,以秘書郎專掌圖書收藏及抄寫事務。○[明]初並其職於翰林院。○[清]末在翰林院檢討之下復設秘書郎一職。
祕書監(秘书监),◆官名。○[東漢][桓帝]時設置,[南北朝]末期以後為秘書省之長官,掌邦國經籍圖書著作等事,[明]廢。參閱《初學記》卷十二。
祕書(\秘书),◆
祕室(秘室),◆1.秘閣。帝王藏書之所。○《漢書‧藝文志》“建藏書之策”[顏師古]注引[漢][如淳]曰:“[劉歆]《七略》曰: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則有延閣廣內祕室之府。”○[漢][應劭]《<風俗通>序》:“[周][秦]常以歲八月遣輶軒之使,求異代方言,還奏籍之,藏於祕室。”◆2.謂內宮。○《全唐詩》卷十六載《郊廟歌辭‧周郊祀樂章‧福順樂》:“卿雲祕室,甘泉寶臺。”
祕史(秘史),◆指未經人道、不為人知的事跡。亦用作書名。如:《蒙古祕史》。
祕省(秘省),◆秘書省的省稱。○[唐][李嘉祐]《奉酬路五郎中院長新除工部員外見簡》詩:“一門同祕省,萬里作長城。”○[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孟浩然》:“﹝[孟浩然]﹞閒游祕省,秋月新霽,諸英聯詩,次當[浩然],句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嗟其清絕,咸以之閣筆不復為繼。”○[清][姚鼐]《哭孔撝約三十二韻》:“九流讎祕省,三俊接彤墀。”
祕色(秘色),◆古代[越州]官窯所產磁器的顏色。因為帝王所專用,故云。○[明][陶宗儀]《輟耕錄‧窯器》:“末俗尚靡,不貴金玉而貴銅磁,遂有祕色窯器。”
祕瑞(秘瑞),◆1.珍奇祥瑞。○[南朝][梁][沈約]《齊武帝謚議》:“嘉祥霧合,祕瑞泉湧。”○[唐][李玨]《唐文宗謚冊文》:“禎符祕瑞,王者之所寶。”◆2.隱藏祥瑞。謂瑞兆不顯示出來。○[宋][丁謂]《大蒐賦》:“天地不能藏祥而祕瑞,日月無以示譴而戒愆。”
祕丘(秘丘),◆山林之所,隱居之處。○《晉書‧束晰傳》:“學既積而身困,夫何為乎祕丘。”○[晉][葛洪]《抱樸子‧正郭》:“有道之世而臻此者,猶不得復廁高潔之條貫,為祕丘之俊民,而修茲在於危亂之運,奚足多哉。”參見“泌丘”。
祕器(秘器),◆棺材。○《漢書‧孔光傳》:“及[霸]薨,上素服臨弔者再,至賜東園祕器、錢帛。”○[霸]、[孔光]父;東園,[漢]代專造喪葬器物的官署。○《後漢書‧伏湛傳》:“病卒。賜祕器,帝親弔祠,遣使者送喪修冢。”
祕奇(秘奇),◆神奇。○[三國][吳][胡綜]《黃龍大牙賦》:“軍欲轉向,黃龍先移。金鼓不鳴,寂然變施。闇謨若神,可謂祕奇。”
祕弄(秘弄),◆珍貴而神奇的演奏。○[漢][蔡邕]《琴賦》:“清聲發兮五音舉,韻宮商兮動徵羽,曲引興兮繁絃撫。然後哀聲既發,祕弄乃開。”
祕謀(秘谋),◆1.秘密的計謀;奧秘的計策。○《新唐書‧褚亮傳》:“王每征伐,[亮]在軍中,嘗預祕謀,有裨輔之益。”○《新唐書‧后妃傳上‧文德長孫皇后》:“[玄齡]久事陛下,預奇計祕謀,非大故,願勿置也。”◆2.指秘密謀劃。○[黃遠庸]《報界之風潮》:“是社中人,多係去年在[京][津]一帶祕謀起義者。”
祕妙(秘妙),◆奧妙;奇妙。○[唐][薛用弱]《集异記‧王積薪》:“﹝[王積薪]﹞具衣冠請問。孤姥曰:‘爾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積薪]即出橐中局,盡平生之祕妙,而布子未及十數,孤姥顧謂婦曰:‘是子可教以常勢耳。’”○《雲笈七籤》卷二:“廣大之旨,雖典冊未窮;祕妙之基,而玄經可見。”
