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有几个区几个县
江苏无锡有5个区、2个县。无锡是江苏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面积4627.47平方千米。
江苏无锡有几个区几个县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
无锡历史悠久,是江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祥地。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多吹偏北风,常年平均气温16.2℃,一年中7月最热,1月最冷。
江苏十三市排序大比拼,哪种更合理?| 方志江苏
当江苏13个设区市“同台登场”时,难免会涉及排序问题。谁该排前谁该后?如果是无差别排序,根据数理统计知识进行计算,排序种类则是13!=6227020800,数量相当可观。但实际上主要排序方式并不多,经常见到的不过数种而已。
地理空间排序法之“三分法”排序:从徐州到苏州按地理位置对江苏城市进行空间排序是非常常见的方式。一种方法是先苏北再苏中,最后苏南。除省会南京放在最前面,其余地区的先后顺序是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这一种排序方式在苏北、苏中、苏南各自板块内部也是按照从西北至东南的空间顺序。一些地图册常常使用这一排序方式,如《中国分省系列地图集·江苏》就是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排序的。
通过“三分法”排序,徐州位于前列。图为《远方的家》节目中的徐州
地理空间排序法之“天气预报法”排序:从徐州到南通“三分法”排序大致是按南北顺序进行的,但是其中南通的位置不太符合这一规律。南通虽列于苏中,城区纬度却较南京、镇江南一些,且经度为全省最东,东西位置与泰州相差较大,所以很多时候南通的排序位置又有所改变,常常置于苏州之后,这在天气预报中最为常见。无论是江苏还是上海的天气预报节目,南通顺序均为江苏最末。如此,“天气预报法”排序的城市顺序为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扬州、泰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
2021年12月18日《江苏新时空》天气预报
地理空间排序法之“Z”字型折转排序:从苏州(镇江)到徐州(连云港)《扬子晚报》末版底部常标注同步印刷的城市点,其中江苏设区市的顺序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南通、盐城、连云港、淮安、徐州,这是一个大致从东南到西北,兼顾苏南、苏中、苏北顺序的“Z”字型折转排序。现代快报网的城市频道顺序与此大致相似,只是最后一个城市由徐州换成了连云港。地图册如《中国自驾游地图系列·江苏省及沪浙地区公路里程地图册》也是根据这一原理排序。
另有一种从苏南西北部开始的Z”字型排序或者多次折转的排序方式,这种排序方式的优势在于开头的南京与第二位的镇江在位置上能连得上,这在早期各类地图册中广泛使用。如1984年《江苏省地图册》的城市顺序为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含宿迁)、连云港、徐州,2004年出版的《江苏省地图集》的排序为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泰州、扬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徐州。甚至早至1978年出版的《江苏省地图集》也是大致如此,只是结尾由徐州换成了连云港。
《江苏省公路里程地图册》的镇江、常州地图
区号排序看上去似乎混乱,但实际上也是大致采用的“Z”字型排序法,从镇江到淮安大致遵循了这一规律。而连云港、常州、无锡之所以排在后面几位,(无锡的0510并非排在镇江0511之前,而是在常州0519之后,这一点从浙江、安徽的区号规律可以看出)很可能与三地曾长期不领属县有关。而镇江、苏州、南通、扬州等都既是城市名,又是地区名。
地理空间排序法之江南江北排序:从镇江到南通江苏邮政编码的使用始于1978年,其排序也是根据地理位置的空间顺序来的,但相对要复杂一些。江北部分,徐州、连云港、淮安(含宿迁)、盐城、扬州(含泰州)、南通的邮政编码分别为221000、222000、223000、224000、225000、226000,显然这是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江南地区方面,南京城区邮编为210000,南京郊区以“211”开头,镇江212000,常州213000,无锡214000,苏州215000,也是从西北向东南进行排序的状态。
南通在邮政编码排序中最靠后
江苏江南江北的邮政编码进行了两轮排序,显然是因为省辖市数量超过了10个,编号便不够用了,于是以江为界,两边分别使用“21”与“22”开头的编码。那为什么不让“21”供江北使用,而让江南使用“22”开头的编码?那是因为南京是省会,210000这个邮编只能供南京使用,南京位于江南,苏锡常镇也跟着使用了“21”开头的编码。这一点可以对照安徽,位于江北的合肥因为是省会,适合使用230000这个邮编,安徽江北也跟着使用“23”开头的编码,江南(含安庆)就需要使用“24”开头的邮政编码了。
