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一个原因是劳动创造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劳动创造性。另一个原因是目的意识性,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的另一种独有的特性就是目的意识性。
人
人是一种灵长目人科人属的物种,线粒体DNA与化石证明人类大约于500万年前起源于东非,与黑猩猩、长臂猿、合趾猿同属人科的灵长目动物。
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由于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审美的观念,再加之人类自我表达的欲望和相对大的大脑,人类创造了语言、宗教、艺术、科学。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作者:董振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展现的我们党的理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也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我们党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提,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文化自觉。
一、文化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标识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
文化是人们在生命实践中所获得的生命体验。这种生命体验在生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个生命共同体中获得认同、传播和传承,从而作为一个人类群体的生活样式和共同价值被普遍认同和遵循,凝聚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
文化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标志。“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发问,从一开始就意味着主体性的觉醒,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精神自觉。
“本质先于存在”,这一论断是对动物生命属性的生动写照。动物的生命属性是先天设定的,其自然基因决定了其存在方式,即本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下来会打洞”。人虽然是动物,也具备自然属性,但是这不是人的根本属性。从严格意义上说,一个人出生的时候还不能称之为人,只能说具有这样本能的动物出生了。但是,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进入了人类社会,在家庭中被抚养,在文化中被教化,渐渐地生成了另一种属性,即社会属性。这种属性不是自然属性,而是文化属性。人的生命离不开本能,但是本能还不是人的生命,人只有在本能的基础上按照文化属性超越本能而存在的时候,才是真正人的生命。所以说,对人来讲不是“本质先于存在”,而是“存在先于本质”。人在既有的文化中不断生成,又在自为的活动中生成文化。这一点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指出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且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正是一代又一代现实的、历史的活动着的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文化得以创造、积淀、传承和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所以,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范畴,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样式,是相对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历史中生成又在历史中不断传承的精神标识。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文化
没有文化发展,便没有国家民族的兴盛。2013年12月,***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物质层面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浩瀚文物,精神层面的家国情怀、君子人格、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都给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印象。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立足中华文明肌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具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精神传统。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不畏qiangbao”“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厚德载物”“仁义博爱”“扶危济困”的利他精神,“诚实守信”“谦敬礼让”的自律精神,“忧劳兴国”“俭以修身”的勤俭精神等等,培育造就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使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梦想。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传统,相继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新时代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铸就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活水”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这一系列的精神既凝结着无数先贤不懈奋斗的光荣传统,更体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深深的民族情结和崇高理想,是在追求兴国强国过程中产生的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赓续传承。没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担当,就不可能担当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历史使命。
三、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世界意义。西方国家通过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崛起后,西方“普世主义”随之产生,认为西方文明是世界上最好的文明,西方社会是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范式”,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然而,根植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铸造了新的辉煌。中国成功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经济由高速发展成功转向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受到全世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2008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冲击及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实践中,中国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彰显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从而用事实宣告了西方文化“普世主义”的终结。
实践证明,并不存在唯一合理的“普世价值”和最优文化,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建设精神家园。文化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生命体现,否定自己的文化就是否定自己的生命;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定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牢牢掌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追求熔铸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让中华文化血脉赓续于新时代,使中国精神之花绽放于新征程,凝聚成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在制度文化、精神理念层面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光彩。
新征程上,我们仍要继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向世界展示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袁红英(山东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探索开创的、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明确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中国式民主的伟大创造
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中国***在领导人民追求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立足国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民主发展与现代化探索相结合,在民主的全过程中体现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民主发展的创新之路。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民主模式。西方国家的民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民主,其实质是资本的统治,是少数的资产阶级对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专政的民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西方选举民主成为一次性消费式民主,在大选时轰轰烈烈,一选了之;大选之后沉寂无声,进入休眠。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显然不是真正的民主。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主的形式与内容才能高度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民主观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主张国家一切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建立为群众、为劳动者服务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至上的原则,让广大人民拥有平等参与政治经济生活、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既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坚守,也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深刻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有效回应了人民的现实诉求。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探索中国式民主道路的经验总结。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探索、形成、发展人民民主的奋斗史。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奋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基本纲领中就明确提出要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中国式民主得到迅速扩展和巩固,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深刻阐明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为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到党的十二大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度文明、高度民主”,从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到党的十七大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再到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国民主建设植根于我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并伴随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扩展和深化。在实践过程中,民主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相互融合、互动共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过程人民民主先进性和优越性的日益彰显,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磅礴伟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规范民主程序,保证人民平等参与民主实践的权利,实现了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表现为参与主体广、民主权利广、程序范围广,是最广泛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表现在参与主体的广泛性,而且表现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权利的行使涉及民主程序的全过程。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在我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拥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程序设计,不仅包括人民投票行使权利的过程,还涉及决策之前和决策过程中的协商过程、选举后的监督治理过程等,从而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在内的全过程民主。人民在整个民主活动过程中都拥有充分的民主权利,从诉求表达、到协商监督、再到诉求有效解决的闭环过程,人民都拥有广泛的权利,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呼声、实现人民利益。
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完整的制度程序与完整的参与实践相结合,是最真实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制度程序的设计、参与实践的推进,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统一起来,把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体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展现出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了更加健全、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协商渠道,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具体的制度程序作为支撑,是最真实的民主。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国家层面的政治参与,通过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居民自治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现社会层面的政治参与。在参与实践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基层民主形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良性运转注入新的动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形式与民主实效的统一,是最管用的民主。民主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装饰品,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现实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民主的实效性,不仅表现为形式上的民主方式或民主程序,更要求能够保障人民自身利益的实现。人民只有真正从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中受益,人民意志与诉求只有通过民主得到真切的回应和满足,才能证明民主的实效性,才是管用的民主。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实现了民主发展、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良性互动,确保了人民具体地、现实地实现和发展自身的利益,确保了党领导人民有效地治理国家。实践证明,中国成功推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为党领导人民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实效性。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越己者恒越,自信者更强。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动内容更广泛、层次更丰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恢宏篇章,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确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根本保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方面面,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不变形、不走样。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加强和规范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培育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决不能在政治方向等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要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用制度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依法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确保人民群众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确保各项权力运用得到有效监督制约,从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康有序运行。
推进基层民主深入发展,筑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础。基层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要在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基层民主渠道,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既要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领导方式;又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村民自治制度,落实职工民主管理权利,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性建设,全面推进村(居)务、厂务公开,完善班子成员履职承诺和述职制度,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同时,还要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合作机制,将民主自我管理权力下放给多元主体,引导基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做到“好事共商、难事共治”,不断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内生动力。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在中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它以凝聚共识为目的,能够有效化解矛盾,畅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提升决策质量和效率,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所在。为此,需要不断规范协商程序和实践过程。既要建立健全决策的民意征集制度、决策方案的专家咨询与论证制度、决策绩效的考核与评估制度等,加大政府决策的规范力度;又要持续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制定实施协商工作规则,规范协商内容、载体、范围、程序,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知情明政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反馈机制以及督查评价机制,依托互联网完善远程协商、联动协商、网络议政,不断创新履职方式和载体,完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工作机制。
壮大新时代统一战线,共同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统一战线是我们党领导的广泛政治联盟,是凝聚共识、共同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法宝,彰显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有效性。统一战线作为民主政治重要参与渠道的制度化安排,切实增强其吸纳能力,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汇集广泛正能量。因此,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努力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一方面,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为党外人士、非公经济人士、少数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以及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搭建交流沟通、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平台,引导他们积极反映不同群体的社情民意,共同致力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既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的民主,也是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权益和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民主。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而且有利于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现代化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18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来自柚萌裙摆。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