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的喜好是什么
国宝大熊猫喜欢睡觉、喜欢吃竹子、喜欢嬉戏、喜欢爬树、嗜好饮水、喜欢栖息在高山深谷中、喜独居。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
国宝大熊猫的喜好是什么
大熊猫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
野外大熊猫常见的食用竹种类包括:冷箭竹、八月竹、实竹子、筇竹、大叶筇竹、箬竹、少花箭竹、短锥玉山竹、北背玉山竹、峨热竹、巴山木竹等。
熊猫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有嗜饮的食性。一旦找到水源,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的畅饮,以至“醉”倒不能走动。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大熊猫为什么是国宝?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资料图片
滩涂上的弹涂鱼。 李东明摄
金丝猴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活动。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在南山国家公园(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拍摄的戴胜鸟。 新华社发
在江苏省东台市条子泥湿地活动的麋鹿。 李东明摄
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很多人关心:大熊猫保护力度也会降级吗?对此,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大熊猫受威胁程度下降,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对大熊猫保护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大熊猫保护成绩的认可,大熊猫保护级别不会降低,保护力度不会减弱,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的旗舰种和伞护种”。中国人对大熊猫的爱护永远只会升级!
大熊猫,这一胖乎乎毛茸茸、似乎只能卖萌的动物,为何如此受人喜爱,并能登上“国宝”宝座呢?
数量并不是最少
大熊猫是数量最少的吗?斑鳖在世界仅剩几只;华南虎,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分布在中国境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未见身影;亚洲象近300头;而目前野生大熊猫有1864只,圈养大熊猫633只,数量不是最少的。
是最美丽的吗?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人因为喜好、文化、宗教信仰不同,对美的定义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开屏的孔雀,有的喜欢威武的狮子,也有人喜欢眼镜蛇,甚至有人喜欢剧毒的蜘蛛。没有一个标准评价大熊猫是最美丽的。
是最有利用价值的吗?大熊猫除了卖萌以外,没有利用价值。其熊胆和骨头没有药用价值,熊掌和肉没有食用价值,毛皮不能做衣服。
具有国宝要素
国宝即国家的宝物,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国宝,他们大都作为无价之宝,成为国家的骄傲和象征。
要成为国宝,除了经济价值外,大致应该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征:一是本国独有或大部分拥有;二是能体现本国文化特征;三是能代表本国形象;四是与本国发展息息相关。
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能代表中国形象的事物众多。而大熊猫则与众不同,其憨态可掬的模样与温顺的性格以及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中国人的心,并以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界限的优势,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根据科学家对大熊猫化石的研究,大熊猫在历史上活动范围包括整个中国甚至国境线外,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如今的越南和缅甸,目前仅分布于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山区。大熊猫广阔的史前活动范围让它拥有了超越地方性特色动物的身份,具有成为国宝的条件。
体现中国文化
大熊猫不是中国历史、神话、文学关注的对象,甚至与人类的关系也很遥远,缺乏食用和经济价值,也不是某一种文化或信仰的象征和图腾,但其生活习性蕴含的意义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大熊猫不光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优雅的内八字行走方式,也有锋利的牙齿,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爪子和獠牙依旧锋利等特点,其身体强壮力气很大,咬合力很强,奔跑和爬树速度堪称一流,成年以后没有天敌,可以说如果想要独霸天下,几乎没有困难。而且从消化系统来看,大熊猫的消化道、消化酶和肠道微生物保持了食肉动物的特性。但从佛家来看,大熊猫放弃了食肉,选择了吃素,正好与佛家倡导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暗合。
