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混凝土一般是多少吨
2.4吨。不同的混凝土的具体重量不同,一般普通混凝土的密度为2000~2800千克每平方米,一般1方混凝土的重量在2.4吨左右。混凝土指的是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1方混凝土一般是多少吨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或外加剂、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混凝土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开发、地热工程等领域。
混凝土根据胶凝材料可分为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有机胶结料混凝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有重、普通、轻质。
与混凝土共舞
比赛中的陈君辉、李俊鸿。郜曈 绘
●许锋
一
我第一次近距离端详和触摸尚未成型的混凝土建筑。它像一个缩小版的门楼,有檐,上有木纹;有拱梁,曲线流畅;有柱,柱间“挖”槽,四槽如渠,横贯上下。
贴近时,可闻见它的气息,有泥土之气,无泥土之腥;有泥土之质,无泥土之朴,似生于泥土又脱胎换骨。
轻轻摩挲,有点凉,如秋天的河流之水;梁面光洁,又非格外细腻滑润,像一个完整的鸡蛋皮。
我戴着安全帽,弯腰进去,又弯腰出来;绕了一圈,又绕了一圈。
——这样一个“建筑”,如果给我时间慢慢琢磨,慢慢学习,慢慢干,我能不能做出?或能——先做出大概模样;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若是给足时间,一般工匠都能做——又不是高科技芯片。
只是,若在几天之内呢?
几天太久,若以小时计呢?
且在众目睽睽之下,评委“掐”着表。
二
混凝土像土,但又不是土。它简称“砼”,亦叫“人工石”,以水泥、沙、石子儿和水依一定比例搅拌而成,其状像掺了水的泥。但此“泥”,硬结后有“三耐”——耐压、耐水、耐火。若中间穿插粗细不等的钢筋,用来盖房子,岿然不动;用来架桥,飞架南北,结实、牢固。
它,在变成“静态”之前,是灰色的流体,很脏,粘在衣服上不好洗、难抠掉;味道——也没多好。
可偏有青年人喜欢。
在那栋3200平方米的建筑物中,几个青年人夙兴夜寐、披星戴月,仿佛,混凝土是他们的爱。
他们正在集训。陈君辉是指导者,林怡峰、谢健强是训练者。训练之所位于广州市从化区从樟路98号——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现代建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这里有三层楼,上上下下328个施工节点,与实际工地一模一样。
他们穿的工作服,前胸与后背已被汗水洇得变了色儿。
他们正对照图纸量、锯、夹、装……由于专注,对我的到来浑然不觉。
我看到的,正是他们训练的成果。
三
陈君辉、李俊鸿曾是广州城建技工学校学生。2019年8月,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现场。他们在4天累计22小时的比赛中,用商品混凝土砌筑出高标准、高精度、高颜值的建筑作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商品混凝土建筑的水平。
何为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惯常为现场搅拌,现搅现浇。商品混凝土是集中搅拌、远距离运输。意指,在比赛现场,陈君辉、李俊鸿不用自己搅拌混凝土。
不妨重温那次比赛场景。
现场,电子扫描仪、切割机、电钻、高频振捣棒等158种工具、配件和19吨混凝土为他们而备;材料堆放区还有22块木模板、40根木材以及部分轻型钢框模板供他们使用。
他们要在72.25平方米的场地上砌两面墙,墙高2.4米,墙厚0.25米,宽则不规则,尺寸从1米到4.104米不等,允许误差为1毫米。
大概相当于建一间“精致”的房子,门、窗位置预留。
比赛开始后一小时发生意外——“左撇子”陈君辉在使用手动折叠锯锯木材时,右手食指不小心被锯齿划破,鲜血渗出、染红手套。陈君辉有点慌,他跑到工位边,向专家举手示意。在赛场医疗点,他手上的伤口经包扎止血。他活动活动手指,伸缩自如,不影响继续比赛。他心里后怕,若再切得深一点,恐怕前期所有的辛苦就付诸东流。
重返赛场。他调整好心态,深深地呼吸,并扶了扶胸前佩戴的那枚党徽,再次投入比赛。他和搭档要夺回因此而流逝的35分钟。
读图、放线、切割、钻孔、安装,有条不紊。
浇筑时,近4.295立方米大约10吨商品混凝土要在20分钟内分4次完成。
