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几月几日_大暑是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

大暑是几月几日
大暑为每年的7月22~24日之间,2019年大暑的时间为7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有饮伏茶、烧伏香以及喝羊头汤等习俗,大暑正处于三伏中的中伏,因此天气较为炎热,昼夜时差较大,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大暑为每年7月22~24日之间大暑的时间为每年的7月22...

大暑是几月几日

大暑为每年的7月22~24日之间,2019年大暑的时间为7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有饮伏茶、烧伏香以及喝羊头汤等习俗,大暑正处于三伏中的中伏,因此天气较为炎热,昼夜时差较大,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大暑为每年7月22~24日之间

大暑的时间为每年的7月22~24日之间,2019年大暑的时间是7月23日,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烧伏香以及喝羊头汤等习俗,大暑处于夏季,是整个夏季最热的时期。

大暑阶段整个农作物生长比较快,由于高温影响导致一些地区出现旱涝等灾情,大暑期间的昼夜时差比较大,白天时间通常是13个小时,夜间则是11小时,民间有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大暑处于三伏里面的中伏阶段,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因此需要注意防暑,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安排休息时间,穿浅色的衣服,利于散发人体的热量,勤快喝水,排出身体中的毒素。

7月23日大暑,大暑在中伏前好不好?这句农谚说透了,早知晓

即将迎来大暑节气,农谚说“大暑中伏前,必定为荒年”,2022年是大暑前,还是大暑后?这句俗语有什么道理吗?

为什么2022年是“大暑中伏前”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与小暑节气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暑者热也,大暑表示非常炎热。

“禾到大暑日夜黄”,进入大暑节气,一季稻孕穗、春玉米吐丝,很多秋收作物都进入生长后期,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俗话说“大暑无雨,谷里没米”、“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大暑无雨秋边旱”,如果大暑期间没有降雨、雨后天晴气温不高,那么一季稻、春玉米等秋粮的籽粒就不饱满,秋粮作物就有可能歉收。

因此,要想秋收作物丰产,大暑期间需要有充足的雨水、强光照,以促进农作物籽粒膨大和有机质积累。所以,老辈人忌讳大暑期间天不下雨、天气不热,希望大暑期间既有降雨,同时,雨过天晴出现气温回升。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干支纪历规定: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入初伏,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入末伏。这里的“庚”,即10天干中之一。

今年夏至为阳历6月21日,这天干支日为“乙巳日”,其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庚午日”。从“乙巳日”到“庚午日”共有25天,所以今年阳历7月26日入中伏。

今年7月23日迎大暑,而7月26日入中伏。这刚好与老话“大暑中伏前”的说法相吻合。按照老辈人的说法,意味着下半年是荒年,今年秋粮或将歉收。

“大暑中伏前,必定为荒年”有道理吗?

在古人看来,大暑、中伏都是一年中集中酷热的时候,会让人们产生“上蒸下煮”的感觉。如果大暑节气赶在中伏之前到来,则延长了酷热天气持续的时间;反之,酷热天气变短了。

举例来说:

2021年是大暑中伏后:7月21日中伏、7月22日大暑,中伏包含了大暑,故最热之时最长20天,中伏的第18天才立秋。

2022年是大暑中伏前:7月23日大暑、7月26日中伏,大暑后3天才是中伏,故最热之时最长23天,中伏的第13天就立秋了。

因此,大暑在中伏前由此带来了2个变化:

1、延长了酷热天气的持续时间;

2、中伏里更早迎来立秋节气。

老话说“伏天半月无雨地冒烟”、“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三伏天正值秋收作物灌浆、扬花的关键时候,这个时候既需要充足的光照,也需要足够的水分,两者缺一不可。然而,酷热天气很容易引起伏旱。伏旱会造成长时间的降雨不足,进而难以满足农作物的水分需求,自然会造成粮食减产。

老话还说“早秋丢,晚秋收”,中伏天里早迎来立秋,预示着秋天早到来,气温也将更快转凉,进而造成无法充分保障水稻、玉米都需要的强日照、高气温,生长积温不足就不利于灌浆乳熟,就会增加籽粒的空壳率、降低千粒重。

对于秋粮作物来说,如果晚立秋,热得稍微久一点,农作物接受的强烈日照就会更长些,果实就能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反之,早立秋,农作物有可能因生长积温不够而贪青晚熟、籽粒不饱满,进而引起减产。

农谚“大暑中伏前,必定为荒年”,表达方式的确有点夸张,但它反映出今年立秋来得要早一些,会缩减农作物的生长积温,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秋粮作物灌浆、乳熟。换个角度看,粮食能否丰收,除了需要“天时地利”保障以外,更要看有没有具备“人和”,即农户们的田间管理是否做到位了。

总的来说,很多农谚是旧时农耕生产过程中实践总结出的经验,尽管有些距离现代农业较为久远,但包括“大暑中伏前,必定为荒年”在内的很多农谚,对现在农业生产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不管怎么说,期待2022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下半年有个好年景!

大暑至,夏正浓

大暑介绍

DASHU

2022年7月23日4时6分,迎来了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这时,萤火虫就要化卵而出了,由于他们是把卵产在腐草上面的,古人认为萤火虫就是从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这个期间的天气非常的闷热了,土壤也变得很潮湿了。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

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潮热的天气也会带来雨水,所以这个期间降雨比较多,而路上的行人为了会带着雨伞或雨具以备突降大雨,同时因为这个期间的雨水很充足,所以还要注意防洪。

大暑民俗

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民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民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民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养生

饮食清淡

大暑期间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饮食要清淡,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为预防中暑,可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大豆、红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带、山药、莴苣、紫菜、西瓜、香蕉等。

宜走路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里,运动健身应选择强度较小的有氧运动,如健走、瑜伽、游泳等,运动时更应选择早晚低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

饮水益消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及时补充水分。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大暑诗词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代】 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夏夜追凉》

【宋代】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襄城大热喜雨》

【唐】吕颐浩

大暑方蒸湿,云兴忽蔽空。

俄然飘细雨,快矣濯清风。

变化谁能测,炎凉迥不同。

马前襄汉路,山色有无中。

大暑到

欢迎评论区留言

聊一聊当地风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字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监制/杨奉涛制片人/侯婧姝 主编/杨君君

编辑/王昕宇

END

大暑到 夏正浓!

本文来自柚萌裙摆。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6077.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12-26
下一篇 12-26

相关推荐

  • 大暑是几月几日_大暑是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

    大暑是几月几日
    大暑为每年的7月22~24日之间,2019年大暑的时间为7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有饮伏茶、烧伏香以及喝羊头汤等习俗,大暑正处于三伏中的中伏,因此天气较为炎热,昼夜时差较大,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大暑为每年7月22~24日之间大暑的时间为每年的7月22

    2022-12-26 21:55:02
    1031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