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_改名字通过后

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
中国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汝南改为驻马店,琅琊改为为临沂,九原改为包头,常山改为石家庄,幽州改为保定,兰陵改为枣庄,庐州改为合肥,徽州改为黄山,长安改为西安。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桐丘改为扶沟,渝州改为重庆,永嘉改为温州,沔阳改为仙桃,庐陵改...

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

中国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汝南改为驻马店,琅琊改为为临沂,九原改为包头,常山改为石家庄,幽州改为保定,兰陵改为枣庄,庐州改为合肥,徽州改为黄山,长安改为西安。

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


桐丘改为扶沟,渝州改为重庆,永嘉改为温州,沔阳改为仙桃,庐陵改为吉安,平阳改为临汾,河东改为运城,云中改为大同,金陵改为南京,广陵改为扬州。

当涂改为马鞍山,会稽改为绍兴,崇安改为武夷山,月港改为漳州,夷陵改为宜昌,葭县改为佳县,盩厔改为周至,建宁改为株洲,漾泉改为阳泉,长平改为高平。

澶渊改为濮阳,醴泉改为礼泉,广济改为武穴,均州改为丹江口,郧阳改为十堰,江陵改为荆州,武陵改为常德,浔阳改为九江,奉天改为沈阳,朝歌改为淇县,陈仓改为宝鸡。

中国改名最“失败”的八个城市,原本很高贵,改名后十分土气

在中国有许多地方都改过名字,比如古色古香的兰陵就变成了接地气的枣庄,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八个改名后肠子都悔青的城市。

有一半儿都是河南的,第一名,看到的都哭了,你觉得哪个城市的名字改得最可惜呢?

第八名,汝南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河南驻马店,驻马店原名汝南,听起来就很有文化人的气势。

汝南之名来自于古时有一条大河流经附近,大河名为汝水,所以位于汝水南边的就被称为汝南。

汝南在历史上是汝宁府的首府,而汝宁府包括了信阳市和驻马店市。

在历史上的汝南一直被冠以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终的美誉,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汝南也被称为是中原文化重要的起源。

根据古籍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汝南就是著名的文化中心,很多人都已能去一次汝南而骄傲。

那么汝南是怎么变成土土的驻马店的呢?

这是因为在明朝时期修建了大量的驿站,驿站就是我们现在的旅馆,汝南因为繁荣和地理位置的便利,成为了中原大地上的交通中心,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汝南做生意求学。

这些人都需要住店什么的,为了安顿这些人,当时的朝廷就在汝南大量修建驿站,结果因为南来北往的官吏,信使等等也多了,汝南驿站就到处都是马匹,因为驻店放马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就渐渐的开始称呼汝南为驻马店。

1965年,国务院批准河南省增设驻马店市,管辖原来的汝南地区,汝南就这么变成了如今的驻马店。

汝南历史上诞生过许多名人,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绍,如果袁绍介绍自己的时候,张口一句我是驻马店的袁家人,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第七名,应天府

光听这个名字就很霸气。

应天府别名“河南郡”,这个应天府指的可不是南京,而是河南省商丘市。

商丘市现在可能不太起眼,但是在古时,这里可是被朝廷独家关照的。

应天历史非常悠久,这块地上诞生了许多上古帝王。

根据历史古籍中记载,宋真宗将商丘改名为应天府,意思是顺应天命。

从此应天就开始了自己的“特权时代”。

古代的高速公路名为驰道,是专门给皇帝出行用的,其他人都不能用。

如果你骑着车踏进去,哪怕你是皇亲国戚,都免不了重罚,情节严重甚至砍头。

但是当时的应天人就不担心这些,他们可以随意走在皇帝专用的驰道上,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当时应天人的优越。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之所以把国号改为宋,也是因为当时的应天府名叫宋州,赵匡胤本来是在宋州当官的,后来定国号也干脆用了宋字。

在商丘还诞生过许多名人,比如商汤、庄子等等。

第六名,姑苏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江南深秋夜景的美轮美奂。

姑苏这个古风味道十足的名字也随着诗词传入了千家万户。

可是如今的姑苏已经改名为苏州,那么姑苏这名究竟从何而来?

又为什么要改名呢?

