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结婚可以不送礼物吗(朋友结婚可以不送红包只送礼物吗)

朋友结婚可以不送红包只送礼物吗
朋友结婚不建议不送红包只送礼物,朋友易产生不好的情绪,影响与朋友的关系,送红包可以表现对于朋友的重视。好友结婚红包的金额不能过少,需要在200元以上。亲戚结婚同样需要给红包,可以表达自己的祝福。朋友结婚不建议不送红包只送礼物朋友...

朋友结婚可以不送红包只送礼物吗

朋友结婚不建议不送红包只送礼物,朋友易产生不好的情绪,影响与朋友的关系,送红包可以表现对于朋友的重视。好友结婚红包的金额不能过少,需要在200元以上。亲戚结婚同样需要给红包,可以表达自己的祝福。

朋友结婚不建议不送红包只送礼物

朋友结婚不建议不送红包只送礼物,容易让朋友产生不好的情绪,影响两人的友谊。结婚送红包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好朋友之间,送红包可以表示自己对于朋友的重视,也能使朋友较为开心。

好朋友结婚红包的金额不能较少,最好在200元以上,可以根据当地的习俗和个人的经济状况选择红包的金额。若是朋友结婚不给红包,朋友尽管嘴上不说,但心里较易有不好的想法。

除了朋友结婚要给红包外,亲戚结婚同样需要给红包,一般红包的金额较为统一,同辈份或者关系相似的亲人红包数额一般相同,给红包之前需要与其他参加婚礼的亲人商量金额,这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亲家关系再好,随礼时,要守住这几条规矩

01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人,走进同一个家门,这是最难得的缘分。

作为父母,看着儿女成家立业,应该大力支持,不管儿女找了什么样的对象,遇到什么样的原生家庭,都不要抱怨。

当然,儿女成家之后,你也会多一门亲戚——亲家。

生活在礼仪之邦,随礼的事情少不了。发个红包,送点礼物,表示客套。虽然繁琐了一些,但是人情味更浓了。

那么,亲家之间,应该如何随礼呢?要考虑什么因素呢?

建议你,在搞好关系的同时,守住以下几条随礼的规矩。

02

第一,给儿媳、女婿随礼,拉拢关系。

有道是,亲不亲,一家人。

我们不能把儿媳和女婿当成外人,因此,随礼的时候,常常会这样想,给儿子、女儿是礼金,就等于给儿媳和女儿,没有两样。

也有人认为,给孙辈的礼金,就是等于给了儿子女儿的礼金。

事实上,我们的礼金递到谁手里,就是和谁更亲密一些。如果主动给儿媳和女婿红包,他们会有一种“被宠爱”的喜悦,嘴上不说,心里知道。

我的表嫂在结婚之后,常常收到婆婆(我的舅妈)的红包。

婆婆顺便捎上一句话,说:“我儿子,对钱没有概念,把礼金给你,我更放心。”

表嫂听了,心里乐开了花。而婆婆呢?钱没有多给,但是这份情,给得很到位。

有句话说得好:“家是酝酿爱与幸福的酒坊,是盛满温馨和感动等待品味的酒杯。”

好的家庭关系,需要酝酿,而不是单纯的“钱来钱往”。想办法拉拢儿媳、女婿,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找对了人,进一步降低“内外”的区别。

03

第二,给亲家的亲戚随礼,汇聚人脉。

如果亲家的哥哥姐姐、父母家办喜宴,你会去吗?

如果儿媳的兄弟姐妹过生日,你会去吗?

现实告诉我们,你多半不会去,除非你和亲家本身就是“亲戚”关系。

聪明的人,会主动参与和亲家有紧密关系的红包喜事,虽然因此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但是扩展了人脉。

古人说:“讨老婆看妻舅,买衣裳看衫袖。”

你和亲家的亲戚,其实是一种连带关系。在很多场合,大家都会见面,也可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谁都不知道未来会需要什么样子的帮助,多个亲戚朋友,就多一条路。

