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怎样才会让人记忆犹新?或许要拥有一个或者两个地标性建筑。
就像是我们提起上海,东方明珠自动就浮现在了我们的脑海之中,再比如说我们提起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壮观也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不断的浮现。
而提起北京的建筑,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长城、天坛、故宫、圆明园。也有人会想到鸟巢。
“鸟巢”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形状近似于一个鸟巢。鸟巢是专门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所建立的一个场馆,耗费34亿修建的一个场馆。
在经历了14年的时间后究竟有没有收回建设场馆的钱,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申奥成功,“鸟巢”确定2001年,随着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他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出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北京”的时候,这一天的中国人是兴奋的,兴奋之余对于这场盛大的赛事的准备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了。
申奥成功了,但对于奥运的场地,便开始了一次又一次地讨论研究,建新的场馆,这是人们一致认为对的事情,作为一个大国,我们要向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几个月后国家便确定了要修建新的体育场馆的方案,并且在2002年的时候就开始向全球范围内的顶级建筑设计师团队征集对于中国这座新的体育馆的建设方案。
源源不断的设计方案来到北京,由中国著名设计师和国际知名设计师组成的资格审核团队经过多次的整理对比和预估,总算是确定了“鸟巢”这个来自中国和瑞士设计师联合的方案。
就只是一个方案的确定,前前后后对于设计方案的修改,揣摩,对比,确定就用了两年之久,可见国家对于“鸟巢”体育馆的重视,人力物力财力在这一时期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方案确定,接下来便是建设上的问题了,人们远眺鸟巢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温暖的建筑,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带着些许的家的感觉。
但当我们走进去看鸟巢的时候会发现,这是一个现代感很强的建筑,金属钢铁的外表,科技感和设计感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极大的冲击。这源于鸟巢设计造型使用的钢铁支架。
这些类似于“鸟巢”树枝的钢铁,一根根的错落有致的在地面伫立,支撑起了这个巨大的场馆。
据悉,在设计这些钢铁支架的时候,设计师们试过多种多样的方案,甚至为了更加的符合要求,采用更加高级的材质,采用专属定制的方式做到完美的效果。
除了对于造型上的吹毛求疵,力求完美之外,对于这个建筑的安全性,设计师团队可谓是耗费心思。
如何保证安全,如何做到使用年限的延长,如何将鸟巢的使用空间全方位地利用起来?这都是设计师团队在将纸上方案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要考虑到的。
防风,减震,耐高温,设置可移动的观众看台等等,关于“鸟巢”设计的细节我们无法一一的去探讨,这是一项需要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建设。
遇见困难,勇敢克服当然,鸟巢的建设也遇见了很多的困难。
鸟巢确定开工的时间是零三年的十二月份,十二月的北京,天气已经渐渐的趋向寒冷,人们都说,这北京一下雪就变成了北平,这样的画面对于爱好雪景的人来说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但是对于鸟巢施工的团队来说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雨雪天气给施工时间带来很大的阻碍,本来就不够的时间一下被缩短了更多。
施工时间的缩短,就意味着建筑工人们需要不断的加快对于各个部分的施工,鸟巢采取的是组装模式,但是鸟巢不是搭积木,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拼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一个完美且安全的建筑,在建设的时候一步也不能走错了,每一根钢铁支架的位置都必须做到分毫不差才能保证鸟巢的安全问题。
场地狭小,有些搭建的组成部分根本就无法用大型机器运进场馆内部,只能依靠人力来将其运进场馆。
这些困难也仅仅是“鸟巢”的建设当中所罗列出来的一部分的困难。在现有的资料当中我们可以知道的是鸟巢的建设曾经也经历过停工阶段,后期又在继续施工完善。
由此也可以得知,对于鸟巢的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的资金有多大,据后来统计的数据得知,鸟巢的建设政府一共投入了34个亿。
终于在08年3月,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前的几个月,鸟巢的建设最终完工。耗时五年的国家体育馆“鸟巢”交付使用。
而这个耗费数十亿建设起来的鸟巢,也成功地让世界为之欢呼,因为在这里举行了一次无与伦比的体育赛事。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赛事,这样一个令世界记住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体育馆“鸟巢”,它的造型让世界惊喜,而它也成为了北京的地标性建筑物。
回归生活,场馆利用鸟巢在结束赛事之后向公众开放了,事实上国家在这一时期建设的所有的场馆在结束它们这一时期的使命后都会回归到百姓们的生活。
鸟巢在建设之初就一直秉持着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的宗旨。
国家体育馆“鸟巢”的场馆内部一共有八千个固定的座位,和两千个灵活移动的座位,也就是说鸟巢可以容纳一万个人在场馆内。
从2009年开始,演唱会,歌剧话剧音乐会的演出开始在鸟巢上演。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赛事,文艺汇演,甚至综艺节目,都会现在鸟巢进行。
此外,鸟巢作为一个国家的地标建筑,它除了在这些方面不断地得到利用之外,它还有自己的独立品牌,衍生出了很多的系列产品。各种文化,创意,服务业之间的相互结合,让鸟巢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也因此,鸟巢在一年当中也会有不少的收入,于是就会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鸟巢的再营业,究竟有没有将建设时使用的34亿,赚回来呢?”
