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春节习俗
云南春节有贴对联、挑水、吃团圆饭、点篝火、跳摆手舞、吃红曲鱼等习俗,在除夕当天, 每个人都会拿着自己制作的对联,张贴在院落、房间、灶台上,并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除夕的第二天一早,女性还要去河边抢着挑上头担水,寓意吉祥。
云南春节有哪些习俗
1、贴对联
云南春节有贴对联的习俗,而且云南的对联样式独特,除了传统的文字对联外,也有用红纸剪成的各种图案,除了可以张贴在门框上,也可以贴在灶台、房门、院落、牲口棚等位置,营造喜庆的氛围。
2、挑水
云南春节有挑水的习俗。新年的第一天清晨,家家户户的女性就会挑着水桶前往河边打水,其中挑上头担水的女性,会被看做是新的一年最勤劳、最幸福的人。
3、吃团圆饭
云南春节有吃团圆饭的习俗。除夕夜当天,每家每户都会待在自己的院落中,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平安顺遂、万事如意,部分少数民族还会在院中围成一圈,跳着传统舞蹈庆祝新年。
盘点那些年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节日,你知道的有几个呢?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比起汉族的节日来说,少数民族的节日显得更加热闹,更具有参与感,更狂野一些,很多人直呼,太不习惯,但是玩起来很开心。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是云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有着深厚的民族底蕴和民族内涵。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云南少数民族的那些节日!
白族——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云南省遐迩闻名的物资交流大会和白族人民的传统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古城西举行。1991年起,被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延续千年的大理三月街,既是民间贸易和民俗活动的传统盛会,也是传承弘扬大理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见证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哈尼族——十月年
十月年为大年,按哈尼族的历法,十月是岁首。
红河哈尼族每家每户沿街设宴,连缀成长龙。在节日里,当地哈尼妇女穿上节日盛装,头戴鸡冠帽,唱着祝酒歌,在男人们的击掌应和下,和各地游客一起欢庆佳节。
傈僳族——阔时节
傈僳族的“阔时节”也有岁首之意,在节日前夕,傈僳人家会宰猪杀羊,酿制水酒,做好食物,户户之间还会相互馈赠。而在节日当天,大家会一早去山上采青松叶,铺撒在屋中,或是插在门口。
全村老少都喜欢围在一起吹葫芦笙,跳迎新舞,唱迎新歌,并举行隆重的送魂仪式,把过去一年不好的魂赶走。节日热闹非凡,打跳对歌,射箭比赛等丰富多彩,风情浓郁。
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围着几簇篝火,唱着民族情歌,跟着奔放的音乐节奏,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不论民族,相识与否,皆可以手拉着手,一起奔跑,一起舞蹈,忘掉一切,超然物外,只让快乐和激情随着熊熊赤焰随风飘逸。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 ,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泼水节当天,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
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西双版纳是过泼水节最隆重的地方,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人慕名而来。
纳西族——三多节
三多节在纳西语中又叫“三多颂”,意即“三多祭”。1986年8月29日,经丽江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通过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为法定的纳西族传统节日。
每年只要一到农历二月八日,丽江所有纳西族同胞都会身着节日的民族盛装,从城市乡村、四面八方涌向玉龙山麓北岳庙。人们在三多神面前供上飘香的美酒、上好的肉食,伴随旺盛的香火,磕头祭拜,人人神态虔诚,个个拜姿端庄,大家不约而同,心照不宣。祈愿三多神护佑一方纳西热土子民幸福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纳西族——棒棒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棒棒节”,最有特点的是节日期间进行竹木农具的交流,附近农村的群众和小商贩在农贸市场上摆摊售货。
这是一个竹、木、铁农具交流盛会,品种繁多,热闹异常。邻近各县的农民,乃至大理、保山、**一带的农民和商人,都携带本地特产到集会上出售,然后购买所需物品,而丽江一带的农民也为备春耕购买农具和所需用品。
