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30年40年50年是什么婚
结婚30年40年50年分别是珍珠婚、红宝石婚、金婚,结婚30年两人感情生活已经磨合得和珍珠一样光滑,而结婚40年两人年过半百,感情异常牢固,另外结婚50年两个人的感情和金子一样珍贵无价。
结婚30年40年50年纪念日的名称
1、珍珠婚
结婚30年是珍珠婚,夫妻两人已经在一起了30年时间,经过一路的磕磕碰碰已经打磨得和珍珠一样光滑了,但是夫妻之间的感情愈发稳固,并且如同珍珠般发出耀眼的光芒。
2、红宝石婚
结婚40年是红宝石婚,结婚40年后的夫妻二人已经年过半百,经历了许多的苦难和幸福,成为了彼此最亲近的人,两人从互不相识到相濡与沫的夫妻,并成为对方最有力的臂膀。
3、金婚
结婚50年是金婚,黄金属于一种贵重物品,价值无法估量,而结婚50年的夫妻此时已经有着满头白发,但是两人的感情经历了50年的风风雨雨,即使是真金也无法交换。
核能风光能生物能 清洁供暖供热打好“蓝天保卫战”
核能、风光能、地热、生物能……
清洁供暖供热打好“蓝天保卫战”
◎记者 张盖伦
近日,地处辽宁南部的红沿河镇迎来又一个供暖季。和以前不同的是,这份暖意来自11月1日正式投运供热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该项目利用红沿河核电站汽轮机抽汽作为热源,规划供热面积24.24万平方米,替代红沿河镇原有的12个燃煤锅炉房,惠及当地近两万居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核能、风光能、地热、生物能……清洁能源加入供暖能源大军,为打响蓝天保卫战注入创新能量。
核能供暖 安全打造“零碳”城市
2018年,核电跨界之笔落在了山东海阳。
一期园区级供暖,二期县域级供暖,三期区域级供暖。“暖核一号”沿着“三步走”战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2021年11月9日,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202.5兆瓦项目提前6天投运,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核能供暖的故事如今在红沿河核能供暖项目续写。作为东北地区首座核电站和东北最大电力能源投资项目,辽宁红沿河核能供暖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照此估算,国家电投两大核能供暖项目在这个供暖季结束后,预计节约原煤约20.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1.4万吨,有效改善区域供暖季大气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
2021年12月3日,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中核集团秦山核电核能供暖示范工程正式投运。至2022年4月,该示范项目完成首个供暖季任务,持续安全稳定为近4000户居民供热100天,供热价格较过去降低了约1/3。据测算,到“十四五”末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能够满足海盐约40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相对于南方地区的电取暖方式,每年可节约电能消耗约1.96亿度。
在2022年12月迎来的供暖季中,浙江海盐的老年公寓以及工业用户、公建用户等也会陆续接入核能供热主管网。
“核能供热是将核电厂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给热力公司,再经过供热管网送至终端用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热量交换,没有介质交换。”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潜说,用户接触到的是层层隔离过的充分安全的水,并通过三回路与二回路的压差设计、增加辐射监测装置等措施,实现多重屏障防御。
挖掘风电、地热的更多潜力
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可谓“风光无限”。截至2022年8月底,国家电投总装机规模突破2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突破1.26亿千瓦,占比62.5%,光伏装机、新能源装机、可再生能源装机、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均居全球第一。
太阳能、风力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有着发展“分布式能源+电取暖”的天然优势。在山西灵丘,国家电投河北公司打造全国最大、山西首个风电清洁供暖示范项目,2022年供暖季计划供热8.9万吉焦,为2250户居民和220个商业用户送去温暖。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为城市公建、建筑群、各类园区清洁供暖提供有益支撑。国家电投安徽分公司在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建设地源热泵。在绿色低碳环保的同时,其制冷制热效率比传统空气源热泵高出40%左右,运行费用仅为普通中央空调的30-50%,一年可节省电费10万元。
为充分利用可再生地热资源,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还创新开发了复合式冷热源系统。该系统包括“地源热泵+电锅炉+蓄能水罐+冷水机组”。地源热泵提供基础负荷,夏季采用冷却塔调峰供冷,冬季采用“电锅炉+蓄能水罐”调峰供暖。该技术将应用于中央研究院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二期工程。
生物用能成产业新引擎
9月1日,“秸能一号”于黑龙江佳木斯实现连续生产出料,标志着生物质绿能颗粒技术实现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今年供暖季,国家电投将在佳木斯“一区三县”开展散煤替代供暖,预计2024年实现年产绿能颗粒30万吨,推动约1000万平方米的清洁取暖散煤替代。
“秸能一号”是国内首创的生物质绿能颗粒技术、移动式绿能颗粒生产装置,由国家电投上海成套院自主研发。“它以农业秸秆、林下剩余物和农副加工废弃物为原料,就地实现类煤燃料转化,突破了生物质能源化利用运储不便的瓶颈。”上海成套院副总经理马明俊表示。
在黑龙江密山,吉电股份着眼当地玉米秸秆丰富的生态优势,打通了一条“原材料收储—燃料加工—能源供应—有机肥销售”的秸秆再利用、再循环产业链。
在产业链上游,6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基地已完成试运行,实现燃煤替代近3万吨;在产业链中游,目前覆盖密山市16个乡镇和一个社区的43台常压生物质供热锅炉已建成投运,供热面积共计26.1万平方米;在产业链下游,多方联合将秸秆燃烧后的灰渣制成有机肥料,真正实现“取之于田,用之于田”。
清洁供暖的“密山模式”,让家里暖起来,也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来源: 科技日报
个人养老人生的报表5|启动养老规划常见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养老尚早,等等再说
对于00后、90后、甚至80后的小伙伴们,可能觉得养老尚早、现在就考虑养老过于保守和担心,或是干脆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愿正视现实。养老问题真的可以一拖再拖吗?
