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回复别人带表情包(微信回复别人带上原话怎么弄)

微信回复别人带上原话怎么弄
具体操作如下:1、进入微信聊天页面,长按需要“引用”的微信对话。2、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引用”,同时在对话框内填写内容即可“引用”原话并回复。微信回复别人带上原话怎么弄1、进入微信聊天页面,长按需要&ld...

微信回复别人带上原话怎么弄

具体操作如下:1、进入微信聊天页面,长按需要“引用”的微信对话。2、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引用”,同时在对话框内填写内容即可“引用”原话并回复。

微信回复别人带上原话怎么弄


1、进入微信聊天页面,长按需要“引用”的微信对话。

2、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引用”,同时在对话框内填写内容即可“引用”原话并回复。

操作环境

品牌型号:iPhone13

系统版本:ios15.1.1

软件版本:微信8.0.16

如何将用户反馈转化为问题陈述?

编辑导语: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反馈,此时团队人员要如何从用户反馈中提炼出可理解的陈述问题,以便后续产品的迭代优化、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篇文章里,作者就该问题进行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问题陈述,是一个理论上的神奇概念,一个简单的、准确的、毫无偏见的陈述,在理论上能够层层推进,直至核心并用精准的方案打断无关的陈述。

但是如果你曾在一个团队工作过、或者跨团队合作过,你可能会发现你处在一个这样的环境:给你的反馈意见从四面八方而来,你像玩杂耍一样接住它们,处理反馈的各种团体就像是观众一样围观着你,并且他们也没有为你鼓掌,如果你知道我在讲什么的话。

Problem statement:问题陈述,简单地说,就是一群人或一个人所面对的问题。在学术领域,问题陈述一般用来表达研究目的;在教学领域,问题陈述主用于提出数学或其它教学问题。在日常做计划的过程中,问题陈述是将现实存在的问题表述地更加具体化,目的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市场营销运营部门希望你处理评价功能,客服想让你加上一个功能使得每个人用户都可以表达意见,CEO希望尽快看到这个新功能。你打算去哪里找时间写问题陈述?

我已经阅读了无数篇关于如何编写问题陈述的文章,鉴于此,问题陈述多数用“我们该如何”进行描述,“我们该如何…”这样的开头真的理清楚问题的来源了吗?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是何时真正地创建了问题陈述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大量新工具来收集反馈的世界。但是,这些工具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给我们使用的呢?

反馈是如何变成问题陈述的?

2020年,我试图在自己的团队中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了一些进展,目前还在进行中,并且我发现这个进展对如何处理四面八方来的反馈,处理争执很有用。

在我们开始讨论核心内容之前,我想要概述一些其他文章的内容,但这内容可以帮助你们理解我今天的主题,而且如果在后面讲的话,将会很生硬且难以理解。

我认为问题陈述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你有没有产出过看似产生不了任何结论结果的问题陈述?你已经有一堆解决方案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陈述,但是直觉上你仍觉得他们都并不能解决问题。

你可能会遇到难以总结表述问题的情况。用来表述问题的方式有很多,方法的选择会极大地影响后续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假设一个可能的基本场景:

一家公司正在调研他们的用户注册环节的转化情况,发现用户量在注册第三步就显著下降,因此产品团队决定将其定义为问题陈述,但我们该如何写这个问题陈述呢?

将其写成一个商业问题:我们该如何在第三步增加转化率(这是业务方想要从解决方案中得出的)将其写成一个设计问题:我们该如何在第三步减少决策疲劳(这是对设计师的挑战)将其写成一个用户问题陈述:我们该如何让用户更快地体验产品(这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

思考一下你在团队内部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并从这些角度考虑它们。让我们先把它搁置一下,我们稍后再进行讨论。

为了陈述残酷的现实,对双钻模型的轻微调整

你应该对用来解决问题的双钻模型方法很熟悉。该方法(在1996年由美籍匈牙利语言学家Béla H. Bánáthy提出),由尼尔森(Jacob Nielson)在用户体验领域推广。所有的不同领域都遵循这一方法,这个方法最适合每种独特的业务类型(如B2B——对公商务模式,B2C——对个人客户商务模式等)。

双钻模型示意图

通过发散和收拢来发现问题;在通过发散和收拢来得出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简洁且优雅的设计过程。