传说姑苏这个名字和大禹也有关系,相传大禹的手下有一名得力干将,名为“胥”,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所以大禹给胥赏赐了很大一片封地。

因为姑在古时被用作语气词,所以当时的人们喜欢将姑和胥连起来读,而姑胥和姑苏非常相像,所以大家传着传着的封地就被叫成了姑苏。

直到现在,苏州附近也有很多类似名字的地方,比如胥江、胥门等等。

那么这样有历史渊源的古地为什么会改名呢?

和其他地点不同,姑苏并不是在近代改的名,在隋朝时期,主张将郡改为州,正好苏州旁有一座姑苏山,所以当时的掌权者一拍大腿,干脆把没有实际意义的姑字去掉,单取了一个苏字,从此姑苏就改名为了苏州。

不过虽然改名多年,当地人还是保留了姑苏区,有人觉得姑苏改成苏州后少了文化内涵,也有人觉得苏州比姑苏更朗朗上口。

如果苏州一直沿用姑苏这个名字,各位看官会同意吗?

第五名,徽州

徽州被网友称为改名最失败的城市之一,有网友直接说,改了名字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丢了。

作为徽州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徽州从古至今影响了无数地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黄山,但一定见过徽州的文化,徽州的建筑单独成了一个派系,还有中国菜系中的徽菜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可是在上个世纪,为了发展黄山的旅游,徽州地区干脆把徽州改名为黄山市,从此黄山市变成了安徽的中心,管辖了三区四县,总面积达到了九万多平方公里。

从此徽州就从中国的地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黄山市。

宣布改名时,有很多人都表示不满,当地人觉得徽州不是只有黄山一个景点,明明徽州这个名字更能传达出徽州文化的内涵改成黄山后,有点喧宾夺主了,但是不管当地人的想法究竟如何,徽州改名黄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不过虽然黄山读起来没有徽州有韵味儿,但在这么多年的努力下,黄山早已成为当地的一绝。

“一品黄山,天下无山”的宣传语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很多人抱着质疑来到黄山,然后就会被他无与伦比的壮阔美景所吸引,不过还是有人觉得改名非常失败,各位看官觉得徽州改成黄山合适吗?

第四名,九原

九原改名后变成了什么?各位看官知道吗?

九原的历史非常悠久,这里也出过许多名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吕布、吕奉先,吕布被称为九原吕布。

根据考据,九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00年前,当时匈奴势力日益增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对付匈奴,就开始修建万里长城,同时设立了九原郡。

九原郡的原型就是赵国修建的九原城,后来伴随着三国时的吕布横空出世,九原吕布的名号响彻了中原大地。

可惜到了清朝,九原改了名字,摇身一变变成了如今的包头市。

关于九原氏为什么会改成包头市,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解释是说包头这个名字来源自包头河。

当时的九原市是一条名为博托河的河流,伯托河为蒙语谐音,就是包头。

乾隆时期,因为有许多汉民在包头河附近劳作,乾隆就干脆将这里改名为了包头,包头这个名字就这么流传下来。

这个解释有理有据,只是可惜了吕布就这么变成了包头吕布,有网友调侃说这个吕布有一种包工头的感觉,仿佛从广袤无边的大草原突然穿越到了路边的烧烤摊。

第三名,月港

月港历史悠久,景色宜人,作为明朝末年唯一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月港可以说是亲眼验证了明朝的兴盛衰亡。

月港又被称为大明第一港,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水陆便利,还地处经济腹地,不仅和印度、日本等周边国家做贸易,甚至与欧洲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在中国的外贸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如同“明月照沟渠”一样,充满着诗情画意和静谧余韵。

然而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如今却改名为了漳州,有网友就这么形容这个改名“月港让人仿佛看到皎洁明月,而漳州只能让人想起樟脑丸”。

虽然是调侃,但也足以感受到改名前后的反差。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月港也逐渐回归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如今人们如果想了解月港辉煌的历史,可以到月港的海丝馆看一看。

海丝馆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却拥有很多历史文化底蕴,向每一个来者详细讲述着月港的历史演变。

第二名,常山

就像九原改名包头让吕布汗颜一样,常山改名石家庄也让一位传奇人物无语了,这个人就是赵子龙。

想象一下,在三国演义中,赵子龙开口一句“大家好,吾乃石家庄赵子龙”是不是瞬间就感觉没那个味道了?

