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综合报道8月25日,“202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为大阪世博会)”的会徽标志正式亮相,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有人说像“长了眼睛的一串细胞”,有人说像“妖怪的残骸”,但也有人觉得是一件不错艺术作品,遭受非...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综合报道

8月25日,“202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为大阪世博会)”的会徽标志正式亮相,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有人说像“长了眼睛的一串细胞”,有人说像“妖怪的残骸”,但也有人觉得是一件不错艺术作品,遭受非议很正常。

获奖者是来自大阪的一家设计团队,名叫“TEAM INARI”。团队表示设计的灵感来源是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徽标“五瓣樱花”,不规则的一连串“细胞”象征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可能性”,也寓意此次大会将继承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基因”。

202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会徽标志。 expo2025 图

担任此次评审会主席的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称赞该作品“具有大阪快乐幽默的属性,不规则的造型有一种不错的违和感”。

正所谓众口难调,每个人有自己的审美和理解,每一件创作背后也都有创作者自己的思考和故事,那让我们看看过去几届的世博会徽标都有什么故事吧!

2020迪拜世博会——“金指环”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原定于今年下半年举行的“2020迪拜世博会”已宣布推迟于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间举行,但保留了原来的名称和会徽。

乍一看,2020迪拜世博会的会徽看上去也像一个“由无数小细胞组成的细胞团”,但其实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枚在马蒙沙漠(Al Marmoom Desert)萨鲁克·哈迪德遗址(Saruq Al Hadid)出土的金戒指。

2020迪拜世博会会徽 世博会官网 图

据说该金戒指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是迪拜铁器时代遗迹的重大考古发现。然而,比戒指更加传奇的是,该遗址是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Sheikh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乘坐直升飞机经过该地区时亲自发现的,据说当时他从空中俯瞰,注意到了沙丘上不规则的涟漪。

设计灵感来自于一枚在马蒙沙漠萨鲁克·哈迪德遗址出土的金戒指。 萨鲁克·哈迪德博物馆 图

2002年,萨鲁克·哈迪德遗址的挖掘工作开始进行,随后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黄金首饰和手工金属制品。

考古学家们猜测这里曾是阿拉伯半岛的贸易和冶金中心,文物揭示铁器时代(即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500年的阿拉伯文明时期)的社会面貌,也证明了迪拜曾与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和印度河谷等一些伟大的古代文明存在贸易联系。而作为该遗址的重要出土文物,小巧的金指环充分体现了人类如何使用和融化黄金的智慧和科学意识,也恰如其分地诠释了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主题——“联结思想,创造未来(Connecting Minds, Creating the Future)”。

萨鲁克·哈迪德博物馆 萨鲁克·哈迪德博物馆官网 图

现在,这枚金戒指被保存在迪拜萨鲁克·哈迪德博物馆(Saruq Al-Hadid Museum),该博物馆成为了迪拜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向世人展示沙漠中的古老宝藏。

2010年上海世博会——汉字“世”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仍然记忆犹新。上海世博会会徽是通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而产生的。最后,来自江苏盐城的青年设计师邵宏庚设计的“世”字形图案在全球征集的904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被选定为“2010上海世博会”会徽。

2010上海世博会会徽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从轮廓上看,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 但仔细看会发现,“世”是由三个小人组成,像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的样子,象征了家庭的和睦。而从广义上来联想,三个小人也可以是“你、我、他”,代表着全人类,呼应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据邵宏庚在采访中介绍,整个设计过程花了他近半年的时间,十分波折。虽然在设计之初,他就决定用汉字来进行,但使用哪个汉字,他矛盾了很久。首先想到了上海的简称“申”,后来又设计了一个形似“上”字的人的图像,再后来觉得只有一个人太单调了,在绘制了1000多幅图片,修改了无数次之后,“世”字会徽才终于在摸索中诞生了。