摩梭族——转山节
农历7月25日,摩梭人便身着盛装,或骑马或步行,去朝拜泸沽湖畔的狮子山又名格姆山。狮子山是格母女神的化身。格母神是摩梭女儿国最高保护神。
人们到山上烧香磕头,悬挂彩色经幅,敬献供品,祈求女神福佑。其间有规模盛大的赛马、摔跤、对歌等活动和野餐,青年男女借机结交阿夏。
怒族——仙女节
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较大、参与人数较多的节日。仙女节又称鲜花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一般持续三天。
每当节日的时候,居住在怒江的怒族民族先到山上采摘鲜花,然后到仙女洞接圣水,歌舞祈福,用优美的歌舞表示真诚和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浓浓的的民俗风情。
佤族—拉木鼓节
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节日,多于农历十一月(佤历一月)进行。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佤族人民认为他只有听到木鼓声,才会降落人间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的。
佤族——摸你黑狂欢节
“摸你黑”取意于佤族民间用锅底灰、牛血、泥土涂抹在额头上以驱邪祈福求平安的习俗。狂欢节用的是纯天然药物配置的涂料,参加狂欢的人们互相涂抹,相互祝福。摸给老人健康长寿,摸给姑娘小伙爱情美满,摸给小孩茁壮成长。
佤族就是这样一个崇尚黑色的民族,“摸你黑”,旨在让参加狂欢的人们“黑”一回,真正和阿佤人民打成一片,当一回阿佤人,体验一次抛弃一切烦恼,超越尘世、穿越时空、回归自然地人生经历。
哈尼族—姑娘节
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娘节。
据了解姑娘节是由于古代时候姑娘由于嫁给不喜欢的人,婚姻生活不幸福,后来跳崖自尽,然后长辈觉得不应该干涉年轻人的婚姻,而出现的节日。
景颇族—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人们通常一起写作“目瑙纵歌”,意为“大伙跳舞”。这是景颇族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庆祝活动形式之一。
苗族——花山节
苗族花山节5月1日前后举行,是川南、兴文、河口、文山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的一项体育活动,也是苗族的生活经验交流活动,更是苗族男女青年的娱乐活动。
普米族——朝山节
普米族人的朝山节在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间进行。人们身着盛装,骑马或步行到附近的山上欢度佳节。除祭祀山神外,还有赛马、摔跤、射箭等娱乐活动。野餐后另选道路下山,不返原路,以示辞旧迎新,来年好运。
上述的这些民族节日,你经历过几个呢?
虽然今年泼水节云南德宏、陇川等地宣布暂缓,但还有其他民族特色节日可以参加。过不了泼水节,我们去过其他节嘛。
“结婚要剃头,离婚要请客”!云南10个奇特婚俗,你知道几个?
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结婚习俗,云南也不例外。
再加上云南本来就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区,结婚风俗自然也丰富多彩。
01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在云南楚雄彝族山区,谈恋爱有规定的场所,那就是“姑娘房”。楚雄彝族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
(图源网络,侵删)
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织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
姑娘房中来往的小伙子越多、越热闹,说明姑娘的人缘好,喜欢姑娘的人多,魅力也就越大,做父母的面子也就越有光彩。
(图源:云南楚雄网)
02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云南傈僳族仍保留着古老的婚姻习俗,男女青年往往通过以物代信的“来苏”往来讯息,谈情说爱。
当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姑娘后,就用一张白纸或芭蕉叶包上一样长短的茅草两小截、完整的大蒜一个,槟榔、草烟各一撮。
再加嫩绿的树叶两小片,面对面合在一起包住,井用红线扎好,送给他爱着的姑娘。这就是情书——来苏。
(图源网络,侵删)
03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与我们认知中,媒人说亲会直白的探好双方的口风不一样,云南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含蓄幽默,与众不同。
如果男青年爱上了某个姑娘,便请媒人去姑娘家提亲。媒人会以试探的口气对姑娘的父母说:“听说你家的谷种很好,我们想讨回去种!”
(图源网络,侵删)
父母若是满意这个男青年,就会谦逊地回:“我家谷种是有,但是不好。不知合不合你们的意?”
若是女方父母不同意,他们便会推辞:“我家谷种不好,你到别家去讨吧!”