但这个模型经常有一个点困扰着我。第一个钻石的开始,几乎暗示着问题从单一的源头产生,即某种用户洞察源头。

但是在实际工作里,你知道的,我之前讲的问题反馈在用户洞察之前就有了。所以让我们把这个模型调整一下,轻微地打开它的开头处,让它从一个灭火器变成一个漏斗形状。

修正后的双钻模型图

让我们把第一部分修正后的“问题漏斗”模型分解为三个操作步骤。

我们从尽可能多的来源收集尽可能多的问题。我们将收集到的问题反馈分组并筛选,并作出初步问题的陈述草稿。我们将这些问题和业务一一对应并确定问题的优先级。

双钻模型的第一部分分解为三个步骤

在我们继续之前,我想强调这个漏斗模型非常适用于已投放市场的产品进行新的功能迭代。如果你是想找还没上市场的产品的问题,那完全是另一码事,我会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说明这类产品的问题陈述,所以请继续关注。

1. 步骤一:收集

首先,你需要坐下来,并列出你产品得到所有反馈的来源。这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建议你在做的时候喝一杯咖啡。请注意一件事,这些产品反馈的来源并不是显而易见的。

你有客户成功经理吗?你有客服(客户支持)团队吗?客户会像川普一样在 Twitter 上你发送表达他们愤怒的反馈信息吗?

Customer Success Manager:客户成功经理(CSM),指品牌在产品之外向客户提供的全程指导咨询服务的顾问人员;往往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指导客户更好的使用产品、解决产品应用中的问题、提供最新产品升级信息,从而支持产品的最佳化使用。

一旦你有了一个反馈来源清单,你可以在你的日历计划中留出一周一次的时间来检查这些反馈。

当到达这个阶段,你可能会想我该如何收集整理这些反馈?比如,我该使用什么工具,这取决于你和你的团队,但我喜欢尽量让它简单化。

我截图或引用用户原话,并把它们贴在Miro在线白板上(见下图)。

Miro Board:一个提供在线白板的网站,用户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贴在上面进行可视化整理。

例子:白板

我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不同的来源信息。比如,我用便签代表每个用户访谈和研究;同时我用截图来处理用户评论,这样可以看到用户的打星评价。

但实际上,这一步的目标是把所有的信息放到同一个地方以便进行分组。

专业提示:如果你的用户反馈来自你的同事们(比如客服),请预定每周签到提醒,并请他们把每周收到的任何反馈以截图的形式保存并发送给你。(你可能需要请同事们吃点心,但是,这只是很小的代价)

2. 步骤二:分组筛选

在收集了大量的反馈之后,我们需要开始对它们进行分组,但是,并不是所有反馈都是一样重要的,所以请记住先筛选。

筛选前需要确保每个反馈都满足以下四种属性:

单独的:确保一条反馈来自一个用户,而不是多个用户。多样化的:确保反馈不是来自同一个用户在多个平台上的同一投稿。无偏见的:确保反馈不受内部意见的影响,尽量确保它代表了用户。可阅读的:保证可以即使脱离环境也能够被理解,这有助于分组。

例子:如何改进你的用户反馈陈述

现在是时候对反馈进行分组了。

首先将类似主题的反馈放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简短的描述。不要把它们写成问题陈述,请记住将这些分组保持开放,以便进行改变。

例子:反馈分组

如果一条反馈不适用于任何已有的分组,请不要删除它或硬把它放到某个组。保持这条反馈未分组的状态,因为随着更多的反馈出现,你可能会改变你的想法。

3. 步骤三:配对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提到了不同类型的问题陈述——商业问题、设计问题和用户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其存在的地方,但是任何问题陈述都需要在一开始当成一个用户问题来写。

在这里你可以关注无数篇关于如何写出好的问题陈述的文章。

这里有一个在Trello上的例子:

在Trello上写的用户问题

好,干得不错!我们现在有了问题陈述!但我们还没有完成,我们缺失了这一部分内容:

如果没有相应的业务问题,用户问题将无法被进行优先级排序。

让我来解释一下。

如果你尝试基于路线图来对用户问题进行优先级排序,你最终可能会以非常昂贵的方式实现功能。

roadmap:路线图。指一种战略计划,它定义了目标或预期结果,并包括实现该目标所需的主要步骤或里程碑。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在用户注册环节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获得了大量的反馈,但是你的用户留存率也被打破了,所以你修复了用户注册环节的问题并获取了更多用户。但是当用户在你的产品中离开时,你失去了(获取到的)所有的用户。这是多么昂贵的修复啊。

