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草为食春耕地是什么动物
以草为食春耕地是指动物牛。牛是食草性动物,它们体质强壮,在春耕时期农民一般用牛来耕地。牛有多种物种,不同物种的栖息地是不一样的,可以在大草原、稀树草原、湿地、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等生存。
以草为食春耕地是什么动物
牛族动物都是专性草食动物,它们体内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可以消耗高纤维的植被。
牛是哺乳动物,妊娠期一般是9-10个月,每一胎一般只生一头小牛。
牛大多数物种的雌性成熟时间为4年,而雄性成熟时间则为7年。
散文:斑鸠声声春耕忙
马宝学
“咕咕—咕,咕咕—咕……”当斑鸠清脆悠长的叫声响彻山野的时候,家乡石尧川的春天就到了。一到春天家乡的春耕就开始了。
老家有六七亩川地,父亲在这些土地上辛勤劳作了一辈子。种玉米、种烤烟、种豆子,家乡的那些农作物被父亲种了个遍。即使现在父亲年近七旬,他依然要在这些地里种上玉米。因此,每年春耕是家里一项重要的农事。
前几天,父亲打电话说该春耕了,我知道父亲是要我回家帮忙。柳树发出了新芽,桃花绽开了笑脸,山上的杏花开成了天边的云霞,在一派亲切熟悉的春景里,我如约站在了老家的那些川地里。斑鸠依然“咕咕—咕”地叫着,一切都如记忆中的一样美好。
我开着家里的手扶拖拉机,开始了又一次春耕。我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旋耕机刨开地里龟裂的泥土,将那些杂草一同打得粉碎。经过深翻的土地变得平整绵软,犹如一床厚厚的棉被。父亲坐在田埂上抽着烟,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这情景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小时候家里春耕用牛拉犁。闲了一冬的黄牛迎着和煦的春风,嗅着空气里淡淡的杏花香,走向河道里的那些川地。架犁套牛,当锋利的犁铧翻开沉睡了一冬的泥土,空气中飘过一丝泥土的清新。刚刚踏入犁沟的黄牛甩着头,打着响鼻,好像还不适应这繁重的劳动。那时候,父亲年轻,春耕都是他掌犁。父亲扬起手中的鞭子,犁沟里的牛明显走得快了一些。
河道里的柳树绿得鲜亮,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犁沟里的牛走着走着就开始不服管教,摆出一副犟脾气。犟了的牛带着犁在地里跑,把扶犁的人远远甩在后边。有一回,牛带着犁跑到了河道里,父亲也因此而受了伤。经过一番周折之后,牛才重新牵回田里。
田埂上的杏树上忽然落了两只喜鹊,它们“喳喳喳”地叫着,在杏树间跳跃。粉白色的花瓣随即迎风落了一地。斑鸠的叫声忽近忽远。这熟悉的,让人一听就内心柔软的声音让我回到了现实。
拖拉机的声音嘈杂而平和。旋耕机深深扎进土里,我扶着手把弯着腰,拉离合调整方向,地头调转向,此时的我俨然一个种地的老把式。我一步一步跟在拖拉机后面,用这样的方式丈量着曾经熟悉的土地,地里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春天的太阳正午的时候也热得要命。机器的震动,地头转向时的拼力一搏很快就让我汗流浃背。约摸过上半个小时,我就会停下来歇一会儿。停下来的那一刻,微风抚来,我顿时感觉浑身惬意无比。地头的草长得舒适闲在,河里的鱼在水中横冲直撞活力无限。看着地头的草,欣赏着河里的鱼,家乡的春天以这种特有的方式让我恢复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就这样走走停停,不管是多大的地块,总能在快到晌午的时候全部耕完。终于走完了最后一个回合,新翻的泥土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特有的清新。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一刻,我感觉父亲似乎看见了满地的玉米苗长得郁郁葱葱的情景。
远处再次传来斑鸠的叫声。“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耕好的土地看起来舒服了许多。松软湿润的泥土伸展着腰身,看起来特别精神。又一阵微风吹来,树上的杏花如蝴蝶般飘落。最终那些飘落的花瓣融入泥土成了土地的一部分。我想泥土的清新之气中肯定裹挟着杏花的清香。忽然,我觉得春耕是一场唤醒泥土的仪式。春天万物都苏醒了,春耕就是为了告诉休眠了一冬的土地,该醒醒了,该翻个身,伸伸懒腰,为即将播下的种子安床盖被,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了。经过这场仪式,土地醒了,也充满了活力。那些刚刚唤醒的土地,在春风轻拂的大地上犹如漂浮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整装待发,正准备扬帆起航驶向梦想的远方。
春天的景色旖旎迷人,斑鸠的叫声依然悠长清脆。走在春耕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觉得春耕这场唤醒土地的仪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滋养着我的灵魂,不管何时何地它都会在和煦的春风里让我热泪盈眶,思绪万千。
作者简介:
马宝学,男,生于1978年,小学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延河》《散文百家》《中国青年作家报》《新疆日报》《联合日报》《宝鸡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中华活页文选》《华商报》等。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的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选用。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特别说明:作者投稿时,须标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字样,如没标明或不是原创稿件一律拒用。
“云上春耕”奏响洞庭“稻虾圆舞曲”
新华社长沙3月16日电 题:“云上春耕”奏响洞庭“稻虾圆舞曲”
新华社记者史卫燕、白田田