一次随礼,算不得什么,但是真正要求人的时候,就会发现,礼金也是一块“敲门砖”。

比方说,你的儿子,有可能去你的女婿的哥哥姐姐办的工厂打工。这就是人脉资源带来的好处。

04

第三,强者向弱者随礼,添加“偏财”。

一个家庭致富的方法有很多种,致富的地方也有很多。但是根据财富的来源,可以分成两种:正财、偏财。

通常来说,正财就是工资、生意收入;偏财就是副业收入、婚姻带来的收入、存款利息、门店租金等。

总有一些人,原本是穷人,但是结婚之后,迅速就崛起了。他依靠婚姻,结交了爱人家的亲人,形成了新的赚钱模式,或者直接从爱人的父母手里,接纳了一大笔钱。

比方说,富人郭台铭在年轻的时候,非常普通,他和第一任妻子林淑如结婚后,妻子想办法借钱给他起家。妻子的阿姨黄秋莲更是鼎力相助。

不难发现,婚姻对一个人的命运,有很大的影响。而最具影响力的是一份“偏财”。

要记住,树倒须人扶,人弱要人护。

不要在自己跌入低谷,才想起谁。而是自己在顶峰的时候,就要主动去帮助谁。

如果你的亲家很穷,你一定不要嫌弃他,而是积极帮助他。等亲家翻身之后,也会成为你的贵人。

借着随礼的机会,给亲家一个大红包,可以解燃眉之急;给儿媳、女婿一个大红包,可以让儿女的家庭,迅速走上致富的路。

05

第四,不计较平时礼物的贵贱,大度从容。

很多人,在随礼的时候,会用一个本子记好,收到的礼物也会记好。别人给了多少,自己就回报多少,如果多给了,显然就吃亏了。

如果你喜欢计较,那么随礼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本来,随礼是图开心的,而因为礼金不对等,导致郁郁寡欢,这是“自讨苦吃”。

《亲密关系》里写道:“但真正的爱又是什么呢,这里有一个标准答案:无条件的爱。”

夫妻之间的爱,是无条件的;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条件的。之外,你还要懂得——爱屋及乌。因为爱着儿女,所以要爱着儿女身边的人。

如果儿女有孝心,逢年过节都会组织双方的父母、兄弟姐妹一起聚餐。作为长辈,你应该摆出幸福的姿态,把送礼物给亲家或者亲家的亲人之类的事情,但是“随喜”,不要对方任何的回报。

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随礼的时候,儿女的夫妻情,更加浓了。他们感受到了父辈的支持。

06

把“亲家”两个字拆开来看,就是“亲密的人,组成了一家人”,也可以是“因为连亲,带来了新的家庭”。

天下之大,遇到亲家,是难得的缘分,应该好好珍惜。虽然难免有过节,但是相对于婚姻大事,家庭事业,又算得了什么呢?

农村有句土话:“不痴不聋不做亲家翁。”

不管哪一种随礼的方式,都要免去“闲话、情绪”,该糊涂就糊涂,该明白就明白。

整体来说:小礼随意,从不计较;大礼助人,吃亏是福。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回老家过年“掏空”年轻人:买礼物花费上万,硬着头皮发红包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邹帅

编辑 | 唐亚华

“过年回家要给父母多少红包?”

“大家过年发红包不会心痛吗?”

“发完红包,年终奖和绩效都不剩几个了。”

春节假期已经余额不足,你的钱包还好吗?

在外打拼了一年的年轻人,回老家过春节是又惊又喜。喜的是阖家团圆,母慈子孝,惊的是发了一通红包,仔细一算,至少两万。

年前,深燃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见到不少倾诉苦恼,算不明白“春节账”的年轻人。

他们有的刚刚参加工作,不知道何为“反哺规则”,给爸妈多少红包合适,需不需要给其他长辈意思意思?还有的人刚刚经历了裁员大潮,自己的工作生活一团糟,但不想让爸妈失望,要硬着头皮发红包。也有人新婚燕尔,本就承担着车贷、房贷,还要负担双倍的人情开销。

年轻人的苦恼大多来源于家乡的习俗,还有一些不必要的“道德绑架”。有人表示,本该是开开心心回家过年,结果一想到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甚至是年终奖,颇感压力。

年即将过完,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哭诉“过年花钱如流水”。一位网友算了算这个春节的账:过年补贴家里5000元、包红包7000元、给爸妈买礼物2000元、应对突发情况3000元,“假期剩两天,余额剩200。”该花、不该花的钱,最后还是得花。