所以,让我们把每个问题陈述和业务问题一一关联起来。

4. 业务问题

业务问题应该在长期的OKR管理,V2MOM管理或者季度考核管理中进行设置,这具体取决于公司的结构,但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它们以考核指标的方式展示,例如每日活跃用户增加 10%,降低客服处理数量等。

OKR:指目标与关键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V2MOM:公司管理模型,代表愿景(Vision),价值(Values),方法(Methods),障碍(Obstacles),衡量标准(Measures)的组合。也是一种意识的练习,它最终的结果是聚焦和对齐。此外,它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将全员的能量集中在期望的结果上,由此来消除变革时代所带来的焦虑。

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如何设置指标驱动产品目标的话,你可以阅读我的另一文章。

以用户为中心并不意味着你只解决用户问题,而是意味着你解决的每个业务问题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用户问题。

当你将它们就像这样关联起来(见下截图),用户问题变得更容易管理。更重要的是,这样能更容易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并关联对应的客服反馈工单。

用户问题有对应的业务问题

我讲完了。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那些一直致力于关注并解决用户问题的人。如果你有任何建议或者反馈,请留下你的评论,无论如何祝你工作愉快!

本文翻译已获得作者的正式授权(授权截图如下)

原文作者:Zandre Coetzer

原文地址:https://uxdesign.cc/how-to-funnel-user-feedback-into-problem-statements-c3b940e2cecc

译者:陈羽姿;编辑:李莉好;微信公众号:TCC翻译情报局(ID:TCC-design);连接知识,了解全球精选设计干货

本文由@TCC翻译情报局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拆解微信,拆解的是生活岁月……

John一直在拆解产品,拆解产品永远能让产品经理保持【产品感】和【产品思维】。

其中,John觉得【产品感】主要是:

面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多去体验和尝试,依据不同的角色“沉迷”, 你会感受到不同细节,不同的产品的优点和缺点。透过现象,看产品底层结构。体验产品、整理逻辑和梳理流程,以便更好的能看到关键点,往往比盲目的去看内容更加重要建立思考框架并不断丰富。John认为必须先挑选适合自己的思考框架,并不断修改和添加思考的维度和思考的细节。

而【产品思维】主要是这五种思维模型:

产品经理思维:按照产品工作流去拆解产品能让自己更加深入的去剖析主体和洞察细节;用户思维:往往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用户的视角就能抓住产品解决的痛点和刚需;逻辑思维:面对产品,用不同的视角也可以更好的去思考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视觉思维:整体界面的体验、初始感觉就决定了产品的用户群;开发思维:按照流程的走向从开始到结束去体验,往往会起到“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效果。

那么【产品感】和【产品思维】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去拆解产品。今天John想以微信为例,按照版本一起来拆解微信。

截止到今天(9月19号),微信已经上线了3163天了。迭代的功能已经快数不清了。按照上线的版本节点来看,以社交作为一个主核心,按照社交基础模块、熟人社交模块、陌生人社交模块、线下社交模块、UGC模块和商业化六大模块,整理出了下面的模块图,看看每个功能板块是否还熟悉:

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保证了微信这个庞然大物。每推出一个整数版本号都意味着重大更新,所修改变化的功能也代表着国内移动社交产品迭代的方向。也造就了这个DAU过10亿的国民级生态产品。

当然John也不会从商业模式上断然去对微信做分析,没有这个战略观,也不会去评判,只是通过重大的节点一起来聊聊而已。

一、微信MVP时代

微信的1.X时代是产品生命周期的种子期。也是属于微信的冷启动,种子用户之间的互通,是专注在熟人社交的。

张小龙在微信之夜演讲原话是:“我们当时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一个新的产品没有获得一个自然的增长曲线,我们就不应该去推广它,所以在前5个月里面,我们基本上没有自己去推广它,我们只是想看微信这样一个产品对于用户有没有构成吸引力?用户是否愿意自发传播它,如果用户不愿意,我们怎么样去推广它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可以一个个版本来拆分:(所有的示例图是以微信官方iPhone版本为主)

1.微信1.0 for iPhone(测试版)——发布于2011.01.21

主要的功能模块只有两个:好友列表和设置。不知道有没有看到最后一句话:“为了保护您的隐私,微信不会自动扫描和上传您的通讯录,并且不透露信息是否已读,降低收信压力”。所以微信最开始并没有打算做你的好友是否已读,在后面的版本中,经常会有朋友反馈,微信为什么不加已读功能,在1.0就已经告知你了。

