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的都是琅琊世家 姓王的都是琅琊王氏吗

姓王的都是琅琊王氏吗
不一定。王姓在中国主要有两大出处,即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也就是说,姓王的人们可能是琅琊王氏,也可能是太原王氏。此外,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小种族的王氏。由于其中的历史错综复杂,很难追溯。琅琊王氏简介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这一特定行政区域...

姓王的都是琅琊王氏吗

不一定。王姓在中国主要有两大出处,即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也就是说,姓王的人们可能是琅琊王氏,也可能是太原王氏。此外,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小种族的王氏。由于其中的历史错综复杂,很难追溯。

琅琊王氏简介


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

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弱。

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人物有王祥、王导、王羲之、王俭等。

你知道琅琊榜,知道琅琊王氏吗!王羲之和王导竟然都是后代之一

探索中华大地,记录传奇人文。

大家好,这里是大人文。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文流传千古,可是你知道王谢堂前燕,其中的王,乃是琅琊王氏吗。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属于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

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是我国历史中古时期,中原地带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被誉为“华夏首望”之望族。

琅琊王氏开端,始于西汉时期的琅琊临沂(山东省临沂市)。

发展时期在曹魏和西晋,东晋初年达到最最盛时期。

史称“王与马,共天下”马是指司马家。

延续至唐末五代,南朝以后走向衰弱。

在大约七百年的历史长河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之后,族人南渡迁居金陵。

南渡之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还称为琅琊王氏。

有趣的是王羲之作为最为出名的琅琊王氏的后代,被称为书圣。

而琅琊王氏在历史中已形成了书法方面的“家传之学”。

有自己的书法传统,为文学,书艺之世家。

我们来盘点一下琅琊王氏,较为出名的历史人物。因为篇幅有限,只简短介绍一下:

王吉,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任昌邑王中尉。

王骏,历任谏大夫、赵内史、幽州刺史、司隶校尉、少府、京兆尹、御史大夫。

王崇:历任刺史、大司空,封扶平侯。安汉公王莽专权于朝,后欲要篡位。王崇称病乞骸骨归于乡里,后被傅婢毒死。

王祥,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历汉、魏、晋三代。

王雄,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

王敦,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

王导,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王廙,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名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廙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世有“王平南”之称。

王浑,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其子王戎,是西晋初年的名士,为“竹林七贤”之一。

王旷,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善隶、行书。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三载:“旷与卫氏,世为中表,故得蔡邕书法于卫夫人。”

王衍,著名的清谈家,魏晋名士。喜老庄学说,当他解读老庄玄理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一把“与手同色”的玉拂尘,神态从容潇洒,谈论精辟透彻,倾动当时。当他讲错时,却又会“随即改更”,所以被当时之人号为“口中雌黄”。

王戎,字濬冲,“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司徒,封安丰侯。

王恬,东晋著名围棋手。善弈棋,为中兴第一。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恬)多才艺,善隶书,与济阳江霦以善弈闻。”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王谧,谧著有文集十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其书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仅次于其弟王献之。传世书帖中有《承嫂病不减帖》 、《新月帖》等。

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融,南朝齐文学家,“竟陵八友”之一。

还有太多太多的历史名人,就不一一赘述了。琅琊王氏,是我国氏族文化保存较为核心的代表。

凝聚了我国历史长河中,血脉传承的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大人文。

坚持原创,期待您的关注。

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关系

琅琊王氏研究系列谈之五

王大良

琅琊王氏是王姓最为重要的支派之一,也是汉唐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政治大族。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把这样一个政治大族当作研究重点,并为此推出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已经并仍在是许多前贤今彦的共同做法。而从姓氏研究的角度看,琅琊王氏一向与太原王氏和开闽王氏、三槐王氏并称为王姓4大支派,不仅在汉魏以后的许多王姓望族都与它有关,或者由它进一步分出;而且4大支派中的其他3支如果追本求源,也或被确认无疑出自琅琊王氏,或与琅琊王氏有密切关系。故而,在琅琊王氏研究不断深入之际,无论从学术还是从姓氏研究的角度都有必要认真梳理过去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把琅琊王氏的研究推向新阶段

本网从今天开始,陆续推出《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总顾问、琅琊王氏研究著名专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王大良博士的八篇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如所周知,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都是王姓的著名支派,二者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如果深入研究这种关系,便会发现,古人和今人的看法并不相同。其中如在唐宋人眼里,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是同源关系,关系十分密切。对此,唐朝人王颜在所撰《王卓神道碑》中曾说:“又见近代太原房谱,称显姓之祖,始自周灵王太子晋,琅琊房谱亦云太子晋后。”王颜是唐代中叶人,该碑撰于唐朝贞元年间(785—805年),其中既然认为“近代”以来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家谱都自称是太子晋之后,可见至少在当时就有二者本为一家的说法。不仅如此,前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更说二者是兄弟关系,同出自秦武城侯王离。王离“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威,汉扬州刺史。九世孙霸,字儒仲,居太原晋阳。”也就是说,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都是王离的后代,其中琅琊王氏出自王离长子王元,太原王氏出自王离次子王威。再如在前引汪藻《世说附琅琊临沂王氏谱》里,曾引《世说》“王武子与从兄恬不平”一句,说两支王姓人“则初亦一族”。尽管他这里是因《世说》版本的笔误将琅琊王恬(实际是太原王佑)当成太原王济(字武子)的从兄,但所得的结论仍是基本沿袭了唐代以来二者本为一家的说法。