上世纪80年代苏州地图中的邮政编码标注
如此,在邮政编码方面,江苏出现了两次自西北向东南的排序。值得一提的是,江北的盱眙、金湖、仪征、靖江四地使用了“21”开头的编码,那是因为扬州地区管辖了邗江、江都、泰州(县级)、泰兴、姜堰、高邮、兴化、宝应、仪征、靖江10个市县,淮阴地区管辖了洪泽、淮安(县级)、淮阴(县级)、涟水、灌南、沭阳、泗阳、宿迁(县级)、泗洪、盱眙、金湖11个市县,编码不够用而向周边地区进行了外溢。
经济总量排序法:从苏州到宿迁国内生产总值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经济指标,各地排名也是热议话题。江苏设区市2021年上半年GDP排序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扬州、盐城、泰州、镇江、淮安、连云港、宿迁,与2020年状况完全一致。
近十年GDP排名总体比较稳定,总共只有三次变化。其一为南京首位度提升,GDP在2014年超过了无锡,其二为常州于2017年GDP超越了徐州,其三为2019年扬州反超盐城。另外2018年连云港与宿迁GDP数据差异不足30亿,被媒体热议,认为排序将发生变化,但随后两年,连宿之间的差距被扩大。
2014年,无锡GDP被南京超越
经济总量排序并不固定,且只能在特定时候特定领域使用。但人们普遍对这一种排序方式的关注度更高。
行政区划代码排序法:从南京到宿迁行政区划代码排序法也非常常见,其城市顺序为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这一排序的使用最典型的案例体现在身份证号码前四位以及车牌号字母上(苏州另有苏U牌照)。很多省内城市的统计材料中也使用这一排序方式,如《江苏年鉴》中即为如此。
江苏网人民政府网对十三市采用行政区划代码排序法
行政区划代码排序法实际是省辖市最终成立时间排序的体现,1953年江苏复省后,南京、无锡始终为省辖市,因此在排序中为第一梯队。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在1958年降级后又于1962年6月重新升为省辖市,因此为第二梯队。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是1983年1月所设省辖市,为第三梯队。泰州、宿迁是1996年成立的。
盐城行政区划代码顺序排在全省第9位
泰州在宿迁之前是因为与批准泰州设省辖市对应的是1996年7月19国务院“国函57号”,而宿迁对应的是“国函58号”。至于第三梯队内部,区划调整在同一文件中得到体现,其顺序可能是约定成俗。考察江苏周边的浙江、山东、安徽,三省全部是以设区市成立时间来进行排序的,与江苏一致。笔者认为江苏行政区划代码排序是按各市成立时间界定的,并不像一些网文传得那样神乎其乎。
当江苏各设区市名称同时出现时会进行比较规律化、常态化的排序。无论是空间顺序还是时间顺序,亦或是暂时性的经济发展状况,它们都将“十三太保”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排序中充分展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END-
作者:黄浪,江苏海门人,现居南通通州。1984年生。自幼对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乡土掌故等颇有兴趣。
审核、发布:张一哲
江苏省行政区划演变(1949-2021)(附高清政区图)
一、1949-1952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一)苏北行署区沿革说明1949年4月21日设苏北行署区,驻泰州市。
1952年11月15日撤苏北行署区,并入江苏省。
1949年设新安、邳睢、淮宝、滨海、射阳、涟东、建阳、台北、海安、如东10县。
1950年:1.苏北行署区驻地由泰州市迁至扬州市;2.扬州专区并入泰州专区;3.扬州市先改设县后复设市;4.南通市升格为地级市;5.泰州专区的台北、东台2县划归盐城专区,海安、如皋2县划归南通专区;6.撤涟东、淮宝2县;7.设县级清江市。
1951年:1.设南通市城南、城东、城中、城西、唐闸、钟秀、狼山、芦泾8区;2.设县级淮北盐区;3.建阳县更名建湖县,台北县更名大丰县。
(二)苏南行署区沿革说明1949年5月1日设苏南行署区,驻无锡市。
1952年11月15日撤苏南行署区,并入江苏省。
1949年设县级太湖办事处。
1950年:苏州升格地级市;设县级常熟市。
1951年:1.嵊泗列岛军事管制委员会改设嵊泗县;2.撤无锡市城中、城南、城东、城西、城北5区,设第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区;3.设苏州市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中区、城东、城西7区。
