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是谁发明创造的-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由许多数学家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算所得出来的结果。首先推算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利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后来的祖冲之也进一步的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圆周率不是某个人...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由许多数学家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算所得出来的结果。首先推算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利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后来的祖冲之也进一步的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

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

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由许多数学家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算所得出来的结果。所以,圆周率的发明者并没有确切的答案。

首先使用科学方法推算圆周率数值的人,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在《圆的度量》中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确定圆周长的上下界,开创了圆周率计算的几何方法。

而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科学家祖冲之进一步的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了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以及两个近似分数值。

魏晋期间的数学家刘徽是最早发现圆周率的人吗?

刘徽是魏晋时期有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上有着极大的成就,在数学界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他在十分简陋的环境中,冥思苦想,提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理论。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与刘徽有关的故事吧。 

刘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乃至世界知名的数学家,他通过自己不断地研究,在十分简陋的环境下,提出了“割圆术”,进而得出了更精确地圆周率。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伟大的发现,也使中国对圆周率的计算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刘徽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割圆术的理论,可以利用它来计算圆周率。《九章算术》中提到“周三径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圆周率的近似值为三。但是,刘徽认为这个数字太笼统,不够准确,所以指出这个数字不能作为圆周率。后来,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刘徽发现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增加得越多,那么多边形的周长就与圆的周长越来越接近,这也就是割圆术的由来了。利用割圆术,刘徽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切割,然后就是十二边形等一直计算下去,直到计算到九十六边形为止,能够得出的圆周率的近似值是3.14。然而刘徽对此并不满意,他后来又继续深入计算,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为3.1416。

刘徽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成就对后世数学的发展,形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刘徽圆周率

刘徽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数学家,他发明了“割圆术”,为圆周率的计算奠定了基础,而他留下的著作被视为数学界的瑰宝。那么,他与圆周率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刘徽是魏晋时期最伟大的数学家,他提出的理论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使我国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圆周率呢?为什么要求圆周率呢?所谓圆周率就是“圆周长与该圆直径的比率。而圆周率又直接关乎到对球体和圆心计算的准确性。 刘徽利用“割圆术”从一个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从而他发现只要他切割地更加仔细,得到的多边形的和圆面见,他们之间的差距就会变得越来越小。他话中的大意是:“割得越细,差距越小。割了又割,直到它不能再割,就能够与圆周全部重合,没有什么差距了。”为了证明证明这一理论,也为了更加精确地计算圆周率,刘徽将切割工作进行地十分仔细,最后计算到了3072边形的面积,去验证而来圆周率的值为3.1416。

刘徽一直都执着地计算着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他提出的“割圆术”又为求得圆周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完善的手法,进而求得圆周率的为3.1416。这在当时的数学界,在对圆周率的计算上,已经领先了别人很远的一大步,这也致使中国在圆周率的计算上有了一个高的起点。

刘徽与割圆术

刘徽是魏晋时期最有名的数学家,他虽然出身寒门,但是却在数学上刻苦专研,在数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割圆术的发明就是他其中的一个成就。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刘徽是怎么发明割圆术的吧。

何为割圆术呢?刘徽是这样形容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通俗地说,不断倍增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求出圆周率的方法。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刘徽发现割圆术的过程与牛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一天,刘徽在偶然中看到了石匠在切割石头,看着看着竟觉得十分有趣,就站在一边,细细地观察起来。刘徽看到,一块方形的石头,先由石匠切去了四个角,四角的石头瞬间就有了八个角,然后再把这八个角切去,以此类推,石匠一直在把这些角一个一个地切去,直到无角可切为止。到最后,刘徽就发现,本来呈现方形的石块,早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圆滑的柱子。

石匠打磨石块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但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让刘徽瞬间茅塞顿开,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事情。刘徽就像石匠所做的那样,把圆不断分割,终于发明了“割圆术”。

刘徽从偶然事件得到了启迪,从中联想到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进而发明了“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提供了一套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

刘徽的杰作

刘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伟大的数学家,他留下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数学界的瑰宝,对数学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刘徽的杰作吧。 

刘徽生于250年左右,他一生醉心于数学,在数学的海洋中孜孜不觉,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他总结了自己的研究,写下了《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以及《九章重差图》。可惜,年代久远,刘徽的后两部作品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踪迹,再也无处可寻。但是,刘徽子在数学界至关重要的地位却是无可动摇的。

