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无声,覆盖了原野阡陌,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故乡。
炊烟里最有味,有赤橙黄绿,有酸甜苦辣,有游子念念不忘的乡味;炊烟里最有声,有乡音童唱,有百戏俚曲,有娘亲声声唤儿的乳名;炊烟里看得见挂在屋檐下的斗笠草帽,墙角的锄头镰刀,几串红辣椒,一囤老玉米......
炊烟袅袅,指引着游子归家的方向!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东晋的陶渊明终于挣开尘网的束缚,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远远近近的村舍依稀可见,村庄上空飘荡起一波波淡蓝色的炊烟。炊烟里有老榆树有垂杨柳,有桃红李白菜花黄;炊烟里有摇尾巴的小花狗,有撒欢儿的大黄狗,有狺狺吠叫的老黑子;炊烟里还有喔喔喔啼唱的大红公鸡,咯咯哒咯咯哒叫唤的芦花母鸡......醉了醉了,这老陶就像久困在笼子里的鸟儿,终于返归山林,获得自由了。
炊烟燃起的地方,就是世外桃源,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性好酒、善草书,世称“饮中八仙”之一的初唐张旭癫癫狂狂,欲去寻找传说中的“桃花源”,隐隐石桥那边,炊烟朦胧之处就是呀!
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数声好鸟不知处,千丈藤罗古木昏。
——孙觌·《吴门道中》
北宋末年的孙觌为人依违无操,却也是爱山水爱自然之人,他在羁旅途中,偶入点点炊烟笼罩的竹里村,竹扉掩闭,藤萝垂挂,好鸟啁啾,这不就是梦里觅寻的桃花源吗?
落日熔金,晚霞满天,暮色里升腾而起的炊烟最令远行之人贪恋,仿佛远远听见爹娘唤儿吃饭的悠悠长调,嗅得出粥食的滑爽、干饭的醇香以及老南瓜、白豆腐、红烧肉诱人的滋味。
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
——南宋·陆游《九月晦日作》
天寒日暮,鸟儿飞倦要归巢了,游子也要踏着薄暮,寻着漠漠炊烟的方向回家了。
乍暖复薄寒,时时整巾衣。
炊烟晚色起,呼童掩柴扉。
——南宋·韩淲·《偶兴》
春寒料峭,暮色四合,贪玩的孩童在一声声呼唤乳名声中,走进渐起的炊烟里,轻掩柴扉,端起蓝花花海碗......
即使身处异乡,只要炊烟袅袅升起,我们尽可把他乡作故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啊!
山深处,见炊烟又起,知有人家。
——南宋·黄机《沁园春.日过西窗》
仄径无辙迹,疏林有炊烟。
——南宋·范成大《将至叙州》
山再深、林再密,哪怕没有车辙的野径旁,只要炊烟燃起,就有好客人家。
炊烟出茆屋,碓声隔柴门。
——陆游《春日杂题》
低矮的茅屋里飘荡出暖暖的炊烟,听得见柴门外舂米的碓声,仿佛一瞬间心被打动了。
酒旗滴雨村场晚,茶灶炊烟野寺秋。
—— 陆游《山行》
村村茅屋晚炊烟,更寻村酒穿茅屋。
——元·汪斌《踏莎行.雪晴纵步》
炊烟里有轻霜有薄雪,有那“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村酒,饮尽一杯无处安放的乡愁,方才知“此心安处是吾乡”!
而今,缭绕千年的炊烟在现代文明中渐渐稀少,已至寂寂湮灭,一个个古朴的村庄在城镇化的汹涌浪潮中也行将陷落。
故乡只在我梦萦,缺少淡蓝色的炊烟,也就少了许多草木味、烟火气、人间情,我们只有在古诗词描绘的炊烟中,追忆旧时光,品味乡土情。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本文来自柚萌裙摆。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0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