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结婚可以穿绿色的衣服吗
朋友结婚不建议穿绿色的衣服,尤其是婚礼的主要颜色为红色,或者婚礼为中式婚礼时,穿绿色的衣服会和现场的氛围格格不入。参加盆友婚礼时建议穿着正式的服饰,女士可以穿浅色连衣裙,男士建议穿着浅色衬衫或者西装。
朋友结婚不建议穿绿色的衣服
朋友结婚不建议穿绿色的衣服,尤其是婚礼的主基调为红色或者婚礼的形式为传统中式婚礼时,穿着绿色的服饰会形成红配绿的难看搭配,也与婚礼的基调不搭。非要穿绿色可以选择浅绿,稍显清新。
结婚穿绿色有寓意女方出轨的意思,新郎较为忌讳,因此朋友结婚时最好不要穿着绿颜色的服饰。男士可以穿着休闲的浅色衬衫或者西装,女士参加婚礼可以穿粉色、水蓝色等颜色清洗的连衣裙,较为美观。
结婚时除了不建议穿绿色的服饰外,还不建议穿黑色或者白色的服饰,黑色和白色都有不吉利的说法,是中式婚礼上较为忌讳的服饰颜色。穿着衣服时不要和新人的款式相近或相同,否则易喧宾夺主。
从三大婚服主流色看各个地域的婚服美学
友友们,氧叔前几天在网上刷到这套巴基斯坦新娘的礼服。
黑金色的新娘礼服本来在现代中国人的认知之外。
但是放在视频中这种异国面孔上,却带来了说不出的贵气和神秘,看起来格外和谐。
有一种手上随便一件珠宝就值7位数的感觉
叔还在评论区发现一个很有趣的观察:
新娘礼服是配人种的,白纱配白人最好看,红嫁衣在黄种人身上最夺目,黑金在中东浓厚的五官下最有贵气氛围。
但其实,所有地域的传统礼服颜色,最初都不是为了符合人种肤色审美配色而定的。
在结婚这件人生大事上,它们背后蕴含更多的是社会信仰、文化风俗,甚至女性地位。
三大婚服主流色
叔带大家从这几个角度盘一盘各个地域的婚服美学。
01
欧洲的白色婚纱:权利与地位
1927年的12月1日,宋美龄女士在大婚时穿了一身洁白的西式婚纱,手捧康乃馨,从此中式现代婚礼不再以传统服饰为主,而是将婚纱作为大婚时的新娘礼服。
西方的白纱并不是如我国的凤冠霞帔一般,属于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服饰。
中世纪时的欧洲没有给新娘结婚的礼服规定颜色。
不过因为彼时的衣物染料属于稀有物资,颜色鲜艳的外衣是尊贵的象征,所以富裕一些的家庭会在大婚时穿上鲜艳的红色、绿色。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开始以红色为尊,所以那时的贵族婚纱甚至经常以红色为主。
阿佳妮在《玛戈皇后》里身着一套大红色婚服,有巨大的下摆和珠宝冠,搭配蕾丝领子,与中式的凤冠霞帔还有点点相近。
看来对于炫富这件事,人类的审美还是很容易趋同的。
不过高加索人种的深邃五官+白肤色,搭配红色婚服会显得格外肃穆,不咋喜庆。
这种审美一直维持到了19世纪,终于因为欧洲对古希腊风格的崇尚,产生了一个由红到白的转变。
184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结婚典礼上穿了一身奶油白色绸缎礼服,头戴象征繁殖能力的花环,圣洁的模样活像个古希腊女神。
圣洁的白色,彼时也代表着新婚女性的贞洁
由此,白纱成为了风潮。
因为白色礼服在彼时需要人力打理,早期只有贵族小姐们才有能力穿着,所以婚纱的颜色再次与地位和阶级画上了等号。
欧洲平民结婚时对白色婚纱的向往,更像是对阶级的向往和模仿。
虽说,以白色婚服为主要审美的地域在欧洲,但亚洲中有一个国家同样崇尚白色婚服,那就是日本的白无垢。
白无垢是和服的一种,穿在新娘身上是从内到外、从头到脚的白色。
长在现代中国人婚礼审美的盲区上
日本本身受西方影响,以白色为尊,曾经他们在重大场合时(比如武士切腹)一定会穿着白无垢,但演变到现代,比较常发生的重大场合也就是婚礼。
而白无垢的洁白,放在新婚妻子身上还有另一层可怕的意味:
女性要恪守贞洁、做好对夫家死心塌地、随时牺牲的准备,如同这身白色一样,可以放弃自我,“染上你的颜色”。
02
中国的红色婚服:阴阳调和之美
现在的中国年青一代对中式传统婚服更加追求。
我记得近几年身边的朋友结婚时,都喜欢穿秀禾服。
因《橘子红了》得名
秀禾服的形制是清末民初的样式,在此基础上改良出的中式婚服款式会相对简单,行走方便。
并且大红绣金的配色一贯符合中式大喜的“重工”颜色审美,所以才得以流行。
韩庚卢靖姗结婚时的礼服出自郭培之手
但其实,真正的中式传统婚服却不只有我们认为的大红色。
我们的祖先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讲究,他们对重大场合中颜色代表的含义比颜色本身更加重视。
古代的礼服制度大多从周朝延续下来,而从周代一直到隋,皇后的大婚服饰一直是玄色为主,名为袆衣。
《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襢衣、褖衣”。
其中,袆衣的玄色虽然是一种黑色系,但并不是浅薄的黑。
这种美学色号由天象而定,当时帝后的婚服颜色搭配讲究上玄下纁。
玄,是日出时黑夜与日光的交界,是黑里透着红,代表着阳气的开始;
纁是日落时的赤中有黄,意味着阳气的结束,阴的开始。
玄纁相接,阴阳调和,也就寓意着在祭祀、大婚这样重大的场合,古人以天地为敬、希望万事顺意。
婚礼在中国古人心中是一件天大的事,所以皇帝会允许普通百姓在大婚这一天也用帝后的婚服颜色搭配。
所以一开始,黑红色系才是中式礼服的主流色。
那我们是如何从黑红搭配,变成纯粹的红的呢?