自古以来一些有大熊猫的地方把熊猫尊为“山神”。过去猎人上山打猎,只要遇到大熊猫,认为是山神在发出警告,必须马上返回。否则,最好的结果是一无所获、徒劳无功,最坏的结果会丧命,这给大熊猫披上了神秘色彩。
从道家来看,大熊猫外形上黑色和白色所占面积几乎完全一样,两者界线分明,既对立又统一,没有一个颜色走向极端,天生巧合地体现了阴阳学说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内涵。大熊猫放弃食肉,不欺负其他弱小动物,选择竹子作为食物,正契合了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儒家来看,大熊猫不主动攻击其他弱小动物,与诸多物种和谐相处,不争不抢,颇有大家风范,正好符合儒家讲究的“低调,含蓄、内敛”。同时,成年的大熊猫自身强大,但在野外没有天敌,象征着带来和平。
大熊猫选择的食物——竹子,更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历代文人所喜爱的植物,“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熊猫也被冠上高雅之士的隐喻。
代言国家形象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到1869年大熊猫被西方发现后,大熊猫隐居深山的生活就被打破,一只只熊猫命丧枪下。随着中国***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大熊猫的命运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大熊猫与近代中国发展共命运。
大熊猫的体形庞大,自身强大又不欺负其他弱小动物,代表了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也是我国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大熊猫“既政治化又去政治化”的两面性,越来越在“熊猫外交”中展现出来——中国政府开始将大熊猫作为国礼与外国政府交流,这一体现友好的举动象征着曾一度封闭的中国开始打开国门,向外界伸出橄榄枝。
“熊猫外交”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些活生生的动物以其可爱无害的外表消弭了政治算计的冷酷。作为中国国家的象征,大熊猫在国内和国外都让中国的形象变得更柔软、更有亲和力。也正因为如此,大熊猫的“国宝之路”与现代中国国家建设的进程紧密相连,它的内涵也因此远远超越了其生物学意义。作为一种动物和一种形象,大熊猫在连接自然和国家、科学与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外表、悠久的生物学历史、稀少的数量、强壮的身体、不争的秉性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耦合等特性,与现代中国的形象和倡导理念相符,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中国的国宝。
(作者系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
大熊猫吃竹子的“绝技”,从何而来?最新研究可追溯到600万年前
每当人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时,总会被它们的各种“迷惑行为”逗得捧腹大笑。比如总有熊猫低估了自己的体重,爬到了高处然后坐断了“脆弱”的树枝。
当然,更多的时候它们都在积极的干饭,甭管躺着吃还是坐着吃,都十分的养眼。明明看起来寡淡无味的竹子,却被它们吃出了“美味佳肴”的感觉。
低估自己体重的大熊猫
那么,大熊猫是生来就吃竹子的吗?它们吃竹子的“绝技”从何而来呢?最新的研究揭秘600万年前的起源。
大熊猫的“伪拇指”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有着憨态可掬的形象,一直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可实际上,最初的大熊猫可不是现在这样,那时它不仅有着“食铁兽”的外号,还被蚩尤当成坐骑一起上战场,相当的威风。
曾是蚩尤的坐骑
虽然这些传说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大熊猫最初确实是食肉动物,战斗力也不俗。只不过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为了能够生存下来,就转性吃了素。
当然人们还是很好奇,大熊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竹子的,为此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此前就公布了关于大熊猫第六指,也就是“伪拇指”的研究成果。
这一结果显示,大熊猫吃竹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万年以前。那么,这“伪拇指”究竟是什么?它与大熊猫吃竹子有什么关系呢?
努力干饭的大熊猫
伪拇指其实就是大熊猫爪子上一个不起眼的结构,它又小又扁,感觉并没有发育完全。根据专家介绍,这伪拇指其实叫做桡侧籽骨,在绝大多数哺乳的前肢都没有,但却是熊猫抓握竹子的关键所在。
研究表明,熊猫简陋的伪拇指很难用于采集熊科通常的杂食原料,如种子、坚果、浆果,甚至矮草等,这表明增大的桡侧籽骨的唯一取食目标就是竹子,伪拇指是熊猫谱系中有效采集竹子的关键适应。
