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的作文 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

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
茶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中国是世界茶叶...

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

茶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


中国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茶的发展经历了从野生到种植,从药用、食用,最后到饮用的过程。

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

爱喝茶的你,知道“茶”字的起源吗?

茶叶起源于中国,种茶、饮茶、品茶、茶道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其影响远播海外。无论是老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诗酒茶”,都说明茶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由此衍生出的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那么对于如此爱茶的各位,您又真的了解“茶”字是如何而来的吗?

关于“茶”字的来源,大都认为中唐(约公元 8 世纪)以前表示“茶”的字,就是“荼”字。“荼”字最早见于《诗经》,但《诗经》在不少诗篇中所说的“荼”,并不是茶。开始以“荼”字明确地包含有“茶”字意义的,是《尔雅•释木》中的“槚,苦荼”。晋代郭璞的《尔雅注》还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注解:“树小如栀子,冬生(常绿的意思),叶可煮作羹饮。”公元 2 世纪前期,东汉许慎在所著《说文解字》中也说:“荼,苦茶也。”这个“荼”字,据宋代徐铉等在该书的注中说,“此即今之茶字”。

东汉末至三国 四系印纹“茶”字青瓷罍 湖州博物馆藏

我国西南地区的兄弟民族,是早已知道“茶’的(见前引司马相如《凡将篇》和扬雄《方言》),发音为“荈诧”或“蔎”。秦汉以来,茶在由西南地区传播于广大汉民族居住地区时,因其味苦和发音近似“荼”字,“荼”即被用来以表达“茶”这种药物和饮料。

《茶经述评》

“荼”字的字音不止一个,其字义也不只一个。“荼”字被用来表达“茶”的含义历时很久,后来才省了一笔,变为“茶”字。这种改变,据说是受了陆羽的《茶经》和卢仝的《茶歌》等的影响(见宋代魏了翁《邛州先茶记》),同意这种说法的有明代的杨慎(见《丹铅杂录》)和清代的顾炎武(见《唐韵正》)。但此说与《茶经》注的说法不符,这个注已清楚地说明了“茶”字的出处是《开元文字音义》。《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唐玄宗撰。(《开元文字音义》已佚,玄宗曾自为此书作序,说这是一部与《说文》《字林》相类似的字书,凡三百二十部)这就可知将“荼”字略去一笔,定为现在的“茶”字,是唐玄宗以御撰的形式定下来的。但在这个新文字刚刚开始使用时,新旧文字必然会通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且安史之乱以后,接着又是频年的藩镇割据的**时期,所以顾炎武在《唐韵正》中说:

愚游泰山岱岳,观览唐碑题名,见大历十四年(779)刻荼字,贞元十四年(798)刻荼藥字,皆作荼……其时字体尚未变。至会昌元年(841)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855)裴休书《圭峰禅师碑》茶毗字,俱减此一画,则此字变于中唐以下也。

《茶经述评》

因此,当陆羽撰写《茶经》时,能在“荼”字仍为很多人所沿用的情况下,把“荼”字一律改为“茶”字,从而使“茶”字得以广泛地流传开来,这不能不说是他的独具卓识的一个创举。以后,随着茶叶生产贸易的发展,音义专用的“茶”字,经过了大约 80 年的时间,终于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明 丁云鹏 煮茶图(局部) 无锡市博物院藏

另外,将“荼”字减去一画,改成“茶”字,并即读成现在的“茶”音,还有一个说法认为是始于南朝梁代(502—557)以后。(见清代顾炎武《求古录》)实则从读音来说,“荼”字在汉代已有与茶音相近的字音,如《汉书•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颜师古注: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所以《邛州先茶记》说颜师古“虽已转入茶音,而未敢辄易字文”。

《茶经》还列举了唐以前有关“茶”的四个同义字:槚、蔎、茗、荈。但在唐代以前的古籍中,如《诗经》《神农本草经》《神农食经》等书,都记载有“荼”字,并且其中有的“荼”字,就指是“茶”。由于陆羽在《茶经》中既已把“荼”字一律改为“茶”字,所以就没有把“荼”字列入同义字之内。