唐宋人的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本为一家的观点大约在明清时期被打破,近年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和功利色彩的抬头再起波澜。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置历史事实于不顾,公然提出了琅琊王氏出自太原王氏说。为了证实这一伪命题,他们还故意引经据典,说据《国语》记载,太子晋因直谏被废,子宗敬奔晋,世居太原,人称王家,改姬姓为王姓,为太原王氏。又说,南齐琅琊王俭编写《姓谱》,置太原王氏于琅琊王氏之前,可见太原王氏的影响很早就盛于琅琊王氏。还说,《广韵》载王氏21地望,太原王氏居首。《广韵》是宋人据隋代韵籍编写的,可见在隋代之前,已有居21望之首的说法。太原王氏地望太原郡,始于秦,因此又有太原王氏显于秦汉之说。还说,现在海外王氏家谱中也都记载说,琅琊王氏同属太原王氏。

其实,以上的几个观点大多经不起推敲。今查《国语》所有版本,并没有宗敬奔晋为太原王氏的任何记载,而宗敬的名字更是在宋代人欧阳修编写的《新唐书》里第一次出现。即使在东汉人王符《潜夫论•志氏姓》里记载太子晋“仙之后,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所避难的平阳也是在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西南部一带,离今天的太原还有260多公里的路程,与太原王氏所在的太原还扯不上关系。另外,上述说法中所提到的王俭《姓谱》,其实在隋唐时已亡佚,所记内容以东晋刘宋大族为本,当时琅琊王氏早已被确认为侨姓第一望族,而太原王氏是刘宋皇族的死敌,早在东晋末年的动荡中就被刘宋皇族的奠基人、即后来的宋武帝刘裕灭族,没有任何理由被琅琊王氏人编写的书籍放在自己家族的前面;《广韵》成书于宋代,蓝本是隋朝的《切韵》,但绝大部分内容超出《切韵》之外。宋代以前,王姓还没有21望之说,《切韵》也没有关于王姓郡望的记载;至于海外王姓人认为琅琊王氏出于太原王氏,也只是受明清以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的误导,并不能作为信史。

若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为依据,认真考证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关系,便可知道,秦武城侯王离的长子王元因避秦乱,迁到琅琊临沂,4世孙王吉始家皋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王吉子王骏、孙王崇、王游等显于西汉;王离次子王威的9世孙王霸始居太原晋阳,王霸的20世孙王泽任东汉雁门太守。同时,其中所提及的琅琊王氏世系除在王吉以前有4世无考外,其余基本连贯不断;而太原王氏在王威以后有8世无考,到第九世王霸的儿子王咸以后又18世不显,直到19世才有王泽。由此可见,琅琊王氏作为王离子孙中的长门,显然是先于太原王氏开族,在各自于史可考的始祖王吉或王霸、王泽以前又以琅琊王氏较为贵显。因此,至少在两汉时,同样作为秦武城侯王离的子孙,出自长门的琅琊王氏远比出自次门的太原王氏更有代表性。

再者,若从历史上看,琅琊王氏的实际始祖即西汉昭、宣二帝时期的博士谏大夫王吉,而太原王氏是两汉之际的王霸,王霸的生活时代也晚于王吉很多。更何况王霸之后的太原王氏实际上又分为祁县王氏和晋阳王氏两支,两支又各有自己的实际始祖。其中,祁县王氏始祖是东汉献帝时期的司徒王允,晋阳王氏始祖是比王允更晚的王柔、王泽兄弟。同时,从历史发展进程上看,祁县王氏基本上在汉魏时期昙花一现,晋阳王氏也仅在三国末年至东晋末百余年间闻名,此后虽枝叶众多,但研究者大多认为属于假冒,远不能与琅琊王氏自汉至唐近千年间世系不断、东晋南朝排名第一相比。故而,在隋唐以前的“四大贵姓”说法中,东晋南朝是王、谢、袁、萧,其中“王”即指琅琊王氏,排名第一;北朝是崔、卢、李、郑,还没有把太原王氏包括在内;隋唐时仍称“四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崔、卢、王、谢,其中的“王”仍指琅琊王氏;另则沿袭北朝旧称,仍然没有太原王氏。只是在出现较晚的“五大贵姓”说法中才有一个王姓,但是被附在崔、卢、李、郑之后,称崔、卢、李、郑、王,这个“王”才指太原王氏。由此可见,太原王氏贵显的历史远较琅琊王氏为晚,所谓琅琊王氏出自太原王氏云云,没有一点经得起推敲。

对于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历史及其关系,明朝人王世贞在所著的《弇州集》中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说:“江左(东晋南朝)门高,故称王、谢,其次则顾、陆、朱、张,梁武以次速侯景之叛。淮北(北朝)则推崔、卢、李、郑,崔浩宗虽灭而贵不衰。陇西之李居次,唐文息以人主之势发忿而望不盖。江左见并于隋,故王、谢小减。琅琊之王初在太原上,而隋唐之际,太原渐贵,至宋益贵,是亦乘除之数也。”意思是说,琅琊王氏贵显于隋唐以前,后因亡国于隋而地位微减;太原王氏显于隋唐之后,于是才逐渐超越琅琊王氏。王世贞的这种建立在历史研究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实际上也为我们正确处理琅琊王氏与太原王氏的关系指明了唯一方向,那就是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注:本文转自中华王氏网

本文来自心中无码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37699.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2-17
下一篇 02-17

相关推荐

  • 姓王的都是琅琊世家 姓王的都是琅琊王氏吗

    姓王的都是琅琊王氏吗
    不一定。王姓在中国主要有两大出处,即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也就是说,姓王的人们可能是琅琊王氏,也可能是太原王氏。此外,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小种族的王氏。由于其中的历史错综复杂,很难追溯。琅琊王氏简介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这一特定行政区域

    2023-02-17 02:04:01
    600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