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鞋中间发黑怎么办
凉鞋中间发黑了,可以先用白色的橡皮擦擦拭凉鞋中部,然后涂抹白鞋油,再用软布擦拭一次即可,也可以在发黑的部位涂抹洗衣粉、洗衣液、牙膏等物品,用清水冲洗凉鞋中间发黑部位,也可以用苏打水解决凉鞋发黑的问题。
凉鞋中间发黑的解决办法
当出现凉鞋中间发黑时,这时可能是油渍、灰尘等物质粘上去了,可以先用白色的橡皮擦擦拭凉鞋中部,适量涂抹白鞋油,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下,等待晾干后,用刷子不停的刷洗,用软布擦拭一次,使凉鞋面光亮如新。
如果凉鞋中间发黑的比较严重,可以先用洗衣粉、洗衣液、牙膏等物品,涂抹在发黑的地方,用刷子不断的刷洗,也可以浸泡在洗衣水半天时间,再用清水冲洗凉鞋,使凉鞋中间变白。
苏打水也可以解决发黑的问题,将小苏打溶解在温水里,然后浸泡发黄的凉鞋,耐心的等待凉鞋逐渐变白就可以了,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处理中间发黑的凉鞋,可以到皮鞋美容店等专店请专业人士进行处理。
学会这5招 远离糖尿病足
来源:广州日报
糖尿病很常见,但这种病对健康的威胁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一系列并发症,糖尿病足(简称“糖足”)就是其中一种,它是因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严重可致残、致死,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困难、花费巨大。如何远离糖尿病足的威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莹提醒糖友们,及早评估是否存在“糖足”的高危因素,做好“足控”是关键。
糖友穿新鞋 擦伤脚趾诱发“糖足”
老糖友张伯因穿新凉鞋不慎擦伤右足第四趾,最初只是一个小水泡,他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皮肤破损便没放在心上,想着过些天就会好起来,没想到却因此引发感染,逐渐溃烂,发展到后来甚至发黑,并发糖尿病足。
其实,在广医三院内分泌科,像张伯这样令人惋惜的糖尿病足病例并不少见:有的糖友因自行于家中用剪刀修剪足底胼胝,引起足底皮肤破溃;有的糖友洗脚倒水时开水溅出烫伤足背,起了个大水泡,自行用牙签挑破后继发感染……这些糖尿病足的发生,都因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举动而造成身体伤害,并且屡见不鲜。
防“糖足” 远离这些高危因素
“很多糖尿病足的发生都有其共同特点,其中很显著的就是对足部的保护不够。”张莹介绍,很多糖尿病足患者都存在糖尿病病程长或血糖控制不理想、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或减退(神经病变)、下肢血供差(血管病变)等问题。此外,平时对足部保护不够、思想上未予以重视导致就医不及时也是影响糖尿病足发生的因素。
张莹说,想要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首先要评估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1.过往病史:曾经有过足部溃疡或因此截肢;
2.神经病变,足部有刀割感、烧灼感、刺痛感、蚁爬感;
3.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波动减弱、下肢发冷、静脉曲张、间歇性跛行;
4.足部皮肤:胼胝、干燥皲裂、真菌感染等;
5.关节因素:扁平足、弓形足、痛风石或其他关节畸形;
6.其他危险因素:鞋袜异常(过硬、过小、过紧)、吸烟等。
支招:做好日常“足控”远离“糖足”
张莹提醒糖友,日常要像爱护颜面一样爱护双脚,除了最基础的控制血糖,日常可从5个方面着手做好 “足控”:
1.每日检查足部,观察是否有皮肤发红、破溃、水泡等。
2.做好足部护理:保持足部皮肤健康,皮肤干燥时使用护理霜,治疗真菌感染,修剪趾甲时要直剪,不能弯剪;难处理的胼胝(足部老茧)及时就医。
3.选双舒适的鞋子:糖友尤其是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穿高跟鞋、较硬的鞋、赤脚走路等情况;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及时清理。
4.适度泡脚:泡脚前要用手或温度计测水温,切忌用脚去感觉水温。泡完脚后用软毛巾擦干,保持趾缝干爽。
5.出现足部皮肤损伤后一定不能麻痹大意,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专业建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李泽、白恬
男子修“鸡眼”烂了脚差点截肢!医生提醒:这类人要警惕
来源:广州日报
今日是第15个
“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为
