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演出,由青岛军旅情合唱团与青岛天海昊源交响乐团共同演出的红色音乐史诗·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人民会堂成功首演。整场演出以宏大的叙事和细腻的描述构成文学和音乐的独特视角,综合运用合唱、重唱、领唱、对唱和戏剧讲述等艺术样式,跨越时空,情景交融,重现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将观众带回到那个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小山村。本场演出由青岛老年艺术专修大学、《青岛早报》、《老年生活报》、青岛天海昊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益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青岛华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青岛木亦金商贸有限公司、香薰谷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 现场 /
一场演出 再现奋斗历程
“我的西柏坡,激情燃烧的歌,为了建立新中国,执着地追求思索。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流血流汗打江山,为的是什么……”一开场,歌曲《我的西柏坡》就拉开了历史的大幕,也把观众们的思绪拉到了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整场演出从秦皇古道起笔,饱蘸古风今韵,史诗般雄浑刚健,勾勒出了一条中华民族经沧桑而不变、历风雨而弥坚的坎坷英雄路。《热土》《决胜》《清风》《赶考》4个乐章19首歌曲次第展开,将“土地改革”“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进京赶考”等在西柏坡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合唱、重唱、领唱、对唱和戏剧讲述等一系列的艺术样式一一向观众展示。
在现场记者发现,和以往很多音乐类的艺术作品不同,《西柏坡组歌》更善于从细节入手。道具布景中的柏坡岭、小磨盘,演员手中的发报机、煤油灯、红线绳和土地证,配合演员的歌声和大屏幕上的真实影像,一个个打上历史烙印的实景实物、一幅幅生动凝练的舞台画卷、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让现场观众完全融入真实历史中,从小物件中看到大历史,从一个小山村感受到扭转乾坤的精神力量。
/ 反响 /
一种精神 感染观众演员
大气磅礴的内容,加上现场演员的精彩演绎,深深地感染了在场观众。 “真是堪称红色音乐史诗的作品!不仅仅是歌好听,更重要的是演绎的内容让人深受鼓舞,同时也深受教育。 ”特意从李沧区赶来观看演出的市民宋先生说。 “从一排排相连的土坯房,从土窑洞里不灭的灯光,从石榴花落满的碾盘上,从奔赴战场的号角吹响,从一切都印着人民的字样……”市民于女士说,这句歌词让她印象深刻,她还特意把歌词字幕拍了下来,这组套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伟大征程,“如今我们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面对取得的成绩,更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初心。 ”
昨晚的《西柏坡组歌》不仅仅感染了老观众,更吸引了很多90后、00后年轻人。陪爷爷来观看演出的大学生小陈,在评价整场演出时用了“意想不到”来形容。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虽然我对党的历史有一定了解,但西柏坡提出的‘赶考精神’还是第一次听说,对我来说这是一堂特殊党课。 ”小陈说,回去之后她会继续查阅资料,补上这段知识空白。
不仅是现场观众,对于现场演员来说,参演《西柏坡组歌》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宋军是军旅情合唱团的成员之一,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排练,他们都是抱着“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心态,“虽然已经脱下了军装,但我们的骨子里还是有军人的气节和作风。 ”而排练过程中,套曲的内容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和激励着他们。 “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宋军说,第一次排练他就被这句歌词深深感动,这样一个作品真正展现了党和人民、军队和老百姓的鱼水之情。作为一名演员,他有义务把这样一部好作品演好。
/ 幕后 /
一群老兵 创造排演“奇迹”
《西柏坡组歌》最早是由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创作并完成首演,然而这次在青岛的演出却并非出自专业团体,而是来自一群退伍老兵、军属组成的青岛军旅情合唱团。在演出现场,记者见到了团长、总指挥杨勇。为什么想要排练这样一个节目?杨勇告诉记者,“我们的团员大部分是已经退休的老兵,还有一部分是军人家属。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琢磨着排练个节目向建党百年献礼。 ”
杨勇告诉记者,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勇在电视上看到了由原战友文工团排演的《西柏坡组歌》,比起单一模式的合唱,这套大型声乐套曲有着丰富多样的演出形式,高亢、威武、宏阔,情景交融,更有感染力,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而且整个套曲所展现的精神,例如“两个务必”“赶考精神”等,都极具现实意义。
在确定演出《西柏坡组歌》之后,杨勇通过各种渠道开始搜集乐谱,并和几名团员一起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去年11月排练正式开始,期间他们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从一个音符、一句歌词开始,用了8个月的时间,排练出了这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套曲。 “据我了解,当年战友文工团排演这组套曲用了大约1年多的时间,我们在和主创人员沟通的时候,他们都认为作为业余合唱团排演这组套曲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是一群老兵,最擅长的就是‘打硬仗’。 ”杨勇告诉记者,这期间合唱团所有人都放弃了休息,每天都排练,还要克服道具、服装等困难,但所有团员齐心合力,赶在“七一”前将这部优秀作品呈现给岛城观众,向建党百年献礼。
/ 讲述 /
一段经历 必将终生铭记
昨晚在人民会堂,当军旅情合唱团的团员们唱完最后一句歌词,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团员们8个多月辛勤付出的肯定。 “当初杨团长把谱子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真的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军旅情合唱团的副团长陈鹂告诉记者,整组套曲总谱是130多页的四开大纸,折算成A4纸是500多页,而且总谱是用五线谱写成的,而他们合唱团平时用的都是简谱。去年8月份拿到总谱,第一件事就是翻译,将五线谱翻译成简谱,然后再对照着视频,一个一个地分出各个声部的曲谱。 “其间有3个多月,杨团长每天都是忙到晚上两三点。 ”陈鹂告诉记者。
曲谱翻译完毕之后,排练同样是合唱团必须解决的难题。 “因为疫情影响,大家没办法聚在一起排练,我们只能是‘云排练’。 ”负责合唱团声乐技术的王伟告诉记者,合唱团大部分成员来自退伍军人,他们自然而然地拿出了部队的操作模式。整个合唱团设立“总声部长”,然后按照高中低音声部设立“声部长”。 “声部长”要负责各自声部团员的练习,每天把练习曲目发到微信群,团员各自在家排练,晚上通过微信群上传自己的独唱视频,各声部长再一一检查纠正。杨勇在回忆整个排练过程时说,感觉整个排练就像阅兵,“先单兵练习,再成一排练习,之后是组成方队,最后才是合练。 ”
即使科学的排练方式,但对于非专业团体来说,8个月的时间排练一组套曲依然是充满挑战。 “团员们的表现的确让我感动,有的亲人还在ICU接受治疗,但晚上从医院直接来排练场。我们还有患癌症的团员,为了不耽误排练,化疗期间坚持排练。团员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0岁,但排练时一站3个小时从来不喊累。”说起这些,杨勇眼里泛起泪光。这段排演经历,不光是对观众的洗礼,对每一个参演的人来说,必将终生铭记。
据悉,《西柏坡组歌》首演成功,接下来演出团队将走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继续用艺术的形式,带领观众重温历史,将这部优秀作品呈现给更多的岛城观众,向建党百年献礼。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刘鹏 杨博文
编辑 | 赵彤
本文来自叶璃溪i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