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舅关系书面怎么称呼
郎舅是指姊妹的丈夫为郎,妻的兄弟为舅。郎舅是姐夫与小舅子的合称、妹夫与大舅子的合称,也是男子与其妻兄弟的合称。男人是丈夫的角色即为郎,妻子的兄弟成舅,两者是郎舅关系。男人做小舅子,其姐妹的丈夫是郎,姐夫或妹夫和小舅子即为郎舅关系。
郎舅关系书面怎么称呼
郎舅关系的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正末云]:姐夫,喜波,喜波,你郎舅每厮守着,好抬举照觑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展孝廉﹞使子大成与婿同学,供给丰备。年馀,大成厌薄之,因而郎舅不相能。”
从周焯华到“洗米华”,漫谈中国的“绰号文化”
名震濠江的“洗米华”近日被捕了。“洗米华”是绰号,本名周焯华反而少为人知。“洗米华”当过广东政协委员,又传说他投资过多部主旋律大片。在解释“洗米华”这个绰号由来之前,梳理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绰号文化”。
一中国中上层社会的古人,都有名、有字。名,师长和亲近的人可以叫。社交场合一般叫人的字,这样更有礼貌。现代人经常把“名字”合在一起来说,现代人很多也只有一个名字。比如说鼎鼎大名的马云,人们只知道他在阿里内部有个“风清扬”的别名。“风清扬”可以说是马云的一个绰号,此外马云并没有其他的字号。
绰号,是一个人正式名字之外的外号、别称,民间也叫“诨名”,但“诨名”更多一些贬抑色彩。中文里的“绰号”,英文单词“nickname”大致可以对应。人们在一些场合没必要使用真名实姓,又能稍微保护隐私,可以使用“假名”和“化名”。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上发表文章,不愿意使用真名而用“笔名”。假名,化名和笔名,也不能完全等于绰号。当然,绰号可用作笔名。
举例来说:刘备,字玄德。“备”是名,“玄德”是字。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司马徽是隐士高人,论辈分和才识算是刘备的师长,司马徽本身一直没有跟刘备建立直接联系,而是推荐自己的学生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所以,司马徽出于礼貌可以叫刘备为“玄德君”,也可以叫“玄德”。假如司马徽出山辅佐刘备,刘备就成了司马徽的老板,司马徽就应当称刘备为“主公”。但无论如何,司马徽不能直呼“刘备”。在古代,直呼其名往往是对人的侮辱;孙权和刘备各据一方,是同重量级的人物,孙权可以出于礼貌叫刘备为“玄德公”。后来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两人成了郎舅姻亲。所以尽管孙权比刘备年幼,孙权就算称呼妹夫刘备“玄德”,也没有什么问题,但仍然不宜直呼“刘备”;曹操起先很赏识刘备,因为刘备能为其所用,所以曹操对刘备很是客气,称其为“玄德”。后来刘备自立门户与曹操为敌,曹操就给刘备起了绰号“大耳儿”、“大耳贼”、“织席贩履之徒”,在心理上要侮辱刘备一番。曹操称诸葛亮为“诸葛村夫”,也是此理。
绰号,有的是表示尊崇、敬重,如姜子牙人称“太公望”;有的是用来概括其人外貌、性格特点,如《水浒传》里一众梁山好汉的绰号;有的纯粹是用来蔑视侮辱人。《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祢衡击鼓骂曹”:
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尽识之: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祢衡这段话,实际上是给曹操麾下众多文臣武将起了绰号:荀彧,吊丧鬼。荀攸,守墓人。陈昱,门童。郭嘉,酸儒。张辽,鼓手。许褚,放牛马的农民……祢衡过于尖酸刻薄,所以让曹操动了杀心,为了免得落下杀贤的骂名,曹操后来借刀杀人做掉了祢衡。
二中国的“绰号文化”起源于先秦,历代都有此风尚。史书和小说中都不乏记载,比如《左传》里的“五羖大夫”百里奚,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从别国赎回的;又如《后汉书》里的 “关东觥觥”郭子横,觥觥(gong),是指郭子横为人“刚健正直”。
“绰号文化”大概以宋朝为极盛,《水浒传》108将,人人都有绰号,个个生动贴切。如鲁达,又称“鲁提辖”和“鲁智深”,“提辖”是官名,表示鲁达的职场经历;“智深”是鲁达出家时师父赐的法名,两者都不是鲁达的绰号,鲁达绰号“花和尚”。“花和尚”不是说鲁达是个“假和尚”,也不是说鲁达是“花心萝卜”。现代西方社会,性犯罪的男性一旦进了监狱,会成为囚犯鄙视链的下端。古代江湖豪杰,最忌讳的也是两性关系上的不端。只要不犯色戒,爱喝酒吃肉甚至杀人放火(出于正义),在江湖的道德体系中都不算什么。鲁达的绰号“花和尚”,是指鲁达身上有“花绣”(刺青,纹身)。“青面兽”杨志,面上的青色应该是天生的胎记。杨志这个绰号,也表明了他的外貌特征,同时“兽”也表示杨志武功勇猛。
