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起源于汉朝,隶书起源于汉朝时期吗

隶书起源于汉朝
隶书并非起源于汉朝,而是起源于秦朝时期,由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按照去繁就简的理念,将篆书字体中的圆形改为方形,曲线笔画则改为了直线,提高了书写效率,隶书后期经历了古隶、汉隶和八分三个阶段。隶书并非起源于汉朝隶书不是起源于汉朝,而是起源于秦...

隶书起源于汉朝

隶书并非起源于汉朝,而是起源于秦朝时期,由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按照去繁就简的理念,将篆书字体中的圆形改为方形,曲线笔画则改为了直线,提高了书写效率,隶书后期经历了古隶、汉隶和八分三个阶段。

隶书并非起源于汉朝

隶书不是起源于汉朝,而是起源于秦朝时期,由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他按照去繁就简的理念,将篆书字体中的圆形改为方形,曲线笔画则改为了直线,通过文字改革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也就统一了,但是小篆字体虽然有所改革,但是字体还是比较的繁琐,在秦朝时期,由于奏事繁多,篆字难成,于是秦始皇命令人将其改为隶字。而隶书的形成对于草书以及楷书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隶书书法在后期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古隶、汉隶和八分,古隶主要是在秦朝时期使用,汉隶则是盛行于东汉时期,八分在魏朝以后使用的简体字。

隶书明明不是创于汉朝,为什么被称为汉隶,它和小篆有何渊源

秦朝统一文字,创立“小篆”

秦朝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制度订立,对春秋战国大量的地域性文字进行厘定规范。由李斯以秦系大篆为基础,创立了全国通用、整齐简明的文字,史称秦篆。为与大篆区别,又称小篆。

小篆的创立,使秦字有了固定的结构法则。小篆线条圆润,粗细均匀,比之大篆的拙重浑厚,更显轻灵文秀。秦篆赖以著名的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等存留至今,一般认为这些刻石上的文字出自李斯之手,好为《玉箸篆》,是小篆正宗。

“秦篆”“汉隶”开辟书法先河

秦篆、汉隶往往并称,但并不是说隶书创于汉代,只是表明隶书是汉代的代表字体。隶书在春秋战国即以发端,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日书》,书写年代,早在李斯创立小篆之前,字体有明显的隶书味道:横向波挑,笔画牵带,极富动感,比之篆书的严谨规整,更显自由奔放。

隶书经过秦代的发展,入汉以后加强了波折的变化。成为定型的字体。汉隶不仅在篆书横、竖、点、弯折等画之外,发展了撇、捺、方折,更突出的特点是,横笔的体式呈现出“蚕头雁尾”的鲜明特点,并且为魏晋书法书体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因速度应运而生的“章草”

由于文化的发展,为了追求书写便捷,草书应运而生。隶书之草,谓之“章草”,楷书之草,谓之“今草”,在汉代均已通行。汉末,行书、楷书,均已发端。由此,汉字的各种字体,在汉朝一个时代一起面世。难怪后人称汉代是一个书法艺术空前兴盛,并为后来奠基的时代。

汉隶碑帖,名垂千古

作为汉代书法的代表,汉隶的遗存以汉碑为主。后人从风格形式上对汉隶进行分类,有茂密雄浑的,如《陠阁颂》《衡方碑》;有方整挺拔的,如《张迁碑》《鲜于璜碑》;有法度森严的,如《曹全碑》《礼器碑》《熹平石经》;有舒展俊朗的,如《石门颂》等。各种风格均神全气足,无愧为一代典则。

书法起源——汉代隶书及其代表作

01汉代书法起源

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两汉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之所以重要,首先表现在文字书写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转变,其次,草书、行书、楷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孕育和发展。

书体的演变到东汉末年已基本上完成,从而为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成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书中提到,汉代书艺发展有五大时代因素:

一、“以书取仕”制度的建立

二、学术繁荣为书学发展提供基础

三、《字书》编纂助推书法艺术发展

四、君臣好尚推动书法艺术走向辉煌

五、纸张发明和毛笔改进为书法艺术发展提供条件

02东汉时期的隶书杰作

(东汉)《乙瑛碑》

《乙瑛碑》全称为《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汉桓帝永兴元年(153)立。

今置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文18行,行40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拓本。

