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端午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河南端午节的风俗传统有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吃粽子是中国各地端午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的时候,许多地方还会有划龙舟的习俗活动。将艾草悬于门前,也是在各地都有的传统习俗。
河南端午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等。
在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还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河南清明节风俗
清明节与 春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但在祭扫形式和清明饮食上各地习俗不尽相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清明节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在全国范围盛行并设扫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后。据资料记载,唐代,由于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到贞元六年(790),假日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由此可见,当时寒食节已经成为唐朝一个很隆重的节日。唐朝王冷然的《寒食篇》中说:“秋贵重阳冬贵蜡,不如寒食在春前。”即寒食节在我国北方的重要程度超过了重阳节和腊月的腊祭。 [24]
宋代的寒食、清明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说:“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间以一百四日禁火,谓之私寒食,又谓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粿互赠,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的悲思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在公历04-06日,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上坟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插柳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清明节这天,各家门头要插柳枝。许多老年人还用柳枝将烙制的烧饼串起来,挂于屋檐下风干,以备小儿食用,据说可消食化积。各家还要栽种柳树。那么清明为何要在门上插柳呢?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
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
馓子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河南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鸡蛋
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老话说“五月五,5黄1白过端午”,5黄1白是指啥?应节气,好尝鲜
6.3号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赛龙舟、绑五彩线、挂艾草、除了有众多传统民俗活动外,在吃方面也颇有讲究。
除了吃粽子,还有“吃五黄一白”的传统习俗。这“五黄一白”指的是什么呢?顺应节气,应季而食,好尝鲜!
“五黄”指什么?那么这“五黄”究竟指的是哪五黄?大家不妨猜猜看。
其实端午节,有一个常常被大家拿来送礼的“咸鸭蛋”就属于“五黄”之一。另外四个则是指的黄瓜、黄鳝、黄鱼、黄酒。
第一种:咸蛋黄吃咸蛋黄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过去穷苦人家,吃不起大鱼大肉,只能用蛋黄下饭。
除了包成咸蛋黄粽子外,摇身一变,“咸蛋黄豆腐”吃过没?
推荐做法:【咸蛋黄豆腐】
1.准备食材
准备咸鸭蛋三个,把里面的蛋黄取出来切碎。
准备嫩豆腐一块,先切成厚片,再切成2厘米左右的豆腐丁。
准备生姜一小块,切成末。准备小葱几根,清洗干净,切成葱花。
2.把豆腐焯一下水
锅内烧水,豆腐凉水放入锅中,加入一勺食盐,用淡盐水煮豆腐不易破碎,大约煮1分钟,去除一下豆腥味,把豆腐倒出来,沥干水分备用。
3.下面开始烹饪
锅内烧油,油烧热以后,倒入姜末翻炒出香味,把鸭蛋黄倒入锅中,开小火把它炒香炒化,锅中都是泡沫的时候,从锅边淋入一勺清水。