江苏省行政区划图(1949-1951)(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
二、1952-1954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苏北、苏南2行署区,恢复江苏省,1953年1月1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行政中心南京市。
1952年:1.苏北、苏南2行署区合设江苏省; 2.苏州市城东、城西2区合设郊区 3.无锡市无锡县划归常州专区4.新安县更名新沂县。
1953年:1.中央直辖的南京市划归江苏省; 2.撤常州专区,武进、金坛、溧阳3县划归镇江专区,江阴、宜兴、无锡3县划归苏州专区; 3.设徐州专区,领导华山、铜北、丰县、沛县、邳县、东海、赣榆、砀山、萧县9县; 4.撤太湖办事处,设震泽县; 5.撤华山、邳睢2县,撤铜北县复设铜山县; 6.撤南通市城南、城中2区; 7.撤淮北盐区; 8.常州市升格地级市,下设东区、南区、西区、北区、郊区和戚墅堰区; 9.省直辖扬州市划归扬州专区; 10.淮阴专区新沂、雎宁2县划归徐州专区; 11.泰州专区更名扬州专区; 12.扬州专区驻地由泰州市迁驻扬州市。
1954年:1.设南通市郊区;2.设苏州市枫桥、木渎2区;3.新海连、清江、泰州、扬州、镇江、常熟6市改由省直辖;3.盐城专区淮安县划归淮阴专区。
图中未注明的市辖区南京市: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八区、第十一区。
苏州市: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郊区、枫桥区。
常州市:东区、南区、西区、北区、郊区。
徐州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锡市: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六区、第七区、第八区。
南通市:城东区、城西区、钟秀区、芦泾区、郊区。
江苏省行政区划图(1952~1954年)
三、1955-1957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1955年:1.撤常州市东区、南区、北区、西区、戚墅堰区,设天宁、广化、钟楼3区;2.撤南通市钟秀、狼山、芦泾3区;3.南京市第一区至第十一区分别更名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浦口、燕子矶、栖霞、雨花台、中山陵园区;4.徐州市第一至第四区分别更名鼓楼、子房、云龙、王陵区;5.苏州 市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郊区分别更名平江、沧浪、金阊、北塔、观前、城郊区。
1956年:1.设邗江、洪泽2县;2.无锡市第六、七、八区合设郊区;3.苏州市城郊、枫桥、木渎3区合设郊区;4.撤常州市天宁、广化、钟楼、郊区4区,设戚墅堰区;5.撤南通市城东、城西、唐闸3区;6.苏州专区宜兴县划归镇江专区;7.镇江专区武进县划归苏州专区;8.无锡市第一至第五区分别更名崇安、工运、南长、西新、北塘区。
1957年:1.设灌南、沙洲、通如、黄桥4县(后两县未成立);2.撤徐州市子房区,设环城区、大黄山矿区、利国矿区;3.设常州市天宁、广化、钟楼3区。
省际调整
1.1955年江苏省徐州专区萧县、砀山2县划归安徽省。
2.1955年安徽省宿县专区的泗洪县、滁县专区的盱眙县划归江苏省。
3.1956年山东省峄县陡沟乡10个村、微山县23个村划归江苏省徐州市。
图中未注明的市辖区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
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北塔区、观前区、郊区。
常州市:钟楼区、天宁区、广化区。
徐州市:云龙区、鼓楼区、王陵区、环城区、大黄山矿区、利国矿区。
无锡市:崇安区、工运区、南长区、西新区、北塘区、郊区。
南通市:郊区。
江苏省行政区划图(1955~1957年)
四、1958-1971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1958年:1.撤松江专区,嘉定、宝山、上海、川沙、青浦、南汇、奉贤、松江、金山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划归上海市;2.撤常熟市和淮阴、邗江、丹徒3县及大厂镇;3.撤南京市栖霞、燕子矶、中山陵园、雨花台4区,设郊区;4.撤徐州市王陵、环城2区和贾汪、大黄山、利国3矿区,合设郊区;5.撤苏州市北塔、观前、郊区3区,撤南通市郊区;6.泰州市、泰县合设泰州县;7.扬州专区六合、江浦2县和镇江专区江宁县划归南京市;8.苏州专区无锡县划归无锡市,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9.苏州、南通、徐州、常州4市分别由苏州、南通、徐州、常州4专区代管;省直辖的新海连、清江、镇江3市和扬州、泰州2市分别划归徐州、淮阴、常州和扬州4专区;10.镇江专区更名常州专区,迁驻常州市;清江市更名淮阴市。