其实说常山改名石家庄不太准确,因为常山在历史上本来被称为恒山,后来为了避嫌,汉朝皇帝刘恒才,才改作常山。

再后来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常山被乾隆划到了河北正定管辖,而正定正是属于石家庄市区的一个县城,只是没想到常山的名号比石家庄还响亮,于是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常山改名石家庄。

第一名,朝歌

朝歌是我国商王朝的国都,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不管是封神榜还是哪吒传奇,朝歌都被形容成歌舞升平,繁华一时的存在。

那么各位看官知道朝歌如今改名成了什么吗?

答案是淇县。

淇县是河南省鹤壁市的一个小县城,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淇县你能看到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比如纣王降香的古灵山,鬼谷子讲学的云梦山等等。

不过这样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如今却变得显有人知,有当地人就说是因为从朝歌改成了祁县的缘故,这座历史名城失去了曾经的气派。

因此一直有人想要换回曾经的名字,不过到现在都没能如愿。

以上就是我国改名后后悔莫及的八个地方了,他们曾经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有的却无人问津。

这八个地方有你的家乡吗?你还知道那些改名后悔不当初的城市呢?在评论中说出来让大家长长见识吧。

我国有哪些改名“失败”的城市?副总理万里:改名黄山真没文化

我们翻开古书,亦或是看古装剧的时候,总是发现古代的许多地名都非常好听,比如长安、金陵、汴梁和兰陵等等,但是这些地名现在却很少听到了。

原因也很简单,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很多地名不可能完全保留下来,在时间的消磨之中,难免有很多地名被淹没在历史的烟尘里。

不过这里面,也不乏有一些名气很大、文化很悠久的地名被更改。有些更改是顺应历史潮流,给一代又一代的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而有些则是受时代所限,被迫为之。亦或是头脑一热,“随大流”的从众心理。这些改名,往往考虑不够成熟,或者是不够长远,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一些困扰。

新中国的地名“改名潮”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百废待兴,人民终于拨云见日,兴奋和激动荡漾在每个人心中,大家渴望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地名改革也由此被提上日程,新中国成立后也经历过多次规模较大、影响较为深远的“改名热”。

第一次“改名潮”,发生在刚建国时的1951年。这一时期的改革,大多围绕着边疆地区的一些带有封建色彩的地名进行的。

这次改名期间,将带有 “绥”、“化”、“平”、“镇”、“宣”等等,这类彰显中央王朝、华夏文明影响力的地名都给改了。

比如,将新疆的“迪化”改为“乌鲁木齐”,因“迪化”一词寓意也不太好,因此改成了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则来自于蒙语,意为“优美的牧场”。如此一改,就变成了各个民族各有特色,又相互团结的美好寓意。

与此类似的还有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其原名为“归绥”,这个地名的由来也十分久远。

明朝年间,蒙古部的俺答汗觉得,同汉人做生意要起一个汉人的名字,生意才能做得好。(不得不说,大汗几百年前就意识到地名的重要性了,还是很有见识的)

于是俺答汗上表万历皇帝,求赐汉名。万历皇帝稍一考虑,便赐其名为“归化”。

后来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又在归化城边修建了一座新的要塞,并为之起名为“绥远”。再后来两城合并,才有了“归绥”这个名字。

“归绥”这个名字虽然历史悠久,但确实不怎么好听。建国后改为“呼和浩特”,其来自于蒙语,意为“青色的城”。

“呼和”是青色的意思,用颜色加上“浩特”来命名,这样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体现了中国民族平等,确实深谋远虑。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改名都那么尽如人意。

最有名的当属云南的“宣威”县。因“宣威”一词有“宣扬天朝国威”的含义在其中,所以改为了“榕峰”县。

但这么一改,就导致了云南宣威的产品“宣威火腿”改名为“榕峰火腿”之后,直接无人问津了。

这也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其实想想也是,比起一个叫了几百年都没觉得怎么样的地名,还是实实在在的产业最重要。