“混凝之水”徐徐倾倒,缓缓流淌。不可快,否则会挤压模型;不能慢,否则混凝土会“变性”,乃至凝固、聚结,变成“铁板一块”。他们要像往油壶中倒油,缓缓注入泥浆。注入之后,泥浆会不断产生气泡,它们会像一个个细微的水泡,“噗噗”地崩裂、翻卷、上溢并“浮”于建筑表面,从而留下一个个难看的气孔、沙眼,如青春少女脸上的雀斑与青春痘。因此,他们要经过多次高频振捣,让气泡“吐”出。
接下来要去除模具。他们要趁着混凝土还“软”,细细抹平,让一个个气泡破裂之后的表面光滑如镜,不留痕迹。
比赛结束前5分钟,他们开始清理现场,废料、碎块、粉末、工具、垃圾等“颗粒归仓”,如大厨做菜,美味佳肴利落上桌,台案干净整洁。
倒计时开始……他们的作品终于掀开“盖头”,呈现于世界。
颁奖典礼上,陈君辉、李俊鸿激动得使劲挥舞手臂。他们知道,那一刻,他们代表中国,代表中国千千万万技术工人。
四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全球工匠最高水平的竞技平台。
惟有用心,方能成事。
我还在那面墙前流连。
这面墙,林怡峰和谢健强于17个小时内一次成型。
陈君辉要求很严格,不允许“雕刻”;凹凸之处,不能补,不能磨。
“这是怎么做到的?”我问。
林怡峰告诉我一个“秘密”——首先在“型”。
型者,铸器之法也。古人以木为模,以泥为型。如今技术先进,人们以铝为模板。
一次成型,必要先制模具。
要制模具,必要先懂图纸。
图纸者,有平面图、立体图;看图者,必要胸中有沟壑,眼里存山河。若非,那个模具便不知如何去拼,如何去制。
还要精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要牢固,不可松动,不留一隙。
万事俱备,浇筑又异常关键。之后,就是高频振捣。
我想看一下究竟何为高频振捣,高频振捣之器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才能化有形于无形。
林怡峰从墙根取过一根形似粗大的铁棒,通上电,一摁开关——咣、咣、咣……仿佛有千军万马齐齐突围,蹄声急促。林怡峰握得极稳,手臂如箍了一层铁皮,脸上的肌肉因“内力”而拉伸、延展,额头的汗珠大滴大滴滑落砸在水泥地上。我便想象得出,“世赛”之时,陈君辉或李俊鸿以双手稳稳握住的情形——探入泥浆之底、之中、各处均匀震荡泥浆,泥浆互相挤压、融合、聚集,气泡则从顶部缓缓溢出,如在水底憋了许久的鱼儿浮出水面吐出一个个泡泡儿。
“这样一次成型的建筑有实际应用价值吗?”
一语既出,我忽感孤陋寡闻。如今,很多建筑工地都已技术更新,依靠新型模板加固体系,一次性完成墙、柱、梁、顶板、阳台、门窗等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是一种“潮流”。
训练,是为了再次出征——林怡峰、谢健强也想代表中国,代表中国千千万万工匠,走向世界舞台。
工者,精益求精,“千雕万琢,心承之而不折”。
有这股劲儿,迟早会成功。
生活中常见的物体,1立方米等于多少吨
立方米乘以材料的密度等于重量。换算方法:重量(吨)=体积(立方米)×密度(kg/立方米)。即公式m=ρV,通过密度,我们可以把体积与质量联系起来。
根据公式质量 = 体积×密度,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密度,1立方米的质量自然也不一样。比如水的密度是1(1000千克/立方米),1吨=1000kg,则1立方米水=1X1=1吨。
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下生活中常见物体1立方米对应的质量。
1立方米空气=0.00129吨
1立方米汽油=0.7吨
1立方米稻谷=0.75吨
1立方米柴油=0.8吨
1立方米植物油=0.9吨
1立方米水=1吨
1立方米海水=1.03吨
1立方米水泥=1.3吨
1立方米沙子=1.4吨
1立方米无烟煤=1.5吨
1立方米石子=1.6吨
1立方米混凝土=2.4吨
1立方米铁=7.8吨
1立方米铜=8.9吨
1立方米银=10.53吨
1立方米铅=11.34吨
1立方米汞=13.59吨
1立方米金=19.32吨
1立方米锇=22.59吨
锇是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Ⅷ族元素,铂族金属成员之一。元素符号为Os,原子序数76,相对原子质量190.2。属重铂族金属,是已知的密度最大的金属。可以用来制造超高硬度的合金。锇同铑、钌、铱或铂的合金,常用作电唱机、自来水笔尖及钟表和仪器中的轴承。金属锇在空气中十分稳定,熔点是2700摄氏度,它不溶于普通的酸,甚至在王水里也不会被腐蚀。
本文来自吹皱一池春水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4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