百节年为首,图吉利、讨彩头无可厚非。不过,礼物也好,红包也罢,都是在春节表达爱意的工具,不该成为枷锁。

过个年,“几万元没了”

深燃和多位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交流,总结出回老家过年的几大开销:孝敬父母、走亲访友、人情来往、买年货、压岁钱。

对于刚刚结婚三年的杨霄来说,她和爱人要承担的过年开销又多又杂,还是双倍。“我每年过年要给爸妈买全套新衣服、置办年货。”杨霄算了算,加上给爸妈一人1000元到2000元的红包,和给亲戚小孩的压岁钱,花费肯定过万了。杨霄爱人那一边,也同样要支出上万元。

压岁钱,是杨霄和爱人最为头疼的环节。杨霄向深燃总结,给压岁钱分为主动和被动两部分。“主动的,是给我们俩各自家中最亲的小孩,分别有3、4个小孩要给,加起来有4000块钱。”她表示,主动给的压岁钱,加上给父母的钱,本就在家庭支出的预算内。

被动的压岁钱,则给杨霄和爱人带来了不少压力。“回老家经常会有不是很熟的、甚至都叫不出称呼的亲戚也来拜年,一人带几个小孩,对于刚结婚的小两口来说,不给压岁钱又说不过去。”杨霄还记得刚结婚的那一年,爱人作为新女婿上门,“来了10多个小孩,寒暄一小时,花出去2000块钱。”

图源 / Pexels

杨霄坦言,从经济上讲,回老家过春节并不是一件完全舒压的事情。“过年前我们要早早留出预算资金,比如每年固定拿出两万元是给过年花的,此外还有一些机动资金,预防突发状况。”

不过,她和爱人已经连续两年就地过年了。一定程度上,就地过年减轻了两个人的经济负担,“起码一些被动的面子钱不用花了,但即便如此,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也要支出一个月的工资。”

据多家机构联合发布的《2022年轻人过年新趋势洞察》显示,年轻人正在接过新春年货采买权,将近4成的年货外卖由95后下单。

这显然不足为奇。年轻人逐渐挑起家庭收入的大梁,年货采买、人情来往等支出压力自然会落到年轻人身上。“花钱的总是年轻人,我们小时候,忙着置办年货的父母也是年轻人。”26岁的陈谦很理解自己为什么过个年钱包就被掏空了。

2021年是陈谦在杭州工作的第三年,今年春节她突然有了“应该以成年人的身份送礼”的意识。

“给初中待我很好的班主任买了冲牙器、年货礼盒,800元;同学家刚生了小孩,买了695元的礼物,给一起跳舞的朋友买了按摩仪,490元。还有爸妈、家里老人、亲戚买了一堆礼物,还给家里买了年货,算下来又要大几千。”

她无奈地表示,由于自己没有对过年的开销留下预算,这一通下来,远远超过她的承受范围。

不少年轻人还感受到,现在送礼物越来越卷了。陈谦表示,自己给初中班主任送了冲牙器,是因为对方是当地德高望重的教师,“过年给她送花、水果的大有人在,礼物要显出特别。”

比起以前提着露露、烟酒上门的年代,如今新消费品牌大量涌入年轻人的送礼清单里。冲牙器、电动牙刷、无痕内衣、盲盒等等,一样比一样贵,追求“新意”和“特别”的年轻人,在价格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如果回老家,比留在一二线城市过年成本还要高,陈谦总结,因为到处都有加不完的人情钱,年底赶上自己的生日,有个朋友在老家开了个甜点工作室,她就订了一份蛋糕。“提前去聊了聊天,顺便吃了几块小点心,就在蛋糕钱上加了100多块钱,凑了300元整。在一线城市买同样大小的蛋糕,200块钱也下来了。”

小城人情多,小时候觉得大人抹不开面子送礼、发红包很可笑,现在落在自己身上,却也是难以放下人情的重量。

陈谦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不过她看了看自己的余额后告诉深燃:“得亏年前就发工资了,要不然就负债行走了。”

掏空钱包,也掏空“脑细胞”

