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的毒能毒死人吗,癳螈有毒吗

蝾螈的毒能毒死人吗
蝾螈的毒是会毒死人吗的。蝾螈大多数的品种都是有毒的,其腺体中含有一种剧毒“河豚毒素”,当蝾螈受到攻击时,就会分泌这种神经毒素来保护自己,这种毒素会使得神经麻痹,从而导致死亡。蝾螈的生活习性蝾螈通常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入冬后多...

蝾螈的毒能毒死人吗

蝾螈的毒是会毒死人吗的。蝾螈大多数的品种都是有毒的,其腺体中含有一种剧毒“河豚毒素”,当蝾螈受到攻击时,就会分泌这种神经毒素来保护自己,这种毒素会使得神经麻痹,从而导致死亡。

蝾螈的生活习性


蝾螈通常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入冬后多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进入冬眠,天气回暖后又出来活动。爬行缓慢,很少游泳。

蝾螈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实验动物和观赏动物,爬行比较缓慢,也很少游泳,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等地。

大多数成年的蝾螈白天会躲藏在洞里,晚上才出来觅食,一般会在水底觅食蚯蚓、软体动物以及昆虫幼虫等等。

被北京海关截获的19只火蝾螈,防火且剧毒?趣谈它流传的离谱传说

公元一世纪,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把一条火蝾螈扔进火里。他想看看它是否真的能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不仅能在火焰中存活,而且能把它们扑灭。但是可怜的火蝾螈没有…呃…成功。

火蝾螈的传说

然而,这并没有阻止火蝾螈能防火的传说。这个传说持续了1500多年,从古罗马人到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炼金术士。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在火中诞生的,就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只是更苗条,没有那么漂亮。

尽管普林尼反驳火蝾螈防火的传说了,但他的记录就没几个人看,而且他仅反驳了防火这个点。他曾这样描述火蝾螈:“它从嘴里吐出一种乳白色的唾液,只要轻轻一碰,人体任何部位的毛发都会脱落,接触到的部分会变色,并会发疹,甚至导致人的死亡。”

后面这部分倒是被大家都记住了,很经典的“只挑想听得听”。结果火蝾螈被吹得更加邪乎。

大约500年后,塞维利亚的圣伊西多尔写道,当火蝾螈有剧毒,能同时杀死很多人;因为它若爬上树,就用毒药感染一切的果子,杀了吃果子的人;即使它掉进井里,毒药的力量也会杀死那些喝了水的人。”他还着重证实了它对火的影响是免疫的。

好家伙,要是放在现代,这个圣伊西多尔得因为造谣抓去关上几个月。

在12世纪后期,一位英国作家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在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饮用水的河里放进了火蝾螈,总共有4000名士兵和2000匹马在食用了蝾螈肮脏的洗澡水后死亡。

至此,火蝾螈立刻被神话化为一个保护与威胁并存的传说动物。

你可以从它显眼的颜色推测,这个物种确实是有毒的,它会分泌一种神经毒素来阻止捕食者。它甚至可以向接近的敌人发射这种分泌物。虽然这种毒素会对人体造成皮肤刺激,但远不能使4000名士兵中毒。

时间回溯到中世纪,当时的人们发现了石棉,一种高度耐火的矿物。他们将这些东西塞进建筑间,还将石棉编织成皇室的服装。然后又开始有人说,这个石棉其实就是火蝾螈身上的皮,不然怎么解释这个物质这么耐火的?

这个消息因为流传太广,很多自然学家也被骗了。当时的著名自然学家——康拉德盖斯纳在他的历史动物百科全书将火蝾螈画得跟石棉布料制品一样毛茸茸的。好家伙,如果真是这样,火蝾螈每天得剃多少毛啊?

传说的终结

传说最终结束于17世纪。

当时的英国博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Sir Thomas Browne)觉得火蝾螈太邪乎了,忍不住就对火蝾螈进行研究。他倒是没有完全一下就否定火蝾螈的能力,而是进一步分析了火蝾螈在烈火中存活的可能性。

他认为火蝾螈的湿气和粘液确实可以保护它不被烧毁,不过只是暂时的。他还在周围人的百般劝说下,毅然决然的将火蝾螈身上的粘液涂到自己身上。结果等了一整天,身上只是起了一些疹子。

虽然火蝾螈的传说被布朗爵士给破除了,但它仍然存在于今天的流行文化和各种地方的标志中。例如,国际防寒隔热材料及联合工人协会(internationalsociation of Heat and Frost Insulators and Allied Workers)的标志上仍然有一只蝾螈平静地坐在火焰上方。