这样一番在外人听来说东道西的对话,其实是他们定亲与否的暗号,颇有一番风趣。
(图源网络,侵删)
04
最自由的婚姻—走婚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制度。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
(图源网络,侵删)
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时分到女子的“花楼”,也就是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
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
(图源网络,侵删)
但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若是天亮之后或女方家长辈起床之后再离开,则会被视为无礼。
05
最考演技的迎亲—逮新娘
云南边缘地区的普米族,姑娘出嫁时,必须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
迎亲那天,男方要派媒人、两位伴娘和几个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前去迎亲,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装模装样地将姑娘抢走。
(图源网络,侵删)
即将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装作下到山上或田间劳动,迎亲的人来后,由一位小伙子找到姑娘,对她大声说:
“你已是xx家的人了,xx家请你去吃茶,跟我们去一趟吧!”
(图源网络,侵删)
说完上前迅速“逮”住假装要逃跑的姑娘,接着埋伏在新娘周围的姑娘一拥而上,对“逮捕”新娘的“凶手”拳打脚踢。
随后,大家一起簇拥着新娘回到女家举行出嫁礼。
(图源网络,侵删)
06
最痛苦的新娘—掐新娘
白族姑娘出嫁时,全村人都要争相去掐新娘子的脸蛋。
“掐一把喜洋洋,掐两把幸福长,掐掐扭扭闹洞房”。
直到把新娘子的脸掐红掐紫,掐得越狠表明对新人祝福越深,新娘要强忍痛苦陪笑脸。
(图源网络,侵删)
07
最独特的仪式—剃光头
已婚女子剃光头是居住于中国云南双江县拉祜族妇女的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只在秃秃的头顶留一绺头发,被称为“魂毛”,用来表示男女之别。
即使在今天,偏远山区的拉祜族妇女仍然有着保留剃发的习俗,他们认为剃光头卫生、舒适,而且是妇女魅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源网络,侵删)
此外,拉祜族男女对爱情非常忠贞,婚后一般不分开,但若是要分开,那么先提出离婚的一方要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客,客人一律不送礼,这种习俗带有惩罚先提出离婚一方的性质。
按拉祜族的说法,这叫结婚不设宴,离婚要请客。
(图源网络,侵删)
08
最有趣的离婚证书──木片
云南楚雄山区的彝族,离婚证书很奇特,凭据是一块木片。
通常是用一节约三寸长,五分粗的松木,中间刻上“调”号,从中均匀地剖成两片,将这两片松木同时丢在地上,要丢成阴阳两相。
然后将阴相的一片交给男方,阳相的一片交给女方。各自保存,以作凭证,不得反悔。
(图源网络,侵删)
09
最讲究的婚礼──新婚不同居
按布朗族婚俗,布朗族青年男女结婚需要举行两次婚礼。
第一次婚礼之后,新郎仍在男方家劳动、生活,只是晚上才到妻子家住宿;新娘则劳动、生活、居住在娘家。
(图源网络,侵删)
这样的生活一般要经过三年。这期间,女方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同时也属女方家庭的成员。三年后,夫妻恩爱,感情融洽,就可以举行第二婚礼。
届时,妻子就携子女正式来男方家生活。个别感情不和的,就可以在这三年内离异。
(图源网络,侵删)
10
最高难度的婚宴──跳跳菜
云南大山里的彝族,有一种被称为跳跳菜的婚宴,这种喜宴上菜的过程仿佛是高难度的杂技和舞蹈。
大师傅们次第从厨房鱼贯而出,多达一二十个盛满了菜肴的碗,放在一双手臂上还兼跳着舞步。
(图源网络,侵删)
最精彩一幕是用10根手指,每指顶一碗菜,叫“空手叠塔跳”;更奇的是“口功送菜,口中衔两柄铜勺,内中各置一大碗菜,绝不亚于杂技分毫。
(图源网络,侵删)
不得不说,很多少数民族的婚俗,就算是作为云南人的拉风哥,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也就是云南这个少数民族大省,才让我们得见这些神秘多姿的民族文化。
- end -
来源:图文综合至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广告合作微信:875865
本文来自盈盈一水间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