祕密藏(秘密藏),◆1.佛教語。謂奧秘而不可思議的境界。○《大涅槃經‧純陀品》:“我今當令一切眾生及我諸子四部之眾,悉皆安住祕密藏中。”◆2.引申指奧秘之處。○[宋][黃庭堅]《次韻文潛》:“水清石見君所知,此是吾家祕密藏。”
祕略(秘略),◆深藏的謀略。○[晉][葛洪]《抱樸子‧擢才》:“[孫臏]思騁其祕略而[司馬]刖之,[韓非]願建治績而[李斯]殺之。”○[宋][張孝祥]《水調歌頭》詞:“家傳《鴻寶》祕略,小試不言功。”
祕錄(秘录),◆珍奇的典冊。○[清][黃宗羲]《陳夔獻五十壽序》:“理學不本之經術,非矜集註為祕錄,則援作用為軻傳。”
祕卷(秘卷),◆猶秘籍。珍貴罕見的書冊。○[唐][蕭穎士]《蓮蕊散賦》:“討奇篇於綠帙,搜祕卷於青囊。”
祕經(秘经),◆1.指緯書。○《後漢書‧蘇竟傳》:“夫[孔丘]祕經,為[漢]赤制。”○[李賢]注:“祕經,幽祕之經,即緯書也。”◆2.秘奧的書籍。○[南朝][齊][謝朓]《高松賦》:“閱品物於幽記,訪叢育於祕經。”
祕近(秘近),◆猶禁中。○[唐][李嶠]《讓鸞臺侍郎表》:“夫以瑣闥崇嚴,玉堂祕近,職忝持蓋,位亞掌壼。”○[宋][曾鞏]《與北京韓侍中啟》之二:“國家聚四部之書,藏之祕近。”
祕結(秘结),◆大便乾澀難通。○《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大承氣湯方”[黃竹齋]集注引《古今醫統》:“大承氣湯治癲狂熱壅、大便祕結。”
祕檢(秘检),◆神秘而稀罕的書籍。○[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竹簡韋編,既非易致,靈文祕檢,又率難窺。”○[明][屠隆]《綵毫記‧游翫月宮》:“玄文祕檢弢深奧,何處參求道妙?”
祕監(秘监),◆官名。即秘書監。○[宋][葉夢得]《石林詩話》卷中:“[胡祕監][旦]素不為公([寇準])所喜。”○[宋][周密]《齊東野語‧方翥》:“[馮]因言:‘昔忝知舉,祕監賦重疊用韻,以論策佳,輒為改之,擢寘高第,頗記憶否?’”[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貞觀]中,[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繼為祕監,請購天下書。”
祕駕(秘驾),◆帝王的車駕。○[南朝][宋][柳元景]《討臧質等檄》:“群兵競邁,祕駕徐啟。”
祕記(秘记),◆占驗術數、預言未來的書籍。如讖緯之類。○《漢書‧藝文志》“天文家”有“圖書祕記十七篇”。○《後漢書‧楊厚傳》:“祖父[春卿],善圖讖學,為[公孫述]將。○[漢]兵本[蜀],[春卿]自殺,臨命,戒子[統]曰:‘吾綈帙中,有先祖所傳祕記,為[漢]家用,爾其修之。’”
祕計(秘计),◆1.秘密的計謀。○《漢書‧高帝紀下》:“會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用[陳平]祕計得出。”○[南朝][陳]徐陵《讓五兵尚書表》:“參聞祕計,弗解單于之兵;飛箭馳書,未動[聊城]之將。”◆2.神奇的計策。○《宋史‧趙鼎傳》:“凡人計慮,豈不欲萬全,儻因一失,便置之死地,後有奇謀祕計,誰復敢言者。”
祕忌(秘忌),◆怪異而多猜忌。○《魏書‧徐謇傳》:“[謇]和合藥劑,攻救之驗,精妙於[脩],而性甚祕忌,承奉不得其意者,雖貴為王公,不為措療也。”○《北史》本傳作“秘忌”。