《九章算术》大约著作于东汉之初,这部书提出了246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解决的方法相对来说都显得比较原始,所以刘徽就专门对此做出了一定的补充说明。在这些说明中,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出刘徽在数学上的专研程度之深。他首先提出了十进小数,以及将无理数的立方根与十进小数联系在了一起。此外,他还对正负数做出了解释,在几何方面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测量学著作,全书一共有九个利用测量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因为第一题是有关于海岛的计算,才有了这个书名。

刘徽的这两部著作蕴含着极其深刻的科学思想,刘徽利用各种优秀的理念,使数学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也使数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历史和房产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小甲,每天都会更新好文章哦^_^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圆周率的人,刘歆:我这么有才,可惜走错了一步

西汉时期优秀的学者很多,那谁可以称得上西汉第一学者?

当然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能硬拼硬比,若是非要选出谁是第一的话,的确有难度,毕竟各有千秋。相对而言,名气比较大的是司马迁与刘歆。

我一直觉得刘歆(xin)这个名字很好听,给人一种秀气温馨的感觉,他父亲刘向的名字听起来也是蛮好听的。

可以看得出,古代贵族的名字都很有文化,例如鲍宣、贾谊、李陵、刘歆等等,一看刘歆这个名字你就知道是出自贵族,最起码就不是普通人家,普通人压根不可能认识这个字,老百姓就叫铁柱、狗蛋、二牛这些。

为什么古代人物名字那么好听?

那是因为都是贵族起的,普通人是不会被史书记载的。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的作品是《史记》,那刘歆有什么作品呢?他有《山海经》。

当然了刘歆他肯定不是原作者,但他是对此书重新校正的人。本身《山海经》就是集大成的作品,就是民间传说的再汇总。

在刘歆的《上山海经表》中,他认为《山海经》编著者是上古时期治水的大禹、伯益,他也是在古代典籍中首次明确指出作者是谁的第一人。

司马迁是史官,是作家,是文科尖子,而刘向父子俩呢,则是文理全才,既有儒学、文学、史学作品,也有天文历法学、数学。

最主要的成就,是重新研究整理了诸子百家著作,与诗赋、数术、方技等一起分门别类校对、编辑并藏于国家。一句话,当时国家图书馆需要什么,他们就编什么。每个领域都有行业祖师爷,如茶业的陆羽,建筑业的鲁班,刘向父子则是图书情报领域的开山鼻祖,开辟了目录学、校勘学。

貌似我们对刘向这个名字比较陌生。

其实刘向父子的作品很多,且开创性的学术成果在业界也响当当,但名气却不如司马迁,一是因为他们属于幕后工作者,工作内容就是做编辑,做目录,做校雠(chou),工作对象仅限读书人,不易被大众熟知。二是同时期的司马迁携其作品在后世太过于耀眼,黯淡了他们父子俩的光芒。

刘氏父子在才气和作品上,都不分高低,但是儿子刘歆名气更大一些,是因为他绑定了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西汉的终结者王莽,二是东汉的开辟者刘秀。

刘歆跟王莽是发小,而且同属学霸天才系列,俩人从小玩到大,命运也自然而然地把他两捆绑在了一起。跟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呢,最巧合的是重名了。刘歆成年后改了一次名,就叫刘秀,被后人给过度解读了,认为是刘歆预测到了天机,因为下一任皇帝恰好也叫刘秀。

至于刘歆为什么突然改名,原因很简单,汉哀帝叫刘欣,刘歆与刘欣谐音,避嫌,自然要改名。

刘向给儿子起名的时候,汉哀帝刘欣还没成为太子,不犯忌讳。汉成帝刘骜没有合格的太子继承人,刘欣是刘骜的侄子,是应急替补。不过西汉也恰好毁在刘骜刘欣手里了,寿命都太短了,刘骜四十来岁,刘欣二十来岁。

刘歆他爹刘向是个比较纯粹的文化工作者,当时国家想搞个图书馆,历朝历代攒下了那么多书,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积极的,有消极的,不可能直接堆放和收藏到图书馆,皇帝就想组织人把古代书籍重新整理一下,这个重新整理是筛选剔除+修改模式。

我们都知道百家争鸣,所谓的百家争鸣对应的是百十来个国家,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皇帝提出了当朝核心的价值观,刘向等人就要寻找素材佐证以及固化,还要对历史文献进行优化,适合的就留下,不合适的要么修改,要么删除,刘向干了一辈子就是这个活,《战国策》《列女传》就是出自他之手。

那刘歆呢?

