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三大问题。全球性大气污染是指由来源于众多国家的大气污染物造成的危害全球环境的大气污染,其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现实性的危害和潜在的威胁。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臭氧层破坏是指高空25千米附近臭氧密集层中臭氧被损耗、破坏而稀薄的现象,其会使过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危害包括:使农作物死亡、腐蚀雕像等。
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 达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本报讯(记者 王斌)昨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添,北京市政协委员刘梅颜和李志起共同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 提案**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聚焦北京持续开展“一微克”行动,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今年以来,空气中四项主要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都已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的同期最好水平。
据陈添介绍,2021年,在区域空气质量同步改善的情况下,在气象条件比较有利的情况下,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中,PM2.5降到了33微克/立方米,PM10为5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降到了26微克/立方米,特别是二氧化硫低到了3微克/立方米。去年北京大气当中6项主要污染物首次全面达到了国家的二级标准。北京的重污染天数已从2013年的58天,降到去年的个位数8天。
“北京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也为全球大气污染治理贡献了北京的经验。”陈添说,20多年来,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机动车的保有总量、能源消耗都明显增加,但实现了大气污染物持续稳定下降,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以PM2.5为例,从2013年到2021年,9年之间北京市的PM2.5下降了6成。“北京几乎以每年平均7微克/立方米的速度下降,这个下降速度在国际上是少有的,也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表示:北京堪称典范,并把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纳入了联合国实践案例,在全世界加以推广。”
今年到目前为止,北京市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继续改善的趋势,1-7月份北京PM2.5平均浓度是2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6%。截至8月24日,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又下降了1微克,同比下降20%。”
除PM2.5之外,截至7月底,北京PM10平均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4.5%;二氧化氮是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6%;二氧化硫已经是3微克/立方米。这四项主要污染物都达到了有监测数据以来的同期最好水平。
陈添表示,空气质量的好转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多年来北京市驰而不息地抓、攻坚克难地做、多元施治地管,特别是还有全民共同参与,以及区域协同治理。“如果仅从治理思路来看,我觉得主要还是秉承了三个原则,一是精准治污,二是科学治污,三是依法治污。”
陈添指出,精准治污主要是指有的放矢抓重点,重点治理PM2.5污染,侧重于南部地区治理,重点领域涉及能源、工业、机动车、扬尘等。科学治污主要是指科学研判,开展原因解析工作,把握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科学治污还包括科学管理,依靠科技手段进行治污。依法治污主要是体现在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来进行保护、进行治理。
本文来自南辕北辙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10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