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去污染原理
茶水无法起到去污染的效果,它只能压制污染散发出的异味,如果想去污染的话,首先需要将污染源处理掉,保持环境通风,可以适量的喷洒白醋,起到杀菌的效果,还可以摆放铁树、常春藤、龙舌兰等植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茶水去污染的原理
当环境污染的比较严重时,会散发出其它的异味,而茶水是无法起到去污染效果的,它只能压制污染散发出的异味,当茶水挥发后,异味会重新出现,可能还会更加的严重,所以不要用茶水来打扫卫生。
通常可以将污染源处理掉,然后保持环境通风就可以了,白醋具有着杀菌的效果,而茶水却没有,可以在污染的环境下,适量的喷洒白醋,这样可以起到去污染的效果,等待一段时间空气就会恢复了。
也可以摆放铁树、常春藤、龙舌兰等植物,具有着净化空气、去污染等功效,不要使用茶水来去污染,可以用茶水浇植物,使植物能生长的更加茂盛,起到的去污染的效果更好,植物也有着装饰环境的作用,
倒茶倒出的“逆流污染”现象
尽管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但是在2008年,有人发现了逆流的水就在身边——水可以逆流而上。
倒茶倒出的“逆流污染”
发现水可以逆流的人叫做比安基尼,一位物理系的大学生。当时,他正在泡阿根廷的传统马黛茶,马黛茶的茶叶是粉末状的。在他倒水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壶里的茶叶竟然跑到了倒水的水壶中。
比安基尼从来没见过这种现象,于是去请教他的导师,但是导师也没见过这种逆流的现象。比安基尼于是就利用这种现象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课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在实验中,他把茶叶换成了粉笔末,也发生了逆流的现象,这说明逆流并非是茶叶的专属。
这个反直觉的日常物理现象说明,下游的水可以反过来污染上游,所以上游的水可不一定比下游的干净。这种现象后来就被称为“逆流污染”。
过了几年,美国罗格斯大学的工程学教授特洛伊·辛布洛注意到了比安基尼的论文,并产生了兴趣,随后他召集学生,重复了比安基尼的实验,然后有了新的发现。
在实验中,如果发生了逆流污染,液体一般可以向上攀升1厘米的高度,最高甚至高达2厘米。另外,无论冷水还是开水,都可以产生逆流污染,而且哪怕上方流水处的敞口宽达几米,液体依然能向上攀爬。
逆流污染现象的发现可是非常重要的。尽管逆流污染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是在化学领域,例如在配溶液或配药过程中,试管里的溶液或药剂会跑进滴管当中,反过来污染滴管里的液体,或给滴管造成损害。
那么,液体为什么能倒流呢?这背后的原理是马伦哥尼效应。
马伦哥尼效应
两种液体相接触时,表面张力强的液体会将表面张力弱的液体拉过来,因此会出现表面张力弱的液体向强的方面渗透。这种现象最早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卡罗·马伦哥尼首先在1865年的论文中研究发表的,所以叫做马伦哥尼效应。
但是逆流污染的液体并没有相互接触,科学家又是怎么确定逆流污染现象是由马伦哥尼效应导致的?辛布洛教授对此进行了实验。他往上游的水里加入能够减少表面张力的苯扎氯铵活性剂,在他这么干之后,水就不会倒流了。因此,他确认逆流污染现象是由马伦哥尼效应引起的。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茶叶和粉笔末究竟是怎么向上攀的。在茶叶和粉笔末逆流的实验中,下方的水由于加入茶叶或粉笔末,导致表面水分子的内聚力被破坏,从而使得表面张力降低。加入茶叶的水的表面张力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加入粉笔末的则下降了二分之一。这种由与上方的水的表面张力差所产生的马伦哥尼效应,加上较为接近的倾倒距离,水就逆流而上了。
马伦哥尼效应造成各种神奇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像比安基尼那样倒水,我们也可以观察到马伦哥尼效应。有的人或许遇到过水躲开薄荷牙膏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马伦哥尼效应。薄荷牙膏里含有薄荷醇,薄荷醇的表面张力系数为29.7,远低于水的72.75。当薄荷醇与周围较近的水相溶后,会极大地降低这部分水的表面张力,但是,更远的水的表面张力却没太大变化。根据马伦哥尼效应,混有薄荷醇的水被较远的水给拉过去了,从而造成水躲开薄荷牙膏的现象。
此外,马伦哥尼效应还会造成“葡萄酒之泪”的现象。这是一种在酒面上方的一小段距离,似乎凭空形成下落水滴的现象。葡萄酒之泪出现的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较低,且挥发性很高。葡萄酒表面的酒精挥发,在酒杯壁上留下了表面张力较大的水,但下方酒水的表面张力较小,于是就有肉眼难以看见的蒸气小水滴源源不断被向上吸。等杯壁上的水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水滴往下落,于是乎,葡萄酒之泪形成了。
在实验室里,还有更为神奇的反直觉现象:马伦哥尼效应可以使水滴怎么都溶不进水液里。如果上方的水滴被加热,或者下方的水液被冷却,从而使水滴和水液形成较大温差的话,那么水滴即使被压到水平面以下,也不会跟水液融合。
马伦哥尼效应如何使水滴死活不肯溶进水液里的?液体的表面张力不仅跟液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还跟它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表面张力越低。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加热了上方的水滴,但是由于水滴表面的温度较低,于是形成了一股向外(方向向下)的马伦哥尼效应流。当水滴来到水液表面,水滴里的热会先传导出来,加热水液表面,水液表面也会产生一股向外(但方向向上)的马伦哥尼效应流。两股方向相反的马伦哥尼效应流相互抵消,因此,水滴一直溶不进水液里。
综上所述,我们有时候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或看到的一些反直觉现象,也许是真的存在的,而其背后往往蕴含着某些早已被发现的科学原理。
本文来自心中无码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9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