基本子承父业,继续干这份工作,普通老百姓最为熟悉的就是他在父亲整理的素材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山海经》,其实他的成绩大了去,咱们看看:

刘歆首次提出了“岁星超辰”的计算法,将岁星超辰的周期,精确到84.71年,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接近正确的交食周期的人,并编写成了当时先进的《三统普历》。

刘歆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并确定圆周率的人,比祖冲之早五百年,是第一个抛弃“周三径一”圆周率的计算方法,他的计算方法将圆周率数值确定为3.15471,被后世称为“刘歆率”。

刘歆与他的父亲一起,承担了五经校对工作。父亲去世后,他又独立承担起这项浩瀚的工程,修订和编撰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著录图书13219卷。

刘歆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古文经学派。古文经学派是相对今文经学派而言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量的儒家经典丢失。西汉立国书禁重开,很多老儒生,根据自己的记忆,默写曾经读过的经书,并以此教授学生。这些书籍是以当时的文字书写,称今文经。

刘歆十几岁以黄门郎身份,负责内藏图书整理工作,发现了大量先秦时期的经书,这些书籍都是难懂的古文字书写,因而被称为古文经。

刘歆的青年时代,就一头扎进了古文经学的研究和整理,创立了古文经学派。

古文经学派对我国的文化史的意义是非凡的,没有它我们的文化将是割裂的,甚至我们认为的经典的都有可能是错误的!

不过,刘歆他能登上历史舞台还不是因为他做的这些与写书有关的工作,而是因为他跟王莽是老铁,王莽地位越高,他也随之水涨船高。

其实刘歆从骨子里并不认可王莽的篡权,他觉得主持朝政还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直接把老刘家的江山给改了姓。

只是因为呢,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而且王莽决定重用刘歆,让其担任国师,俩人都热衷于古文经学,刘歆负责理论研究,王莽负责实践工作,搞了一场托古改制,算是有过短暂的蜜月期。

好景不长,出了符命事件,牵连到了刘歆的两个儿子,王莽没有手下留情,而是将两人处死,此后刘歆没有得到重用,刘歆等人就反了水,想把王莽给拉下来,光复汉室,其他造反的人都直接斩了喂了狗,王莽觉得刘歆跟自己铁了一辈子了,算了,暗示一下吧,刘歆就自杀了。

现在的国学领域特别推崇刘向刘歆父子俩。

因为他们父子两个属于里程碑式的人物,毕竟他们爷俩对西汉之前的理论著作进行了系统的改编或注释,抢救和成就了一大批经典著作,又开创分类辑书并校对勘误,今天很多人研究春秋战国的经典,其实都是他们爷俩的批注版。

有人认为刘歆是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学者。

我觉得这个问题说得就有点大了,毕竟他本身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要是放在西汉之前,说刘歆是最全面的学者不为过,他相当于集莫言+杨振宁+华罗庚+钱学森于一身,全才。

总之,刘歆死得怪可惜,因为他的确是一个人才。

如果我是刘歆我会怎么做呢?

我会老老实实地搞学问,安心地写作,多出作品,流芳百世就好,别去瞎掺和什么政治,不是你一个书呆子能玩得转的。如果当初司马迁不去掺和朝政,不去替别人求情也不至于被阉。

当然,权力这玩意又有点类似《魔戒》里的那个戒指,站在局外时,谁都一套一套的,真戴上了,没有一个不迷糊的。

本文来自几分老友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9905.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1-23
下一篇 01-23

相关推荐

  •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圆周率是谁发明出来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由许多数学家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算所得出来的结果。首先推算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利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后来的祖冲之也进一步的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圆周率不是某个人

    2023-01-30 10:36:01
    1010 0
  • 圆周率是谁发明创造的-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是谁发明的
    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而是由许多数学家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算所得出来的结果。首先推算圆周率数值的人是阿基米德,利用圆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后来的祖冲之也进一步的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圆周率不是某个人发明的圆周率不是某个人

    2023-01-23 07:54:01
    656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