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需要捻管吗
行书不需要捻管,捻管指的是用手指捻动笔杆使其转动,目的是为了调整笔锋。但是捻动笔杆会导致手腕变得不那么灵活、运笔太过僵硬,书写出来的行书会失去该有的洒脱飘逸、行云流水的感觉。
行书不需要捻管
行书不需要捻管,因为捻动笔杆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现分心的现象,手腕虽然能动,但却会变得不那么灵活,手腕在书写的过程中会感觉比较僵硬,而写出来的字也会看起来比较僵,与行书飘逸、洒脱感觉背道而驰。
捻管指的是用手指捻动笔杆使其转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笔锋,从而达到可以一直中锋用笔的效果。捻管其实算是书法笔法的一个补充,但这种笔法只能偶尔使用,过多使用反而会影响书写效果。
正确用笔的方法应该是手腕发力,让注意力都集中到手腕上,这样才不会导致运笔太过僵硬,书写出来的形体不仅看起来刚劲,也不会失去行书该有的洒脱飘逸、行云流水的感觉。
精研二王20年,屡获国展最高奖,他说这才是行书用笔的关键所在
书法发展史是一部不断探索并创新的历史,从早期的甲骨文和秦朝的秦篆(小篆)再到后来的隶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从无到有,从简单的直线到复杂的连笔这期间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而就在这条书法历史的长河中,王羲之开辟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美学体系和规律。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不光是他的书法艺术,还有他对文字的贡献。
很多人学书法,必然会临摹王羲之的字帖。
可,你是否曾问过自己:我学它,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不妨跟着专注王羲之书法二十余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沈门七子”之一 张志庆老师一同来探索学习王羲之背后的缘由。
【以下内容根据张志庆老师课堂内容整理而成】
张 志 庆
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北京交通大学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燕京学院书法系主任
曾获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优秀作品”
全国首届行书大赛一等奖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大展优秀作品
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楷书《颜勤礼碑》主讲教师
、
笔法的由来
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开始,古人书写的笔画均为单线条。布局多为纵行,以体现出文字的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
战国时期,书写笔画有了进一步发展,起笔、收笔及运转笔比甲骨文时期圆润,曲线变化丰富,能够完成接近180度弧线的书写,但因不熟练,还需两三笔才能完成书写。
西汉末期,通过汉简的墨迹可以看出,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笔画多为弧线,古人已经可以完全掌握180度的弧线书写,并且有了更高一层的进步。
东汉末期,360度封闭式的圆环笔画书写出现,但从古迹来看,只有极少人能够完成,并且偏生疏,还不够熟练。
真正能达到一笔而成360度圆环书写,是在魏晋时期出现。
该作品正是王羲之的《初月帖》手札。
《初月帖》
控笔技法的演变
古人学习书法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进而在得到更高层次的控笔技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学会用笔到掌握技巧也是逐渐根据用笔习惯书写方式演变而来。
古人学会用笔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通过手臂的平动及手指捻动笔管来进行书写。
第二个动作就是主动利用前臂进行书写,通过前臂的转动,可使毛笔产生钟摆式的摆动,进而书写产生变化,利于完成方笔的书写。
第三个动作就是通过手腕上下的摆动,完成运笔的提按动作。
以上三种运笔技法,历经时代的演变,不断进步调整,直到王羲之的出现才达到了统一。
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书圣,就是因为他能承前启后,总结之前所有书体的用笔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这也是为何王羲之能够兼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自此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因此也创造了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透过字帖学习王羲之用笔技法
想要学好王羲之的帖,必须要先学会捻笔管
学会通过前臂的摆动笔法达到自然书写
学会将捻管及前臂摆动两者结合,配合手腕,完成翻转动作
学会使手腕的提按,达到干净利落,落笔成形,点画准确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说的容易,学起来难,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快更易于学习王羲之的用笔技法吗?
当然有!