祕籍(秘籍),◆珍貴罕見的書籍。○[晉][潘岳]《故太常任府君畫贊》:“遂管祕籍,辯章舊史。”○《新唐書‧段成式傳》:“博學彊記,多奇篇祕籍。”○[清][龔自珍]《小游仙詞》:“祕籍何人領九流,一編《鴻寶》枕中抽。”
祕機(秘机),◆隱藏內部機關,不使外見的機械。○《漢書‧王莽傳下》:“[莽]乃造華蓋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載以祕機四輪車。”○[顏師古]注:“言潛為機關,不使外見,故曰祕機也。”
祕畫(秘画),◆1.秘計;密謀。○《新唐書‧溫大雅傳》:“數陳祕畫,多所嘉納。”○[宋][陸游]《南唐書‧宋齊丘傳》:“[烈祖]奇其志,待以國士,從鎮[京口],入定[朱瑾]之難,常參祕畫。”◆2.珍藏的畫。○《新唐書‧錢徽傳》:“﹝[楊渾之]﹞多納古帖祕畫於[文昌],皆世所寶。”
祕化(秘化),◆奧秘變化。○《雲笈七籤》卷二:“祕化之初,吾體虛無,經歷無窮,千變萬化。”
祕軌(秘轨),◆珍秘的軌範。○[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二》:“幻化萬端,機會卒變,信兵法之上乘,韜鈐之祕軌也。”
祕館(秘馆),◆即秘閣。帝王藏書之所。○《後漢書‧賈逵傳》:“尤明《左氏傳》、《國語》,為之解詁五十一篇,[永平]中上疏獻之,[顯宗]重其書,寫藏祕館。”○[晉][陸機]《講<漢書>》詩:“稅駕[金華],講學祕館,有集惟髦,芳風雅宴。”○[宋][張先]《泛青苕》詞:“紅柱巧,綵船穩,當筵主、祕館詞臣。”
祕怪(秘怪),◆1.神奇怪異。○[宋][曾鞏]《祭王平甫文》:“至若操紙為文,落筆千字,徜徉恣肆,如不可窮,祕怪恍惚,亦莫之係,皆足以高視古今,桀出倫類。”◆2.指潛藏而不經見之神奇怪物。○[唐][韓愈]《南海神廟碑》:“海之百靈祕怪,慌惚畢出,蜿蜿蛇蛇,來享飲食。”○[宋][王安石]《牛渚》詩:“陰靈祕怪不欲露,毀犀得禍卻偶然。”○[宋][范成大]《東山渡湖》詩:“波臣川后敬愛客,約束祕怪驅魚龍。”
祕固(秘固),◆1.猶密封,封固。○《舊唐書‧禮儀志三》:“又議玉璽曰:‘謹詳前方石緘封,玉檢金泥,必資印璽,以為祕固。’”◆2.秘結。大便乾澀難通。○[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卷上:“[蔡元長]苦大腸祕固,醫不能通。”
祕閣(秘阁),◆1.古代宮中收藏珍貴圖書之處。○[晉][陸機]《吊魏武帝文》:“[機]始以臺郎出補著作,遊乎祕閣。”○《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二年》:“癸丑,[魏]詔求遺書,祕閣所無,有益時用者,加以優賞。”○[胡三省]注:“[漢]時書府,在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掌之,內則有[延閣]、[廣內]、[石渠]之藏。○[後漢]則藏之[東觀],[晉]有中外三閣經書。○[陸機]《謝表》云‘身登三閣’,謂為祕書郎掌中外三閣祕書也,此‘祕閣’之名所由始。”○《新唐書‧段成式傳》:“研精苦學,祕閣書籍,披閱皆遍。”◆2.指尚書省。○《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升降祕閣,我服載暉。”○[李善]注:“序云‘入為尚書郎’,作此詩。然祕閣即尚書省也。”◆3.臨書枕臂之具。也稱臂擱。