我国目前预期寿命已达78.2岁,且呈逐年递增趋势。假定退休时间不变,那么退休后无工资收入的时间将越来越长,养老资金储备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越早开始为养老做准备,其实越轻松。假如25岁开始每月固定为养老储备1000元直至60岁退休,亦或推迟至30岁、40岁、50岁再开始,最终累计的资金量如下表。
假定年化收益率为8%,计算不同年龄开始累计养老储备的金额。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注:此处假定8%,主要参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18日公布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21年度)报告: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8.30%,此处只用于说明不同年龄开始储备差别较大,不预示未来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表:不同年龄开始累计养老储备金额(单位:万元)
注:数据为四舍五入处理之后的结果。仅做为模拟案例展示,不预示未来。
可以看出,25岁开始与50岁开始所累计的养老储备金额相差约13倍。因此养老早规划,是睿智的前瞻表现,不仅不多余,而且很必要!
误区二:钱不够用,如何开始
钱不够用是“月光族”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是钱少就不能储备养老了呢?其实换个角度想,钱少也有日积月累的“小幸福”。
表:不同年化收益率、不同投资金额下累积储备额(单位:元)
注:假设投资年限为20年。数据进行了四舍五入处理。收益率仅为模拟测算使用,不预示未来。
可以看到,即使每月只攒50块钱,20年后也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资金。因此,与其焦虑如何赚更多钱后,再开启养老计划,不如现在就从“零花小钱”入手,合理定制储蓄计划。只要启动,你就领先!
误区三:教育储蓄没问题,养老储蓄难坚持
“自己吃苦没关系,再苦不能苦孩子。”、“与其现在担忧养老,不如规划子女兴趣班的学费更实在。”这可能是大部分父母的心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将教育储蓄与养老储蓄划分在不同心理账户中,想给子女更好的教育,因此早早规划,但对于自己的养老问题却迟迟提不上日程。殊不知,如果没有做好养老规划,退休后可能给子女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详见《品质养老需要多少钱?》)因此,几乎倾其所有为子女筹划未来的父母们,也要尽早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养老筹划未来!
误区四:退休即“归隐山林”,不用多花钱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退休时已不需要再为子女筹备资金、偿还购房贷款等,只需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因此,退休后的开支会减少很多。但是,这种情况或许只是出现在身体一直健康且没有更高品质生活追求的前提下。尤其是医疗护理的刚性经济负担一定不可忽视。中国老龄委《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显示,60岁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的3-5倍。如果想在中高端养老院安享晚年,每月的支出一般得有几千甚至过万。通货膨胀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下图为不同生命阶段的收入与支出图。可见,与其等到退休时发愁收入断崖式下降,不如从现在开始就谋划将来。
误区五:我有“房子”,我怕啥?
“我有多套房产,还需要规划养老吗?”、“每年买个金项链,养老规划无所谓。”这可能是一部分人的想法,认为养老规划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虽然房产等固定资产的充足储备,可以让大家心里有“底”,但是如果退休后突发重病,急需现金,房产、贵金属变现能力有限,若要快速变现又势必折价,而且,日常的生活开支也离不开短期资金的支持。此外,“以房养老”的做法,还可能涉及土地使用权到期处置、房屋价值波动等风险。因此,现金流是养老理财规划中不可被忽视的部分。在有了房子等固定资产作为“底气”的同时,也要储备好充足的流动资产。
小伙伴们不妨扪心自问,做做自我评估,避开对养老规划认知“误区”,静下心来,拿出纸笔,开始自己的养老财务规划吧。
声明:本资料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自久伴别酒伴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