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鹤亭是为了纪念谁而建的
放鹤亭是为了纪念彭城隐士张天骥而建的。亭南北长11.95米,东西深4.95米。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与其结为好友。山人养了两只仙鹤,每天清晨在此亭放飞仙鹤,亭因此得名。
张天骥简介
张天骥是徐州知州苏轼的好友,爱好诗书、花木和音乐,天天以训鹤为事,以躬耕自资,奉养父母。
苏轼与张天骥感情十分投洽,常常带着宾客、僚吏、歌伎等人到放鹤亭饮酒,张山人“提壶劝酒”,也“惯作酒伴”。
张天骥(1040年-?),字圣涂,北宋时人,不求闻达,醉心于道家修身养性之术,隐居徐州云龙山西麓黄茅岗。
放鹤亭的名字最终是康熙定下来的
放鹤亭位于孤山东北麓,是为纪念北宋诗人林和靖而修建的。
中国历史上不乏隐士,比如许由巢父、伯夷叔齐、商山四皓、竹林七贤、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王维等。北宋诗人林逋比起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林逋自幼聪慧,勤奋好学,精通经史百家,工诗词,而且擅书画。宋朝以文治天下,以他的学识要想参加科举,谋个一官半职应该不难,但他却有自己的意向:“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就像陶渊明隐于浔阳柴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王维隐于蓝田辋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样。林逋隐居孤山,“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他终生不娶也不出仕,每天在这里赋诗写字做画,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的名气越来越大,宋真宗派人请他去做官,他不去,于是宋真宗赐他名号“和靖处士”,还要求地方官员定期要代表自己去慰问林逋。林逋死后,宋仁宗赐他“和靖先生”的称号,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赐封的隐士。还有一位帝王也非常赏识林逋,他就是清代的康熙帝。在放鹤亭中有《舞鹤赋》石碑一块,通高2.4米,宽2.94米,文章内容是南北朝鲍照所写,康熙帝书的碑,全赋466字,有董其昌的遗风。
放鹤亭不是林逋自己建的,最初也不是一个亭。元朝初年,杭州儒学提举余谦重修了林逋墓,并在墓旁修建了一个梅亭。郡人陈子安买来一只鹤养在林逋的墓旁,又修了一个鹤亭与梅亭相配。到明代嘉靖年间,梅亭和鹤亭都已破败不堪,钱塘令王釴就让人把两个亭子合在一起,重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放鹤亭”,这个亭子后来也毁了。到了清康熙十二年(1673),浙江巡抚范承谟在旧址上重修亭阁,取名“林君复放鹤处”。到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南巡至杭,改亭名为“放鹤亭”并题匾,还仿董其昌笔意书《舞鹤赋》于碑上。
现在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平台宽阔,栏杆精巧。亭内的对联上写着“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点明放鹤亭景物的历史渊源。而林则徐的“世无亦草能真隐,山有名花转不孤”更是含义幽深,让人回味无穷。
(图片来自网络)
苏轼洗手做羹汤,林逋终身不娶,只为她?
来源:诗词中国(ID:shicizg )
作者:李江湖
诗人,表达爱慕的方式倒也简单,通常只有两个字:写诗!
苏轼在杭州的影响绵延千年,直到今天。杭州的东坡路、学士路,乃至杭帮名菜东坡肉,处处在提醒人们——俺苏大胡子曾经来过。
杭州梅家坞村茶园。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01
要是把古往今来,被文人歌咏过最多的城市排个金榜,虽然一时之间说不清到底谁是状元,但毫无疑问,杭州会是名列前茅的。
再把杭州被歌咏过的景点排个金榜……好吧不用排了,状元是西湖,榜眼是西湖,探花还得是西湖。
那可是西湖啊!
白娘子遇见许仙的西湖,苏小小油壁车驶过的西湖,岳飞埋葬一身精忠之骨的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的西湖……
有人说,西湖如临水梳妆的美人:清幽、冶艳、传奇。这样的西湖,古往今来引得无数人心驰神往,尤其是那些喜欢游山玩水的骚人墨客,他们对西湖是毫无抵抗力的。
这些人在其他的场合或轻狂或矜持,可面对西湖,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放下所有的骄傲,用最耀眼的灵感写出最虔诚的诗句,只希望在这一卷美丽的西湖故事里,留下他们的一点印迹。
西湖苏堤,树木都长出嫩嫩的枝丫。新华社发(梁臻 摄)
02
公元822年,51岁的白居易,厌倦了大唐集团内部在管理上、业务上的烦心事,主动要求去区域调研市场。于是这一年夏天,他被派到了杭州。
杭州任上的白居易,除了工作之外,最喜欢做的两件事,一件是给他的好基友元稹写信,另一件就是去游西湖,什么灵隐寺、孤山寺,白居易溜达起来没完没了。
不仅如此,为了以更好的角度看西湖,白居易还专门建了一座镜湖楼。自此,我们可爱的老白同学,已经被西湖深深地吸引了。而诗人,表达爱慕的方式倒也简单,通常只有两个字:写诗!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题湖上》
啧啧,多么直接的表白。“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舍不得离开杭州,居然一半的原因是舍不得西湖。
白居易对于西湖的感情不光是动动嘴巴,除了反复在诗词里表白“最忆是杭州”之外,他还切切实实做了很多事。
到杭州的第三年,白居易安排人疏浚杭州城内的水井,供市民饮用。喜欢在湖边散步的他还主持修湖堤,蓄水用以灌溉农田,泽被千顷。之后,他再游西湖的时候,就有满满的幸福感写在诗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诗中的白沙堤就是后来的白堤,据传是杭州的百姓为了纪念白居易,让白堤随了白居易的姓。花了无数心血的白居易,终于在西湖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游船在西湖苏堤附近湖面行驶(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03