后记

关于火蝾螈抗火的起源,据说是因为它们喜欢躲在腐烂的原木中,而远古民族将原木拿来生火,却看到被吓得屁滚尿流的火蝾螈跑了出来,至今留下了传说。

为动物学的进步万岁。可怜的火蝾螈终于摘下了莫名的王冠。

最近,北京海关截获19只被非法送到国内的火蝾螈,关于火蝾螈的危害估计大家在别的作者那边看很多了。但其实只要待在它们最早诞生的地方,这些入侵物种就只是普通居民罢了,那些危害是因为生态系统不同导致的,它们不一定是什么有害物种,而是在被非法引进后,被迫成为的。

果然千错万错就是那些无知又贪婪的引进者。

一亿年前,贪心不足蛙吞蝾螈

格尼蛙和腹中的诺敏螈化石(摄影/邢立达)

格尼蛙吞食诺敏螈生态复原图(绘图/张宗达) 5月23日,中国与英国古生物学者宣布他们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白垩纪地层发现了非常罕见的蛙类胃容物化石,这让我们首次详细了解史前两栖动物之间惊人的捕食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此次发表的化石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在距今1.2亿年的早白垩世龙江盆地光华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化石,主要类型有鱼类、龟类、两栖类等脊椎动物,以及丰富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如昆虫类、叶肢介类等。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化石门类繁多、赋存条件完好,是目前已知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外的又一处重要化石产地。

此次胃容物的主人是距今1.2亿的格尼蛙,它身体长度约7.5厘米,头骨长2.4厘米,整体保存非常精美,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侧上颌骨都有大约50个排列紧密的小牙齿。而其保存良好的身体软组织轮廓描绘了一只硕壮的蛙类:身体宽大,厚实,大腿肌肉强壮。

这件罕见标本的得来纯属偶然,论文作者之一钮科程回忆:“在一次征寻藏品的过程中,我偶然从产地的收藏家手中看到这个标本,它让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动物纪录片中的一幕。在纪录片中,牛蛙一口吞下了一只剧毒蝾螈,最终被蝾螈毒死。牛蛙的这种不识好歹照盘全收的捕食策略一直让动物行为学家十分困惑,而我眼前的这块化石,竟与纪录片中的一幕如此相似,难道这意味着在一亿年前它们的祖先就产生了这样的行为倾向?”

此后,邢立达等学者开始对该格尼蛙胃容物进行详细的研究,蛙类胃容物中的蝾螈类骨骼清晰可见,保存了头骨、脊椎和部分前肢、后肢。这顿晚餐的骨骼从蛙的左肩带下延伸到蛙的左侧的前脊柱区,并从腹侧穿过蛙的腰带区到尾杆骨。蝾螈的尾巴沿着青蛙腹部右侧卷起,但远端却没有保存。

邢立达说:“我研究过多个胃容物的标本,但这是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蛙类是极为典型的机会主义捕食者,它会吃下一切它觉得可以吃的东西。从未愈合的长骨末端、缺乏骨化的关节面来看,这只格尼蛙还没有完全成年。现在的陆生蝾螈会被各种捕食者吃掉,包括蛇、鸟类、小型哺乳动物、龟、蛙和其他蝾螈,它们的防御机制包括色彩或有毒的皮肤分泌物,但这些特征是否出现在白垩纪的蝾螈身上,我们无法得知。”

格尼蛙标本体内的蝾螈骨骼基本上完好无损,骨骼还互相铰接在一起,这表明它被蛙类整只吞下。根据骨架的位置,它的尾巴很可能还在蛙的嘴外,也就是说,蛙吞下蝾螈之后的瞬间就被埋藏了。而且,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体型非常接近,它们很可能经历了一场搏斗。此类极为凑巧被保存下来的化石,对理解古蛙类的食性与行为,以及重建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和能量流动非常重要。

文/小新

本文来自不要说穿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4007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20
下一篇 02-20

相关推荐

  • 蝾螈的毒能毒死人吗,癳螈有毒吗

    蝾螈的毒能毒死人吗
    蝾螈的毒是会毒死人吗的。蝾螈大多数的品种都是有毒的,其腺体中含有一种剧毒“河豚毒素”,当蝾螈受到攻击时,就会分泌这种神经毒素来保护自己,这种毒素会使得神经麻痹,从而导致死亡。蝾螈的生活习性蝾螈通常生活在丘陵沼泽地水坑,入冬后多

    2023-02-20 09:16:01
    883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