在第一个版本就已经做了图片+文字的社交最基础的功能,然而对比于QQ呢?QQ在2004年就有了图片的功能,所以当时版本发布,用户的吐槽也情有可原。

2.微信1.1 for iPhone(测试版)——发布于2011.03.10

在1.0后一个半月,1.1版本的发布,就逐渐开放了包含和腾讯微博打通、修改备注、搜索好友、识别链接及打开等功能。其中你会发现腾讯微博在2011年2月5日注册用户突破一亿大关。本质上也是微信做的第一次导流服务,借助腾讯微博做的第一次启动。模块相比于1.0并没有做增加。

3.微信1.2 for iPhone(测试版)——发布于2011.03.21

相比于10天前1.1的版本,微信在1.2的版本中,新增了群聊天功能、工作邮箱互通(依托邮箱找同事)和黑名单功能。1.1的版本互动功能只是针对于腾讯微博的信息互通,1.2解决了工作中的同事互通。同时就是最早同事群搭建。大胆猜想,微信最早定位为企业工具?后面一一看版本计划。(怎么感觉像是一个解密的过程?的确,拆解产品包本身就是一个解密的过程)

4.微信1.3 for iPhone(测试版)——发布于2011.04.06

微信1.3版本的更新,拆分了四个模块,微信聊天模块、通讯录模块(微信好友、腾讯微博好友和同事)、推荐好友(基于邮箱、QQ好友和腾讯微博好友)和微信的第一次邀请制(邀请QQ好友、邮箱好友、腾讯微博和手机联系人)。

从这个版本上来看,邀请制是用户主动去操作的,且仅仅是基于用户的便捷性,并没有主动去获取通讯录。

总结一下:1.X迭代了四个版本,John叫做微信MVP化,秉承着能够用户自主传播和满足社交最基础的功能——可用性。这个阶段的微信,每隔一个多月更新一个版本,它在社交上的基本功能继续增加,并不断通过腾讯的其他产品拉新。微信 1.0 版本共有 400 万用户。

接下来微信就开始做大事了……

二、微信友好化

微信的2.X时代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在1.X完成微信种子用户拉新,完成了冷启动。在成长期第一个阶段——友好化,全面开放注册形式、和QQ互通、视频、语音以及(轻游戏互动——陌生人社交)来了,咱一个个版本来看看:

1.微信2.0 for iPhone(语音版)——发布于2011.05.10

微信2.0,官方定位为语音版。语音的功能上线后,对于1.X的版本是质的上升,方便更轻快便捷实时的互动。虽然还更新了图片的美化和QQ邮箱提醒功能,无疑语音功能是最亮眼的。虽然远不及同时期的米聊和QQ,但是针对于John现在回头看,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产品才是最关键的。

张小龙在微信之夜的第二段原话:“ 我记得从微信2.0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曲线,有了一个增长,虽然它还不是很快增长,但是它是自然往上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可以去推它了。我们当时特别庆幸做了几个很正确的决定,第一我们没有批量导入某一批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动一个一个挑选。第二,在一个产品还没有被验证只能够产生自然增长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推广它,把这两个事情做对,虽然这个时间会花得长一点,但是这样使得它真正开始起飞的时候,它是很健康的。”

2.微信2.1 for iPhone —— 发布于2011.06.08

微信2.1的版本相比于微信2.0版本,增加的是互通能力的无限开放,通过通讯录匹配、QQ好友,可以将微信的内容分享至Qzone、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其他平台。但是最人性化的一点就是:关于隐私设置——允许设置是否将我推荐给QQ好友及“是否允许别人通过QQ号搜索到我。

3.微信2.2 for iPhone —— 发布于2011.06.30

“想不到微信居然在聊天界面做过Banner引导”,你想到了么?微信2.2版本已经彻底的和QQ进行捆绑在一起了,离线消息的互通有无,可想而知,当时腾讯花了多大的力气推广微信,和2018年推微视一样……

在模块层面上,将功能进行插件化,为后面即使微信的功能无限多,但是依然可以通过插件变成简洁版,从这层面上来看,微信团队多么可怕。

4.微信2.5.X for iPhone —— 发布于2011.08.03~09.13

在微信2.2的基础上,微信2.5版本增强了用户体验和拍视频的功能。相比于对讲机(发语音)的功能来说,拍视频无疑变得更加友好,更加移动化,但是接着2.5.1版本就直接推出了“附近的人”,对于微信的拉新留存以及更多的轻游戏画功能提供了一个埋点。

