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墓为什么在杭州
武松冤死在杭州,由当地百姓葬送的。武松原是卖艺人,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遂邀请他充当都头,而后高权得罪权贵,受到牵连。继任新知府蔡鋆是大奸臣,虐政殃民。武松想为民除害除掉他,后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遭重刑死于狱中。
武松墓为什么在杭州
武松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泠桥畔,于1924年修整,再于1964年被平毁,现在的墓园是依据老照重建的。
武松墓主要由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四个部分组成。
直击武松墓地:杜月笙出资重建,64年坟冢被掘开,尸骨扔在乱坟堆
众所周知,《水浒传》中很多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武松却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关于武松最早的记载见于宋元之际周密所著《癸辛杂识》“宋江三十六赞”,而《水浒传》中通过对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等故事的描述,使得武松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形象。这是一组反映武松墓地的照片。图:武松的影视形象。
图:武松的影视形象。武松是梁山好汉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好汉,最终在杭州六和寺以80岁高龄的去世。“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施耐庵对武松的描述)
图:武松坟冢。史书记载,武松死后葬于六和寺塔附近,现在的墓地所在的位置是民国时期的迁葬。民国时期杜月笙来西湖游玩,发现武松墓地破败不堪,于是出资重建。
图:武松墓地全貌,位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武松墓地于1964年被毁掉,“腐朽的棺柩里,确实有白骨,然后工人们把遗骨盛进骨瓮,也由汽车运往鸡笼山的扔在了乱坟堆中安葬。”这是按照原来的模样重修的结果。
图:武松墓简介。武松墓由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四部分组成,其中石牌坊的柱子上刻字一副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这副楹联作者为冯骥才。
图:雪后的武松墓。据说,当年杜月笙给武松迁葬时以为是衣冠冢,结果却发现尸骨,““初以为此是空冢、想象冢或衣冠冢。不料一经掘发,赫然有棺,且长大,而棺木已朽,从朽缝中窥见其骨亦颇长大,乃即壅复原状。””
图:武松墓碑,刻字为“宋义士武松之墓”。
西湖武松墓是杜月笙所建,他从棺木缝隙中,看到了武松的真容?
#头条创作挑战赛#中国近代演义小说作家、历史学家蔡东藩说他亲眼见过武松墓,并把这件事写进了《宋史演义》:“或谓康王南渡时,关胜、呼延灼曾在途次保驾,拒金死节,未知确否?惟武松墓留存西湖,想系实迹。”
蔡东藩先生是绍兴府山阴县人,经常到相距不足百里的杭州游玩,他不但见过武松墓,还见到了张顺祠、时迁庙,但不知他看见的武松墓,是不是被杜月笙和黄金荣迁移过的。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名医、《健康报》创始人陈存仁写过一篇《上海老中医眼里的杜月笙》,其中转述了杜月笙迁移武松之墓报道:“杭州西泠桥畔,新建‘武松墓’,墓碑上刻着‘义士武松之墓’,下款具名的是黄某、张某和杜月笙三人。”
黄某是黄金荣,张某是张啸林,他们与度余生并称“上海三大亨”或“三闻人”,老蒋和戴笠都曾拜过他们的码头。
杜月笙和黄金荣为什么要迁移武松之墓,迁墓之前他们看到了什么,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作补正的盛巽昌先生,也有过考据。
蔡东藩根据自己在杭州的见闻,在《宋史演义》中纠正了《水浒传》的一些说法,比如生擒方腊的是韩世忠而非武松或鲁智深,但是武松断臂擒敌也并非完全杜撰——他生擒的敌将是方七佛。