过个年,花钱如流水。但无论如何,送礼、发红包,是中国人在春节难以逃避的话题。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礼物经济产业研究与用户消费行为分析报告》中说,中国超过7成礼物经济用户都认为应该每年至少给父母、岳父母、孩子及祖父母送一次及以上的礼物,认为对于家人的情感需要通过礼物来表达。而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类节日往往是送礼的高峰期。

年轻人在掏空钱包之前,先挖空了心思。临近年关,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表示为回老家发红包和送礼物而苦恼。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窦东徽解释道,很多年轻人的困惑,归根结底是三个问题:第一是给多少,第二是怎么给,第三是怎样让这种馈赠实现效果最大化、避免“好心办坏事”。

深燃在社交平台上观察到,很多初入社会或者工作有所变动的年轻人都在纠结给父母的红包应该塞多少钱。网友丽莎刚刚毕业,工作半年,她发帖表示,自己工资很低,但答应了妈妈今年过年要给外婆发1000元的红包。“我在想要不要给爸妈也各1000元,但是都给完我就没钱了。”

这不只是丽莎一个人的苦恼,评论区很多网友劝她不要逞强,“第一年工作给爸妈发红包,爸妈会很开心,是一个仪式感,但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图源 / 视觉中国

陈谦也面临过同样的焦虑。“我也在网上找了很多帖子,看大家都给父母多少红包。参考了几个同在一二线城市工作、老家经济水平也跟我家差不多的网友,他们给父母的红包,基本上没有下1000块钱的。”

她说,不仅如此,她还翻找了和父母的聊天记录,看以往父母嫌她买什么东西比较贵,由此推测出父母的心理预期。最后她得出结论:给父母的红包,在月薪的十分之一以上,比较保险。

让陈谦如此纠结的还有一点原因。“我有个同学,从工作开始每年过年都给家里1万块钱。她是家里的长女,下面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去年她因为报了培训班,经济状况也不太好,没给这个钱,结果爸妈还打电话过来问了,还说弟弟都知道给爸妈3000块钱,你怎么不给呢?”她听了这件事,觉得父母可能会对过年红包有一定期待,因此一定要好好准备。

杨霄面临的纠结更多。因为要给很多亲戚家的小孩压岁钱,“这个红包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她解释,到了亲戚家的小孩来拜年这一步的时候,往往她和爱人已经花出去2万块钱了,“10个小孩,我们给每个小孩100块钱,在亲戚眼里就是抠门。”杨霄回忆,亲戚看到小孩的红包里只有100元的时候,“那个气氛真的很微妙。”

除了给红包,送礼物也让不少年轻人头疼不已。尤其是送给爸妈的礼物,要么嫌贵,要么嫌没用,很多人绞尽脑汁,琢磨怎样送礼才能送到爸妈心坎里。“我给妈妈送过风很大的口服保健品,还有手表、按摩仪、智能音箱等等,我自己觉得很实用。但是我妈认为,保健品想不起来喝,浪费;手表不好看,不戴;按摩仪不会用,闲置;智能音箱不好用,吃灰。”通过和爸妈的几场battle,90后林妍已经养成了“金刚不坏之躯”。

梦洁也是刚刚工作的95后,她在送礼物上的纠结在于,如何能送给爸妈同等价值,又同样有用的礼物。“但是送不同的东西,就很难把价格拉平,以前送过衣服,男装女装的价格都不一样,哪个便宜我还得贴点别的小东西。”

掏空钱包,也掏空“脑细胞”。“这可能就是长大的滋味吧。”陈谦叹了口气。

寻找解法

“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强调亲情,年轻人通过现金或礼物的馈赠表达对父母思念和感恩,本身是一种良善的亲社会行为(人自愿对他人好,对人本身无明显好处但符合社会希望)的动机的体现。这种馈赠的数量、形式和效果,与包括个体收入、父母经济状况、亲子关系质量、当地习俗、社会期望等在内的诸多因素有关。”窦东徽向深燃分析。

网友对于过年掏空钱包的吐槽,一大部分来自于以习俗、习惯、“图个吉利”之名的“道德绑架”。

杨霄和爱人深受其害。她感觉很多时候都是花钱维持面子,“因为老家的亲戚会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一种特有的光环,觉得你有体面的工作,就应该拿出钱孝敬长辈、亲戚,甚至是帮过你的长辈。”杨霄希望过年回家是发自内心地给至亲买礼物,而不是被这种风气绑架。

