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习俗
春天有踏春、吃春菜、舞春牛、祭日、竖鸡蛋的习俗,在春分节气后,人们就会结伴外出游玩,欣赏美丽的春景,而农村地区会在山坡上采摘刚长出的野菜,并烹饪食用,有些地区则会使用竹篾、棉、纸制作春牛,有着祈祷丰收的寓意。
春天有哪些习俗
1、踏春
春季有踏春的习俗。春分节气过后,温度逐渐上升,此时人们会利用假期,和朋友、亲人一起,前往郊外、景点游玩,提高自身的运动量,欣赏春季的美丽景色。
2、吃春菜
春季有吃春菜的习俗,春季到来后,万物开始苏醒,此时农村地区的山坡、田野上会长出野菜,人们可以将其采摘回去,制作成美食,和家人一起享用。
3、舞春牛
农村地区在春季有舞春牛的习俗,用来祈祷新年的丰收以及播种顺利。春牛一般会使用竹篾、棉、纸等材料制成,并由晚辈一起舞动,而且春牛后方会跟随着拿着各种农具的人,并且会绕村一周,为每户人家送上祝福。
「网络中国节·清明」清明节志③:清明节的习俗
来源:光明网
讲述人:王杰,**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祭祖、扫墓,怀念先辈。除此之外,古时的清明节这天还有一些其他的相关民俗,诸如踏青、荡秋千、插柳、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游乐活动。
清明节期间最重要的节日内容——祭祖扫墓
祭祖扫墓---自古至今都是清明节期间最重要的节日内容,中国人在每年清明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去祖先的坟前祭奠。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中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说的就是在多雨的清明时节,诗人见路上的行人悼念逝去的亲人,伤心欲绝的情景。春秋以来,古人就有清明扫墓祀祖的习俗。这一天,人们纷纷扶老携幼来到先人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于墓前,焚化纸钱进行祭拜。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对祭祀的情景描绘得具体生动:“乌啼鹊躁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从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清明节扫墓的传统规矩
这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也是有许多规矩的。按照旧俗,人们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先将食物供祭在亲人的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树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扫墓祭祀是有个先后顺序的,许多年纪大的老人都会相当注意这点。一般都是先把墓园或墓地打扫干净,然后再进行祭祀。由于祭祀是相当讲究风水和礼节的,所以先后顺序尽可能不要出现差错。先后顺序如下: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最佳的拜山时间为寅时,也就是早上的5-7点。
不过由于墓地大多离居住地较远,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会这么早,不过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通常来说怀孕妇女是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的;墓地是故人的安居之所,所以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等都是严格禁止的。
扫墓的习俗延续至今,其形式和内容已逐渐简化。人们一般都是先将亲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进行修整和清理,然后再供上食品、鲜花即可,而随着遗体火化越来越普遍,人们只需前往骨灰放置处拜祭先人就算代替扫墓了。
总而言之,清明节扫墓,表示孝心是最重要的。而仪式这些,则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或增或减即可,并无大多的禁忌。无论形式怎样,只要我们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我们对祖先、先辈们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并借此机会,一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在春日里祭奠、踏青,共同回顾一下旧人和往事,也就足够了。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正是踏青好时机
踏青——由于古时清明上坟大多都要到郊外去,家人朋友们聚在一起共同哀悼完逝去的先人之后,往往都会选择在这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的田园野外好好的玩耍一番,慢慢的清明踏青的习俗也流传了下来。
春游踏青是上巳节的一重大习俗。自上巳节并入清明节后,踏青习俗也得以保留下来。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鸟语明明,一派生机,正是郊游的好时机,而且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能够让人的心情得到放松,减轻了行人内心的悲伤。
踏青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最早起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隋朝时期,踏青也是一项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动。
尤其是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士女游春活动最盛。隋朝著名画家展子虔绘《游春图》,对明媚的春光及人们成群结队游春的情景有形象的描绘。到了唐宋时期,这种踏青活动就更加流行了。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此时正值春光明媚、春回大地的时节,古人纷纷利用节日到郊外踏青游玩,送别寒冬,喜迎春天。
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踏青词》中写道:“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清明节这日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祈求人类的繁衍生息。明清以来,踏青风俗亦然。
每至清明时节,人们纷纷结伴前往郊外踏青,游玩、放风筝。特别是从清乾隆年间起,所修的许多地方志和地方文献中都记载了清明时节踏青、放风筝的情景。
直到今天,春游踏青活动仍为人们所喜爱。值得一提的是,郊游踏青作为上巳节这天一项重要习俗,每到了这一日,青年男女聚集郊外水边嬉戏,如此一来,便为古人提供了“遇见爱情”的契机。春日里,春光明媚,春心萌动的单身青年男女在青草初露的郊外,感受春风拂面,在充满自由浪漫气息的旷野,倾诉彼此的爱慕。
放风筝——清代诗人高鼎的诗里有这样一个意境,“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风筝古时被称为“纸鸢”。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清明节除了上面提到的习俗,还有一些其他习俗,就不一一介绍了。人们在纪念祖先,缅怀英雄先烈的同时,选择在这期间暂时远离城市,脱离快节奏的生活。在美好的春日里,与亲友们一起拥抱大自然,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释放自己的压力,这也是如今我们度过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方式。
制作:李方舟 张悦鑫
深圳踏青赏春好时节,这些文化习俗你知道吗?
