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级别
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判断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由于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时需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地震震级分为九级,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大于5级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地震级别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三要素是发震时刻、震级、震中。同样等级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
地震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危害?
地震释放能量一般都需要一个过程,震级越大这一过程就越长。比如2017年4月23日5时26分发生在汶川附近的德阳什邡市的地震就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的余震。而在一次地震活动期间,发生地震的数目很多,其中震级最大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发生之前通常有不少小地震发生,这些小地震就组成了前震序列;主震发生之后一般也会有大量的地震发生,这些地震就组成了余震序列。人们将前震、主震、余震视为一次地震活动,称为地震序列,各地震序列的活动时间长短不一,有些大地震可持续若干年,仍属于一次活动,构成同一期的地震序列,余震时间较长,余震停止后便转入地震平静期,需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孕育下一次地震活动期。在活动期间,地震虽然很多,但震中分布,主要集中在主震周围百十公里之内,形成地震活动区(或震中区)。大规模的继续活动一般不在原地重复,其时间和空间的间隔取决于地震地质条件。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震型 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所释放的总能量满足,其中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主震型的最大特点是主震震级突出,主震和最大前震、最大余震的震级相差显著,有时也有连发的,即震级相近的大地震接连发生几次。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就属于主震—余震型地震,由于没有前震,因而比较难于预测;1975年海城地震的预报与其是前震—主震—余震型有密切关系,民间总结出了:“小震闹,大震到”的俗语。因此关于此次汶川附近的德阳什邡市的地震不用太过担心。
(2)震群型 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震群型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突出的主震,前震、余震和主震震级较接近。
(3)孤立型(单发性地震) 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本文来自一见不钟情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60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