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杯酒是哪个民族的
交杯酒是汉族的传统,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新人饮用交杯酒表示夫妻相爱,永结同心。古代的交杯酒一般是用苦涩的瓠瓜盛放,表示同甘共苦的意思。交杯酒一般是由男方的父母倒,表达父母对于新人的祝福。
交杯酒是汉族的传统
交杯酒是汉族的传统习俗,始于2000年前的秦朝,新人饮用交杯酒寓意着夫妻相爱,永结同心。新人饮用交杯酒时需要将端酒的手臂穿过彼此的臂弯,并将手中的酒液一饮而尽。
古时候的的交杯酒又称合卺酒,酒杯一般是由瓠瓜一分为二制作而成,用红线将凉拌瓠瓜连在一起,瓠瓜较为苦涩,酒液清甜,饮用交杯酒寓意着新人同甘共苦。饮用完酒液后需要将两瓣瓠瓜合在一起。
交杯酒一般是由男方的父母为新人倒,表示着父母对于新人的祝福,希望两人能够琴瑟和鸣,携手走过一生。部分地区有男方亲属为新人倒交杯酒的习俗,表示祝福新人。
古代的交杯酒,原来这么有意思
《礼记》有言:“酒食所以合欢也”。借酒“合欢”,以婚宴中的交杯酒最为典型。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据说这一习俗从西周开始就有了,但那时还不叫“交杯酒”,喝酒的仪式也和现在大不相同。那么,古代的新婚夫妇都是怎么喝交杯酒的呢?
交杯酒的起源
交杯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人们把这种特殊的仪式称为“合卺”(“卺”和“锦”同音)。据《礼记·昏羲》记载,卺是一种味道发苦的葫芦,婚礼当日,人们会取一整个卺,在婚礼现场将其对半劈开,挖去里面的瓤,再以线或以红绳将柄部相连,然后在葫芦瓢里倒上甜酒,新郎新娘各执一瓢,一饮而尽,寓意二人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另外,卺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代表着希望新郎新娘琴瑟和鸣的美好祝愿。
宋代交杯酒
虽然合卺的仪式出现在西周,但是最早记载交杯酒的文献是北宋学者王得臣的《尘史·风俗》,“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釆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
到了宋代,盛酒的容器就更丰富了,除了卺以外,酒杯也出现了。在合卺的早期规定中,酒器是“四爵合卺”,即四只爵和用一个葫芦剖成的两只卺,共六只酒器。之所以有六只,是因为新婚夫妇要各用酒漱口三次(你没听错,那时的交杯酒不是用来喝的,是漱口用的)。
再到后期,盛酒的器皿也换成了木制的酒杯,杯足还要用五彩的丝线牢牢地栓在一起,是为“连卺以锁”,寓意二人会至死不离。
喝完交杯酒之后,要“掷杯于地,验其俯仰”,若是“盏一仰一合,俗谓大吉”。意思是说,喝完酒之后这两半卺要扔在地上,如果一个卺正面,一个卺反面,这样“一仰一合”是最吉利的。
这个时期,除了“合卺”,古代婚礼还有“共牢”一说,所谓共牢,就是在举行婚礼时,新婚夫妇一起食用祭礼后的同一肉食,以象征着夫妻之间自此以后尊卑相同。
清朝交杯酒
清朝末期,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相对于老百姓,皇帝的婚礼就要复杂得多,合卺仪式前后都得有祭拜活动。祭拜仪式大致是这样:在新房的西窗下设有餐桌,桌前列有象征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笾、簋、篮、俎,寓意“以后吃一锅饭”。每祭拜一次,就要吃一次饭。而后,便可进行合卺的仪式了。《皇帝大婚》中介绍,身穿朝服的皇帝与皇后各执一卺,还要把各自卺中的酒掺和到一起共饮,表示合二为一。
民国以后的交杯酒
民国以后,交杯酒的仪式就简单多了,只需要用彩绸把两个酒杯绾在一起,新人相互呼唤对方的名字,然后各饮一杯酒,便可礼毕。
少数民族的交杯酒
因民族文化的区别,少数民族的交杯酒和汉族又有所区别。例如,在南方的某些地区,新郎新娘喝交杯酒的仪式,必须要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夫妻关系和谐的中年妇女主持。另外,在喝交杯酒前,新郎新娘还要吃几颗小汤圆,随后再倒上两杯酒,分别给夫妇二人各饮一口,再将这两杯酒混合,重新分为两杯,让新郎新娘再饮。
满族的交杯酒是在新郎新娘拜过天地入洞房后,两人相对盘腿坐在床上共饮交杯酒;水族的交杯酒仪式就更隆重了,新郎要备好酒席接待,新娘进门时鞭炮齐鸣,随后新人分别入席,在酒席上相互敬酒。
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如今的交杯酒在仪式上有了很多变化,甚至还融合了许多西方的元素。但是无论怎么改变,都没有弱化交杯酒最原本的美好寓意。这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魅力,也是传统风俗的一种延续。
本文来自我心飞扬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8/17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