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青蛙能吃吗
野生青蛙能吃,但是不建议吃,因为野生青蛙是国家禁止捕杀的保护动物,加上野生青蛙是杂食性动物,携带有各种细菌和寄生虫,即使高温烹饪也不能完全将其杀灭,食用可能会感染寄生虫。
野生青蛙能吃吗
野生青蛙一般生活在农田内,庄稼施用化肥、农药较多,青蛙经常吞食带有化肥、农药的害虫和水源,农药会在体内蓄积下来,食用后农药残毒便会进入到人体内。
现代医学证明,食用青蛙肉不仅没有补充到特殊营养,食用多了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青蛙一般栖息在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地方,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大多数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且所吃的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
年产6万吨的青蛙为何被列为保护动物?它还能吃吗?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众所周知,青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18年,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黑斑蛙养殖面积超6万亩,预计产量6万吨。如此大的产量是如何被贴上“保护动物”的标签的呢?首先给大家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
我们所食用的大米,在生长过程中,我国的稻谷产量因虫害的影响每年粮食减产15-25%,虫害发生严重或防治不当时导致绝收。水稻产量与质量的提高主要归结于病虫害的防治。
稻田间,生机盎然,一株株稻穗有序的在田间排列,防虫除害是每个养殖户费尽心思的一件事,农药有效,不可经常使用,那么各方面效益最大化除虫害的方式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从古至今,人们是怎么对待这一问题的。
我国在北魏时期,贾思越的《齐名要术》一书并提出“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等多项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明朝时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着先事修备,既事修救”的病虫害预防的思想。晚晴的《区田试种实验图说》记述着“用黑巩做肥料,可以除霉病还能杀虫”。
20世纪年代初期,我国仍然延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例如,耕翻稻巷、点灯诱蛾、人工除虫等。50年代末,化学农药的使用在全国逐渐越来越多,接着出现化学农药乱用、滥用的局面。
1974年,在全国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各个学科相互结合与渗透,将病害虫防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稻田种养模式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稻田种养模式也逐渐出现。
危害水稻的害虫很多,常见而又危害严重的有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風、叶蝉、稻蓟马、稻椿象、稻蝗等等。
据相关研究表明,蛙类对飞虱有显著的影响,变态后的幼小青蛙对飞虱的控制效果最好,牛蛙次之;随不同蛙类密度地增加,对飞虱的控制效果越明显。同时,不同种蛙类的捕食范围和捕食能力各有差异。例如,青蛙、牛蛙和泽蛙均捕食飞虱,青蛙和牛蛙也捕食稻田螟蛾,而泽蛙不捕食螟蛾;另外,对飞虱的捕食能力,青蛙最强,泽蛙最弱。
青蛙可捕食飞虱14只/天,最高可达19只/天,牛蛙和泽蛙平均每天捕食飞虱8只/天和6只/天。
牛蛙擅长捕食稻田中的大型动物,而对小型飞虱的捕食能力不如青蛙,在利用牛蛙防治稻田害虫时,可适当补充青蛙数量;泽蛙偏向捕食稻田中的小型动物,对田间较大的螟蛾等害虫几乎不捕食,故可利用青蛙和泽蛙混合搭配防治稻田害虫。综上所述,青蛙(黑斑蛙)对于农田害虫的综合效益最大。
蛙类主要以稻田害虫等昆虫为食,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肥料,减少了农田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外流,增加了稻田氮素营养,促进了水稻分蘖;然而,各蛙种之间促进水稻分蘖程度略有不同。
随着我国社会温饱问题的解决,正朝小康社会迈进,以前只重视粮食产量,而现在对粮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稻田种养模式不但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减轻水稻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稻米质量,还可以给农民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为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
所以青蛙在农田里有如此众多的作用,具有“农田卫士”的美称,二级保护动物当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那么就到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了,青蛙到底能吃吗?当然能,市面上青蛙主题的餐厅数不胜数。可是保护动物怎么还能吃?保护动物是指野生青蛙的食用是违法的,但现在市面上都是人工养殖的,手续齐全,可放心食用,毕竟,这一人间美味,作为吃货的我们怎么能错过?
武汉菜场售卖“野生青蛙”,谁还在心存侥幸?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最近,随着大中小学生分批开学,生活逐渐恢复正轨,武汉街头的烟火气时常登上热搜,网友们也纷纷送上祝福。但这其中,却出现了个别不合时宜的景象。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武汉的天声街菜市场、长春路菜市场,有多个商家贩卖野生青蛙,价格每斤25元到30多元。当地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称,知情者可举报,将派工作人员去调查。
首先要明确的是,捕捉、贩卖、食用野生青蛙是违反多种法规的。《野生动物保**》规定,要保护“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青蛙就是其中之一。
同时,今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也要求,凡《野生动物保**》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对违法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无疑,捕捉、贩卖、食用野生青蛙将会受到法规的从重惩处。
为什么野生动物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原因当然有多种,但根本原因是,基于科学和理性,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动植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保护这种关系,对于人类和自然来说,会一荣俱荣;破坏这种关系,则会唇亡齿寒。
尽管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源自哪里和哪种动物尚无确切结论,但不抓、不卖、不吃野生动物某种程度上,早已成为社会共识。
青蛙对于人类来说,本质上是有益动物,捕食野生青蛙对生态造成的损害更大,由此也会波及到人。我国共有青蛙180多种,它们是杂食性动物,既吃苍蝇、蚊子,也吃螟虫、蝼蛄、叶蝉、稻飞虱等害虫。青蛙在幼虫(蝌蚪)时期,一天可吃掉100多只孑孓,成熟后每天可吃掉害虫70多只。每只青蛙一年捕食害虫可达15000余只。青蛙的这些行为首先是可以帮助粮食增产,其次可以减少农田撒放杀虫剂,以保持绿色生态。
因此,人类有很多理由保护野生青蛙,但没有一个充分理由捕食青蛙。无论是华南海鲜市场还是新发地市场的疫情,都警示人们,海鲜市场、农贸市场是疫情传播的高风险场所,要尽可能地把好入口关,防止携带风险的动物、食品进入市场交易,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基本要求。
当然,在利益面前,难免会有一些商贩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而野生青蛙出现在市场上,也说明监管的确存在一些漏洞。这也提醒各地,尤其是有食用野味陋习的一些地方,要持之不懈地加强农贸市场的监管,强化《野生动物保**》和《决定》的执行和处罚力度。
由于食用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涉及非法生产、经营、猎捕、交易、运输等诸多环节,所以这也需要多部门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密织监管之网,从源头上堵住非法野味交易与消费。
“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真正从制度上严控,强化监管职责,让捕捉、售卖野生动物的违法者付出代价,才能够持久形成震慑,扭转个别商贩的违法冲动,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一方面,要尊重自然法则,敬畏生命伦理,自觉革除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得看到吃野味不只给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带来风险,“野味链条”的存在也会给他人、社会带来额外的隐患;另一方面,要努力做一名城市的守护者,对售卖野生动物的商铺、餐厅,要及时举报,铲除捕食、买卖野生动物的“隐秘角落”。
保护野生动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如果说此前是一种“愿景”,那么如今早已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规则。监管部门、商家、消费者,对此要多些敏感、多些行动、多些较真意识,共同去维护这一共识。
□张田勘(专栏作者)
编辑 孟然 校对 吴兴发
本文来自叶璃溪i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7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