重压之下的年轻人,开始反抗。社交平台上,年轻人倾诉苦恼的帖子下,常有很多网友结成一派,给发帖人支招:“脸皮厚一点”、“量力而行”、“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窦东徽从心理学的角度肯定了这一点。他认为,任何经济行为,都应遵循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准则,亲情馈赠也不例外。“不要盲目进行社会比较、为满足某些外部世俗的期望给自己增加过大的经济压力。”

90后圆圆在北京工作多年,她每年过年固定给爸妈2000元红包,再给爸妈置办些衣物、生活用品。圆圆向深燃表示,自己从未因为这些事而烦恼过,她的秘诀在于“不给爸妈太高的期待”。圆圆解释,爸妈其实不看重钱,过年送红包和礼物只是讨个彩头,表达孝心,如果刚刚工作就拿出一大笔钱给父母,“假如哪一年失业了,该怎么应对父母的期待呢?”

图源 / Pexels

多位年轻人告诉深燃,老家亲戚之间也有很不好的攀比之风,比如今天我儿子给我买了件衣服,明天她女儿给她发了大红包。比来比去,送礼物还要考虑到爸妈的面子。

窦东徽提醒纠结中的年轻人,要重视“情感账户”而非“经济账户”。他解释,亲情馈赠应该归为“情感账户”而非“经济账户”。情感账户不计较钱的数量,不能拿来比较,因为每一份情感都是独特的,而“经济账户”只强调钱的数值,容易和他人比较。“所以无论是子女还是父母,都应该把馈赠看作是情感的表达,即‘心意’。”

林妍也总结出一条送礼“万金油”,就是心意为重。“我有一次给妈妈买围巾,我就说我是特地选了好几家挑的,买了个贵一点的,这个料子很好,知道你冬天会咳嗽,这个围巾可以挡风……”总之,一定要声情并茂、理由充分、阐明价格、写贺卡。

写贺卡,是林妍的独门绝技。她每逢节日、生日都会给妈妈手写贺卡,说出平时不好意思说的心里话。“我妈把我送的贺卡专门用盒子保存了起来,偶尔还拿出来一一回味。”通过这点,林妍觉得,送礼物比发红包更有诚意,“因为礼物是父母会放在身边的,属于一个维系情感的工具,也可以当作聊天时的谈资,聊聊好不好用、怎么用,但是红包发了就没下文了。”

上述艾媒咨询的报告中也显示,中国礼物经济用户给家人赠送礼物时关注最多的还是产品的实际效果,占比75.1%。窦东徽认为,送钱还是送礼,应因人因需而异。“一般来说,如果父母有稳定收入和保障,可能送一些实用贴心的礼物比较合适,如果父母有一定的经济困难,送钱可能有更大的使用灵活性。”

说个吉祥话,讨个好彩头,不仅仅要靠鼓鼓的红包和体面的礼物来表达。辛勤工作了一年的游子,也不必逞强争一时的面子,“新意”不如“心意”,“体面”不如“体贴”。

窦东徽也提醒道,可以将馈赠父母变成长期、多点的行为,不必集中在过年。“平时给父母购买一些礼物或补贴一些家用,给父母形成多重受益的心理账户,有助于产生更高的满意度,也更有利于亲情的维系和巩固。”

*题图来源于《欢乐颂》。应受访者要求,杨霄、陈谦、梦洁、圆圆、丽莎、林妍为化名。

本文来自扶云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8/1833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1-21
下一篇 01-21

相关推荐

  • 朋友结婚可以不送礼物吗(朋友结婚可以不送红包只送礼物吗)

    朋友结婚可以不送红包只送礼物吗
    朋友结婚不建议不送红包只送礼物,朋友易产生不好的情绪,影响与朋友的关系,送红包可以表现对于朋友的重视。好友结婚红包的金额不能过少,需要在200元以上。亲戚结婚同样需要给红包,可以表达自己的祝福。朋友结婚不建议不送红包只送礼物朋友

    2023-01-21 03:14:01
    1128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