1959年:1.复设常州市郊区;2.撤无锡市工运、西新、郊区3区;3.常州专区更名镇江专区,迁驻镇江市。
1960年:1.撤震泽县和南京市郊区;2.撤徐州市郊区,设贾汪镇;3.设金湖县和无锡市太湖区。
1961年:1.设苏州市北塔、胥江、桃坞、郊区4区;2.徐州专区铜山县划归徐州市;3.镇江专区武进县划归常州市;4.新海连市更名连云港市。
1962年:1.撤泰州县,复设泰州市和泰县;2.复设丹徒、邗江2县;3.设兴东县;4.徐州、苏州、常州、南通4市改由省直辖;5.连云港市升格地级市,下设新浦、海州2区和 连云港、盐区2县级办事处;6.南京市六合、江浦2县划归扬州专区,江宁县划归镇江专区;7.无锡市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徐州市铜山县划归徐州专区;常州市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
1963年:1.设南京市陵园、雨花台、燕子矶、江东4区;2.撤苏州市北塔、胥江、桃坞、郊区4区;3.设徐州市郊区办事处;4.无锡市太湖区更名郊区。
1964年:1.复设淮阴县;2.撤兴东县;3.撤徐州市贾汪镇,设贾汪矿区;4.淮阴市更名清江市。
1965年:1.撤南京市陵园、燕子矶、江东3区,设栖霞区;2.设徐州市矿区,徐州市贾汪矿区更名贾汪区。
1966年:1.设六合专区,驻六合县,辖扬州专区的六合、仪征、江浦、金湖4县及淮阴专区的盱眙县;2.设响水县;3.常州市天宁、广化、钟楼、戚墅堰4区分别更名东风、向阳、胜利、卫东区。
1967年:1.南京市白下、玄武、秦淮、建邺、鼓楼、下关6区分别更名朝阳、要武、遵义、红卫、延安、东方红区;2.徐州市鼓楼、云龙2区更名延安、红卫区;3.苏州市平江、沧浪、金阊3区分别更名东风、红旗、延安区。
1968年无锡市崇安区更名崇武区。
1970年:1.设南京市钟山特区;2.撤连云港市连云港、盐区2办事处,设连云、盐区2区。
1971年:1.撤六合地区,盱眙、金湖2县划归淮阴地区,六合、仪征2县划归扬州地区;江浦县划归南京市;2.镇江地区江宁县划归南京市。
省际调整
1.1958年江苏省松江专区嘉定、宝山、上海3县和苏州专区川沙、青浦、南汇、奉贤、松江、金山6县及南通专区崇明县划归上海市。
2.1971年山东省临沭县朱苍公社6个村、石门公社3个村、烈町公社东窝子村、北辰公社4个村、镇南公社4个村、磨山公社2个村,共20个村划归江苏省。
图中未注明的市辖区南京市:要武区、朝阳区、遵义区、红卫区、延安区、东方红区、钟山特区。
苏州市:东风区、红旗区、延安区。
常州市:东风区、向阳区、胜利区、郊区。
徐州市:延安区、红卫区、矿区、郊区办事处。
无锡市:崇武区、南长区、北塘区、郊区。
连云港市:盐区。
江苏省行政区划图(1958~1971年)
五、1972-1982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1973年南京市要武、朝阳、遵义、红卫、延安、东方红6区分别更名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6区。
1975年:1.撤南京市钟山特区;2.扬州地区六合县划归南京市;3.徐州市红卫区更名云龙区。
1978年:1.撤徐州市郊区办事处;2.无锡市崇武区更名崇安区。
1979年:1.设南通市城中、港闸、郊区3区;2.徐州市延安区更名鼓楼区。
1980年:1.设南京市大厂区;2.常州市东风、向阳、胜利、卫东4区分别更名天宁、广化、钟楼、戚墅堰区;3.苏州市东风、红旗、延安3区分别更名平江、沧浪、金阊区。
1981年设连云港市郊区。
省际调整:1979年安徽省来安县文山公社的王渡等3个生产队划归南京市。
图中未注明的市辖区南京市: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
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郊区。
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
常州市:钟楼区、天宁区、广化区、郊区。
徐州市:云龙区、鼓楼区、矿区。
连云港市:盐区、郊区。
南通市:城中区。
江苏省行政区划图(1972~1982年)
六、1983-1999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1983年:1.撤徐州、淮阴、盐城、扬州、南通、镇江、苏州7个地区,辖县划归徐州、连云港、淮阴、盐城、扬州、南通、镇江、常州、苏州各地级市;2.盐城撤县设地级市,设盐城市城区、郊区;3.淮阴、扬州、镇江3县级市升格地级市;淮阴市设清浦、清河2区;扬州市设广陵区;镇江市设城区、郊区;4.常熟撤县设县级市;5.撤南通市城中、港闸2区,合设城区;6.撤连云港市新浦、海州2区,合设新海区,盐区、郊区合设云台区;7.设苏州市郊区,设徐州市郊区;8.清江市更名淮阴市。
1986年:1.连云港市新海区复分新浦、海州2区;2.仪征撤县设县级市,沙洲撤县设县级张家港市;3.撤常州市广化区。
1987年:1.江阴、宿迁、丹阳、东台、兴化、淮安撤县设县级市;2.设无锡市马山区。
1988年宜兴撤县设县级市。
1989年昆山、启东撤县设县级市。
1990年新沂、溧阳撤县设县级市。
