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然,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二重要的香料。
很多人会关心第一是谁,不是花椒,也不是八角,是一人分饰两角的胡椒。
当然,这篇文章不是用来讨论谁是第一香料的,而且想让朋友们全面认识孜然,他可不是只服务于烧烤的。
跟胡椒一样,孜然也是舶来品,原产埃及,跟随人类的迁徙,孜然也一直在流浪,一步步走到中亚,又来到了中国。
来到中国以后,在新疆扎根,因为外形跟茴香籽儿相似,所以他在南疆还有一个中国名字---“小茴香”。
新疆收留了孜然,孜然也反哺了新疆,与当地优质的羊肉碰撞后,创造出了一道风靡全国的美食---羊肉串。
孜然精油浓烈的芳香,碰上丰腴的羊肉油脂,遇到热烈的炭火之后,迸发出让人难以抗拒的香味。
尤其是夏天,烧烤店传出来的炽热浓烈的香味,一次次的刺激着食客的味蕾,一遍遍的掏空了我的腰包。
与其他香料相比,孜然的香味热情张扬,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东方香料的内敛。
与辣椒相比,孜然的香味似乎又温柔了不少,不会让人初识后就产生避之不及的想法。
这种张扬有度的特质,是孜然香能被大多数人欣然接受的原因。
深埋在孜然香气之下的,是人们很难发现的孜然的另一个优点。
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孜然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提鲜的香料。孜然蛋白的含量超过了15%,17种游离氨基酸中,两种呈味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含量最高,这是他提鲜的依赖。
孜然的成功验证了烹饪中两个重要的理论:
自含鲜香的味道,最符合人类的味道价值观。
辛辣不能掩盖其他味道,而是放大了鲜味供食客享用。
说到孜然,不得不提一下他的搭档---辣椒。
辣椒在四川遇上了花椒,合作产出麻辣味型,奠定了川菜的味道基础,并且帮助川菜走向全国。
辣椒到了新疆,偶遇孜然一见如故,把烧烤这项业务迅速扩张。夏天又来了,我得关好门窗,经不起他们二位的诱惑,否则后果就又是肚子变胖,钱包变瘦了。
孜然这么好,家庭大厨们苦于技法的局限,对他没有什么办法。
但专业厨师可不会轻易放过他,开店的时候,因为对孜然的热爱,我花了些功夫,弄出了一道炒出来的烧烤菜。
原材料选卤制后的鸭腿,手撕成条。
配料是尖椒,洋葱和香菜,托起味道的功臣。
为突出孜然香味,调料略微单一,盐,糖,生抽,孜然粉。
撕成条的鸭腿肉,薄薄撒上一点干淀粉。油温五成热,鸭腿肉下去略炸,增香定型。锅留底油,少量洋葱丝炝出香味。孜然粉下入,炸香。鸭腿肉,洋葱丝,尖椒丝下锅。炒出炝辣味以后,加盐,糖,生抽调下味道。翻炒出香气,香菜下去炒香。出锅前,再放一次孜然粉,炒香装盘。第一次孜然粉,增加菜品孜然香气的底蕴。第二次孜然粉,定住孜然香气的基调。
菜品在端到食客面前的时候,孜然香气处在最浓的状态。
成菜的味道,以孜然香味为主,鸭肉油香为辅,过油炸过的鸭肉,增加口感,增加食客咀嚼的体验感,越嚼越香。
这道孜然鸭丝,不说大受欢迎吧,反正自从有了这道菜,店里的啤酒下去的特别快。
和其他香料一样,制粉后的孜然,获得他的香气会更容易一些。
孜然精油的沸点,相比其他香料更低一些,所以获取起来会更容易,但缺点是保护他们会更难。
用于烧烤时,孜然常常以孜然粒的形态出现,因为制粉后,香味很容易在炭火温度的作用下挥发走。
厨师和路过的朋友闻着香,但到了食客嘴里的时候,已经所剩无几了。
为了把更多的孜然香气留给食客,就需要想办法保护住香气。
用孜然粒,不用孜然粉;在食材制熟后,再撒孜然。这两个方法,目前看来最有效。
用做炒菜时,孜然粉更适合一些。
首先,炒比烤温度更低,孜然粉更容易释放香气。
其次,孜然粒用在炒菜时,会影响菜品口感,用粉的话,就能避免这个问题。
再者,用于炒菜时,味道以复合味道为主,孜然粉分成多次下锅,能让味道层次丰富,后劲和回味也能跟的上。
