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从未断过文明传承的国家。
在五千年的悠悠岁月之中,众多文化如群星一般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流传下来。
其中,象征着“死亡艺术”的墓葬文化,同样是由来已久。
根据迄今的调查发掘,中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山顶洞人下室,中国已知最早墓葬)。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 “墓葬”。在墓葬中,往往还包含着各种随葬的器物。
墓葬
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系。在各个时代,民族和地区的特点, 在墓葬制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古代墓葬作为考古调查发掘的对象之一,所提供的资料远远超过了研究墓葬制度本身的范围。但墓葬制度仍是考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墓葬的保护,也是文物局工作人员们十分重视的一项。
在2016年,一位浙江农村的老汉,在为儿子盖新房而将自己的老宅进行拆除时,竟然在下面发现了一个“惊天墓葬”。
最令人惊异的是,这个墓葬之中的棺材,居然是极其特殊的“红棺”。就连专家团队到此之后都忍不住地倒吸凉气,紧急将附近居民疏散。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红棺
独特的“红棺”墓葬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之上,每个地区对于“墓葬”而制定的制度都大不相同。
在其中,有一处较为特殊的地方,他们在墓穴的挖掘上、和棺椁的打造上,都与其他各地区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处地区,就是贵州省。
由于贵州地处大西南,从古至今便是少数民族群居的省份,其文化发展与中原汉文化有着些许不同之处。
而在墓葬的文化上,这一点也尤为明显。
在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各族人民对亡者的安葬十分讲究,举行的仪式非常隆重,礼仪繁琐,内容多而复杂,并举行较多的祭祀仪式。
图片来自网络
将亡者入土为安,引导其亡魂进入极乐世界,并极早得到超生,最后达到阴安阳乐的境界,长期的葬俗理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这个时候,就需要“阴阳先生”来出面了。
阴阳先生从事的技艺是伴随丧葬习俗的存在而存在,在全县各乡镇皆有从事丧葬礼仪的先生,并有自已的师承脉络。
举行丧葬仪式均需请阴阳先生为亡者超度亡灵、选择安葬日期和风水地理等。
而在阴阳先生的“超度仪式”当中,死者的“棺椁”的制定显得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按照仪式的要求来制定的话,就难以达到为死者成功进行超度的作用。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颜色的运用,只有通体鲜红的棺椁,才是最为适合的样式。
这便是贵州“红棺”文化的由来。
图片来自网络
红棺葬习俗采用的葬具是棺木,无论是土葬、悬棺或洞棺,其棺木的形制是一致的。
人们对棺木的制作十分讲究,须用很大的杉木圆材制作棺盖、棺底、回头、棺墙、掩板,根据亡者的体型确定棺木的大小,棺木一头较大另一头较小,棺材制作好后浇油漆,油漆包括刮灰、上底色,最后调制朱红漆料漆1—3遍,凉干成品待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长期和汉族杂居相处并受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其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因此,红棺葬习俗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产物。
其也逐渐发展到了贵州以外的诸多南方地区。
不过,与印江本民族的墓葬特点不同的是,因为有着本土墓葬文化的传承,所以,一般的平民没有权利使用这种墓葬方式。
在除贵州以外的其他南方地区,在古代运用“红棺葬”的,一定是有着极其特殊的身份。
而在浙江的杨老汉家里,就遇见了这么一个极为罕见的“红棺葬”。
图片来自网络
拆除自家院落却发现“怪事”2016年5月2日,当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的杨计土从镇子上叫来了几辆挖掘机来到自家老宅子的门口时,内心还是十分的不舍的。
这座已经有着三十多年年头的老宅子,是他在1984年,花费了1000块钱买下来的。
虽说里面之后三个平房,但是却承载了他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他从一个年轻的大小伙子,逐渐变成了如今这个满脸刻着皱纹,满头尽是白发的花甲老人。
况且,虽说在现在这个时代,1000块钱并不算什么,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普通工人的一个月工资仅仅只有5、60块钱。
这1000块钱是当时杨计土的全部积蓄了。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为何对他来说这么重要的一处老宅子,杨计土如今却要将其拆除呢?
原因是因为他的儿子马上就要结婚了。
在农村有个流传几百年的规矩,那就是当自家的子女结婚的时候,一定要盖一间新房,否则就是“不吉利”。
但是在村子里,早就已经没有可用的土地了,所以杨计土思来想去,只能是将自己家的这处老宅子拆了,重新给一家人盖一间新房。
说干就干!在当天上午,挖掘机刚到的时候,只是稍作休息了片刻,工人们就开始对这座老宅院进行了拆除。
随着挖掘机上的铲子一下一下地挥动,杨家院子墙壁上面的砖石也一块一块地开始掉落。
图片来自网络
只用了不到三个小时,杨计土老宅子外面的围墙就已经被全部拆除干净。
到了下午时分,工人们开始对杨家老宅的院子开始进行挖掘。
毕竟,想要将新房子造得稳固,地基一定要打得坚固,挖得越深越好。
而就在工人们操纵着挖掘机对院子进行挖掘的时候,突然,挖掘机的铲子好像挖到了一个有些坚硬的东西。
杨计土定睛一看,在土坑的下方,似乎埋着一个什么特别的东西。
于是,他连忙叫停了挖掘行动。
图片来自网络
刚开始,杨计土并没有多想,还以为是一块颜色比较鲜艳的石头。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亲自下去探查了一番。
结果,杨计土发现,在土坑之中,深埋着一个颜色鲜红的“箱子”。这个“箱子”只漏出了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截埋在下面的土地里。
这让杨计土有些摸不着头脑。
“难不成是以前的院子主人埋在这里的东西?”