“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有着二十多年糖尿病史的老王(化名)因一次修鸡眼导致脚趾出现创口,随后溃烂越来越严重,到医院检查,发现下肢血管已严重闭塞、血供不足,最终溃烂严重的脚趾不得不截掉。
幸运的是,经过治疗后,老王下肢的血管重新恢复畅通,避免了要截肢的风险,保住了80%的足部功能。
一次修鸡眼,牵出大问题
二十年前,老王查出糖尿病,起初按时服用降糖物,血糖控制还较理想,但后来就放松了“警惕”,不仅没定期监测血糖、不规律服用降糖药,饮食方面也彻底松懈了。
几年前,老王开始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走一段路就腿脚疼要休息一下才能继续走。他以为是年纪大了,并没太在意。半年前,他右脚小脚趾长了个“鸡眼”,到外面修了之后创口愈合不了,出现溃烂,到当地医院清创、敷药后不仅没好转,持续了半年,从一个小口溃烂到一个“大洞”,疼痛难忍。
他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王海洋教授门诊,医生轻轻打开他包裹烂脚的纱布,一阵恶臭扑鼻而来,创口有黄色的脓液流出。经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医生发现老王发生溃烂的这侧下肢血管已严重闭塞,正是因为血管严重闭塞、血供不足,导致他脚上的溃疡难以愈合。
医生先为老王做清创抗感染治疗,然后利用微创技术将堵塞血管切开一个小口,把堆积在里面的“垃圾”清理干净,血管重新恢复畅通。
可惜病情拖得太久了,老王溃烂严重的脚趾不得不截掉。好在没影响到他正常的足部功能,“如果再严重的话,可能整只脚都保不住了。”医生说。
红外线检测为血管病变预警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要充分认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停药,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就医。”王海洋介绍说,足部溃疡是糖尿病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力,糖尿病患者更易加剧下肢动脉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也易形成血栓,造成下肢血管闭塞、肢端神经损伤,导致下肢组织病变。
糖尿病人如何才能及早发现是否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王海洋说,该院血管外科将红外线热成像检测技术应用到血管筛查领域。
红外检测对体表温度感应灵敏度高,在血管病变筛查中可起到早期预警的作用
“这种检测技术是由钟南山院士团队研发出来的。对体表温度感应的灵敏度高,在血管病变筛查中可起到早期预警的作用,而且无创无辐射。”王海洋建议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定期进行血管筛查,警惕血管病变。如果下肢动脉血流通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建议每年做1~2次血管筛查,以便及早发现血管隐患及早干预。
做好日常功课,远离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除了坚持监测并控制好血糖、定期做相关筛查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悉心呵护足部,做好足部清洁,避免甲沟炎、脚气继发感染的发生,更要避免足部出现破损、病变。王海洋提醒日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每天仔细检查脚上是否有细微的损伤,如擦伤、裂伤、水疱等,要特别注意检查脚趾缝及脚底;
2. 穿松、宽、软的布鞋或透气的皮鞋,避免穿凉鞋或高跟鞋;保持鞋的干燥,可同时几双鞋轮换着穿;
3. 每天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洗脚,水温不要超过40℃,切忌热水烫脚;
4. 除了保持足部透气、干燥,还要防脚癣、防冻伤,一旦发现脚癣或冻伤,尽早就医治疗;
5. 修剪脚甲、鸡眼时要严防伤到脚。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下肢溃烂、感染、甚至皮肤发黑(坏疽)等,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寻求正规血管外科医生的帮助,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是个什么病?
了解糖尿病常识↓↓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人民日报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韩文青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陆凯声
本文来自初拥在故事结局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98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