所以在1959年,“榕峰”又改回了“宣威”。这是少有的,被当地居民强烈要求改回去的地名。

新中国的第二次“改名潮”与第一次间隔并不久。

1956年,国家出台《汉字简化方案》,国家废除繁体字,推行简化字。

于是,大量名字中带有复杂、生僻字的地名,均被以同音或近音字代替。这次地名改革本意是降低地区交流障碍,方便人民沟通,提高人民识字率。

但是一些盲目的、或者并没有太大必要的地名改革,也使得一些地区的文化传承,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次简化地名改革的“重灾区”就属陕西和江西两个省了。

比如陕西省的“盩厔(ZhouZhi)”县改为了今天的“周至”县。说实话,这个改动还是有必要的,原来的“盩厔”也确实是难以辨认了。

但是将“鄜(fu)县”改为了“富县”,就多少给人一种太过“土气”的感觉了,明明原来那么“高大上”,这个“鄜”字,可以向上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以及“葭(jia)县”,《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看地名,此处应该是水网遍地、芦苇横生,而却改为了“佳县”,便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江西在此次改名的变革中,则比陕西还要“过火”。

比如江西的“大庾县”改为了“大余县”,其实“大庾县”的由来是旁边的“大庾岭”,而大庾岭在广东,广东并没有跟着一起改名,这让“大余”这个改名多少显得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了。

以及江西省的“雩(yu)都”改为了“于都”,旁边的“雩山”也被改为了“于山”。后来“于山”又恢复成为“雩山”,而“于都”并没有改回去,现在一般人都很难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在改革开放之后,第三次较大的“改名潮”便随之而来,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次的主要目的自然是是发展经济。不过,有些地名更改过后,并没有很明显的经济效应,反而引起了不少争议。

比如江苏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但当地本就有一个淮安县级市,此举不但让游客晕头转向,也给当地人带来了麻烦。

有些地名的更改,则更为难以理解。比如河北完县,其名称来自于金朝,有近千年的历史,寓意山河完固、江山无恙,怎奈有人坚持认为认为“完”有“完蛋”的意思,遂更名为顺平。

这其中,影响最深、争议最大的当属1987年徽州地区更名为黄山市,市内太平县又更名为黄山区,非但给游客造成很大的困扰,也对“徽州文化”造成了相当的影响。

就连时任副总理万里都曾经说过:“改名黄山真没文化!”

改名黄山成与败

今天我们提起黄山,可能第一印象就是安徽省黄山市,其境内有一座天下名山——黄山。不过,也就仅此而已了。

可又有多少人能了解,今天的黄山市其实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徽州!

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中的徽墨,便是指安徽徽州歙县的墨。(其实歙县的砚台也是天下闻名。)

而徽州的名气还远不止于此,徽州名字最早来源于北宋时期的宋徽宗,宋徽宗醉心文学书法,自然对这里情有独钟,便将其改名为徽州。

想必不少人听说过“徽商”的大名,而此处的徽商,便是指以安徽徽州地区为核心的商人帮会集团。

徽商在中国古代的商界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徽商商业资本之雄厚、其商贾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组织运营能力之强,更是达到了其他同时期的商帮难以企及的高度。

2007年的一部电视剧《大清徽商》,更是让徽商的威名重现于百年后的今天,也足以见得徽商在当时难以估量的实力和号召力,以及其对后世徽州人民的精神影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名称的由来也与徽州有关。大伙看清代的古装剧,总能听到一个非常霸气的官名——“两江总督”。

那么这所谓的“两江”是哪里?

这“两江”中的一江自然是江西,而另一江则是一个已经消失的省份,叫做“江南省”,这个江南省就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南直隶”。

清军入关后,取消明朝两京制,南京不再作为首都,“南直隶”也改名为“江南省”。这是当时华东,乃至全国最富裕的地方,人口也是相当稠密。

为了解决这个“巨无霸”省份,顺治十八年,清政府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苏和安徽,而“安徽”一名,正是来源于其辖区内两个最具代表性地名——“安庆”和“徽州”。

既然“徽州”如此出名,又为什么改为“黄山”呢?