来源:读特
春风吹来百花开,踏青赏花正当时。3 月的深圳,春声不绝,鸟雀啁啾;春意连绵,繁花似锦,不少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赏春景、游春色、颂春情,记录美好春光,尽享踏青路上无尽欢乐。
踏青的起源
踏青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尚书 · 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踏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上巳节相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较为固定的上巳节,春游踏青成为古人所钟爱的一项民俗活动。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活动。经过多年发展,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辅以春游踏青的传统节日。南宋末年词人陈允平层写道"都人欢呼去踏青,马如游龙车如水",记载了万家车马出动,投身于生机盎然的旅途之中。
明清时期,踏青除登山临水,游览春光外,人们还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等,内容更为丰富。
直至今日,踏青仍为人们所喜爱。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而言,踏青途中陶醉春花烂漫,是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
诗词中的踏青
踏青,是古今诗人吟咏的一个重要题材。为抒发春游中的感受,文人墨客留下不少有温度的文字。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这是唐朝诗人韦应物春游南亭时留下的名篇,春色好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白居易以一句"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表达自己对春游踏青的喜爱。
宋代词人苏轼、苏辙二兄弟更是喜好踏青,留下了不少经典词句,苏轼用"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莲步袅"将姑娘踏青时的莲步生香、袅娜动人的情景记录下来;苏辙在《踏青》一诗中也有"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他认为踏青应结伴而行,方能享受春天的喜悦。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的《卜算子 · 咏梅》。在***的诗词中,春有着另一番立意,象征着光明、生机,象征着革命带来的希望。在《七律二首 · 送瘟神》第二首中,***写下"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绿相间的春意里,映衬出一幅希望的画卷,抒发了其博大的情怀。
踏青有何习俗
在古人的踏青路上,插柳、采兰、祭祀、春嬉等都是重要环节。除门户插柳,还有戴柳的习俗,在鬓角插上青柳,也有"留青"之意,希望能留住年轻的容颜和生命力。
放风筝是另一项颇受欢迎的踏青活动。风筝又名"纸鸢",人们会将各种灾祸疾病写在风筝上,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随风而逝。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蹴鞠也是踏青时的一项体育游戏活动。蹴鞠不仅娱乐身心,还强身健体。伴随着春日明媚景色,人们蹴鞠于绿野,挥汗如雨,为踏青平添了一些乐趣。
如今,无论是踏青还是祭祀,深圳倡导低碳、闻名的绿色环保新风,为守护绿水蓝天贡献力量。
踏青路上吃什么
古人有云:携酒游山,谓之踏青——抱着美酒佳肴,在自然之中,满足味蕾需求。踏青路上,时令小吃青团是必备良物。青团在不同的地区,无论是做法还是叫法都不尽相同。
广东客家地区的青团名为"艾粄",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新鲜出炉的艾粄,有一股浓浓的清香。艾粄以甜味居多,油绿如玉,里面裹着的花生仁、芝麻粒,口感香嫩软糯。
广东潮汕地区的青团名为"朴籽粿",用朴籽树叶做成,带有嫩草般的淡淡气味,有排解积热、消痰下气的功效。蒸出的一屉屉朴籽粿,相比青团软糯弹牙的口感,朴籽粿则是松松软软,味道甘甜。
在深圳,除了艾粄、朴籽粿,还能寻觅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团美食,如清明饼、青餣、清明粿、菠菠粿等。在赏花踏青享春色的路上,吃上一个青团,感受春天的气息在唇齿间弥漫开来。
深圳踏青去哪里
深圳十佳健身步道是市民踏青的好去处。在莲山春早路、阳台叠翠路、梧桐烟云路、石岩湖光路,感受春暖花开、桃红李白;在香蜜幸福路、青春大运路、光明山湖道,领略满园春色、春日阳和;在梅沙踏浪道、滨海红林路、石岩湖光路、梅林青石路,聆听海浪拍岸、飞鸟报春声。
深圳地处山海之间,"生态福利"满满,处处皆是踏青好去处,市民可在森林中呼吸,在海风中沉醉,在绿道中徜徉 …… 市民踏青须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森林蓊郁、山海相依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疫情防控仍未结束,市民走向户外拥抱自然的同时须做好健康防护,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自由自在享受春天的惬意。
鹏城好春天,家家户户来踏春。伴随着阳光和煦,惠风和畅,深圳首届"踏青节"将于 3 月 21 日登上舞台,近百项踏青活动,持续 1 个月。市民可积极关注相关信息,参与踏青系列活动,把好春光迎进心房。
(原题为《深圳踏青赏春好时节,这些文化习俗你知道吗?》)
编辑 庄思嘉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郑志鹏)
本文来自小鸡蛋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