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和和珅哪个官大,阿桂和和珅的关系
阿桂的官职是比和珅大的,阿桂和和珅都是清朝乾隆时期的朝廷命官,阿桂曾兼任多职,长期任首席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而和珅是第二大学士、第二军机大臣,所以官职稍低。下文是关于“阿桂和和珅哪个官大”的具体内容介绍。
阿桂和和珅
1、阿桂:阿桂字广廷,号云崖,是清朝的名将,被封为一等诚谋英勇公,主管军事。
2、和珅: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贪官,曾经深得乾隆帝宠信,先后担任过众多的职务,封一等忠襄公。
3、出身:从年龄上来看,阿桂比和珅大30多岁,并且阿桂的出身比和珅要好,阿桂的父亲是当朝大学士,官居一品。
4、职能:阿桂常年带兵在外打仗,很少在朝堂,而和珅是文官,一直在朝堂之上,阿桂对于和珅的贪婪是很厌恶的。
阿桂和和珅的关系
阿桂和和珅的关系其实就是同事,大家都是朝廷命官,但是由于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并且年龄相差也很大,所以没有太多的交集。通过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阿桂和和珅哪个官大”这个问题的答案。总的来说,这两位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历史上都是有记载的。
首席军机阿桂为何不敌和珅,除了乾隆宠信外,还有一点至关重要
乾隆朝晚期,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和军机大臣和珅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让人不解的是,阿桂无论地位、军功都远在和珅之上,为何没能遏制和珅,难道仅仅是因为乾隆独宠和珅吗?说起这个话题,未免有点繁巨,但故事总得有个头,就从阿桂与和珅的第一次合作说起吧。
和珅得宠是乾隆四十年以后的事情了,当时地位极隆、功绩显赫的阿桂,对于和珅这位新宠并不买账,二人之间不合是朝中皆知的事情,甚至他们之间还发生一些或明或暗的冲突。当然,朝臣之中,除了阿谀奉承之徒外,能与和珅保持关系和睦的也确实不多。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撒拉族、回族发生民变,甚至一度打败了陕甘总督勒尔谨的军队,乾隆闻讯后急忙派遣精锐之师奔赴甘肃,并让救火英雄阿桂和当时已经是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的和珅一起前往甘肃督师,没想到,就是这一次“配合”让二人埋下了结怨的种子,而且终生不能化解。
当时的阿桂还在河南督办河工,和珅奉命先行。因为在之前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有功,乾隆授予他户部尚书。但和珅功劳再大,毕竟也是毫无作战指挥经验,缺乏军事才能,更何况在军中毫无威信可言。
和珅到了甘肃之后,叛军已经占了先机,强占了有利地形,而和珅完全是瞎指挥,毫无章法可言。清军在和珅的指挥下贸然出击,遭到了对方的顽强抵抗且损失惨重。叛**精准的火器伏击清军,包括总兵钦保在内的数千名官兵被叛军击毙。
和珅刚刚出师便遇败绩,而且局面很被动,最后这个残局还得要阿桂来收拾。阿桂赶到甘肃军营后,指挥乏术的和珅却将战败的责任完全推卸给了手下将士,说他们不听调遣,甚至还对阿桂说:“将帅皆傲慢不为吾用,公请试之。”
和珅这句话就是赤裸裸的推卸责任,同时也是对阿桂的挑衅,阿桂却不以为然,他一方面指出,如果遇到不听指挥的情况,就应当果断地以军**处,一面又告诉和珅,让他看看自己是怎样用兵的。
随后,阿桂与和珅一起,召集将领,重新部署作战方案,阿桂向将士发出一道道军令,都立即得到了响亮的应答。阿桂转身对和珅说:看看哪位将领不听指挥,又该将谁军**处呢?这也是回答了和珅的挑衅之语,明摆着不给和珅面子,而和珅则是又羞又恨,完全说不出话来。
乾隆接到前线的战报后,也对和珅的无能有所察觉,并且斥责他未能如实上报军情,甚至推脱责任,乾隆将阿桂和和珅进行对比后说出一番话:“自阿桂至军,措置始有条理,一人足办贼;和珅在军,事不归一。”随后,乾隆下令让和珅返回京城。
乾隆的本意是想让和珅在军中立功,以便提高其政治地位,但和珅此行寸功为立,还受到乾隆的一番训斥和羞辱,并且还受到了降级处理,如此一来,和珅便将这笔账记在了阿桂头上。
和珅被召回后,阿桂独当重任,他指挥得当游刃有余,没多久便平息了叛乱。非但如此,几年之后,甘肃回民再次发生民变,阿桂同样采取了铁腕手法迅速平息。也正是因为这样,阿桂积功被乾隆帝授予轻车都尉世职。
阿桂与和珅,前者是位威名显赫的名将、治理国家的良臣,后者是乾隆帝眼中的红人,二人之间发生碰撞,自然也是会惊动朝野,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此后二人当面锣对面鼓较量的机会却很少。阿桂虽说是首席军机大臣,但他经常外出带兵或督办河务,很少在京城。首席军机常年在外,这在大清历史上绝无仅有。
正是这种不正常的局面,导致了和珅有机会窃取大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局面形成以后,即使阿桂能力再强,反对和珅再强烈,也已经无法扭转,最后只能看着和珅做大。
阿桂一句话把和珅吓得面无人色,这是不是和珅恨阿桂入骨的原因?