总结一下:2.X迭代了7个版本,比较重要的模块更新包括对讲机、发视频和用户的导入方式。然而更值得关注的功能是「查看附近的人」,这个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人社交功能,让用户开始拥有一个全新的社交模式。

至此,微信已经由早前的 400 万用户上升到 2000 万用户。

三、微信“游戏”化

微信的3.X时代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第二阶段。如果说微信2.X是主体是完成了社交底层的全部搭建和基于“附近的人”(轻游戏)搭建陌生人社交雏形。那么在成长期第二阶段,John想直接叫微信“游戏”化。咱一个个版本来看下:

1.微信 3.0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1.10.01

记得老一辈的大哥哥讲,当时微信3.0的推出,都疯了。每天就是各种摇一摇和漂流瓶。相比于微信2.5.1附近的人来说,摇一摇和漂流瓶场景感更强(漂流瓶也是QQ邮箱用的较多的功能之一)。相比于社交场景来说,游戏体验感看起来更轻松些,然而查看好友图像其实也是现在常用的细节功能之一(微信的朋友说的)。尤其是插件功能的可配置化,就注定微信不会弄的这么重,从3.0开始,后面的很多动作都是防止打扰用户,将权利开放给用户。说句实话,**短信变成聊天宝的一瞬间,就注定它的“死亡”。

2.微信 3.5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1.12.20

在2011年年底,微信首次将二维码开放,按照应用描述上来看,是为了不泄露微信号引用的替代方法。这也造就了后面二维码的盛行(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二维码的历史,有点意思)。而透明表情、emoji表情和自定义表情为后面表情包商店卖了一颗种子,社交的游戏化来了……

总结一下:在微信3.X版本的迭代过程中, 摇一摇和漂流瓶连接了更多的人,那么「服务号」和扫一扫二维码的功能,让微信开始连接内容和商业,以及线下的物理世界。

四、微信平台化

微信的4.X时代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第三阶段。如果说微信2.X是主体是完成了社交底层的全部搭建和基于“附近的人”(轻游戏)搭建陌生人社交雏形。那么在成长期第三阶段,John想直接叫微信平台化。咱一个个版本来看下:

1.微信 4.0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2.04.19

微信4.0明星功能朋友圈 直接将微信从社交工具变成了社交平台。同时针对于微信开放接口,直接从第三方应用可以向好友分享音乐、新闻等内容同时开启国际之旅( 界面支持 7 种语言、 可用 Facebook 账号登陆、 英文版本改名为 WeChat和 支持使用海外手机号码接受验证码进行注册)

2.微信 4.2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2.07.19

三个月后,微信4.2版本上线,可以与朋友视频聊天,朋友圈可以设置权限,也终于可以回复朋友圈照片的评论了。网页端微信也上线了,已经应用在日常工作了。名片的优化,也变成了日常中的,你扫我还是我扫你?(为什么微信不做成上面有自己的二维码,下面有扫一扫?我之前问过朋友,反馈是场景不同,放在一起很怪。我反正也没有理解,或许这就是任性吧……)

3.微信 4.3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2.09.05

在 4.3 版本中,支持解绑 QQ 号和手机号。聊天置顶、语音搜索也出现了,此时的扫一扫可以扫描任何二维码了。

4.微信 4.5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3.02.05

微信4.5 版本推出了公众号,同时还支持实时对讲和多人实时语音聊天,进化了「摇一摇」和新增群二维码,还有位置导航功能。公众号的slogan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基于微信整体的量级,让自媒体有了创作的动力,7年来也造就了无数的自媒体大号,读者也能低成本的实时感受喜怒哀乐。

总结下:在微信4.X版本中,的确看到了微信平台化的发展,从社交工具到社交平台,在不断开放能力的同时,也一点点的把体验做的更友好。从微信2.0到微信4.5中间迭代了18个版本,也经历了1年多的时间,从拉新留存促活到生态能力的开放,的确是我们在做产品时需要去思考的。这就是在这个阶段,90%的产品都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昙花一现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微信就是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想做的,围绕用户做一些内容。至此,微信似乎开始变现了……

五、微信商业化

微信的5.X时代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微信通过庞大体量开始进行商业化布局,包括开放更多的能力给创作者,从线上场景通过支付和线下结合起来,一步步构建自己的商业帝国,所以这个阶段John想叫微信商业化。具体是怎么一步步来做的,咱一个个版本来看下:

1.微信 5.0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3.08.05

微信5.0发布了一系列的功能:微信支付、公众号 / 服务号、2.0版扫一扫,并且直接推出了风靡一时的“打飞机游戏”。其中微信支付和公众号的分类(订阅号和服务号)以及表情包商店就是商业化探索的雏形。其中在接下来的版本中做了付费表情包、2014年春节微信支付以及钱包的功能,就直接开启微信内付费时代。John想问下你当时玩过打飞机吗?