林逋是著名的网络诗人,所谓大隐隐于网嘛。因发表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被人熟知。
他不当官不工作不娶媳妇儿,属于典型的佛系中年。日常开个公众号写诗,配图的时候顺便显摆自己种的梅花、养的仙鹤,号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以江湖上称他为“梅妻鹤子”。
林逋也爱西湖,但他比不了白居易官大位高,人家白居易在西湖建了楼修了堤留了名,自己家徒四壁,吃饭都成问题,建不了楼,也修不了堤。但留名嘛,倒还可以想想办法。
林逋写了一个西湖孤山文旅计划书,从朋友那里筹集了一点资金,在孤山上建了一个简装小别墅——草房子。当然,他在西湖留名的策略也想好了,很简单,就是持久战,一个字:拖。
你白居易毕竟在杭州的时间短,不过两三年,我林逋后半辈子就跟西湖耗上了,公众号更名叫“我家在西湖”,慢慢积累粉丝,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和西湖是捆绑销售的。你白居易写湖堤,我就写雷峰塔,高你一大头。
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
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岭闻。
长松含古翠,衰药动微薰。
自爱苏门啸,怀贤思不群。
——《中峰》
时间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出林逋所料,由于在品牌上的持续输出,使他一度成为西湖的代言人。以至于在林逋死后,人们建了林和靖处士之墓和放鹤亭来纪念他。
身着古装的汉服爱好者在杭州放鹤亭上观赏梅花。新华社发(李忠 摄)
放鹤亭周围因遍植各种梅花,成为西湖赏梅的胜地,每逢早春梅花怒放,清香四野。
而早在清代,放鹤亭一带就被命名为“梅林归鹤”,列为“西湖十八景”之一。如此,林逋泉下有知,亦当满足。
杭州西湖西泠桥。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04
公元1071年的11月,杭州新任二把手上任,这是一个长着大胡子的四川人,他来杭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西湖参观、作诗。
新二把手的名字叫作苏轼,他热爱着西湖,没事就约着同事在西湖上划划船喝喝酒,然后痴痴地看着一湖碧水,再大笔一挥,把他对西湖的热爱写进诗里边。
1073年的某天,杭州天气很好,湖上水光潋滟,苏轼他对同事说,看阳光下的西湖多美。
可西湖上的天气变的很快,眨眼的功夫,下起了小雨,远处的孤山雾雾蒙蒙,苏轼又对同事说,看雨中的西湖多俊。
同事说,翻来覆去都是你有道理。苏轼哈哈大笑,挥笔写下了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的一首非常有名: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这首诗中,苏轼说西湖什么时候都美,还拉来西施做陪衬。西施漂亮吧,大美人啊,西湖就像西施一样美一样有生命力,淡妆浓妆都好看。
此诗一出,西湖又多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西子湖。就这样,苏轼后来居上,一下在“历代诗人咏西湖排行榜”上抢了头条。
故事还没完,我们把时间向后推一推。公元1089年,苏轼再次来到杭州,这一次他的职位稍有变动,从通判变成了知州,相当于市长吧。他看到西湖因为长期缺乏治理,茭白疯长,湖面萎缩,除了影响西湖颜值之外,还造成民生上的种种不便,就主持了疏浚西湖的工作。
在苏轼的安排下,杭州人民利用挖出的淤泥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遍种柳桃,每到春来,堤上桃红柳绿,美不胜收。
“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堤上的六座石桥,据说是苏轼亲自取的名字,从南到北分别叫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而这条堤本身的名字,随苏轼姓苏,叫“苏堤”,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便源于此。
苏轼在杭州的影响绵延千年,直到今天。杭州的东坡路、学士路,乃至杭帮名菜东坡肉,处处在提醒人们——俺苏大胡子曾经来过。
晨光中的西湖一角。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05
白、林、苏三位男神在西湖的诗句广为传颂,到底谁更适合代言西湖,也是众说纷纭。南宋有位词人刘过,突发奇想,把这三人凑在一起,组了个酒局——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六州歌头》
致辛弃疾同志:
我本来想在风雨里奔赴您的邀约,结果遇见老白、老林和老苏三位前辈,于是跟他们喝酒夸西湖去了,咱们的约会只能等晴天再说啦,回见了您内!
小刘
其实,被西湖美景征服的又何止白居易、林逋、苏轼呢?无数文人都曾争先恐后地为西湖题诗撰文,他们用诗笔细细勾勒出西湖的每一个角落,如同为美人描绘精致的妆容: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灵隐寺》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李贺《苏小小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岳鄂王墓》
他们用满腔的热忱,书写他们心中的美景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西湖恰好承载了这一切。这些诗文如同一部古诗词专辑,向人们集中展示着西湖的水墨画卷。
诗人以西湖而荣,西湖亦因诗人而传,诗人与西湖,双赢。
如果非要在其中选择一首主打诗的话,我觉得可以引用郁达夫的观点: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论知名度和传播度,苏轼与西湖的结缘,应该是古代诗人与西湖最重要的一次邂逅,没有之一!
作者简介:李江湖,青年诗人,诗词中国特邀作者。职业编辑,业余撰稿。微信公众号:挹风斋主人,有《醋溜唐诗》系列文章不定期更新。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
本文来自叶璃溪i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