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阳城是现在什么地方
锁阳城是现在的甘肃省瓜州县古城,该地融合了古城和自然风光,属于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锁阳城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和元代的古城风格,占地面积达80万平方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该地盛产锁阳和玉门镇的红葱。
锁阳城是现在的哪里
锁阳城是现在的甘肃省瓜州县古城,该地融合了古城和自然风光,属于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锁阳城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和元代的古城风格,是该时期地方官员进行祭祀等活动的宗教场所,占地面积达80万平方米,现存大小塔十一座,保存的较为完好,屹立于塞外风光中。
锁阳城的主要景点有塔儿寺,高达5米的大塔用白灰抹面,庄严肃穆,气势宏大。另外,锁阳城特产丰富,其中盛产的重要锁阳有补血益气的功效,玉门镇的红葱也是调味佳品。
甘肃瓜州锁阳城:繁华寂寥千年间
原标题:锁阳城繁华寂寥千年间
被岁月吞噬的土塔
锁阳城的标志性建筑物——角墩
遗留至今的古城墙
锁阳城全景
引言
两千多年前,这里绿洲茵茵,繁华喧嚣,金戈铁马,气吞山河。两千多年后,这里戈壁荒凉,残垣断壁,斑斑史迹,尽显苍凉。
这里就是居于阡陌纵横的古绿洲中心,雄踞于肃州与沙洲之间,北通伊吾、北庭等军事重镇的锁阳城。在这座古城中,完好保存着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的典型范本。
穿越两千年风雨岁月,站在历史遗址上,放眼四顾,目光所及,是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极旱荒漠,故城残缺的夯土高墙,向世人诉说着曾经的沧桑。
这里的古垦区及古代水利灌溉系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标本,其沧海桑田的沙漠化演变过程也是中国西部最典型的活标本。
雅丹地貌、沙丘红柳、大漠落日,在古城显现出了一种自然之美、雄浑之美、残缺之美、悲壮之美。四季轮回,岁月更替,锁阳城留存下了瓜州灿烂的历史文化遗迹。在这里,黄沙披尽,一朵朵迎风摇曳的风铃草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传奇。
一、内城与外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漫步锁阳城中,抬头是一抹白云蓝天,低头是时断时续的断壁残垣。望着这座两千多年前留下来的古城,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苍凉,还是悲壮?
“这是外城,那是内城……”
城内城外,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铁骑突出刀枪迸的壮观景象。走在沙砾之中,仿佛就能触摸到流逝的过去,瞬间穿越到千年以前,置身曾经的繁华喧嚣、熙熙攘攘的人流、来来往往的车马中……
锁阳城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戈壁荒漠中,海拔1358米,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昌马冲积扇西缘,南依祁连山余脉长山子北麓,东西两侧分别有疏勒河和榆林河。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遗址、农业灌溉渠系遗迹、锁阳城墓葬群和塔尔寺遗址。
虽历经天灾和兵燹破坏,但古城格局依然尚存。它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唐城堡。从城下观望,城堡、炮台、鹿角等军事设施
依然可见。
锁阳城,外城包裹内城,形成了不规则的回字形城址。进入古城,首先经过的那些断断续续残破的墙垣是外城墙。而从角墩向西延伸的城墙,又把外城划分为南城和北城。从军事防御角度来说,它是作战时的第一道防线,敌人攻城时只有攻破外城才可以进入内城,外城的作用是保护内城。内城又划分为东城和西城,向远处看,有一个高大的烽火台,南北延伸有一段隔墙,长约500米,把内城划分为东城和西城,一大一小两个城。
角墩是锁阳城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物,残高约18米,下面是用夯土、上面是用土坯垒砌而成的。角墩是古代军事上站岗放哨的报警系统,“白天燃烟为烽,夜间点火为燧”,一旦发现敌情,士兵即可以通过烽火来传递信息。
这座烽火台之所以能屹立至今,其主要原因是它在东西走向开有一个门洞。据说这个门洞有两个作用,一是减少风荷载。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常年盛行东西风,风沙特别大,留有这样一个门洞就可以减少角墩对风的阻力,所以这个角墩至今保存比较完好。二是为站岗放哨的士兵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
锁阳城西北方向外城西北角分布有两座堡子遗址,两座堡子遗址间距约80米,建筑平面呈方形,夯土版筑,从夯土层的厚度以及墙内夹杂有两晋时期的陶片来看,其与锁阳城为同期建筑。
令人生奇的是,这两座土堡均未设门。那么,堡作何用呢?