1991年:1.南通市城、郊2区分别更名崇川、港闸区;2.如皋、高邮撤县设县级市。
1992年吴江、泰兴撤县设县级市,邳县撤县设县级邳州市。
1993年:1.太仓、靖江、金坛撤县设县级市,南通撤县设县级通州市;2.徐州市郊区更名泉山区。
1994年江都、海门、扬中撤县设县级市,泰县撤县设县级姜堰市。
1995年:1.句容、武进、吴县撤县设县级市,无锡撤县设县级锡山市;2.徐州市矿区更名九里区。
1996年:1.淮阴市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2.撤县级宿迁市,设地级宿迁市及宿城区,辖沭阳、泗阳、泗洪3县和新设宿豫县;3.撤县级泰州市,设地级泰州市及海陵区,辖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县级市;4.大丰撤县设县级市;5.撤盐城市郊区设盐都县。
1997年设泰州市高港区。
江苏省行政区划图(1983~1999年)
七、2000-2010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2000年
1.江苏省苏州市郊区更名为虎丘区。
2.撤销江苏省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原邗江县的行政区域为邗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蒋王镇。
3.撤销江苏省江宁县,设立南京市江宁区,以原江宁县的行政区域为江宁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东山镇。
4.将江苏省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市人民政府驻清河区。
撤销县级淮安市,设立淮安市楚州区,以原县级淮安市的行政区域为楚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淮城镇。
撤销淮阴县,设立淮安市淮阴区,以原淮阴县的行政区域为淮阴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王营镇。
地级淮安市辖盱眙县、涟水县、金湖县、洪泽县、清河区、清浦区和新设立的楚州区、淮阴区。
5.撤销江苏省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锡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东亭、东北塘、八士、张泾、东湖塘、港下、羊尖、安镇、查桥、厚桥、荡口、甘露、鸿声、后宅14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东亭镇。惠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洛社、玉祁、前洲、西潭、堰桥、长安、石塘湾、钱桥、藕塘、杨市、阳山、陆区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洛社镇。
6.撤销无锡市马山区, 将原马山区的行政区域和原县级锡山市的坊前、梅村、新安、华庄、东绛、雪浪、南泉、硕放、胡埭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
7.将无锡市郊区更名为滨湖区。区人民政府驻河埒镇。
8.撤销江苏省县级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
吴中区辖原县级吴县市的长桥、胥口、木渎、横泾、浦庄、渡村、东山、西山、藏书、光福、镇湖、东渚、甪直、车坊、郭巷15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长桥镇。
相城区辖原县级吴县市的陆慕、蠡口、黄桥、渭塘、太平、湘城、阳澄湖、北桥、黄埭、东桥、望亭、通安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陆慕镇。
2001年:撤销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区。将原云台区的朝阳镇、徐圩镇、板桥镇和中云街道划归连云港市连云区管辖;将原云台区的南城镇、花果山乡、云台乡和猴嘴街道划归连云港市新浦区管辖。
2002年
1.撤销江苏省县级武进市,设立常州市武进区。武进区辖原县级武进市的湖塘、牛塘、洛阳、礼嘉、南夏墅、前黄、寨桥、潘家、漕桥、雪堰、奔牛、邹区、卜弋、夏溪、嘉泽、湟里、东安、横林、遥观、横山桥、芙蓉、焦溪、郑陆2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湖塘镇。
2.江苏省常州市郊区更名为常州市新北区。新北区辖原常州市郊区的河海街道、三井乡和龙虎塘、新桥、百丈、圩塘4个镇以及原县级武进市的薛家、安家、魏村、罗溪、西夏墅、小河、孟河7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河海中路。
将原常州市郊区的永红、五星、西林、北港4个乡和新闸镇划归常州市钟楼区管辖。
将原常州市郊区的茶山、雕庄、红梅、背龙4个乡划归常州市天宁区管辖。