《水浒传》里的男性,绰号普遍都很生猛、形象、精准,总体也都比较正面。“九纹龙”史进,肯定要猛过浩南。“九纹龙”如果活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江,分分钟都是让人自动献上膝盖的“渣fit人”(大佬,瓢把子),“山鸡”、“焦皮”、“靓坤”、“乌鸦”等,都只能是他的马仔。
《水浒传》里的三位女性,绰号很不友好:“母夜叉”孙二娘,“夜叉”本是印度神话里的半神,后来在中国语境里变成贬义,成为“恶鬼”之类的代名词——《水浒传》里有个配角丘小乙,绰号“飞天夜叉”——“母夜叉”形容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心狠手辣;“母大虫”顾大嫂,“大虫”是指老虎,母大虫是说顾大嫂像母老母一般厉害;“一丈青”扈三娘的绰号容易让人误解,有人认为“一丈青”是形容扈三娘的美貌,其实并非如此。
施耐庵有很明显的“厌女症”,《水浒传》里出轨的三个女性下场都很凄惨:阎婆惜,被宋江割喉斩首。潘金莲,被武松剜心割头。潘巧云更惨,被杨雄用刀大卸八块。杨雄绰号“病关索”,本来其绰号里的“病”跟“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的“病”一样,是“并”的谐音,指这三位跟关公之子关索、唐代名将尉迟恭和猛虎一样厉害,而并非指他们真有什么疾病。但从杨雄杀死潘巧云极其残忍的手段来看,“病关索”还是有病的,应该是不举之类的“基础病”——他知道全是因为自己让潘巧云受到冷落,所以被绿后用极端残酷的手段杀死她寻求心理平衡。
既然施老先生对女性角色的态度比较一贯,那么“一丈青”无疑也是贬抑的绰号。一丈青,应该是指一丈长的青竹标蛇,这个绰号形容扈三娘是“蛇蝎美女”。在施先生的观念中,这三位女性要么是恶鬼,要么是动物,反正一定不会是人。
三“绰号文化”在民国也颇为流行,众多民国人物都有绰号,如:“挑粪校长”陶行知,这个听起来不雅的绰号,其实是赞赏陶行知真正践行了“知行合一”;“泥菩萨”黎元洪,是指黎元洪在那段历史中主要是扮演了傀儡的角色,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现当代的港澳台,主流社会之外的江湖,众多“社会人”也都有自己的绰号:“跛豪”吴锡豪,“崩牙驹”尹国驹,“街市伟”吴伟,“猛鬼添”叶锦添,“石岐嘟”陈月波……
其实,外国人也有起绰号的习惯,如罗马帝国的第三任皇帝卡里古拉,全名是“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奥古斯都·日耳曼尼库斯”。绰号“卡里古拉”,是“小军靴”的意思;又如法国历史上著名的罗伯斯庇尔,其绰号是“不可腐蚀者”,表明其人坚定的意志力。
英语中的“nickname”,并不完全等于中文里的“绰号”。“nickname”经常也指“昵称”、“爱称”、“简称”。比如名著《小妇人》里马奇家的四姐妹:老大玛格丽特,又叫“梅格”;老二“乔”,本名“约瑟芬”;老三伊丽莎白,简称“贝丝”。
英语里的darling、dear、honey、sweety等,则是情人和夫妻间的爱称,也不能说是nickname和“绰号”。
如果把人当成一件特别的“产品”,那么这件产品的命名权,只能是或者说首先应该是产品的生产者——父母。父母对于子女拥有绝对的命名权。有时父母出于对他者的尊重,或者自知文化有限,也会将孩子的命名权让渡给更有地位、名望和学问的人。此时,取名者应该认真对待,将自己对新生儿的祝福和祈愿融进名字里。而按照礼仪,父母也需要感谢赐名者,有条件的还当给予谢仪。起一个好的名字,需要费一番思量、做不少功课。
给别人起绰号一定要慎重,如果是为了替值得的人扬名、宣传,起正面的绰号倒也无妨。无故给别人起负面的绰号,很容易造成反目成仇。在现代社会,一定要避免给残障人士起“独眼long”绰号,这是基本的文明修养。
《射雕英雄传》里,“江南七怪”(七侠的集体绰号)之首柯镇恶是盲人,绰号“飞天蝙蝠”。蝙蝠基本没有视力,靠高度发达的听觉辨认方位,柯镇恶听风辨形接发暗器的功夫一流,所以这个绰号对于柯镇恶来说反而是个美称。如果有人叫他“柯瞎子”,哪怕是黄老邪那种人物,脸上也可能会被柯镇恶吐口老痰,还要被他的伏魔杖招呼。
“洗米华”这个绰号一直被人误解,据“洗米嫂”说,周焯华这个绰号其实本来并无深意。当年有部热播港剧《城市故事》,其中有个角色外号“洗米华”。周焯华很喜欢那个角色,自己名字中也带有“华”字,于是顺手借来做了外号。
在网络文化里,“米”也有“钱”的意思,因为“米”的汉语拼音“mi”和“钱”的英文“money”首写字母都是“M”。“洗米华”是开赌场的,赌场有没有“洗钱”的功能?看美剧《黑钱胜地》(Ozark)能略知一二。
钱财是世人所好,但究竟还是赚干净钱吃安心米比较好。用非法手段赚快钱、黑钱,最终都会吐出来,这也是“洗米华”入狱的教训。
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绰号?你本人被取过哪些绰号?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来自叶璃溪i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6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