伪拇指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人们首次发现大熊猫拥有伪拇指,早在2015年的时候,就有人在水塘坝晚中新世遗址当中发现了始熊猫的伪拇指化石。
不过这个伪拇指与现在熊猫的伪拇指依旧有差异,因为处在演化的中期,所以始熊猫的拇指相对更加简陋。但是它的存在却也间接证明了,早在700万年到600万年以前,熊猫就已经开始吃竹子了。
大熊猫化石
这些年间,大熊猫的伪拇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首先从长度来说,始熊猫的明显更长,其次从形态上来看,现代大熊猫的伪拇指末端有着明显的“弯曲”,这可以看作是为了能够更好抓握竹子的证据。如果说那时候还有握不稳的可能性,那么现在则可以抓得很牢了。
伪拇指利于抓握
除此之外,根据研究证据对比来看,大熊猫的伪拇指从中新世晚期开始,进化就不明显了。对此古生物学家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大熊猫自这一时期之后,就不缺竹子吃了。
在遍地是竹子的情况下,它们不必将“抓握技能”进化的多高级,只要能抓住一根或者少量的就可以了。
躺着也能轻松拿捏竹子
再者,如果伪拇指长得太长也不方便走路。
大熊猫本身体积就很大,所以走路的时候脚掌肯定是要着地的,这时伪拇指过于突出未免显得十分“扎脚”。在这种情况下,大熊猫就选择“见好就收”,并未将伪拇指继续进化发育。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邓涛对此表示,“足够抓紧一根竹竿或一把竹子,同时还能撑着肥胖的身体行走,大熊猫演化出的伪拇指不长不短正合适。”
研究员邓涛
实际上,大熊猫为了能够吃竹子,并且将其作为自己的主食,除了进化出了伪拇指以外,对自己身体的其他方面的性能也做出了调整。
大熊猫为吃竹子不断进化在咱们看来,竹子这种东西,偶尔吃吃还可以,拿来当主食的话未免太寡淡了。这主要是因为大家打心底觉得,熊猫不应该是素食动物,以它们的体型和过往的战斗力来看,怎么也得吃点肉。
竹林
如果从化石记录来看,大熊猫确实不是只吃竹子,有时候它们也会捕食其他的动物,不过,在进化的推动下,它们还是更喜欢竹子一些。
根据研究大熊猫的专家潘文石所说,大熊猫的择食喜好变化其实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并且它的身体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
首先咱们来说说环境的影响,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可比人类长多了,也正因如此它们常常被称作“活化石”。而想要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活下来,就要适应各种环境的巨变。
所以当地球经历冰川期的时候,活着的猎物已经很少了,并不足以满足大熊猫,它们在这时只能将自己的体型进一步缩小,并且踏上了吃竹子维持生活的道路。
冰河期地球
所以,大熊猫吃竹子完全是被迫的。而作为半路出家的“和尚”,大熊猫吃竹子的道路其实也经历了不少艰难,作为食肉动物的它,不仅让自己长出了更适合抓握的伪拇指,还改变了自己的消化道。
食草动物肠道
虽然大家天天嚷嚷着“吃草”有利于消化,却没想过如果只吃草的话,如何消化其中的纤维状物质呢?
食草动物为了能够解决这件事情,就把自己的肠道变得比较长,让整个消化的过程更加缓慢。这么说,熊猫的肠道也变长了吗?
那倒也没有,但是大熊猫在自己的消化道中加上了许多消化植物纤维素的细菌,这些细菌和食草动物体内的十分相似。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的13种细菌当中,有7种都是大熊猫独有的。可见,它为了能够让肠胃适应竹子,确实也是在进化方面下了些功夫。
大熊猫消化道中有很多细菌
那么,既然曾经大熊猫都能为了生存,把自己的食性从吃肉变成吃素,为什么如今条件好了它们不重新变回吃肉了呢?竹子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大熊猫这样欲罢不能?
大熊猫“钟爱”竹子不论是吃竹子的绝技,还是为了消化竹子的进化,都能看出大熊猫一直在顺势而变,并且对竹子这类食物还是比较喜欢的。
对于为什么到后来不重新食肉,专家认为,虽然如今的熊猫依旧有着庞大的体型和尖锐的牙齿。但是它们肥胖的身躯已经限制了活动,这会导致捕猎非常的困难。
肥胖限制了它捕猎
再者,随着人类不断地扩张领地,野生大熊猫的日子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它们所处的山区当中,动物种类虽多,分布的密度却很低。
所以大熊猫依旧会选择随处可见的竹子为食,毕竟捕猎十分辛苦,运气不好的时候甚至都遇不到猎物。
野生大熊猫
竹子不仅一年四季都有,以此为主食的动物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大熊猫面对的食物竞争就小了很多。
除此之外,别看竹子表面上没什么营养,但其实它相对于其他的植物而言,淀粉的含量明显更高,这样更能为大熊猫带来“饱腹感”。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研究员张文平对此表示,“竹子中淀粉和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是竹笋,同时竹子的生长很快,每年都有两季。每当出笋期,也是大熊猫发情和生儿育女的季节,此时,大熊猫就优先选择取食竹笋。”
会在合适的时间吃竹子的各个部分
所以,大熊猫可不傻,它在筛选了一系列的条件之后,才将竹子作为了自己的主食。并且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它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食用的部位。比如在冬季,它们就更喜欢吃竹竿。
本文来自北蒙岛的雨季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