这其中有一个取舍的过程。
唐朝盛世,奢华的唐文化引领潮流,衣物色彩变得繁多明亮,红绿色系开始变成了彰显繁荣、喜气的婚服主流颜色。
宋代尚简,皇后的袆衣又逐渐变成了青与朱的搭配。
直到明代开始,红色终于被单独保留了下来。
朱元璋大力推崇“朱”色,从皇宫到民间都开始了以代表着阳气正盛的红色为喜色、正色。
历经多个朝代的转变,从此中式婚服美学正式开始了红色调审美。
ps:其实晋代古人还尝试过白色婚服,三个国际婚服主流色都被古人试了个遍,最后才留下了最符合民族文化审美的红色。
03
南亚、东南亚的重工婚服:文化宣扬
除欧洲的白色婚纱,与中国的红色礼服外,其实很少还有国家有特别标志性的婚服颜色标签。
对于一些南亚、东南亚国家来说,他们的传统婚服样式更像是对国家文化的宣扬和对繁荣的乞求。
对工艺的重视>款式颜色
对于他们来说,在人生中的重大场合,将民族的代表作品与传统手艺放置在婚服上,是比追崇流行和精神高度更重要的事。
巴基斯坦婚礼时装周,最瞩目的是婚服上的手工艺刺绣
泰国婚服,多以泰丝半披肩+刺绣为主,颜色选择与丝绸匹配的奶油色系。
泰丝绸是泰国民族服饰的主要材质,泰国诗丽吉王后最爱用华服珠宝搭配泰丝绸材质旗袍,她的婚服也选用了泰国丝绸,大力推动了泰国丝绸业。
印度的婚服则多是传统纱丽服样式,颜色以艳丽的红色、明黄和宝蓝色为主。
每件一定会搭配他们的重工装饰工艺和民族传统手绘。
印度的宗教文化中,红色代表勇气、性和生育。
高种姓新娘一般会私人订制婚服,手工艺人在红色的绸缎沙丽服上印染、刺绣、放置珠宝。
有时候婚服的“高重量”与否,才是印度女性的婚服审美所在。
好了,今天的各国婚服美学叔就跟大家盘到这。
氧叔觉得,每一种颜色、服饰的流行,都一定与社会的文化、历史的深厚与否脱不开干系。
比如正因为我们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才会有足够丰厚的成本去推衍出一种最合适民族的色彩审美。
甚至于,我们的每一个中式色号背后都拥有一个故事,一个信仰,等待我们挖掘,在美学上,这是一定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
《知否》里为什么姑娘们出嫁穿的是绿色嫁衣呢?
在看知否的时候,我们看到明兰和墨兰出嫁的时候都是穿的绿色的嫁衣,而不是我们现在习惯看到的中式婚礼的红色嫁衣,这是为什么呢?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原来《知否》说的是宋朝的故事,宋朝的习惯有事承袭的唐代来的,当时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是穿绿色嫁衣了,唐代的典籍《唐六典》中记载:凡婚嫁花钗礼衣,六品已下妻及女嫁则服之;其钗覆笄而已。其两博鬓任以金、银、杂宝为饰。礼衣则大袖连裳,青质。这里的青质结合我们的传统说法的红男绿女,就不难看出出嫁的嫁衣是绿色了。那《知否》中的姑娘们出嫁穿绿色的嫁衣也就可以解释得通了。红色和绿色在古代都是比较高贵的颜色。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绿色对于女人就是雍容华贵,高贵的象征。所以女子能在出嫁时穿绿色是一件很给家里面子的事情。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出嫁时穿的红色嫁衣,其实是明朝以后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了。
当然我们看到明兰和墨兰在头上的配饰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明兰的头饰明显是要比墨兰的繁杂、华丽许多,这也显示出他们两个出嫁的夫家地位的高低。
再看她们两个手里都拿了扇子遮住自己的脸,这又是什么呢?其实这个扇子呢叫“却扇”它的作用也是给新娘用来遮羞的,同时也能起到祈福驱邪的作用,也是在表达古人在祈求子嗣快点到来的愿望。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就真正的能看出剧组的用心,无论是服饰,道具,习惯等等都是研究和顺应了当时宋代的风俗。
本文来自叶璃溪i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8/1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