2.微信 5.2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4.01.26

微信钱包和九宫格的匹配,微信支付和表情包商店的连接,方便了用户在微信内直接触达第三方电商产品,实现购买。也是为后面微信支付商业体系的搭建起了探索的开端。

总结一下:微信5.X通过微信支付通道把创作者/自媒体联系的更紧密,把商家与用户也捆绑在一起。线上与线下也相结合,微信公众号开发能力也让无数中小型公司也有了更轻便的获客方式和方法。真实轻便你我他。

六、微信全民化

微信6.X已经从微信5.X的商业布局中更深入用户生活中,因为微信红包来了……所以John把微信6.X称为微信全民化。咱一个个版本来拆拆:

1.微信 6.0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4.09.30

在微信每个大版本发布,总会有一些重大的功能突破,但是微信6.0的确没有太多的亮点,拍摄小视频的确在当时还算是OK,但是微信零钱的密码管理似乎在为后面预告些什么。

2.微信 6.1 for iPhone —— 发布于 2015.01.09

来了,终于来了。其实写到这儿我已经热泪盈眶……让支付宝十几年辛苦布局的心血一夜无存的微信红包来了,当时有多少人在春节发过红包,收过红包。可以说微信红包功能为微信商业化的进度中加了一个强力助推剂。由此而生的微信钱包和九宫格不就直接一一匹配起来了么。无形只用把支付通道进一步打通罢了。或许回头过来看,微信红包的确是微信划时代的功能。假如如果没有红包功能,微信的商业化我相信一定会来,但是起码还要等个一两年。同时微信红包在春节前发布上线也让一部分中老年用户用上了微信。至此6.X就早就了微信的全民化……

其实写到这儿,其它的功能都已经暗淡无色……后面的小程序布局也只是为微信标榜了一个生态系统之名。6.X的版本依次是

6.2.0 版本:二维码收款;长按翻译朋友圈文字;

6.3.5 版本:群内可以视频聊天,群主可以发布群公告,可将群主转让给群内成员;

6.3.29 版本:支持搜索指定公众号的历史文章;

6.5.1 版本:朋友圈中分享 10s 小视频;

6.5.2 版本:发图片前可以先编辑, Apple Watch 可查看消息;

6.5.3 版本:小程序发布;

6.5.4 版本:能直接搜索表情、小说、音乐,可以搜索文章中的内容;

6.5.6 版本:支持只显示 3 天朋友圈;

6.5.19 版本:可生成自己的赞赏码,接受打赏;

6.5.22 版本:屏蔽朋友圈点赞评论,视频新增编辑功能;

6.6.0 版本:收藏里的笔记可保存为图片、分享至朋友圈,已撤回的消息可以再次编辑;

6.6.1 版本:小程序支持小游戏,主界面新增下拉找小程序的任务栏

6.6.7 版本:可把浏览的文章缩小为浮窗;

6.7.0 版本:订阅号文章以卡片式展示,可直接浏览订阅号的消息;

6.7.2 版本:可使用英语和粤语进行语音输入;

6.7.3 版本:可拍一个自己的表情,聊天输入文字时可以长按换行,订阅号信息改版;朋友圈可编辑标签

总结一下:没啥总结的。就是牛逼。之前和朋友经常讨论,一个产品带来的影响并不是靠功能取胜,而是是否契合用户使用的场景和让用户有参与感。

七、微信娱乐化

微信6.0到微信7.0经历了52个月,整整四年。也不用拆解了,你们都比John熟悉,目前最新版本是微信7.0.7,逐渐的已经变成了在轻松中生活,在生活中轻松……

从 1.0 到 7.0,这个应用最核心的聊天功能依然在优化。而围绕这个核心功能,微信已经实现了从通讯工具 – 社交平台 – 移动互联网枢纽 – 移动商业城池的进化。

附在结尾的话:当你短期不使用微信的时候,确实能减轻你的社交压力,若长期不使用微信,可能真的会降低你的生活质量。的确,微信让我们的生活更复杂了,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它们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章来自社区签约作者:John

本文来自初拥在故事结局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5/3827.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12-18
下一篇 12-19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