其实,对于鸟巢来说是否盈利不是重点,而是它背后所带来的影响力。鸟巢的盈利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金钱上的盈利,二是在影响力方面的盈利。
在鸟巢正式地向世界亮相后,每一年都会有很多的人因为想要亲眼目睹这座伟大建筑的风采。
鸟巢的建筑材料特殊,每一年都需要特意地去维护,每一年的维护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而仅仅是依靠一些文艺演出和赛事的场地租赁是完全不够的。
所以说,仅仅是看鸟巢在金钱这一方面的盈利,目前的鸟巢依旧是没有收回建设时期支出的34个亿。
但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在2009年接待了22万人次游客的到来,并且这个数据常年都在增加。
现在随着体育赛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鸟巢等的体育场馆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打卡胜地,更多的人来到北京除了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之外也会选择来到鸟巢和水立方这样的体育场馆,去了解更多关于体育赛事,体育场馆背后的故事。
2018年,是鸟巢体育馆正式交付使用的第十年,据官方的数据统计,十年的时间,鸟巢一共吸引了3300多万次游客的光顾,在这3300万次的游客当中除了有来自中国各个省份的游客之外,还有一大批的人是来自全球范围内的上百个国家的游客。
他们来到中国,来到鸟巢,将所见所闻记录并且在这个城市,这座建筑之下感受文化底蕴。
19年的游客人次更是不断地增加。20年,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人们外出活动受到了限制,全国各地的景区游客数量都大大减少,收入也比不上从前了,鸟巢也是如此。
因为疫情,游客数量减少,收入也自然是在减少,但鸟巢作为奥运建筑的使命和它的影响力却从来没有减少。
云观光,线上旅游的模式也让鸟巢得到了很多的关注,并且在今年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鸟巢再一次作为开幕式场馆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此刻的鸟巢正发挥着它最大的价值。
人们衡量一件事物的时候很喜欢用值与不值去评价,在此我也想说说鸟巢的值与不值。
作为一个建筑,它兼具多功能性,并且环保,耐用,鸟巢的使用寿命为100年,在未来一百年的时间里,鸟巢也一定会发挥出更多的价值,所以作为一个建筑物,鸟巢的建设是值得的。
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它兼具包容性,八分来客尽收眼底,鸟巢在游客们的心中或许不是简单的建筑物,它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是体育文化的交流也是不同种族之间共同的文化探讨和碰撞。
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它似乎给北京增添的不一样的风采。
北京这座城市,它有厚重的历史感,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对于北京的记忆人们也开始仅仅停留在文化政治中心,而鸟巢在这个时期的建设,给了这座城市一种别样的味道,设计感,科技感,未来感…如果是在故宫看见的是北京的过去,那么站在鸟巢看见的就是北京的未来。
很显然,作为建筑的鸟巢值得,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它值得,作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它也值得。
所以,关于“鸟巢”的建设14年过去了,究竟有没有收回建设的花费?这个问题,或许我们都知道答案很明显。
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就像是这个问题一样,鸟巢的建设除了眼前的景色之外它还有更加深远的未来,它的使用年限有一百年,如今才过去14年,论收回这个话题或许还为之过早。
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它带来的金钱效应,更应该看见的是鸟巢带来的文化影响,而这样的影响会是持久的甚至是永恒的。
文化内涵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存在,每一个城市里的每一个建筑都有它背后的故事,鸟巢背后的是奥运精神,是中国健儿们不屈的灵魂,和勇于向上的内心。
能真正的影响一个城市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只有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者共同作用才行,而促成这三者和谐发展的只有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对于鸟巢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无可置疑的是,鸟巢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存在,是体育精神的具象化表达。
现在的我们似乎不再那么的在意“鸟巢”是赚了还是赔了,因为它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时候我们提起“鸟巢”会想到的是这个建筑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见证着中国从开始的弱小走向现在的强大。
本文来自惊醒耳目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3/12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