祕府(秘府),◆古代稱禁中藏圖書秘記之所。○《漢書‧藝文志》:“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祕府。”○[顏師古]注引[如淳]曰:“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內則有延閣廣內祕室之府。”○[漢][揚雄]《劇秦美新》:“是以發祕府,覽書林,遙集乎文雅之囿,翱翔乎禮樂之場。”○《晉書‧裴秀傳》:“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奏之,藏於祕府。”
祕方(秘方),◆1.奇秘或巧妙的方法。○[唐][玄奘]《大唐西域記‧馱那羯磔迦國》:“神乃授祕方而謂之曰:‘此巖石內有[阿素洛宮],如法行諸,石壁當開。’”[宋][陸游]《食薺》詩:“采擷無闕日,烹飪有祕方。”◆2.古稱“禁方”。指秘傳而不公開的藥方。○[宋][梅堯臣]《和韓五持國乞分道損山藥》:“人事固已然,祕方看繫肘。”○[宋][蘇軾]《答富道人》:“承錄示祕方及寄遺藥,具感厚意。”
祕法(秘法),◆猶秘術。秘密的方法。○[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一‧方伯公答人詩》:“問予何事容顏好,曾受高人祕法傳。”按,一本作“秘法”。
祕而不言(秘而不言),◆見“祕而不露”。
祕而不露(秘而不露),◆嚴守秘密,不肯吐露。○《三國志‧魏志‧董昭傳》:“祕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亦作“祕而不言”。○[晉][干寶]《搜神記》卷七:“[張騁]所乘牛忽言曰:‘……歸何早也?’[騁]益憂懼,祕而不言。”
祕殿(秘殿),◆奧深的宮殿。○[唐][李華]《含元殿賦》:“其後則深闈祕殿,曼宇疏楹。”○[唐][皇甫冉]《華清宮》詩:“鑿山開祕殿,隱霧閉仙宮。”○[宋][秦觀]《代程給事乞致仕表》:“遂叨蘭省之秩,仍忝祕殿之名。”
祕典(秘典),◆含義深奧的典籍。○[漢][仲長統]《昌言‧損益》:“嗣[周氏]之祕典,續[呂侯]之祥刑。”○[隋][江總]《皇太子太學講碑》:“紫臺祕典,綠帙奇文……靡不飾以鉛槧,彫以緗素。此文教之脩也。”○[唐][慧凈]《雜言》詩:“龍宮祕典海中探,石室真言山處仰。”○[元][吳萊]《寄柳博士》詩:“討論抽祕典,扈從得良臣。”○[清][龔自珍]《為龍泉寺募造藏經樓啟》:“[明]之士大夫席承平之清暇,往往探祕典,問玄文,[支那]盛有述作。”
祕道(秘道),◆猶秘術。○《漢書‧翼奉傳》:“以律知人情,王者之祕道也。”○《隋書‧經籍志四》:“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祕道,謂之開劫度人。”
祕傳(秘传),◆秘密傳授。○[漢][王充]《論衡‧談天》:“祕傳或言天之離天下六萬餘里。”○《水滸傳》第八七回:“小將軍聽了,心中自忖道:‘俺這幾個陣勢,都是祕傳來的,不期都被此人識破。’”[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三:“採得蓴絲全不滑,祕傳煮法要瞞人。”
祕策(秘策),◆奇秘的策略。○《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敷[張][陳]之祕策。”○《晉書‧景帝紀》:“[宣帝]之將誅[曹爽],深謀祕策,獨與帝潛畫。”○《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德彝]以祕策干上,上悅,尋拜內史舍人,俄遷侍郎。”