那就是通过《集王圣教序》刻帖学习,刻帖虽不是原帖,技法细腻程度及线条丰富性都有被缩减,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难度会降低,也更容易学习用笔技法。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学习《集王圣教序》无需学习他的章法,因为《集王圣教序》是怀仁及助手花费24年时间集合而成,他的章法是怀仁的审美观念,非王羲之。
《集王圣教序》的单字结构,每一个字都非常精美,从王羲之的下笔,到怀仁和尚花了功夫处理协调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全篇行气贯通,衔接自然。
可以说《集王圣教序》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刻帖,它是一部“王羲之行书字典”。
学习《集王圣教序》,对于初学者,能够掌握合乎法度的结字技巧;对于进阶者,更是能从中掌握丰富字法变化的绝佳途径,对于将来的创作大有裨益。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学员都已经明确了学习的要点,但是我们该如何做到熟练掌握呢?是不是从今天起勤奋刻苦,每日一通临,就能够练成了?
当然不是。
不论是书法还是在其他领域,学习时刻苦是必须的,但决定你刻苦是否有效的是学习方法。
张志庆老师主讲【《集王圣教序》之行书提高训练营】就是深挖核心技法要领,帮你掌握行书从初学到进阶的关键性方法。
本套课程是张志庆老师汇集个人多年学书及教学经验,针对行书初学及进阶阶段的爱好者们,归纳出的一套科学系统的行书教程,着力于笔法和结字的讲解,帮助你掌握行书的写法,达到学好行书的目的。
课程剪影
课程共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目标清晰明确,具有十足的针对性。
第一阶段 掌握核心笔法(共1课时)
本阶段张志庆老师将《圣教序》的用笔方法归纳为两个特征,一是主动用笔,二是被动用笔。掌握这两种构成圣教序最基本特征的笔法,有助于展现出行书作品的风采。
张志庆老师作品
第二阶段 核心部件解构(共2课时)
独体字是构成合体字的部件,通过练习独体字,既可以掌握笔画的基本形状与用笔规律,同时可以训练初步的结构意识与结构概念。
张志庆老师作品
第三阶段 组合部件解构(共8课时)
本阶段中,张志庆老师对组合构建的单字进行了细致剖析,在巩固用笔的基础上,对行书字型结构达到进一步的认知,了解组合结构的单字构成的法度及变化处理的合理界限。
张志庆老师作品
第四阶段 离合与收放(共2课时)
在字型结构的基础上,学会艺术层面的离合之道与收放之道,掌握艺术搭配的基本规律,提高你在单字书写上的艺术趣味。
张志庆老师作品
第五阶段 行气与章法(共2课时)
在用笔与字法的训练基础上,通过对本阶段的学习,对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进行处理,以达到整篇和谐,气脉贯通。
张志庆老师作品
第六阶段 临摹与生发(共3课时)
第一步:对前几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进行片段的临摹,在量的积累上,达到形神兼备的水平。
第二步:抓住帖当中的某一个特点进行夸张,以这个特点重新塑造出建立新的形体。从帖当中生发并获取营养,将圣教序的优点掌握,融入自我的书风,让帖为我所用,促成我们自己的创作风格。
张志庆老师作品
为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对报名人数做了限制,仅招收80人。同时,为了让理论落实到实际书写,课程中也会布置相应作业训练,以便你能够加速消化课程内容。
张志庆老师会在每周固定时间1V1点评学员作业,并归纳同学们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予以解决方案,以及回答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张志庆老师作品
这套课程在2019年12月一经上线便成为当月爆款课程,如今首期班学员们的学习已经顺利结业,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何收获及分享吧
下面是本课程的提纲,供你参考
张志庆老师的【《集王圣教序》之行书提高训练营】第3期将于8月7日晚8点正式开课哦,还剩最后10个名额就招满啦!
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长按下方图片扫码添加课程顾问为好友,她会为你解答相关问题哦~
温馨提示
1. 报名成功后请务必扫码进入班级群,以免错过课程相关的重要信息;
2. 课程为录播视频课程,配合群内辅导,每周有指定的学习内容和作业任务,辅导学习时间为12周,辅导期结束后视频仍可反复观看;
3. 根据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由导师或助教老师跟班辅导,学员在学习期间需配合老师的学习要求,完成课程;
4. 训练营课程在开课前及开课后7天内可申请退款,逾期将不予退款。
本文来自此夏、若空。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2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