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点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区别
盲点效应指的是在与人交往或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自身的问题和缺点,总是以自身为主体。而晕轮效应是于对方交往一段时间,是通过了解对方的品质并以故事化的推理研究方式产生的。
盲点效应与晕轮效应的区别
盲点效应指的是大都数人在生活中都只能看到别人行为中的问题,往往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忽视掉,即便是最为明显的错误也不会无法察觉,这就是所谓的盲点效应。并且根据实验研究表明,每个人至少都会经历一次盲点效应。
晕轮效应指的通过与对方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对对方有了一定了解,知道对方的某一较为突出的品质,并且根据这种品质来以“故事化”的推理研究方式而产生的。
从上述结论来看,晕轮效应和盲点效应都是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的心理效应,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了解对方为主体,而盲点效应是以自身为主体。
疫情就像一个导火索,殃及了中国大小企业,裁员潮来了
上海疫情还没完全结束解封,北京、辽宁、郑州、四川各地相继出现疫情。
疫情就像一个导火索,在不那么景气的经济环境下,殃及了一家又一家的大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在一些职场的APP和社交媒体上,早就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5月11日晚间消息,新能源汽车巨头理想汽车因近期对业务架构进行调整,部分2022年毕业的校招生面临解约的情况。
社交平台APP小红书正在进行整体性裁员,被裁员工比例约占20%。
网传阿里巴巴5月下旬开始,集中裁员30%。
……
接踵而至的坏消息,显得意料之中,但又有些猝不及防。
一时间,居家办公的我们人人自危,再自信优秀的员工,也不免为这大环境的压力下抹出涔涔汗水。
于是我开始反思一些问题:
如果我是企业裁员的执行者,我能否公平而理性,做“对”事,裁“对”人?
如果我是一名员工,我能否真正理解企业为什么要裁员?
如果这个不幸的名额降临到我的头上,我该怎么做?
我们真的了解裁员这回事吗?
今天,我将从我学习的一些知识上,透入部分自身的观点,来和大家聊聊裁员这回事。
裁员之道,无非天道、地道、人道。
天道——清楚为什么要裁员。所谓裁员,就是因用人单位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在这里要注意,并不是员工主动协商离职,而是企业主动法定解除合约。在这里,我例举出几个企业最常见的裁人原因给到大家:
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员工能力不达标或严重违规;劳动合同内容发生变更,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纵观近几年的失业率和裁员潮,基本都是由第一个原因引起的。不难看出,裁员并不是企业的初衷,更不是企业的愿望,它属于人力资源战略的一个方向,是企业内部平衡供需的一个手段,虽冷酷无情,但是见效快。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清楚,企业裁员并不是资本的功利心作祟,而是为了适应环境做出的应对之举,包含一些无奈。
地道——企业根据什么裁员在劳动者眼中,裁员是一个非常贬义和悲观的词,但是在企业运营中却属于一个正常的现象。毕竟裁员可以快速做到成本缩减,也能体现其强硬的业绩文化和管理体制。
但问题是,在很多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的裁员名单上的名字,都是由管理者单纯的个人好恶决定的,这在我看来是非常的不科学,对员工也会非常不公平。
还有一些企业,裁员的速度犹如闪电战,不做任何喘息,在沟通和签字之间没有缓冲期,很多员工都是第一天聊完,第二天就走人了,这个伤害也是非常大的。
还有很多非常不合乎情理的裁员现象,都很不地道。
所以我们选择一家企业,一定要了解他们的绩效管理是如何做的。在企业不得以裁员时,就可以通过绩效评价去找到答案,再根据末尾淘汰法决定优化名单。比较规模化的公司里,在每个季度初期,员工都会有明确的绩效指标,比如kpi和okr。在做绩效考评时,HR的同事可以制作一些行为量表法,帮助业务管理者去对照打分,在统一的标准上去做比较。
要注意的是,在做绩效考评时,HR的同事要足够专业,要提醒管理者避免一些误区,比如常见的盲点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
毕竟公平,才是员工接受结果的基本条件。
人道——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体面博弈如果裁员是一种正常的手段,那员工和企业之间的谈判更是不可避免的一环。当今社会,是法律道德交织缠绕的社会。体面分手,体面再见,是一个高素质的人和高规范的企业最理想的沟通场景。
对于企业来讲,HR在约员工面谈时,一定要说明三件事情:公司情况、员工情况、分手条件。
说明公司情况,是打开沟通话题的重要开场,必须让员工意识到裁员也是事出有因,才能获得谅解。
交代员工情况,是公布结果的重要条件,必须明确告知其绩效结果和公司规则,用规则标准让员工认可。
相信前两者,是很多企业都能做到的基础信息传达。但是关于分手条件,我们已经见过很多不利于劳动者的案例发生:逼迫自愿离职、补偿条件打折扣、仲裁拖延等……
这种利己不利他的行为,我认为是非常不厚道的。在这里我希望各家企业能够重视员工的权利,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为公司的荣誉和名声负责。
同时,法外尚且有情,企业也要重视员工的条件情况,在做选择时注入更多地参考:比如承担家庭所有经济来源的员工、比如再就业困难的大龄员工、比如独立带娃的单亲妈妈……在规则的基础上更增添一抹善意,给相对弱势的群体一个机会。
对于员工来讲,一定要理性对待裁员这件事情,不要被乌合之众的气氛渲染,弄得悲愤交加怨气冲天。
裁员不是员工的世界末日,相反它更是企业的穷途末路,而你只不过是有一个另谋高就的可能而已。
其次不要做一只待宰的羔羊,要认清自己的权利,明白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限制与条例,清楚N+1是什么,懂得《劳动合同法》是为你发声的,能协商就协商,不能协商就申请仲裁。
身正不怕影子斜,员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天经地义的。
最后我想说,裁员潮来袭,我们理性对待,不论企业还是员工,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你是一名企业的HR,希望能帮你调整好心态,不因手握砍刀而骄躁,不因淘汰他人而内疚。
如果你是一名人人自危的企业员工,希望能帮你在规则的丛林中,握紧权利的长矛,保护好自己。
同时在残酷的食物链条中反省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更优秀。
本文来自情话与酒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