3.撤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和江浦县,设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区,以原浦口区和原江浦县的行政区域为浦口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珠江镇。
4.撤销江苏省南京市大厂区和六合县,设立南京市六合区,以原大厂区和原六合县的行政区域为六合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雄州镇。
5.撤销江苏省丹徒县,设立镇江市丹徒区,以原丹徒县的行政区域为丹徒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谷阳镇。
6.江苏省扬州市郊区更名为维扬区。
2003年
1.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洛社镇迁至堰桥镇。
2.撤销江苏省盐都县,设立盐城市盐都区,以原盐都县自潘黄、大纵湖、北龙港、楼王、学富、义丰、尚庄、葛武、北蒋、秦南、龙冈、郭猛、大冈13个镇的行政区域为盐都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潘黄镇。
3.盐城市城区更名为盐城市亭湖区。亭湖区辖原盐城市城区以及原盐都县的便仓、伍佑、步凤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中路。
2004年
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迁市宿豫区。宿豫区辖原宿豫县的顺河、大兴、蔡集、皂河、来龙、王官集、黄墩、晓店、陆集、仰化、丁咀、关庙、新庄、侍岭14个镇和曹集、保安2个乡以及宿城区的井头乡。区人民政府驻顺河镇。
将原宿豫县的耿车镇、埠子镇、洋北镇、龙河镇、罗圩乡、南蔡乡、三棵树乡和泗阳县的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以及泗洪县的陈集镇划归宿城区管辖。调整后,宿城区辖幸福、项里、河滨、古城4个街道和双庄、耿车、埠子、洋北、龙河、洋河、郑楼、中扬、仓集、陈集10个镇以及罗圩、南蔡、三棵树、屠园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
2005年: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和大庙镇划归徐州市鼓楼区管辖。
2009年:撤销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通州区,以原通州市的行政区域为通州区的行政区域。通州区人民政府驻金沙镇。
2010年
1.撤销徐州市九里区。将原九里区的九里街道和庞庄街道的拾东村划归徐州市鼓楼区管辖,将原九里区的火花、苏山、桃园和庞庄(不含拾东村、拾西村和昕昕居委会)4个街道划归徐州市泉山区管辖;将原九里区的义安、利国、张集、垞城、电厂、张双楼、三河尖、拾屯8个街道以及庞庄街道的拾西村和昕昕居委会划归铜山县管辖。
2.撤销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区人民政府驻铜山镇。
江苏省政区图2010
八、2011-2021年行政区划沿革说明2011年
1.江苏省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扬州市邗江区管辖。
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5个镇划归扬州市广陵区管辖。
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的行政区域为江都区的行政区域。江都区人民政府驻仙女镇江淮路388号。
2.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更名为淮安区。
2012年
1.江苏省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平川路510号。
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县级吴江市的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吴江区人民政府驻滨湖街道人民路1000号。
2.江苏省泰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县级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以原县级姜堰市的行政区域为姜堰区的行政区域。姜堰区人民政府驻姜堰镇上海路1号。
2013年
1.撤销南京市秦淮区、白下区,设立新的南京市秦淮区,以原秦淮区、白下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秦淮区的行政区域。秦淮区人民政府驻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号。