把豆腐放入锅中,水量要没过豆腐才能更好地入味,加入食盐2克,鸡粉2克,白糖少许提鲜,胡椒粉1克,搅拌化开调料,转小火煮1分钟。
再倒入葱花,勾入一点水淀粉,让调料更好地吸附在豆腐表面,淋入少许明油提亮色泽,翻匀后即可出锅装盘。
好了,一道鲜嫩营养的咸蛋黄豆腐就做好了。
第2种:黄鱼端午节吃黄鱼,除了延续传统习俗,最主要的是尝鲜。端午时节的黄鱼,肉质肥美,刺少肉嫩,属于“鱼中之冠”。
推荐做法:【砂锅焖黄鱼】
1.腌制鱼肉
黄鱼切成一字条,切好以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洗干净以后,把水分控干。加入食盐、胡椒粉、十三香、蚝油、料酒,抓拌均匀。然后磕进去一个母鸡蛋,继续让蛋液都裹在鱼块上。抓匀后腌制10分钟,把底味码足。
2.准备辅料
大葱切段,生姜切片。蒜对半切开,用刀压碎,方便出味。再放进去一个八角、一节桂皮、两片香叶、一片白芷、一小撮小茴香和几个干辣椒段。提前泡发的木耳、黄花菜,切小一点。
3.把鱼块炸一下
这鱼块差不多腌了10分钟,在上面撒上面粉。油温五成热的时候,把鱼块抖散,往锅里下。约摸着炸个一分多钟,鱼块定型以后。用勺子搅搅,省的有粘一块的。然后转小火,用这种咕嘟冒小泡的油温。
继续浸炸个三四分钟,直到鱼块全部飘起来,变成杏黄色,就是炸透了。先把它捞出来,不过这个时候还不够酥,继续升高油温至六成热。把鱼块放回锅中复炸30秒钟就管出锅了。
4.开始烹饪
把葱姜蒜等小料,一块爆香。舀进去一碗水,加盐、糖、味精、胡椒粉、十三香、生抽、鸡粉、蚝油调味,整个汤汁以咸鲜为主。
淋点料酒去腥,大火咕嘟个三五分钟,把香味煮出来。准备一口砂锅白菜打底,把黄花菜、木耳撒进去,熬好的汤底,先把香料打进去。把鱼块放上面,再舀上汤汁。小火可劲炖个20分钟,把鱼块炖透。
最后撒点性感的葱花 ,齐活。
第2种:黄鳝老话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一年之中,只有端午前后的黄鳝是最肥美的,不管肉质和营养都非常高。
推荐做法:【爆炒黄鳝】
1.准备食材
鳝鱼撒盐洗净粘液,倒入面粉反复揉搓。清洗干净后打花刀切段备用。青红线椒打上一字连刀,切成段。另外准备点葱姜蒜子备用。
2.腌制入味
鳝鱼段腌制入味,加盐、鸡粉、胡椒粉、料酒、蚝油,再放点葱段、姜片抓抓拌拌,腌个十来分钟。鳝鱼想要快熟,还要保持肉质鲜嫩,滑油才是最好的方式。
3.起锅滑油
锅烧宽油,油温升至五成热时。先放大蒜子炸一下,炸成金黄色,接着青红线椒也快速的过一下油。滑鳝鱼,油温要高一些。六成油温下锅,让表皮快速定型。十秒钟的时间,倒出来。这个时候的口感是外皮筋,肉质嫩,鲜香回甘。
锅里留点底油,把葱姜粒放进去,小火炸香。放进去一小撮豆豉,呲进去五毛钱的料酒,舀进去两勺水,加蚝油、老抽上色、鸡粉、胡椒粉,一丢丢糖提鲜。
小火烧上三五分钟,把肉烧入味,最后把蒜子,青红椒都放进去。大火收汁。
看看这这烧好的鳝鱼段,油亮亮类,滋润润类。
入口先是浓郁的酱香,随后而来的是肉质本身的鲜香。外皮弹脆,肉质滑 一吃就停不下来。
第4种:黄瓜黄瓜虽然一年四季都有,但大部分都是大棚蔬菜。只有到了端午节前后,才正式上市。因此黄瓜被纳入了“五黄”,属于时令蔬菜,必吃之物,不可错过。
推荐做法:【蓑衣黄瓜】
1.准备食材
首先把黄瓜清洗干净,放在案子上面,然后从一面下刀切。底下不要切断。
一面切好后,再翻到另一面,把切好的一面翻到下面,垂直于黄瓜下刀,这样切好后,用手拿起来,黄瓜不会断。
准备一个盘子,把黄瓜放在盘子里摆放好。多加点食盐腌制10分钟。
大蒜拍扁后切成碎沫,小米椒切成辣椒圈。放在盆里,加入红油,生抽,白醋,白糖,搅拌均匀。
10分钟后,用清水把黄瓜上面多余的盐清洗干净,把调料汁均匀的浇在上面。
好了,这道简单好吃的糖醋蓑衣黄瓜就做好了。
第5种:黄酒北方有“端午饮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在我们小时候,长辈再端午那天,还会用雄黄酒擦一下额头和耳朵,一方面庆祝节气,一方面驱赶虫类。
“一白”指什么?在河南在,浙江等地,在端午节这天都要吃大蒜蛋!
其实,就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煮熟了,早上吃,能够驱虫避毒。还有的地方还会加点艾叶进去。不喜欢吃的,也可以换成蒜蓉白肉,味道更美。
1.准备食材
准备一块带皮五花肉,锅烧热以后,五花肉皮朝下,放入锅中使劲擦,把皮烧至焦黄。去除猪皮的腥味。
准备一盆温水,用钢丝球,清除掉猪皮上面的焦黄色油脂。
大葱白一截,切成段,生姜一小块,切成片。
2.锅内烧水
冷水放入五花肉,放入葱,姜,料酒,减少猪肉的腥味。
水开后,打去上面的浮沫,盖上锅盖,大火转中火煮30分钟。30分钟以后,能用筷子轻松的扎透。
再把肉捞出过凉水,反复冲洗。然后把肉切成薄片,摆盘。
3.调蒜蓉汁
把大蒜拍扁后,切成碎末,青红椒各半个 切成碎粒,放入盆中,加入食盐,白糖,生抽,陈醋,辣椒红油,芝麻油。
再加入高汤半勺化开调料,最后撒上一小把白芝麻。搅拌均匀后,浇在摆好盘的白肉上面,最后再放上几根香菜。
这道肥而不腻的蒜泥白肉就做好了,非常简单解馋。
“五月五,五黄一白过端午”!顺应节气,好尝鲜,补足营养过夏天。
(第一美食编辑:开心)
本文来自糖果淘宝店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