湖风吹拂,油菜花摇曳生姿。洞庭湖平原的春天生机盎然。稻田养虾,收入翻番,位于洞庭腹地的湖南省南县,近年来成为湖南最大的“稻虾县”。在这个特殊的春天,南县乡村田野中物联网“种田”“云上”授农技、网红“带货”,“云春耕”助力的稻虾产业今年有望携手迎来好收成。
物联网“种田”
“有了物联网,我们可以不再‘看天种地’。”在南县的金之香米业,技术负责人王敏正在办公室查看公司生态核心基地的情况:“土壤温度14.6℃,大气湿度81.8%,水盐是0mg/L,今天的天气和田里的水质很适合虾苗成长,但是水稻插秧还得再等等,土壤温度显示20℃时就可以开始了。”
位于洞庭湖腹地的南县历来被称作“鱼米之乡”。春耕之际,记者来到这里的田间地头,在乡村里处处可见小龙虾在水田的稻草埂间游曳嬉戏,轻巧的身姿如同跳起了“圆舞曲”。水稻为小龙虾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小龙虾的排泄物则成为优质稻良好的生物肥。
近年来,南县以“水稻+”的模式建设生态农业,稻虾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位列全国三强。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的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南县稻虾米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品卫生重金属含量等指标优势明显。
2019年,南县稻虾米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斩获食品行业类金质奖章。现在,南县精品稻虾米在市场上很受追捧。
“以前大米辛辛苦苦拖到米市上卖,也就两三元一斤,现在我们的企业去农户家收购稻虾米,普通品种的稻谷也能享受8元一斤的保底价,真正达到‘一亩稻虾助推一人脱贫’的效果。”南县县委书记李劲松告诉记者。
为了进一步擦亮南县稻虾米品牌,近年来当地引进物联网管理。
“有了这套系统,农民种田就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南县科工局驻企联络员伍万中说,“在疫情期间,物联网更是发挥了大作用,在家了解农田动态,根据数据为春耕备耕做好准备,有的大户还安装了自动化水位调节等装置,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不误农时’。”
“云上”授农技
这段时间,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童中全凭借“硬核知识”成了农户心中的最红的“网红”。
在县里的“洞庭虾网”助农网课中,他的“现在种田不能按照‘老黄历’了”,“水是苗的命,也是苗的病”等“金句”获得了种田人的“花式点赞”。他针对现在机器插秧和人工抛秧的播种特点、优质稻和传统品种抗倒伏能力存在的区别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更是受到农户热烈追捧,一堂课下来点击量达13万。
除了网络授课,还有网上答疑。
近来,南县金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欧述秋遇到了一件难事。“最近池塘里长了一些青苔,春季是小龙虾管理的关键时期,我很着急。”欧述秋告诉记者。
有一天,他听村村响广播说,遇到田间管理的难题可以直接与农技工作人员线上联系。他立刻加上了南洲镇农技站副站长刘政春的微信,试着发了一条文字信息请教。
几分钟后,刘政春就回复了一条长长的微信,从如何保持水位、补种水草、适施水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欧述秋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据介绍,今年开春以来,南县明确农业、稻虾等部门组成20支专业技术指导组,通过网络直播、微信、App线上答疑等方式,对稻虾田的水、草、饵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目前网络直播已为近3万人次解答农业生产发展技术难题。
“网红”带货忙
“直播间的宝宝们看一下,蒜蓉爆头虾,麻辣虾尾,都是我们鱼米之乡的顶级小龙虾烹饪而成的,Q弹多汁……”“龙虾小姐姐”可可对着镜头,熟练地剥开小龙虾快速放入口中,引得直播间的粉丝大呼“看得我流口水”。
近年来南县的农产品加工链条不断延伸,各类产品开始走红“全球”,如企业研发的“8秒液氮速冻技术”生产的冰镇汤料香草虾等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曾坐上飞机“远征”俄罗斯世界杯;虾头、虾壳等废弃料中提取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等系列产品,出口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在网络世界,南县的“网红”“带货小能手”也不断涌现,村花、小姐姐、小哥哥们人气很高,直播的产品总是被一抢而空。
疫情发生后,和传统渠道不同,南县的网络主播带货量不降反升。“这段时间网购的消费群体和消费体量都增加了很多,很多人每天就等在线上看我们的直播,可以说,我们抓住了网络推介黄金期。”湖南助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娟说。
红火的网购需要更加优质的产品作为支撑。
在南县南洲镇南山村,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高标准稻虾产业基地正在紧张建设中。据了解,这个项目计划用地一万一千亩,打造“良种繁育、种质养育、育养分离”的“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
李劲松说:“项目建成后,南县将形成‘产、学、研、推’ 相结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稻虾产业集群,相信今年我们的稻虾产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来自一见不钟情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7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