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的时候,当时朱镕基刚刚升任国务院总理不久。在当时收购粮食是比较重要的任务,因为粮食关系到民众能不能吃饱饭,关系到国家安全。“民以食为天”,当“食”不能保证,那么一切都将会成为空谈。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国家收购粮食政策执行得并不到位,还经常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朱镕基开始视察各地的粮仓,打击那些瞒报虚报的黑心官员。
当时朱镕基是要打算去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峨岭粮站。一到粮仓,看见满仓的粮食,朱镕基并没有高兴起来,因为他知道他被骗了,之后朱镕基怒斥: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出自《朱镕基讲话实录》)
随后,朱镕基回到北京,开始调查“调粮补仓”的现象。同年九月,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播出了调粮补仓欺瞒朱总理的报道,这一报道震惊全国。
接下来,江郎带大家了解一下朱镕基是如何起家,是如何戳穿“调粮补仓”的。
我们都知道朱镕基反贪十分厉害,曾经说道:“准备好100口棺材,99口装贪官,还有1口装我自己。”他这个反贪决心是非常大的,曾几时也有一个想要杀尽贪官,那人就是朱元璋。
当然了,朱元璋并没有杀尽天下贪官,但是朱元璋的意志被他的后人继承下来了。据朱天池(朱镕基堂兄)考证,棠坡朱氏属于岷庄王这一脉,而岷庄王是朱元璋的十八子。朱镕基虽然距离较远,但确系嫡系,这一点在《中华姓氏通书·朱姓》中也有记载。
虽然历史很辉煌,但是朱镕基的童年遭遇还是十分不幸的。他父亲朱希圣年少博览群书,颇有一番抱负,但是我们都知道,太过完美的人是会遭到天妒的。在十多岁的时候,朱希圣得了痨病(肺病)。
受制于医疗条件差,这病在当时根本没法治。于是朱家长辈决定试试土方子,给他“冲喜”。通俗来讲就是用大喜来冲刷晦气,一般来说都是男性生病,然后找个女性结婚冲喜。
但是这种传统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这种“冲喜”的真正目的往往都是为了留下子嗣。所以朱希圣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在妻子怀孕之后,朱希圣的身体日渐虚弱,没能等孩子出生就英年早逝了。
而且,非常不幸的是妻子也被感染了肺病,根本没办法给出生的孩子喂奶,朱镕基从小是吃伯母的奶长大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身体羸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就已经提前认识了人生。
朱镕基出生不久,朱家开始大分家,朱镕基母子所分得的田产由族中长辈“满伯”朱学方保管。朱镕基是幸运的,因为族中长辈并没有“吃绝户”的行为,朱家长辈对这对孤儿寡母关照有加。
但同时朱镕基也是不幸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在他九岁的时候也去世了,就此成为一个孤儿。长辈朱学方承担起抚养他的重担。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是十分难得的。童年的苦让朱镕基早早就见识了人生,外加上当时帝国主义的压迫,民生疾苦。这种环境下塑造了朱镕基嫉恶如仇的性格,为日后“不要命的反腐”打下了铺垫。
想做清官,这是好事,国之幸事,民之福分。但是清官这条路不好走,朱镕基在刚踏入仕途的时候就坐过冷板凳。
还记得那年,朱镕基意气风发带领几百清华毕业生奔赴东北。学识渊博的朱镕基很快就得到了同事、领导们的认可。时任中共东北局委员的马洪十分看好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连连赞誉:“朱镕基工作很努力,人很聪明,很正直,很有发展前途。”
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是马洪,在当时干部水平层次不齐,有的干部能为了革命事业奉献宝贵的生命,有的干部却连接受批评都做不到。
