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线城市有哪些
中国一线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自2018年开始增添了15个“新一线”排名依次为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以及宁波,新兴城市与一线城市仍有很大差距,但也是大部分寻找的最适合的城市。
中国一线城市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4个一线城市地位依旧没有动摇,在此基础上增添了15个“新一线”,排名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以及宁波。
东莞以及郑州成为新晋一线城市,目前这些新兴的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依然有很大,但是却成为很多人所寻找的最适合的城市。
判断一个城市是否为一线城市需要参考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口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以及未来可塑性,年轻一代择业择居的新标准同时也在提醒城市,为未来留下成长与可塑性的空间也尤为重要。
全球城市“一线”“二线”怎么排?最新榜单来了 杭州又进一位
在全球城市中,杭州能排到什么位置?今年杭州党代会报告提出,以“城市国际化水平大幅跃升,努力建成开放之窗”为目标,“争取世界城市名册排名跻身前60强”。
近日,2022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正式出炉,该报告包含的“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中,杭州较去年排名上升1位,居全球第79位,在全国(除港澳台地区)仅次于北上广深。
虽然并非杭州党代会报告中所提“世界城市名册排名”,但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由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联合顶尖学者和智库发布,亦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中,全球城市综合排名,评估的是当前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旨在量化一个城市吸引、留住和促进全球资本、人才和创意流动的能力,越来越频繁地被用于全球城市之间的对比。
4年上升38位
“新杭州人”起到关键作用
记者注意到,尽管所有城市综合指数得分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但中国城市整体表现优于全球水平,显示中国城市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向好,且随着中国城市持续加大发展投资,未来的竞争力向上空间仍然乐观。
这当中,杭州保持持续进位态势,总排名上升1位、列第79位。如果把比较的维度放到过去四年的榜单,杭州已经从第117来到了第79,4年里上升38位。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为何杭州全球城市综合排名连续上升?记者采访了科尔尼中国负责人,据其介绍,今年,杭州凭借灵活的企业服务政策以及丰富的人才吸引措施,维持了在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以及文化体验维度的高标准表现。
“新杭州人”带来“虹吸效应”有目共睹。近年来,杭州出台了多轮人才吸引政策,人口稳定流入,人才净流入率持续位居全国第一。仅2021年,杭州的人口净流入就达到了24万人。且从今年以来全国各种人才榜单来看,杭州的吸引力仍在逐渐增大。
图自视觉中国
但人口并非支撑杭州在全球持续跃升的单一因素。科尔尼中国负责人表示,杭州的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持续上升,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彰显着这座互联网创新之城的商业活力。
如今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杭州以8家的成绩超越广州。而在杭州这些世界500强中,既有数字经济企业阿里巴巴,更有身处汽车制造业的吉利控股、同处能源石化行业的荣盛控股、恒逸集团以及核心主业为铜加工的海亮集团,这些企业进一步筑牢了杭州实体经济的铁柱钢梁,彰显了杭州龙头民企的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金字塔”之争
“榜样”和“追兵”都在哪里?