内容记载汉鲁相乙瑛奏请为曲阜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为守庙之官,执掌孔庙祭祀之事。

《乙瑛碑》向被称为汉隶的成熟之作,也被视为典范之作。全碑700余字,可谓鸿篇巨制。

清人何绍基评此碑云:“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万经《分隶偶存》云:“字特雄伟,如冠赏佩玉,令人起敬。”

(东汉)《礼器碑》

《礼器碑》全称为《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东汉永寿二年(156)立。

此碑无额,四面刻字,正面16行,行36字;碑阴3列,各17行;左侧3列,各4行,右侧4列,各4行。

字体端庄古雅,结体空灵,用笔流丽,跌宕生奇。此碑因为四面刻字,字体不完全一致,清翁方纲认为应由七人所书。

王澍则认为:“此碑书有五节,体凡八变,碑文矜练以全力赴之,故力出字外,无美不备,铭文则矜意稍解……”

由此可见,翁方纲所谓“由七人所书”,则绝不可能。以碑文书法水平之高超,在当时一地之内,决无可能同时找到七位有如此高水平的书法家来。

而王澍所言或近事实。此碑或由一位书法家所书,字体之略有不同,一是因内容不同,书写者因内容影响其情绪,故书写或端庄或流利或跌宕起伏,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二是因内容文字较多,非一时所书,也会令字体略有变化。

(东汉)《史晨碑》

《史晨碑》分为前、后二碑,两碑同刻一石,故亦称《史晨前后碑》。

前碑全称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简称《史晨前碑》,东汉建宁二年(169)刻石,碑文17行,行36字;

后碑全称为《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简称《史晨后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刻石,碑文14行,行36字。故宫博物院有此碑拓本收藏。

向来评者皆欣赏此碑书法端肃清整、典雅凝重、波磔分明、法度谨严,无愧为庙堂文字。

清方朔评此碑云:“书法则肃扩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此说亦是基于《史晨碑》作为隶书,既有法度又有其艺术境界而言的。

(东汉)《曹全碑》

《曹全碑》,此碑立于汉灵帝中平年间,出土于明代。由于出土的时代较晚,现在可以看到明代的精拓本。

《曹全碑》共20行,行45字,此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向被称为汉隶中最为俊秀者。

笔圆字润若美女插花,娴雅飘逸,最为悦目动人。刊刻之精概有赖于石质精细,书写之美则关乎书家之性情。

然而,此碑俊秀有余而骨力不足。比之楷书则与董、赵相仿佛。以此作初学范本,则易流于软媚。此不能苛责古人,善学者自能得其妙处。

(东汉)《张迁碑》

《张迁碑》亦称《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文共15行,行42字。

东汉中平三年(186)立石,明初出土,现立于山东泰安岱庙中。

此碑是汉碑中以方笔书写的代表之作。其点画以方折取势,体势亦尚方正,端正练雅,朴质古茂。观之如端人正士,神完气足,敛纵之间,不失豪壮之气。

仔细品玩,则可发现,此碑之美概非完全是书家之功,亦当有刻工之力。是写与刻的双重功效造就了这种艺术效果。此碑对后世影响极大,类似于《张迁碑》的还有《鲜于璜碑》等。

▫以上文字来自《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侵即删

本文来自南辕北辙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4/16872.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1-19
下一篇 01-19

相关推荐

  • 隶书起源于汉朝,隶书起源于汉朝时期吗

    隶书起源于汉朝
    隶书并非起源于汉朝,而是起源于秦朝时期,由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按照去繁就简的理念,将篆书字体中的圆形改为方形,曲线笔画则改为了直线,提高了书写效率,隶书后期经历了古隶、汉隶和八分三个阶段。隶书并非起源于汉朝隶书不是起源于汉朝,而是起源于秦

    2023-01-19 02:28:01
    732 0
  • 隶书起源于汉朝(隶书起源于何时)

    隶书起源于汉朝
    隶书并非起源于汉朝,而是起源于秦朝时期,由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按照去繁就简的理念,将篆书字体中的圆形改为方形,曲线笔画则改为了直线,提高了书写效率,隶书后期经历了古隶、汉隶和八分三个阶段。隶书并非起源于汉朝隶书不是起源于汉朝,而是起源于秦

    2022-12-29 21:45:01
    409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