在计委工作的时候,朱镕基经常提出问题,以至于倒大霉。由于朱镕基经常指出问题所在,他被批评“目无领导”,同时被错划为右派,开始长期的受苦,甚至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
这一段生涯十分痛苦,以至于朱镕基在日后都闭口不谈,面对记者的采访,朱镕基表示不愿回忆那段历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朱镕基就经历了这一番苦难。不过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朱镕基的能力、党性得到了一些领导的认可,以至于他很快就被撤回来了,被委任为国家计委干部业余学校的教员。
在邓小平复出之前,朱镕基一直在基层度过,他毕业刚分配的时候就是副科级,二十三年过去了他还是副科。这就是清官,选择这条路就注定会遭受许多苦难。
直到国家开始走出混乱,朱镕基才得到启用。因为当时迫切需要一批敢于说真话、懂经济的好干部。
这个时候,朱镕基被邓小平看中了。1987年,朱镕基到上海工作,先后出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
在上海的时候朱镕基有个外号,叫做“阎王爷”。这个外号的来源就是朱镕基高压反腐,一个市一年就查办了29名委办局干部,不少贪官为减轻罪责纷纷自首。不过人们最熟悉的还是朱镕基的那句:“反腐败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绝不能姑息养奸,准备好一百口棺材,也有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的长久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
这种不要命式的反腐大大提高了朱镕基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让中央领导人看见了朱镕基的决心和能力,于是邓小平力排众议把朱镕基调到了中央。
我们常说“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朱镕基坐冷板凳的时间可不止十年,但是他仍旧没有凉反腐的决心。在上海当市长的时候反腐,在北京当总理的时候一样反腐,而且手腕十分强硬。
1998年3月,朱镕基升任为国务院总理,不到一年他就开始巡查粮仓。因为当时中储粮的权利过大,以至于滋生了“四害”(转圈粮、擅自打压粮价、违规拆借资金、小金库)。
账面上一统计数据,仓库都满满的,粮食吃不完。但是真正到用的时候,往往都是空仓。之前堆满粮食都是假象,是官员们“调粮补仓”。比如中央要查a县,a县就从b、c县的粮站调运粮食,制造出满仓的假象,事后再归还。
这种行为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极大。因为“民以食为天”,不能保证粮食自由,那么国家安全就没法保障。正是因为粮食的重要性,“调粮补仓”就成了“四害”中的“首恶”。
当时的第一站就现在来安徽南陵县。朱镕基没去之前就知道这个粮仓是空的,他想看看当地官员玩什么把戏,所以才没有打草惊蛇。
当地官员为了应对朱镕基的视察,连夜从外地调了1031吨粮食,汽车驾驶员通宵干了四天,两百多人忙活了好几天,生生是造出一个“满仓”的景象。
朱镕基到了之后,看着满满的粮仓说不出话,虽然“调粮补仓”的现象他早就听闻过,但是上演的这幕骗局真是惊到他了,他没想到地方官员如此猖獗,竟敢欺瞒中央、欺瞒总理。
回北京后,朱镕基发布了一番讲话:“不久前我到安徽省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这一番话震慑了其他官员,同时开始了对中储粮的反腐。同年九月,“调粮补仓”的现象登上了《焦点访谈》。一时间舆论哗然,地方官员竟然胆大到这种地步,胆敢欺瞒国务院总理,在愤怒的同时国家开始重视中储粮腐败行为。
国家对中储粮也开始不断地削权,到了2013年干脆就来了个三家分权,收储库点由国家粮食局、农发行、中储粮三方决定,而且由粮食部门直接对收购主体进行行政监控,对粮食的销售也采用网络公开竞价。
随着国家的治理,中储粮也开始信息透明化,纪检监察力量不断加强,“老虎”、“苍蝇”相继落网。相信在国家的治理下,中储粮会越来越好,腐败分子无处可逃,而届时中国人的饭碗才能进一步得到保障,粮食体系也会趋以完善。
参考资料:
新华网:揭秘朱镕基的传奇身世:朱元璋直系后裔
新华网: 中储粮连发贪腐大案被削权 曾遭朱镕基怒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