看着眼前的“箱子”,杨计土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恰逢这个时候天色也已经逐渐变暗,于是他就让工人们先回家,到了明天再继续工作。
图片来自网络
等工人们散去以后,杨计土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就叫来了自己的儿子杨年志,两人一起下去查看这个红“箱子”。
结果,通过两人的仔细观察,却发现,这个“箱子”的形状,居然十分像一个“棺材”。
这可把两人吓了一跳。
“莫不是底下发现墓葬了吧?”
杨年志提醒自己的老父亲,如果下面是墓葬的话,很有可能是发现了文物。那就应该立刻报警,让警察过来查看。
于是,杨计土当即拿起电话,拨通了“110”。
图片来自网络
神秘墓穴当地的警察到达以后,立刻下去对这个“箱子”进行探查。结果发现,果然是一尊颜色鲜红的棺材。
这样的棺椁,在浙江地区并不多见,很有可能是古代时期的文物。
于是,警方立刻联系了当地的文物局和博物馆,让他们派出考古专家前来查看。
当考古人员到达以后,经过专业的鉴定,判定出这尊红棺,的确是已经有些年头的文物。
他们立刻派人将此地保护了起来,并将周围的群众紧急疏散,不准人群靠近,以免对地下的文物造成再次破坏。
在考古专家的挖掘之下,没一会儿,又从这片地下,挖出了第二尊棺椁。
墓穴中的棺椁
这个时候,大家都已经明白,这下面一定是古代的墓葬群。
不过,令人有些失望的是,第二尊棺椁,里面已经空空如也,早已经被盗墓贼偷得一干二净了。
就在大家纷纷猜测这座墓葬的主人是谁时,答案却自动跳了出来。
为了不破坏棺椁之中可能存在的大量文物,考古专家们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将其打开,反而是将其小心翼翼地掉到了车上,将其带回博物馆之中研究。
红棺
而在这片棺椁之下,他们又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记录的,正是墓主人的生平。
这也由此解开了躺在棺椁之中的人的身世之谜。
墓主人的身份原来,此处是一处宋朝时期的“夫妻合葬墓”,里面的人是一个名叫“赵伯澐”的人和他的妻子“李氏”。
根据这座墓志铭上面的记载,这座古墓建筑时间是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
而赵伯澐的名字,也曾在当地的《黄岩西桥赵氏宗谱》上出现过。
根据1993年重修的赵氏宗谱卷七来推断,这个赵伯澐是宋太祖的七世孙,在南宋初年,他的父亲赵子英带着全家迁徙到了浙江。
墓主人的墓志铭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的时候赵伯澐出生,到了嘉定九年(1216年)的时候去世。也正是在这一年,他与他的妻子合葬在了此地。
虽然传到了赵伯澐这一代的时候,其皇室血脉早已经是不怎么被世人认同,但是由于古代士族的延续,所以在其一生中,仍然享有官僚贵族的特权。
这也说明了为何他能够死后享用只有贵族才能使用的“红棺”墓葬。
既然知道了墓主人的身份,那接下来,便是对棺椁里面的文物和墓主人的遗体进行保护了。
当棺材被送到博物馆以后,考古专家先是将其透过一个小洞进行排水。将棺椁之中的大量污水排除出来,让空气缓慢地流通进去。
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一来,也不至于让里面的文物受到瞬间的氧化而出现耗损。
将这些工作做完以后,才将其棺椁的盖子慢慢撬开,开始取出里面的尸首和文物。
由于经过800多年的发酵,棺椁里面仓有大量的细菌,所以在开棺的时候工作人员都身着防护服,小心翼翼地进行工作。
将墓主人的遗体取出以后,里面精致的宋代服饰,还有精美的玉佩都让大家为之惊叹。
尤其是宋服上面的花纹,其缝绣的手法,即便是到了现代,也十分精妙。
出土文物
除了这些保存完好的衣物,还出土了绢、罗、纱、縠、绫、绵绸、刺绣等多种纺织品,这些文物也被称为“宋服之冠”
后来经过统计,在“赵伯澐墓”之中,一共出土了66件文物。
这66件文物呈现出了浙江从“丝绸之源”走向“丝绸之府”的历史轨迹,为研究宋代的衣着服饰和经济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自闲云池中敛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