如果把城市综合实力比作一个金字塔,排在“塔尖”的,依旧是北、上、广、深。不过,与上一年相比,它们的排名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其中,北京上升1位,居第5,商业活动维度表现突出;
上海下降6位,居第16,这是上海自2015年到2021年将城市排名提升了10位后,首次排名下降。榜单认为:“上海受疫情影响,商业活动受到影响,空运海运吞吐量、国际游客等相关指标排名下降”。但是,“疫情后上海积极的消费促进政策,预计将促使城市更快地恢复活力”。
广州上升4位,居第56,主要是商业活动、文化体验活力足,新兴产业重要性显著提升;
深圳下降1位,居第73,这也是深圳自2015年来首次排名下降。榜单认为:“主要原因是年初疫情对深圳的商业活动和文化体验带来一定冲击。但深圳在商业活动上仍然保持活力,互联网行业虽增速放缓但仍蓬勃发展”。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
在北上广深之外的“新一线”与“强二线”城市中,今年则出现了明显的城市分化,具备更强的精细化治理能力、更优秀的营商环境、更创意性的城市气质与格调、更韧性的互联互通能力的城市,依然实现得分与排名的上升,而其它城市则出现了排名下降。
如近年来与杭州同样进位态势明显的成都,今年全球城市指数上升5位,来到了第83,主要是因为文化艺术展览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其文化表现甚至远远超过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仅次于上海。成都的人文发展已经成为其标志性的名片。
武汉也上升2位,来到了第92。“遭受疫情的严重冲击后,武汉正在快速恢复活力,商业贸易量回弹,商业活动维度增速明显。同时,武汉高校资源丰富,叠加商业发展机会,在疫情后人才回流效应明显。”这是榜单对武汉作出的评价。
不过,也有城市出现了下降。如南京下降1位,居第91,“主要因为人才留存有待加强”;天津下降2位,居第95,“主要因为在人才吸引和留存上与其他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略有差距”;西安下降4位、居第100,“主要因为在大学排名和高等人才数量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需持续加强人才吸引措施”。
长三角连续三年拿下“全球之最”
“腰部”城市上升势头明显
在城市群方面,杭州所处的长三角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上榜城市数量最多的城市群。其中,上海、杭州、南京仍进入了全球前100,同时苏州(102位)、宁波(127位)、无锡(140位)也在全球前150名内,反映了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榜单认为,在中国各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地区是商业活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各个维度发展最均衡的地区,且其灵活的产业政策和开创性的人才吸引措施使其在商业的创新发展和人才的留存吸引上明显领先,在传统产业的保护和发展之外,也在不断建设未来发展的引擎,保持城市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上海 图自视觉中国
此外,中国其他城市群也呈现了不同特点和发展优势。
如粤港澳大湾区保持着世界顶级城市群的地位,港口的天然优势、高度的市场化环境,以及多元体制下的政策窗口,将持续为大湾区的进出口贸易、科技、金融等行业添砖加瓦。
京津冀也有多个城市上榜,天津、唐山等城市也凭借其丰厚的商业发展基础,上榜全球前150强。不过,除北京外,京津冀其他城市的竞争力近年来面临下降趋势,在人力资本、文化体验等“软”维度上的发展不及其他新一线城市,仍需持续探索新增长极。
除了上述三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也有突出表现。其中,成渝城市群以文化体验带动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本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群中的特色范例;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疫情后不断恢复活力,持续吸引商业和人力资源的涌入。
记者注意到,今年榜单中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中国许多“腰部”城市保持了向上的发展态势,排在101-150名之间的城市众多,且大部分都排名实现上升。如济南(上升4位)、郑州(上升1位)、哈尔滨(上升4位)、沈阳(上升2位)、无锡(上升4位)、佛山(上升4位)、烟台(上升2位)、泉州(上升4位)、唐山(上升4位)。
杭州
【浙江新闻+】
比全球城市排名,有哪些权威榜单?
近年来,越来越多官方和社会机构,聚焦全球城市综合排名的评价,由科尔尼发布的全球城市指数报告就是其中一种。
这份报告首次发布于2008年,由科尔尼咨询公司联合国际顶级学者与智库机构联合发起。报告基于对超过150个城市的事实和公开数据深入分析,旨在通过《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构成,分别研究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对未来发展的投入与潜力。
而杭州党代会报告提到的“世界城市名册”,是由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不定期发布的城市排名,该小组对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最大、发展最快的500个城市进行对比,被誉为“全球关于世界一、二、三、四线城市最权威的排名”。
早在2018年,世界城市名册排名中,杭州位列第75位,实现了从“世界强三线大都市”至“世界强二线大都市”的跨越,这个排名甚至高过了大名鼎鼎的柏林、费城等城市,也印证了国际化、全球化也正在成为杭州崭新的城市名片。
中国有多少“大城市”?
中国有多少“大城市”?哪些城市刚刚加入这一行列、又有哪些城市即将跨入?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以下简称《分县资料》),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亮出了一份“进度表”。《分县资料》显示,按照现行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
广州珠江新城夜景。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105个城市城区人口超百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共有691个城市,其中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县级市394个。其中有多少能被称为“大城市”?
