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我们太熟悉了。“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数量多,范围广,流传度也高。像小人物传记《捕蛇者说》、山水游记《小石潭记》、寓言小品《黔之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
生于唐代中期的柳宗元只活到了47岁,他的人生经历就像一条抛物线,可以用大起大落、一落再落来形容。
柳宗元的青少年时代是十分顺风顺水的,甚至可以用极度辉煌来形容。
首先他出生于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在唐代,河东柳氏是一个大家族。自魏晋开始,柳宗元的家族里,出过不少将军、都督,再不济也是个刺史。优秀的家庭背景,让柳宗元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为他提供了骄傲的资本。
不只是有良好的家世,柳宗元自己也十分上进,打小聪明过人,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何以见得?有封贺信可以佐证。当时一崔姓高官给朝廷写贺信,就找了柳宗元代笔,那时的柳宗元只有十三岁,就洋洋洒洒写出了一篇《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
少年成才的柳宗元,前半生的仕途也是顺遂到不可思议: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五岁任集贤殿书院正字,也就是皇家图书馆管理员;二十八岁任蓝田县尉;三十二岁任礼部员外郎,正六品。
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向他猛烈袭来,开启了他一落再落的下半场人生。当时柳宗元参加了一场革新运动,但运动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了他十年流放的生涯。
该图来自网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的《江雪》。
这首诗就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我们都说这诗的意境美,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一尘不染,万籁无声。但这首带有孤绝气质的诗歌,实际上隐藏着一段巨大的悲剧,一段巨大的落差,以及柳宗元极度绝望的心情。
为小人物做传
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精神和肉体都经受了残酷的打击。不过他没有时间回味自己的痛苦,因为他看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日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永州这地方产一种蛇,剧毒无比,草、木、人、畜,碰着就死,没跑。但这蛇药用价值大,朝廷需要大量蛇制药,于是设下规定,凡是抓蛇上交的,可免除当年的赋税。
于是在当地出现了大量以捕毒蛇为生的农民,他们常面临丧命蛇口的危险,甚至有人一家三代都死于蛇口。柳宗元关心捕蛇人疾苦,提出给他们恢复赋税,别做捕蛇的营生了。这一说不要紧,吓得捕蛇者连连拒绝,算了吧,恢复缴税我们死得更快。
柳宗元震惊之余,愤笔写下了那篇痛斥“苛税猛于虎”的《捕蛇者说》。
拿小动物做文章
那时的永州并不是现如今清秀的南方小城的模样,说是荒蛮之地也不为过。
柳宗元在这里的生活状况十分糟糕,没有自己的府邸,借住在寺庙里,遭遇多次大火,连被褥也给烧光了,写信给京城的朋友同事,也不见回音……
苦难的经历激发起柳宗元天才的文学创造力,他开始拿小动物做文章,写起极具讽刺意味的寓言小品。
我们最熟知的有《黔之驴》,通过一头驴子和老虎的故事,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影射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该图来自网络
另有《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与《黔之驴》并称《三戒》。
寄情山水之间
除了体会人间疾苦、讽刺权贵小人,柳宗元也时不时出去溜达溜达,寄情山水之间。其中一篇《小石潭记》是我们最为熟悉的。
该图来自网络
“……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在柳宗元的眼中,永州像这样的山水有很多,于是就凑成了后来的《永州八记》。
从公元805年到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永州长达十年。在永州的十年,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是柳宗元最困厄、最艰难,最孤寂郁愤的十年。也正是这困顿的十年,真正造就了柳宗元古文大家的绝世风范。
编辑 | 王琳艳
本文来自糖果淘宝店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