祕冊(秘册),◆猶秘籍。○[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內閣‧致堂胡氏》:“[胡]所著《讀史管見》等書初非祕冊,想[劉]亦未嘗寓目。”○[清][鄭珍]《<郘亭詩鈔>序》:“故入其室,陳編蠹簡,鱗鱗叢叢,幾無隙地,祕冊之富,南中罕有其匹。”
祕草(秘草),◆暗自打草稿。○[明][宋濂]《跋褚士文書四箴後》:“[實之]號[臞軒],讀書五行俱下,終身不忘,為文未嘗祕草。登[嘉定]十年進士第。”
祕藏(秘藏),◆I亦作“祕臧”。珍藏;秘密隱藏。[宋][曾鞏]《襄州回相州韓侍中狀》:“祕藏巾衍,銘鏤肺肝。”◆II亦作“祕臧”。1.指隱藏或珍藏的大宗之物。[漢][王逸]《九思‧守志》:“睹祕藏兮寶珍,就[傅說]兮倚龍。”○《漢書‧劉歆傳》:“﹝[孝成皇帝]﹞乃陳發祕臧,校理舊文。”◆2.比喻奧秘。[唐][楊炯]《<王勃集>序》:“與夫發天地之祕藏,知鬼神之情狀者,合其心矣。”◆3.即秘密藏。佛教語。謂非凡常所可瞭知的秘密法門。
祕本(秘本),◆猶秘籍。珍藏而不易見之書。○[明][周亮工]《書影》卷二:“《夷堅志》,[宋][洪邁]所著,[蘭溪][胡元瑞]《筆叢》謂其書有百卷,今行世者,什之一耳。○[元瑞]曾得祕本,後歸之同邑[章無逸]。”○[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藝六‧宋元人集目》:“近時[石門][吳孟舉]刻《宋詩鈔》,亦至百數十家,多祕本。”
祕寶(秘宝),◆不常見的珍異寶物。○《後漢書‧班固傳下》:“啟恭館之金縢,御東序之祕寶。”○[李賢]注:“祕寶,謂《河圖》之屬。”○[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序:“祕寶盈於玉府。”
祕奧(秘奥),◆猶奧秘。隱密;秘密深奧。○《釋名‧釋宮室》:“室中西南隅曰奧,不見戶明,所在祕奧也。”○[晉][袁宏]《後漢紀‧獻帝紀上》:“﹝[王允]﹞請曰:‘[立]學深厚,此聖人祕奧,行之無損。’”○《文選‧潘岳<閑居賦>》:“闚天文之祕奧,究人事之終始。”○[李善]注:“祕奧,字書曰:祕,密也;《廣雅》曰:奧,藏也。”
祕愛(秘爱),◆私下珍愛。○《晉書‧郭璞傳》:“後[冰]([庾冰])子[薀]為[廣州]刺史,妾房內有一新生白狗子,莫知由來,其妾祕愛之,不令[薀]知。”
靈祕(\灵秘),◆
謹祕(谨秘),◆謹慎、保密。○《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水火之分,小心謹祕,并不露一毫破綻出來。”○[清][蒲松齡]《聊齋志异‧愛奴》:“從此尤宜謹祕,彼此遭逢詭異,恐好事者造言也。”
機祕(机秘),◆機要秘密的事。○[晉][潘尼]《安身論》:“雖居高位,饗重祿,執權衡,握機祕,功蓋當時,勢侔人主,不得與之比逸。”○《新唐書‧陳叔達傳》:“﹝[叔達]﹞與[溫大雅]同筦機祕,方禪代時,書冊誥詔皆其筆也。”
行祕書(行秘书),◆[唐太宗]對[虞世南]的美稱。○[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中:“[太宗]嘗出行,有司請載副書以從,上曰:‘不須。○[虞世南]在此,行祕書也。’”後用以泛稱博聞強記的人。○[宋][趙蕃]《寄孫子進昆仲》詩:“大[孫]行祕書,今古靡不觀。”○[清][趙翼]《偶有遺忘問之稚存輒錄示原委》詩:“快哉得此行祕書,讀萬卷如為我舊。”亦省稱“行祕”。○[清][鈕琇]《觚賸‧自序》:“入[燕]都而懷故國,記覽夢華;登[梁]苑而晤名賢,書攜行祕。”