按照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市类型按城区常住人口划分。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上述城市均属于大城市。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速,越来越多的城市跻身大城市行列。《分县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这3座超大城市位列前三位,其城区人口分别为1987.3万人、1775.2万人和1743.8万人。
上海临港日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看分布情况,东部地区大城市最多,共54个;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有21个,东北地区有10个。各省份中,除**自治区以外的全国30个省区市均有大城市分布;江苏省最多,有11个大城市,广东省和山东省各有10个。
专家分析,近些年大城市人口增长主要源于人口迁移,而非人口自然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2020年全国流动人口达3.7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6%。2010年至2020年,主要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人口分别增长35%、12%和7.3%。户籍制度方面,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有序放宽落户条件,进一步推动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大城市的形成。从105个大城市的名单看,大城市数量最多的江苏、广东、山东三省在地区生产总值方面也位居全国前列,《分县资料》中的城市城区常住人口排名也和2021年全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高度重合。
大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已总体确立包括19个城市群和2个城市圈在内的“19+2”城市群布局。在长三角地区,上海作为核心城市带动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五大都市圈共同发展,形成一批活力足、发展快的大城市。
大城市“俱乐部”扩围有基础
下一步,大城市“俱乐部”还有望迎来哪些新成员?
《分县资料》显示,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区常住人口逼近百万大关,包括河南省安阳市和平顶山市、浙江省嘉兴市、云南省曲靖市,其城区人口分别为99.1万人、99万人、98.8万人和97.2万人。
多位专家认为,总体看,中国大城市名单继续扩大有基础。
在就业方面,大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着更多劳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城镇就业人员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达到46773万人,城镇就业占比达62.7%。《分县资料》也显示,在105个大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各行业门类吸纳了大量16岁以上人口就业。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基建适度超前,为培育更多大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24万平方公里;城市供水、燃气、管道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38%、98.04%、79.84%。
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穿过京张高铁居庸关隧道。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城市之间更加通达。2021年,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0万公里,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6.9万公里,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48个,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
未来,各大城市之间的连接将更通畅,重点城市群“枢纽+通道”综合效应也将得到充分发挥。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京津冀城市群已基本形成“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持续完善;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等工程建成通车后,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形成“对内主城市1小时通达,对外连接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的放射型通道格局。
不过,在人口、经济体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大城市建设发展也面临人口结构等考验。《分县资料》显示,不少大城市已不同程度迈入老龄化社会。例如,北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2%,上海为16.28%,天津为14.75%。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即进入老龄化阶段,超过14%属于中度老龄化。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正成为许多大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4个县级市成为Ⅱ型大城市
面对大城市“入场券”,不少县级市、县城“跃跃欲试”。
截至2021年底,中国有392个县级市、1482个县城,其中县城总人口达到1.39亿人。随着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经济规模可观的县级市、县城。《分县资料》显示,全国已有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超100万人、成为Ⅱ型大城市,包括江苏省昆山市、福建省晋江市、浙江省慈溪市和义乌市。其中,昆山城区人口达141.43万人,义乌城区人口达118.42万人,慈溪城区人口达106.19万人,晋江城区人口达101.25万人。
县级市何以跻身大城市“俱乐部”?
城市体量迅速增长的背后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分县资料》显示,进入大城市行列的4个县级市常住人口中户口登记地在省外的人口均超过70万人。其中,居住在昆山的省外人口达78.3万人,义乌为88万人,慈溪为77.8万人,晋江为70.3万人。专家解释,产业集聚带来了可观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务工、经商等,推动了相关县级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
晋江一家运动鞋生产工厂。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县级大城市不仅人口规模大,也是经济强县。记者了解到,上述4个县级市在2021年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十强县中分别位列第一、第四、第六和第十,区域经济发展各有特色。其中,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已连续多年位居县级行政单位之首,有“中国第一经济强县”之称;浙江义乌是国内外驰名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被誉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慈溪、福建晋江则分别在家电、制鞋等领域实力雄厚。
尽管如此,与“明星”县域相比,更多的县级市和县城发展仍有局限。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县级市和县城发展总体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较弱。针对相关短板弱项,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已于2020年印发《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提出17项建设任务。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专家预计,更多城区人口较多的经济强县有望进入大城市行列。其中,浙江省瑞安市城区人口已达97.9万人,江苏省江阴市和常熟市分别为83.6万人、82.9万人,已接近Ⅱ型大城市门槛。未来,县级市、县城将继续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在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的同时,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持续发挥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撑作用。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汪文正)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本文来自初拥在故事结局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9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