中国馆的造型也蕴含着“家”的味道

邵宏庚认为中国的汉字是象形文字,绘声会意,是记录中国历史的一个见证,而只有符号性的文字才有传承意义,所以希望把更多的中国文化特色融会到会徽设计中。另外,他也抓住上海海纳百川、清新而富有动感的特点,用充满生命力的绿色作为会徽的主色调,展现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1970年大阪世博会——五瓣樱花

既然“2025年大阪世博会”会徽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70年同样也在大阪举行的世博会会徽,那就不得不提一提,那一届的“五瓣樱花”设计了。

“1970年大阪世博会”于1970年3月15日至9月13日在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千里丘陵举行,是日本首次主办的世界博览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和协调(Progress and Harmony for Mankind)”。

1970年大阪世博会会徽“五瓣樱花”

会徽的设计灵感就是日本的国花——樱花。五片花瓣代表着五大州,中心的圆点代表日本的“日之丸”,周围的白色地区是发展与进步的空间,整个设计强调了安定、和谐、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期望。

据说,会徽决定前曾发生过一个小插曲,最早被选定的并不是“这朵樱花”而是另一件由日本著名设计师西岛伊三雄创作的作品。西岛伊三雄在设计中也使用了五个圆,只不过在排列上进行了变化。他在左右下方分别设计了两个圆代表了东西方两个世界,寓意不同世界里相互冲突的人类如何握住手掌,顶部一个圆代表了由此产生的下一代和平世界,以此呼应“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的主题。然而,当时的世博会协会会长石坂泰三看到后,认为最上方的圆圈看起来像是日本“日之丸”,批评其会造成日本故意彰显威风,骄傲自大的印象,他认为设计不应该是“只能被知识分子理解的东西,必须具有大众性”。于是,最后选定了大高猛设计的“樱花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世博会的日本馆的设计也模仿了会徽,用五栋建筑组成樱花的形状。

1970年大阪世博会“日本馆”的造型。 资料图

相较那一年的会徽,有几个话题性的事件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由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之塔因为造型前卫,在当时轰动一时,至今仍然保留在万博纪念公园内;美国馆展出了1969年阿波罗计划带回来的月球石头,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大阪城公园内,还埋下了两个时间胶囊,预定在5000年后的6970年开封。另外一个为了确认内装物体的状态,预备在2000年以后每隔100年开封一次。2000年按照原计划进行了第一次开封。

由冈本太郎的设计的太阳之塔因为造型前卫,在当时轰动一时。 资料图

收藏于大阪历史博物馆的“时间胶囊”模型。 资料图

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太空时代

美国是世界上举办世博会次数最多的国家,而西雅图世博也是为数不多同时代实现盈利的世博会。西雅图世的主题是“太空时代的人类(Man in the Space Age)”,因为当时正处美苏冷战的“太空竞赛”阶段,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休斯顿建成了载人航天器中心,开始推进阿波罗计划,博览会主题也从侧面强调了美国并没有“落后”苏联。

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会徽。 世博会官网 图

西雅图世博会的会徽充分体现了“太空”的命题,向右上角延伸的箭头寓意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方向,地球的旁边写着\"21 CENTURY EXPOSITION\"暗示着美国展望21世纪后的生活、社会及科技进步。正如大会所预言,进入21世纪,人类将向火星迈进,征服太空的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据说,这个颇具超现实风格的会徽设计为世博会带去了高达4百万美元的单项收入,西雅图世博会也被称为“二十一世纪世博会”。

美国《生活》杂志对1962年西雅图世博会的专题报道。图中建筑为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太空针塔(Space Needle) 资料图

当时的联邦科学馆,被称为“虚拟的科学大教堂”。 维基百科 图

不过,冷战对西雅图博览会也产生了另外的影响。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原本应参加1962年10月21日的世博会闭幕式。但他以“重感冒”为由缺席了,后来公开宣布他正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科学之星

1958年4月17日至9月1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被认为是世界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盛会。因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次举行的大型国际博览会(距离上一次世界博览会过去了近10年),共有42个国家和10个国际机构参加,吸引4145万人参观。