2.撤销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区,设立新的南京市鼓楼区,以原鼓楼区、下关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鼓楼区的行政区域。鼓楼区人民政府驻宁海路街道山西路124号。
3.撤销溧水县,设立南京市溧水区,以原溧水县的行政区域为溧水区的行政区域。溧水区人民政府驻永阳镇大东门街68号。
4.撤销高淳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以原高淳县的行政区域为高淳区的行政区域。高淳区人民政府驻淳溪镇镇兴路228号。
2014年
1.撤销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州区,设立新的连云港市海州区,以原新浦区、海州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海州区的行政区域,海州区人民政府驻浦东街道民主中路177号。
2.撤销赣榆县,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以原赣榆县的行政区域为赣榆区的行政区域,赣榆区人民政府驻青口镇琴岛路2号。
2015年
1.江苏省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常州市武进区和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以原武进区(不含奔牛镇、郑陆镇、邹区镇)和戚墅堰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立的武进区的行政区域,武进区人民政府驻湖塘镇延政中大道28号。
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以原金坛市的行政区域为金坛区的行政区域,金坛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华阳南路88号。
将原武进区的奔牛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管辖,将原武进区的郑陆镇划归常州市天宁区管辖,将原武进区的邹区镇划归常州市钟楼区管辖。
2.江苏省盐城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县级大丰市,设立盐城市大丰区,以原大丰市的行政区域为大丰区的行政区域,大丰区人民政府驻大中镇大华东路1号。
3.江苏省无锡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撤销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设立无锡市梁溪区,以原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的行政区域为梁溪区的行政区域,梁溪区人民政府驻崇安寺街道解放南路688号。
设立无锡市新吴区,将无锡市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5个街道划归新吴区管辖,以鸿山、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6个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新吴区的行政区域,新吴区人民政府驻新安街道和风路28号。
2016年
1.撤销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设立淮安市清江浦区,以原清河区、清浦区的行政区域为清江浦区的行政区域,清江浦区人民政府驻城南乡淮海南路268号。
2.撤销洪泽县,设立淮安市洪泽区,以原洪泽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泽区的行政区域,洪泽区人民政府驻高良涧街道东九道26号。
2018年: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以原海安县的行政区域为海安市的行政区域,海安市人民政府驻中城街道长江中路106号。海安市由江苏省直辖,南通市代管。
2020年
1.撤销崇川区、港闸区,设立新的南通市崇川区,以原崇川区、港闸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崇川区的行政区域。崇川区人民政府驻虹桥街道桃坞路44号。
2.撤销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以原海门市的行政区域为海门区的行政区域。海门区人民政府驻海门街道北京中路600号。
2021年
1.宿迁市宿豫区蔡集镇划归宿城区管辖。
2.徐州市铜山区拾屯街道整建制交由鼓楼区行政管辖。
江苏省政区图2018
江苏省政区图2020.11
江苏省政区图2021
本文来自久伴别酒伴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