方腊原名方十三,方七佛应该就是《水浒传》中那个三大王方貌。
在杭州之战中,张顺、时迁、刘唐等人先后阵亡,武松和李逵联袂攀登云梯登城,杀散守军后放王禀大队人马进入,方七佛只带了几十个骑兵仓皇出逃,武松顾不得招呼同伴,只身一人衔尾急追。
古代战争很少有大将单挑,方七佛手下尚有数十骑,当然不会跟武松单打独斗,大家一拥齐上,武松虽然力大无穷武功高强,但毕竟双手不敌四拳,混战片刻就被砍断了左臂差点晕倒在地。
方七佛跳下马来要取武松性命,幸好鲁智深张横及时赶到,大家七手八脚杀光了方七佛从骑:“武松见有帮手,精神陡振,即将七佛揿住,张横忙替他反缚,牵押而归。俗称武松独手擒方腊,想即由此误传。”
征方腊打到一半,梁山好汉也伤亡过半,辛兴宗、杨惟忠还想让他们继续向睦州进攻,倒是被《水浒传》抹得很黑的王禀于心不忍,但却反对无效,辛兴宗坚持要把以盗治盗的方略贯彻到底:“宋江本是大盗,此次虽破城有功,不过抵赎前罪罢了。”
宋江识破了辛兴宗的险恶用心,带着武松等人找到王禀,表示坚决不干了。王禀十分讲究,拿出大笔白银(估计也是从杭州府库收缴来的)当遣散费,宋江等人拿着钱各奔他乡,只有武松拒绝了:“我却不要。我看西湖景色甚佳,我恰要去做和尚了。”
武松说完飘然而去,在杭州终老后,就在西子湖畔留下了武松墓,清朝笔记中也多次提到武松的名字,朱梅叔的《埋忧录》、陆次云的《湖堧杂记》、周恒之的《西湖茶余录》都有类似记载:“国初时(指清朝初年),江干人掘地得石碣,题曰‘武松之墓’,当日进征清溪,用兵于此。稗官所传,当不诬也。”
武松墓在清朝尚在,最后怎么又跟杜月笙黄金荣扯上关系了呢?这得从那个特殊乱世说起了。
作为上海滩三大闻人,黄、张、杜三人一开始的关系很不错,但是在抗战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最终结局也有天壤之别。
这三个人的不同选择与本文无关,但表现最好的,无疑是杜月笙,所以很多人都把迁移武松之墓的功劳记在了杜月笙头上,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褒奖。
1894年武松的棺木在杭州涌金门被挖出来的时候,1868年出生的黄金荣、1888年出生的杜月笙还都没成气候,想管也管不着,所以当时修城墙的工人又把棺木埋了回去。
直到黄金荣和杜月笙都在上海混出了名堂,一向标榜义气的他们才想起武松之墓还无人问津,就组织了一批徒子徒孙赶去挖掘,这一挖,可是挖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以至于他们从棺木缝隙看了一眼后,就赶紧下令:我们出钱,把义士武松迁到西泠桥去,那里有个秦淮名女苏小小,可以让天伤星不再寂寞!
杜月笙和黄金荣从棺木缝隙到底看到了什么,我们从史料中似乎能找到答案。
据相关史料记载,武松棺木出土的时候,六寸见方的“武松之柩”金字尚在,黑里泛红的长大棺木虽然保存得比较完整,但是已经出现了一些裂缝,用马灯手电往里一照,发现里面还真有一具骸骨。
读者诸君都知道,黄金荣和杜月笙都是江湖中人,他们可能不大敬重投降朝廷的宋江,但是对武松却十分敬畏,这一点跟东陵大盗孙殿英还是有所不同的——据军统东北区区长文强回忆,孙殿英的大堂上有两套供奉画像:老蒋的人来了,挂出的就是老蒋的画像;江湖中人来访,挂出的就是宋江的画像。
孙殿英多次投降,黄金荣和杜月笙则不同,所以他们从棺木缝隙中“窥见其骨亦颇长大”,马上断定自己没有拜错真神。
杜月笙一直把自己为武松迁墓当成得意之作,所以当陈存仁把记载此事的简报拿给他看的时候,他十分高兴地请陈存仁躺下来抽烟:“他面露笑容,急促地说:‘读给我听,读给我听。’他听了这段新闻,哈哈一笑,显得非常高兴。”
也难怪杜月笙高兴,他迁移武松之墓的事情一见报,江湖人物对他的尊敬又会增加几分,他最后能超越黄金荣张啸林,而成为对抗战贡献最大的江湖人物,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很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武松墓”里,已经没有武松了,所以他是单臂还是双臂,也就无人知晓了,除非再去找到杜月笙,问问他从棺木缝隙看到的武松,身量有多高,里面有没有一双雪花镔铁双戒刀……
本文来自甜味撩人心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7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