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是怎么写
篆书中的小篆是比较接近汉字的,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子为垂脚,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且线条粗线保持一致,字体上下以及左右要对称,保持上紧下松的形态。
篆书的写法
篆书中的小篆比较接近汉字,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子为垂脚,两者的比例为3:2;特点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且线条粗线保持一致。
写小篆时还要讲究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这里的对称不仅是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还在于字体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边以及右边对称。
小篆字体上紧下松,大部分的主题部分部分在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是伸缩的垂脚,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笔画则可以耸起,整体有圆润以及遒劲的美感。
篆书的笔顺是这样写的
篆书是当今已脱离使用的一类书体,但仍有不少书友倾心于此。今天,为各位介绍一套篆书的写法,希冀对各位的书写有所帮助。
笔顺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选对工具
首先强调,工具很重要!笔锋勿短,短锋蓄墨少,笔要有一点弹性,否则转笔和藏锋不易,也不要把墨汁兑得很稀,晕墨是绝对不允许的。要尝试用半生熟的宣纸去写,熟宣写铁线篆容易线条呆板。
结构严谨有窍门
铁线篆基本以小篆为本,大篆也可以用铁线篆的方式来表达。结构方面要以流畅对称为主流,近人有参杂方笔者也写出了一定的效果,总之只要美观且不落俗套就可以了。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供初学者参考,在还不能完全把握结构的对称性时,可以将对称结构的关键点事先用铅笔轻轻标在纸上,将重点放在锻炼线条与对称手感上,而后再慢慢去掉辅助点。看上去是奇淫技巧,但这种方法适合初学者分步练习,逐步提高。
接笔很重要
铁线篆不同邓(石如)派篆法,起收接笔处是不允许出现疙瘩的,甚至要求看不出接笔痕迹。留待接笔的地方应稍细与正常笔画这样回头接上来就会很自然,否则两笔重叠易生疙瘩。弧转不能一笔写不完千万别强迫自己,分笔写,是符合规范的,很多高手也这么写。
淡定的"洪荒之力"
写篆书所要付出的能量极大,堪称"洪荒之力",但这种能量的爆发有需要极度的均衡,没有淡定的心态,就不可能写好铁线篆。铁线篆在视觉上要求线条粗细一致,在书写时须全神贯注,把创作的激情融入淡定平和之中。另外补一句,初学站姿临写小篆,磨练功夫,提高线条品质,是好的,但一定程度深入以后,坐着写也没有任何问题,要看篇幅多大。勿迷信"篆隶必须站着写"的理论。
東汉《袁安碑》欣赏
《袁安碑》,中国东汉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立。
袁安碑,原石出土地点不详,1929年在河南偃师县城南辛家村发现,现藏河南省博物馆。碑高1.53米,宽约0.74米。篆书,共10行,满行16字,下截残损,每行各缺 1字,故现存行15字。碑中间有穿,位置较低。碑文内容简单,无赞颂铭辞,仅记袁安一生仕历,与《后汉书·袁安传》记载大致相同。
袁安少学孟氏《易》,永平三年(公元60)二月以孝廉除郎中,自此步入仕途,官至司徒,永元四年三月卒。
碑发现较晚,锋颖如新,书法浑厚古茂,雄朴多姿,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
東漢《袁安碑》 跋
本文来自吹皱一池春水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4/16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