行祕(行秘),◆見“行祕書”。
詭祕(\诡秘),◆
發祕(发秘),◆闡述秘術。○《晉書‧皇甫謐傳》:“﹝《釋勸論》﹞[醫和]顯術於[秦][晉],[倉公]發祕於[漢皇]。”
東園祕器(东园秘器),◆皇室、顯宦死後用的棺材。○《漢書‧佞幸傳‧董賢》:“及至東園祕器,珠襦玉柙,豫以賜[賢],無不備具。”○[顏師古]注引《漢舊儀》:“東園祕器作棺梓,素木長二丈,崇廣四尺。”○《陳書‧侯瑱傳》:“﹝[瑱]﹞於道薨,時年五十二。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大司馬,加羽葆、鼓吹、班劍二十人,給東園祕器。”○[唐][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賜物四百假,米粟四百石,東園祕器凶事,給儀杖至墓所往還。”亦省稱“東園器”。○[王國維]《蜀道難》詩:“銅鼓聊當《蒿里》歌,鐵籠便是東園器。”參見“東園”。
沖祕(冲秘),◆深遠幽密。○[南朝][梁簡文帝]《<南郊頌>序》:“沖祕隱嶙,跨千畝於[晉]日;閒曠麗遠,吞七里於[漢]年。”
寶祕(宝秘),◆1.珍藏的寶物。○《海內十洲記‧崑侖》:“陛下好道思微,甄心內向。天尊下降,並傳授寶祕。臣[朔]區區,亦何嫌惜,而不上所有哉!”[唐][李嶠]《為百寮賀日抱戴慶雲見表》:“遷寶祕於東序,視衣纓於北闕。”◆2.珍藏。○《隋書‧經籍志四》:“然以[天尊]經歷年載,始一開劫,受法之人,得而寶祕,亦有年限,方始傳授。”○《新唐書‧叛臣傳‧高駢》:“[勝]獻銅匕首,[用之]曰:‘此[北帝]所佩也,得之者兵不敢犯。’[駢]寶祕之。”○《雲笈七籤》卷九:“傳[太極真人]、[清虛真人]、南嶽[赤松子]、[劉子先]等,寶祕尤嚴,得者勿泄。”
奧祕(奥秘),◆1.奧妙,隱秘。○《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挺身取命,幹茲奧祕。”○[宋][秦觀]《曾子固哀詞》:“發天人之奧祕兮,約六藝而成章。”○[明][宋濂]《礱硿子碣》:“凡聖賢經訓及古今成敗之籍,皆探究奧密,快擿端緒。”○[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丐仙》:“日從之學,頗得其奧祕。”○[瞿秋白]《赤都心史》四:“滲透了,滲透了,那宇宙的奧秘。”◆2.幽深隱密。○[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西廂踟躕以閑宴,東序重深而奧祕。”○《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湘]區奧密,[蠻]寇熾彊。”◆3.猶嚴密。○[元][趙孟頫]《題耕織圖》詩之十三:“初陽力未勝,早春尚寒氣。窗戶當奧密,勿使風雨至。”
慎祕(慎秘),◆謹慎保密。○[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天宮》:“此事亦宜慎祕,洩之,族矣!”[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俠女》:“此非君所知,宜須慎祕,洩恐不為君福。”○[清][昭槤]《嘯亭雜錄‧癸酉之變》:“然其人皆市井無賴,初無智略,又其謀不慎祕,頗為人知。”
本文来自一见不钟情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