清朝的王爷都比较不靠谱,喝烧酒听昆曲养大黄狗,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这倒也不能怪清朝宫廷教育失败,而是因为他们有个“立贤不立长”的规矩,一个皇子如果在军事民政方面太优秀了,就会被认为对储君之位感兴趣。所以康熙那个比较有能力的八儿子胤禩变成了“阿其那”,雍正那个比较像老爹的五儿子弘昼,没事就给自己办葬礼,说白了就是自污保命。
在清朝宗室中,最有文才的要数雍正的三哥诚郡王胤(允)祉,另外还有个礼亲王昭梿。这位礼亲王昭梿没事就搜集清朝王公大臣和皇亲宗室的典故,并写成了十五卷的《啸亭杂录》。在那本书中,昭梿以同时代者的眼光,见证了阿桂与和珅交恶以及明争暗斗的整个过程。
据昭梿记载,和珅与阿桂交恶,似乎是因为阿贵实在没有把和珅放下眼里,还曾经一句话对和珅发出死亡威胁,把和珅吓得面无人色。
说起来阿桂与和珅都是满人,他们不姓阿也不姓和,他们的全名分别是章佳·阿桂和钮祜禄·善保,除了称呼他们官衔之外,朋友以及下属称呼阿桂一般是广廷(字)兄,或者云崖(号)公,称呼和珅为致斋(字)兄,当然,这些称呼只有刘墉那样的世代**才可以叫,纪晓岚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称呼阿桂和珅的字号他,纪晓岚出身低微官卑职小(相对于阿桂和珅,比大多数人高),见了阿桂和珅,是要先磕头后说话的,即使阿桂和珅“赐座”,纪晓岚也得“斜签着身子”表示恭顺的。
纪晓岚不能不对和珅表示恭顺,除了官职品级悬殊之外,还因为纪晓岚是汉官,如果没有刘墉那样显赫的家世,见了满官是要低眉顺眼的。但是章佳·阿桂见了钮祜禄·善保不需要表示尊敬。
章佳·阿桂出身于正蓝旗,父亲阿克敦当过翰林院掌院学士、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而和珅虽然出身于正红旗,但是从小没了爹,靠给乾隆抬轿子起家,可以算得上半个草根。
和珅讨得乾隆欢心之后,平步青云,其官职甚至超过了前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刘墉刘石庵。乾隆不但给了和珅数十个美差肥缺,居然还想让和珅在疆场立功——乾隆这做法就混蛋了:你要派和琳去前线,还真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和珅虽然也会武术,但是他以文才为主,行兵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
乾隆年间(《清史稿》和《啸亭杂录》记载时间冲突),西部发生撒尔族叛乱,乾隆派阿桂带兵平叛,可是这时候阿桂正在中牟治理黄河,一时半会儿走不开。乾隆一时间脑袋进水,就派和珅暂时代理阿桂领兵(上命和相往摄其篆)。
志得意满的和珅想抢在阿桂到来之前,就把叛乱平定下去,但是结果用很可笑的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刻期进师,卒为所败。”首战告负开门黑,众将本来就对这个“身材停妥,粉面朱唇,声音诡亮,不矜威仪,喜诙谐(袁枚对和珅的赞语)”的小年轻不服气,战败之后,大家更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将帅俱不为所用,和每发一议,众辄沮之,亦不能难也。”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前线主将都不听和珅的话了,和珅说啥都会被怼回去,和珅干生气却毫无办法。
正在和珅焦头烂额之际,阿桂来了。
这时候和珅的心情可想而知:“盼星星盼月亮,忠于把您盼来了!”阿桂收回帅印,自然要问前期战况,这时候和珅就潇洒不起来了,很羞愧地(赧然)告状:“这些骄兵悍将太不像话了,根本就不听我的,不信您就试试!”阿桂笑了:“还有这样的事情?若果真如此,我杀几个人给你看看!”
于是阿桂擂鼓聚将,并请和珅坐在自己身边:“公有所调拨,及命屯戍处,其人辄应如响。”原先在自己面前表现得像一群横踢乱咬的犟驴,在阿桂面前都变成了乖巧的小绵羊,把和珅的脸都气成了紫茄子。阿桂调兵遣将完毕,阿桂的笑脸也收了起来,很严肃地问和珅:“众将官这不是很听话吗?你说他们抗命不遵,撒谎了吧?”正在和珅尴尬难以自圆其说之际,阿桂拔出了乾隆赐给他的尚方宝剑,阴森森地笑着对和珅发出了死亡威胁:“众将不听话,当斩。可是现在众将都很听话,这尚方宝剑该斩谁的首级呢(尚方剑不知诛谁之头也)?”
和珅当时就吓傻了,昭梿的记载是“和战栗无人色”。阿桂也真是不给和珅面子,当天就把他撵回京城了(公乃命和即日衔命归)。当然,也有史料说阿桂给乾隆写了一封密信,狠狠地告了和珅一状,以至于一向宠信和珅的乾隆也大为光火:“自阿桂至军,措置始有条理,一人足办贼,和珅在军,事不归一。”和珅的疆场建功梦就此破碎,从此对阿桂恨之入骨。
战友没做成,阿桂与和珅成了仇人:“(阿桂)不与(和珅)同直庐(军机大臣按规定要在军机处轮流值班),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后来和珅以阿桂之子阿迪斯为突破口,抓住一个把柄,又在乾隆面前狠狠地告了阿桂一状,结果是阿迪斯被充军发配,阿桂被连降两级。以至于阿桂临终前还十分遗憾:我戎马一生杀敌无数,只可惜没有看到今上(指嘉庆)把和珅被抄家问斩……
本文来自心中无码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