孜然的味道辨识度太高,但本质上与麻和辣的呈味机制不同。
麻与辣是通过山椒素和辣椒素,对人体表皮形成刺激,产生20-70Hz左右的同频震荡,而形成的麻辣感。
这样的刺激不会占用味觉的辨析资源,反而会提高味觉灵敏度,提高对其他味道的感官。
孜然香味,也是以醛类芳香化合物为主,与其他的味道会形成竞争关系。
所以,孜然过量太多的话,会有掩盖其他味道的效果。
例如我们的视觉窗口是固定大小的,如果一个很大的障碍物挡在最前面,后面的东西自然就看不到了。
这样的情况,就决定了孜然在不是以孜然香为主味的菜品中,调味规则是:宁少勿多。
以香味为主,肉类食材为主料,采用煎,炒,炸手法的菜品,孜然都有登场的机会。
孜然因为自身高密度香味因子含量,以及香气高辨识度的两个特征,可以在两个层面帮助菜品构建味道。
填补空白和提供惊喜。
填补味道空白,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味道构建理论。
味道因子在香料和调料中时,是高密度紧凑的。
在温度的作用下被释放出来,味道因子从香料和调料载体中释放到菜品里,随着体积的增大,密度会降低。
换句话说,味道因子的分辨率变低了。如果赶上哪位食客味觉灵敏度比较好,而厨师调味手艺又不到家的话,这道菜就会被打上“难吃”的标签。
而这种情况下,就是具有浓郁香味的香料的最佳用武之地。
虽然味道被冲散,但香料粉中,单独一粒的单兵作战能力依旧很强。
需要他发挥的时候,他能尽可能的把周边味道空白的区域,填充起来。
这其实是香料粉,能有现在如此广泛应用的理论基础。
提供惊喜感,这件事也是涉及到了味觉疲劳的现象。
同一个味道,无论多么好吃,都会经历“初识惊艳,再而平淡,三而平庸”的过程。
就像社会要求我们不断创新一样,味觉也希望获取新鲜感。
在一道菜里,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味道,时不时的蹦出来一下,同样能消除味觉的疲劳感,而孜然就是一大利器。
孜然的使用,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广泛许多,很多卤味,以及熟制的肉制品里,都有孜然的身影。
只不过他所起到的作用不一样,不以孜然香味为主味,但别忘了,孜然还能增鲜。
写文章之前,我特意查了查各大平台上关于“孜然增鲜”的作品信息。
果不出所料,各大美食博主们,都没有关注这件事,几乎找不到任何的文章和视频。
孜然增鲜,藏在香味之下,算是孜然给菜品调味贡献的第二波力量。
前面提到过,孜然香味获取容易,但保留很难。
为什么我还要建议大家多放几次孜然呢?最后放一次留住香味就好了嘛。
前面的孜然,丰富香味层次是他的次要目的,首要的目的用于提鲜。
谷氨酸的钠盐就是赫赫有名的味精,孜然粉在锅里自动就能生成。
香味溜走后,孜然这个老伙计又来了一把老骥伏枥,搞出来个味精给菜品提鲜用了。
这样的员工谁不爱,这样的香料,咱们为啥不用呢。
文章最后,再给大家介绍两位孜然的好朋友,辣椒和洋葱。
他们哥仨,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组合,我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叫“赛烧烤”。
烧烤虽然好吃,但属实有点小贵,偶尔改善下伙食,撸个串儿,喝点小酒儿是很惬意。
但一天三顿小烧烤儿的话,咱普通人的腰包谁受得了呢。
所以呀,“赛烧烤”三人组,才能有发挥的空间。
孜然遇上辣椒,可没规定一定得是干辣椒,尖椒也行。
洋葱炝辣味背后,藏着植物清新的甘甜。
用他们三人做菜,一样吃出烧烤味儿,也特别费啤酒。
就这个搭配,把前面那道菜里的鸭腿替换下。
换成羊肉,土豆,模糊,里脊肉,排骨都可以。
不信的话,今儿晚上就试试?
对了,别忘了点个关注,拿不准的话,评论区问我。
本文来自不要说穿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4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