宋 刘松年 撵茶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茶”字在中唐以后已被普遍采用,但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各异,茶字的发音差异也很大。以广东一省为例,广州附近的发音是“chá”,汕头附近的发音则是“tè(tay)”。又如福建省,福州发音是“tá”,而厦门的发音近似汕头的“tè”。长江流域及华北地区又“chái”“zhou”“chà”等发音。至于兄弟民族地区,发音差别更大,如傣族叫“la”,瑶族、苗族叫“己呼”“忌呼”,黔南苗族叫“chútā”,等等。

自我国茶叶输出到国外以后,世界各国也有了茶的译名,如日文的“お茶”、俄文的“чай”,都是来源于“茶”字原音。英文的“tea”、法文的“thé”等,也都是照我国广东、福建近海地区人民的发音转译的。

近年来,我国在发掘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了不少简文、帛书等文物,其中 1 号墓(前 160)和 3 号墓(前 165),其随葬清册中都有“一笥”和“笥”的竹简文和木牌文。有人考释出这个“”字就是“槚”的异体字,所谓“一笥”或 “笥”,就是“槚(苦荼)一箱”或“槚(苦荼)箱”,从而说明当时湖南已有了饮茶习惯和茶叶生产。这个发现,为西汉王褒在《僮约》一文中所说“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荼”的“荼”提供了实物证据。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但宋代李昉等编纂的《太平御览》,以及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却把“武阳”写成为“武都”。武都,相当于今甘肃武都县、成县、徽县、西和、两当、康县及陕西凤县、略阳等地。四川的王褒不在产茶的蜀地买茶,而差令僮仆去西北地区的陕甘买茶,这是不可想象的。不过,不论是“武阳”或是“武都”,从王褒《僮约》的全文来看,纯属一篇游戏文章,究是王褒自作,抑是后人假托王褒之名所作,尚难肯定,因此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茶的发展历史(简要)

学茶科普篇|茶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中国茶史的起源一直存在着争议,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而茶被人发现和使用也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茶发乎神农,闻于周鲁公,兴于唐,盛于宋,延续清明。

神农时期(5000年前)

茶作为药用食用,唐代茶学家陆羽曾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被称颂为“南方之嘉木”,神龙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是流传甚广、影响很深的古老传说。

西周时期(前1046年-前771年)

茶作为一种土特产品纳贡,《华阳国志·巴志》中曾说道“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时候已经有人工栽培的茶园。

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

《僮约》中提到“脍鱼鳖,烹荼尽具”;“武阳买荼,杨氏担荷”,在西汉时饮茶不但已成为风

气,而且饮茶还出现了专门的器具,这也反映出当时的成都地区附近由于对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在隋代或唐代初期以前,茶叶只是一种地区性的生产或文化,唐代中期开始茶叶逐步成为举国之饮,也是直到这个时期茶才真正形成一种独立和全国性的文化和事业,而世界上的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也由此而来,同时也加大了茶叶文化、茶叶生产、茶具和品饮艺术的发展。

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这个时期茶叶的生产开始转变,从传统的紧压茶类,逐步改为生产末茶、散茶,同时宋代也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由于南北饮茶活动的融合,开始出现许多茶馆文化,还衍生出“斗茶”、“绣茶”等娱乐活动,种茶、制茶、点茶技艺精进。

明清时期(1368年-1644年)

明太祖朱元璋推行芽叶茶的政策,紧压茶减少,六大茶类出现,饮茶的步骤也由繁入简,这个时期茶叶的生产、销售等经济层面较前朝有相当大的增长,同时茶叶的对外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清代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时期

民国至今(1912年至今)

中国茶叶进入了从传统茶叶向现代茶叶发展的时期,扩大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名优茶大比重逐年上升。

中国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也希望更多年轻的茶友能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本文来自破军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6105.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12-27
下一篇 12-27

相关推荐

  • 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的作文 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

    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
    茶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茶叶的历史起源和文化中国是世界茶叶

    2022-12-27 00:20:01
    142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