这事也是众所周知,当年邓公上黄山,看到这里景色优美,环境秀丽,却鲜有人来游玩。

再加上,当时的徽州早已不复“徽商”时期的荣光,经历百年沧桑,整个皖南地区都变成了一个经济落后、百废待兴的地方。

而且在这时候,徽州的名号也不如原来响亮了,除了特意提起文房四宝时,还能想起来皖南有个徽州,一般国人已经对这里没什么印象了。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也为了把黄山打造成为旅游胜地,从此,沿袭了近千年之久的“徽州”改为了“黄山”。

我们不得不肯定,改名“黄山”给黄山地区的发展,确实带来了极为积极的影响。

不过后来,随着人民生活变好了,人们有精力有时间坐下来聊一聊文化了,伴随着对徽州研究的不断普及,徽州文化再度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于是,当地就提出了“打黄山牌,做徽文章”的新口号。

再往后到了今天,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于是在新一代的年轻人心中,拥有着辉煌历史的徽州文化,不再是区区“黄山”二字可以代表的了,因此又提出了“梦幻黄山,礼仪徽州”的新说法。

从这些历史口号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黄山地区由最初的发展经济,到如今的重视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的全面发展的历程。

那么,当初改名“黄山”到底对不对呢?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这里笔者就仅说一说本人的观点。

我们应该知道,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矛盾,那么也就意味这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要任务。在改革之初,黄山经济极度落后,不发展经济,空抱着一块文化的牌子,也是没有意义的。

现在大伙看到的更多是徽州辉煌的历史,但也不能忽视其当年也有过贫穷的时期。

假如现在将徽州改成黄山肯定是不行的。徽州这个名号,无论从文化上还是知名度和影响力上来看,都不是黄山能够比拟的,放弃这样的名字是有点可惜。

但是,回到当年举步维艰的时候来说,这样改名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

所以我们今天直接批评说黄山改名改错了,过激了,割裂文化了,似乎也并不是十分理智的行为。

至于当年万里副总理说“黄山”没文化,则更多的是一种感叹,是对于徽州这个地名的惋惜。

现在有一种呼声要求黄山改回徽州,其实也未尝不可,因为这种说法也有非常充足的理由,但也不是非得改回去不行。

而且,黄山也被用了很多年,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样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所以直接生硬地改回去,也不太容易让人接受。

现在回头看,如果说这其中实在要总结经验教训的话,那就是:地名变革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关系到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名就更要深思熟虑。

改名实在需谨慎

目前来讲,黄山应该是不会恢复徽州的旧名,这也许是许多黄山人心中的“意难平”。但是,改回去也未必就意味着万事大吉。

比如黑龙江爱辉,看名字可能大伙一头雾水,不知道这是哪里,可这个“爱辉”,就是曾经的“瑷珲(aihui)”。

一看到这两个字,大家应能够想到著名的历史事件——1958年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中俄瑷珲条约》。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是不应该遗忘的。

于是,2015年就又恢复其原名“瑷珲”。可是“爱辉”两字自从1956年改后,被用了几代人,加上原来的“瑷珲”生僻难写,也给当地人造成了许多困扰。

所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治理改名乱象,在2019年国家修订了执行了数十年之久的《地名管理条例》,其中特别突出强调了加强地名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不得随意更改老地名。

因此地名改革一定要遵循“不折腾”的原则。什么是“不折腾”?就是如果没有特需要,原则上不更改地名。

对于曾经在“改名热”中跟风更改的地名,若已经约定俗成,或者被绝大多数人民认可,则原则上也不予以更改地名。

也就是说,如果原来改名时确实有考虑不够长远,不够全面,不能考虑文化传承的地方,但是,改后的地名也受到了人民的接受,注入了时代的记忆,那么就大大方方地接受这段历史,其地名也就不再变更。

个人认为“不折腾”就是最好的保护,所谓“如果举棋不定、进退两难,则最好维持原样”,

接受既定事实,与其在意之前地荣光,不如着眼于当下努力奋斗出更加耀眼的未来!

本文来自盈盈一水间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7616.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1-01
下一篇 01-01

相关推荐

  • 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_改名字通过后

    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
    中国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汝南改为驻马店,琅琊改为为临沂,九原改为包头,常山改为石家庄,幽州改为保定,兰陵改为枣庄,庐州改为合肥,徽州改为黄山,长安改为西安。改名失败的40个城市桐丘改为扶沟,渝州改为重庆,永嘉改为温州,沔阳改为仙桃,庐陵改

    2023-01-01 06:30:01
    704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1234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