布鲁塞尔世博会会徽的主体一个不对称的星星图案,五个角代表五大洲,星星里面是布鲁塞尔市政厅,这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兰德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402年,尖塔高约91米,顶端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鲁塞尔城的守护神圣米歇尔的雕像。星星外面的右上角是一个地球,右下方还有数字“58”。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会徽 世博会官网 图

1958年,欧洲六国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总部设在布鲁塞尔,这是欧洲联盟的开始和发端。也许是响应这样的时代背景,这一届的主题叫做“科学主导的文明与人道主义(Science-Oriented Civilization and Humanism),旨在探讨战后科学技术进步的信念以及关于原子能伦理使用的问题。

不过相比较会徽,本届世博会的代表建筑——原子球(Atomium Pavilion)更加引人瞩目。这座建筑物由9个直径18米的铝质大圆球组成,每个圆球代表一个原子,各球之间由26米长,直径3米的空心钢管连接,整个造型的就是一个放大了1650亿倍的α铁的正方体晶体结构。原子球不仅展现了几何艺术之美,也体现着当前时代的主体意识:人类如何和平地利用原子能,如何解决科学技术与人道主义的问题。

原子球(Atomium Pavilion) 维基百科 图

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飞利浦馆在当时相当轰动。 维基百科 图

如今,原子球仍然屹立在海瑟尔公园,成为布鲁塞尔的地标建筑。

1939年纽约世博会——尖角塔和圆球

这一届的世博会的会徽设计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因为在此之前,世博会的会徽更多是宣传海报样式的传统设计,没有统一和标识性的会徽,而在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第一次大胆地使用了简单明了、抽象前卫的几何图形进行创作。

正如这一届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建设明日世界与和平”,会徽的轮廓正是一座“明日之城”,高耸的尖塔和夸张的球体像科幻电影中乌托邦式的未来建筑,而它们正是当时世博会场馆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尖角塔和圆球(Trylon and Perisphere)”的原型。

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会徽

“尖角塔和圆球(Trylon and Perisphere)”是由建筑师Wallace Harrison和J.Andre Fouilhoux设计的两个超现实主义建筑。它们矗立在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草地公园的中心,“Perisphere”是一个直径180英尺的巨大球体,而高186英尺的尖塔“Trylon”位于球体的一侧,两者之间还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自动扶梯所连接。“Perisphere”来自希腊语变形,意为“外围、封闭”,而“Trylon”一词意为“三角塔”。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开幕式上致词,身后站着童子军,这场世博会据说耗资1.6亿美元。 theatlantic.com 图

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尖角塔和圆球(Trylon and Perisphere)”。 theatlantic.com 图

1939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于1939年4月30日至10月31日和1940年5月11日至10月27日在美国纽约市皇后区举行。据了解,这次博览会是纪念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届总统150周年的一部分,也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二昂贵的世界博览会。“尖角塔和圆球”的标志因为个性十足,容易记住,大受欢迎,不少商人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产品上。

1939年,参观者在世博会展馆电力大厅中登上“电动扶梯”。 theatlantic.com 图

人满为患,参观者在观看机器人展示。 theatlantic.com 图

世博会开幕口号是“新黎明”,然而讽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本次大会期间全面打响,许多展品因此受到破坏。1940年10月27日是博览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出席人数最多的一天,有超过55万名参观者。但是第二年的利润远远无法弥补前一年的债务,世博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展馆开始被陆续拆除。据说“尖角塔和圆球”的部分材料被出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用于制造武器。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丁晓

本文来自哥特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11-23
下一篇 11-23

相关推荐

  •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上海世博会的会徽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综合报道8月25日,“2025年日本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为大阪世博会)”的会徽标志正式亮相,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有人说像“长了眼睛的一串细胞”,有人说像“妖怪的残骸”,但也有人觉得是一件不错艺术作品,遭受非

    2022-11-23 21:47:46
    1307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