据专家考证,这种土堡实际上就是唐代的驽台。驽台是城的防御系统向外延伸的部分,不仅为城增加一道屏障,而且还能变消极防御为积极进攻,与城中守军共同夹击敌军。
在城墙外部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墩子,上小下大呈梯形,从正面看像马的头部,所以学术界也把它叫做马面,四面城墙上都筑有马面,共有24个。马面是我国古代城池建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约兴起于北朝,一直沿用于近代。马面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加固城墙,另外一个就是从多个角度增加攻击防御能力,如果敌人进攻只能从正面攻击,而守城的士兵可以同时从三个方面阻击敌人。
二、苦峪与锁阳
锁阳城遗址在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入列国家文物局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起始段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锁阳城遗址整体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城址的形制和布局,有关专家考证,锁阳城完好地保存了我国古代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同时,也作为典型标本,保存了人文遗迹沙漠化演变过程。锁阳城遗址是我国西部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隋、唐、
西夏时期的古城之一,是隋、唐、西夏时期州郡一级城址中的典型代表。
锁阳城规模宏大,城址总面积达1平方公里,城墙总长度达6.4公里。据专家考证,锁阳城遗址始建于西晋(公元295年),始设为晋昌郡;隋为常乐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瓜州;后被西夏军占领(公元1036年),设西平监军司,成为西夏军控制河西,雄视四方的军事指挥机关所在。西夏统治时期(1038-1227年),国王李仁孝一度驻守瓜州,举行佛事活动,并在瓜州境内开凿了大量的石窟。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灭西夏,仍名为瓜州,为军屯区域。
锁阳城又名“苦峪城”。“苦峪”最早出现于
明永乐三年(1405年),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因吐鲁番久据哈密,朝命边臣筑苦峪城,移哈密卫于其地。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后,苦峪城为吐鲁番攻破,徙民于嘉峪关内。
锁阳城遂废弃至今(明代设立罕东卫,明王朝对嘉峪关外进一步采取了弃置政策,不复经理,致使关外诸城反复被吐鲁番、哈密、蒙古等部族争夺,此城亦遭损坏及沙漠化严重,随之荒废。)而“锁阳”城名的由来,始于清朝时期,因废城周边遍地生长着锁阳这种中药材,久负盛名,世人皆知。又因清代小说《薛仁贵征西》中撰述有锁阳解救唐军性命的文学情节,而后一直称之为锁阳城。
三、空城计与塔尔寺
让我们一起回眸盛唐的那些传说与历史——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派遣太子李治和名将薛仁贵进征西域,一路上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可进入锁阳城时,却中了埋伏,被哈密元帅苏宝同的大军团团包围。旷日持久,相持不下,将士们弹尽粮缺,只有靠耕种城周围的田地维持生计。老谋深算的苏宝同见不能困死、饿死唐军,便想出一个绝招,用红柳、沙石、牛毛堵塞流经锁阳城的河流迫使河水改道,城周围的万顷良田逐渐变成荒芜之地。唐军无奈,只得节衣缩食,并靠草根和树皮充饥。有一天,薛仁贵忽然发现在城周围遍地生长的锁阳可以充饥,又能解渴,味道还挺美。
就这样,唐军靠食用锁阳为生,一直坚持到程咬金带来援兵解围,才得以脱险。后因锁阳解救三军将士性命一事,就将此城改名为锁阳城。
传说无据考证,但却可以找到一些历史的影子。
锁阳城内城有两道城门——北门和西门,在两城门外各有一个小瓮城。《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只是小说家的虚构,而锁阳城西城门却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空城计的发生地。
唐开元年间,吐蕃以数万之众攻陷瓜州,河陇节度使王君?被吐蕃伏兵所杀。而后,唐玄宗派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驻守瓜州。张守珪到瓜州后,率领将士和百姓重新修筑被吐蕃毁坏的城墙,刚刚动工,吐蕃军又来袭击。张守珪沉着冷静,在城墙上大摆酒宴,与他的部下开怀畅饮,吐蕃兵以为城内早有埋伏,不敢攻城,继而退去。张守珪纵兵追击50里,吐蕃兵大败而逃,从此百姓安居乐业。张守珪名声大震,得到李隆基的嘉奖,下诏以瓜州为都督府,任张守珪为瓜州都督。自此,当地一直流传着“张守珪智退吐蕃兵”的故事。
北城门有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瓮城,站在城墙上,瓮城的整体形状尽收眼底。而北城门也是当年唐玄奘西行取经出城处。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法师为寻求佛法真理,舍命西行,但当时唐朝基业初创,疆域未定。朝廷严禁百姓私自出关,正巧这年长安的庄稼遭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允许百姓四处遂丰就食。玄奘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混在逃荒的灾民中出了长安城,经秦州(今天水)、兰州到达凉州,被凉州都督李大亮知晓,逼令他东还。在当地慧威法师的帮助下,他昼伏夜行来到瓜州,瓜州刺史独孤达崇信佛教,对玄奘的到来非常欢迎,招待十分周到,并请他在塔尔寺为民众讲经说法。
