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别称和雅称
扇子的别称和雅称有:凉友、摇风、仁风、便面、屏面、圆轻、箑、五明扇、翟扇、羽扇、折扇、翣等。扇子文化历史悠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集成部分。扇子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拥用较多的别称和雅称。
扇子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
扇子的种类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制扇技艺有江苏苏州檀香扇、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子、重庆荣昌折扇、四川自贡龚扇、广东新会葵扇、湖州羽毛扇。
从团扇到折扇,中国的扇文化
扇源于远古时代猎取植物叶或禽羽,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别称障日。当时,扇子用作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而非取凉之用。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取凉。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
扇有期盼合欢的团扇,也有笔墨丹青的折扇,世易时移,情谊不已。各种情意情义蕴含在一把小小的扇中,这一个简单的器具带来的是隽永深沉的世俗与风俗。
一、合欢之望——团扇宋以前称扇,都是指的团扇。团扇也叫"宫扇"、"纨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杖扇新录》中记载:近世通用素娟,两面绷之,或泥金、瓷青、湖色,有月圆、腰圆、六角诸式,皆倩名人书画,柄用梅烙、湘妃、棕竹,亦有洋漆、象牙之类。
1.以弃扇喻弃妇
扇子是种时令性很强的生活用具,只在夏日用来逐暑,等到微凉秋风起时,团扇也只能搁置一旁。正如刘大白在《秋扇》中叹"一阵秋风,收拾起多少团扇。"汉班婕妤所作《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就算在你的怀中也常常害怕秋凉,因为到那时就只会落得被弃箧中、恩情断绝的下场,而王昌龄于《长信秋词》中描绘得十分凄准"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刘禹锡的"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这些诗句体现了女子命途的坎坷。古代女子的命运很多时候都受制于男性,团扇与古代女子的相似性重合甚高,弃扇与弃妇在许多方面都十分贴合。
2.羞怯掩面以却扇
世间有时时恐惧背弃的不幸,更有对未来的婚姻充满了期待的幸福。却扇是一种婚俗礼节,新娘出嫁,须得蒙头遮面,因此以团扇覆面遮羞。清代平步青的《霞外攟屑》"古时婚礼,侍儿以纱扇蔽新妇,彻扇曰却扇。"南北朝庾信的《为上黄侯世子赠妇》诗"分杯帐里,却扇床前。"新娘盖面并非迂腐的礼节,而是为了掩盖含羞的表情。《世说新语·假谲》温峤娶妇是个有趣的典故来源,别人请温峤为女觅婿,温峤回复"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新娘拨开纱扇发现新郎却是温峤。唐杨师道《初霄看婚诗》云"洛城花烛动,戚里画新娥。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轻啼湿红粉,微睇转横波。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可见唐朝却扇于婚俗中盛行之状。
二、咫尺丹青——折扇团扇在唐宋时期最为流行,扇上题诗作画也最兴盛。但从元代起,团扇的书画功能渐颓,折扇成为了供文人墨客挥洒诗意的载体。"至明则折扇大兴,纨扇几无人问。"折扇并非元代初现,《资治通鉴音注》"(南齐高帝时)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折叠扇。"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折扇就已是当时常见的器物了,只是当时文人还未在扇面上留下墨迹,而到了明代"挥洒翰墨始于成化间。"在永乐帝的大力推广下兴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折扇热潮,"自内传出,遂便天下。"此后的折扇便成为了生活与艺术作品中常见的一个文艺要素。
1.惠赠雅朋
明朝皇帝尤喜折扇,除永乐帝外,明宣宗更是作了一首咏扇诗:"湘浦烟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 扫却人间炎暑,招回人间清凉。"以表达对折扇的喜爱。折扇经由朝鲜、日本传回朝堂,又从朝堂向外扩散,成为了上层人士与知识分子间时兴的风尚雅俗。"双环结成连理枝,舒卷随人意。半轮秋月明,一片春云腻。到手时清风阵阵起。"明瞿佑这首《北双调·清江引》描绘了折扇之用与折扇之趣。杨循吉作赋咏叹:"于时则有祛灾雅制,却暑芳姿,昔日之班姬所咏,往年之逸少曾持,敛之不盈于把,圆也有中乎规,出袂而轻飏自动,拂膺而凉思允宜。观其皓茧裁容、素藤张面,洒金星以作饰,削牙钉而为键,紫檀戢戢而板吻无痕,玄珠圆圆而蒂垂如旋。"由文人辞赋诗文可见折扇大贵之位。
除受上层朝堂及贵族影响外,各个文学艺术流派对折扇文化的推广推进贡献甚著。清代吴荣光感慨"到明代四家,唐、沈、文、仇始为书画,蔚为吴下人书画扇面之风气。"后来的"松江画派"、"清六家"、"四僧"、"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文人画家流派都为折扇扇面增添光彩。于是明清时互赠折扇蔚然成风,被视为怀袖雅物,同僚友人之间皆以折扇为礼,"制以为扇持赠君,拂君怀袖袪君暑。"一柄折扇,一首题诗,一幅美画架构起文人之间的风雅风流之证。
2.表倾慕之情
折扇可题诗作画,于是自然被赋予了表情达意之效,一面扇面犹如那片宫中漂出的红叶"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此时的折扇比之悲戚的红叶显得明朗许多,一柄折扇寄予有情人,而非漫无目的地任其漂流。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将扇作为串联全剧的线索,从赠扇、书扇、画扇到撕扇,描写了明末公子侯方域和南京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悲剧与乱世的苦难。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从而使折扇成为承载深厚意蕴与深沉的, 《桃花扇·眠香》:"小生带有一宫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吧。"扇子在这里成为了二人爱情的象征。扇坠是系在扇柄的饰物,相当于赠扇,自然也可表赠送方的爱意。《剪灯新话》:"女以紫金碧甸指环赠生, 生解水晶双鱼扇坠酬之"。 可见扇坠已为酬情表意之物。
三、现代扇文化传至今日,扇子已不仅仅只是个引风纳凉的工具,而是由实用功能转向审美功能的物品。扇子常常作为君臣之间的"贡赐佳品"、邦国之间的"外交仪物"以及友朋亲眷间的"馈赠礼品","文佩扇、武佩剑"的风尚为国人所悉。文人仁风雅量,而适配的扇子即被赋予"仁"的内涵,现代更是如此,执扇之人常常也是宽雅之人,赠扇也表达了对受方气量风貌的尊重赞叹。折扇一开一合,进退皆宜,团扇绢丝柔而坚韧,更显刚柔兼具之古韵。团扇闺思、折扇轻闲,或绢帛或黄纸,简单的扇面上撰写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哲思寄寓,是往哲先贤的智慧与感悟。扇文化一脉相承,即在此处,那世界就在我们咫尺之间,等候我们踏入。
本文来自心中无码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