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家都很熟悉,他的诗词书画的造诣非凡,他与父亲、弟弟称为三苏,均被选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进入朝廷,正是遇到王安石变法时期,当时新旧两党之争愈演愈烈。苏轼有自己的观点,不依附于任何人。虽有才华,但被各方所忌恨,屡不得意。他也因此被贬谪黄州、儋州等地,但这些坎坷的经历,并未将其击垮,反而成就了其文学造诣的不断的提升,真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范增论》属于史论,是一篇翻案文章。苏轼善于读书,能从书缝中看出问题。一般人读史,见项羽与范增君臣不能善始善终,常为之叹息,认为这是楚失败的原因之一。苏轼却相反,独恨范增不早离开,认为项羽早有杀增之心,还认为义帝之存亡,关乎楚之盛衰,也关乎范增之祸福。全篇并没有贬低范增,篇末还高度肯定范增是人杰,只是惋惜项羽和范增的关系早有裂痕,范增不明“去就之分”。
下面我们一起去学习这篇文章,希望我们都能有所收获。
【原文】: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译文】:
汉王刘邦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项羽怀疑范增与汉家有暗中勾结,便逐渐剥夺范增的权力。范增很生气,说:“天下事已经大致平定,君王可以自己办理了,希望把这副老骨头赏给我,好让我回家中去。”回乡时还没有走到彭城,背上患痈疽疮而死。苏子说:范增的离去是明智的。不离去,项羽一定要杀害他的。只是恨他离开得不早罢了。
这段交代了范增遭受离间计后,告老还乡,病死途中。苏轼因此引发自己的主张,即独恨其不早耳。
======================================================
【原文】: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译文】:
那么,他应该以什么借口离去呢?或许在范增劝项羽杀害沛公刘邦,项羽不听,终于因此而失掉天下之时就离去呢?回答是否定的。我认为,范增当时想要杀刘邦,是作为一个大臣应该尽的责任。项羽的不杀,也是作为一个君王应有的度量。范增有什么必要为此事而离开呢?
《周易》说:“知道细微的征兆的,那才是最聪明的!”《诗经》上说:“瞧那下大雪以前,先降下来的总是小雪珠儿。”我认为范增的离去,应当在项羽刺杀卿子冠军宋义的时候。陈胜得民心是假借着项燕和扶苏的名义。项家的兴起,也是因为树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的缘故。然而诸侯们背叛项羽,也是因为弑死所扶立的义帝。何况义帝的被拥立,范增是主要的策划者。楚义帝的生死存亡,岂但是关系着楚国的盛衰,更是范增与之同命运共祸福的关键所在啊。不会有义帝被杀,而范增单单会长久生存的情况。项羽杀害卿子冠军,即是弑死义帝的先兆。而他的弑死义帝,则是猜疑范增的本源,又何必等待陈平来施反间呢?物体必然是先离朽了.然后才有虫子出来;人必然是先有了猜疑,然后谗言诗语才能乘虚而入。陈平固然聪明,但怎么能够挑拨毫无猜心的君主呢?
这段主要说明了苏轼的观点,即范增的离去,应该是在项羽刺杀宋义的时候。同时说明一个道理: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
【原文】: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译文】:
我曾经评说过义帝,认为他是当世的贤明君主。例如,偏命令刘邦攻进函谷关,而不派遣项羽;在众多人中看中宋义,并且提拔他为上将军,倘不贤明能够这样做吗?项羽既假托义帝的命令来杀死卿子冠军,义帝肯定是不堪忍受的。不是项羽弑害义帝,就是义帝诛杀项羽。这是不必聪明人指点就能明白的事。范增最初劝说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指挥;半道中弑死他,当然不是范增的主意。非但不是他的主意,很可能是尽力争取不杀,但没有被项羽听从。不采纳范增的意见,而杀害他拥立的人,项羽对范增的猜疑,也许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
这段首先称赞义帝是贤明的君主,因为他知人善任。范增拥立义帝,而项羽杀之,那么此时项羽已经不听范增的建议了。
======================================================
【原文】: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译文】:
当项羽杀害卿子冠军的时候,范增和项羽是平起平坐的,君臣的身份还没有确立。替范增打算,如果当时有力量诛杀项羽,就杀死他,倘若不能就该离开他,这岂不称得上是果敢的大丈夫了吗?那时范增的年纪已经七十了,合则留,不合则去嘛。不在此时划清该去该不去的原则界限,反而希望依靠项羽来成就自己的功名,这想法不是明智之举。尽管如此,范增依旧是汉高祖所畏惧的人。范增不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算个人中豪杰了。
这段主要重申自己的观点,并高度称赞范增是汉高祖畏惧的人,他是一个不世之英杰人才。
感谢一路同行,与君共勉。
未完待续,更新中。
本文来自小鸡蛋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3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