隋唐时玉门关因伊吾道开通,由敦煌东迁至瓜州,为出关西行必经之地。这期间,玄奘所乘之马又死了,为了打探西行的路径和买马,他在瓜州逗留了一个多月。就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从凉州发来追缉他的访牒,幸亏州吏李昌也是个信佛之士,同情玄奘,当着玄奘的面撕毁访牒,催促他快走。这时,一个叫石槃陀的胡人找到玄奘,要做他的徒弟,并答应送他出关,在石槃陀的帮助下,玄奘顺利偷越玉门关。
石槃陀和他买的枣红马成为后来吴承恩大师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白龙马的原型。
玄奘法师讲经的塔尔寺,就在锁阳城城址东侧,是一处大型的佛教寺院。塔尔寺遗址西侧为风沙堆积的沙丘,东南方向为大片的风蚀台地。
塔尔寺所在的区域保存相对完好,据考古研究推测,该寺院及锥形白塔为唐—西夏时期的建筑遗存,根据山门下80厘米处的原地面上有铺地砖的残存,可推定在现塔尔寺遗迹之前此处即有寺庙,推测应为“唐瓜州阿育王寺”。从塔尔寺现存的建筑遗迹看,可能是在唐、五代和西夏建筑的基础上增修和重建的,这里至少经历了北周、唐、五代、沙州回鹘、西夏、元、明等六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处佛教遗迹的兴衰与锁阳城的历史发展脉络基本一致。
四、“三宝”传奇
锁阳城有三宝!
其一就是“锁阳”。
锁阳城内盛产锁阳,因此瓜州也成为了中国知名的“锁阳之乡”。锁阳是西北特有的一种野生寄生
植物,多生长于干旱少雨的戈壁、荒漠地带,
锁阳城一带土质疏松多沙,光照充足,空气干爽,很适宜锁阳生长。锁阳寄生于沙漠中最常见的白刺与红柳的根部,在“三九”寒天仍然照常生长,而且生长的土层处不封冻,这里的锁阳个头壮,肉质肥厚,品质上乘,药用价值很高,它在很早就已入药。
明代名医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锁阳出肃州,大补阴气,益精血利大便,润燥养筋,治痿弱。”由于药效奇特,人们把它视作能像千斤锁一样锁住病人浑身的阳气,故而名为“锁阳”。
锁阳同样以它传奇的故事而家喻户晓。
相传成吉思汗征战至敦煌附近,突发恶疾,生命垂危。冬至夜,有仙人托梦唯九头神药可以医治,随营将士奋战21个昼夜,终在锁阳城附近采得九头锁阳一根。食后昏睡三日,醒来后病痛全无。成吉思汗认为锁阳实乃天赐神物。从此,民间一直流传“三九三”的锁阳能治百病,镇宅辟邪,能使人逢凶化吉,当地老百姓在婚嫁、寿诞、节庆时以锁阳为贵重礼物相赠。
其二就是“铃铛刺”。
在锁阳城的西北方生长着七株珍稀植物“铃铛刺”,会结一种像铃铛一样的果实,刮风时会发出像铃铛一样的响声,非常悦耳,当地人还把它比作“红娘”和“爱情果”。因为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相传,来为薛仁贵解围的就是他的儿子薛丁山,而敌军苏宝同有一员女将,也就是石包城的城主樊梨花。他们在此处大战,薛丁山被樊梨花挑下马,马脖上的铃铛掉下来,就长出像铃铛一样植物,也就是铃铛刺。后来,他们相爱后,这也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
其三就是“红柳”。
红柳也被称为戈壁卫士,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锁阳城一共有8种红柳(长穗、短穗、细枝、多枝、密花、刚毛、甘肃、短毛),每一种红柳开花的季节颜色都不同,所以从早春到晚秋都可以看到它艳丽的花簇。
这些色彩斑斓的红柳,也是锁阳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大漠驼铃、古道石窟、丝路艺术、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构成了瓜州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观。
传奇的故事给古城遗址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千百年久经不衰。历史文化遗址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保护遗迹责无旁贷。今天,通过对古城遗址的合理开发,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历史文化传承注入新血液。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实质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
省委书记林铎在有关会议上说,未来一个时期,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个大趋势,离开旅游了文化发展不起来,离开文化了旅游业发展不起来。甘肃完全有可能成为全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高地。林铎指出,甘肃要立足本身优劣势并存、问题与潜力同在的本质,要做策划旅游,必须结合产业,做有卖点的旅游,以此才能带动经济效益,力争成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先行区。
本文来自我心飞扬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1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