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的持续时间通常为多久
世博会的持续时间通常为180-190天左右。从历届世博会来看,举办时间也有8-20天的。世博会一般指世界博览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综合性世博会,另一种是专业性世博会。世界博览会的雏形是7世纪的中国隋代杨广在观风行殿上举行的“万国博览会”。
世博会的持续时间通常为多久
世博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最早的现代博览会是英国在1851年在水晶宫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
今天|4月30日,9年前,上海世博会开幕,实现中华民族百年世博梦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在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征程上 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同步推出“历史上的今天”栏目 钩沉那些已然过去的“今天” 启迪新时代的奋斗者今天“仍需跋山涉水” 在新征程上再创荣光
2010年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
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活动。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自246个国家、国际组织的参展方,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一起探讨城市未来发展前景,共同谱写了一曲人类文明和谐共生的激情乐章,生动诠释了“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
上海世博会历时5个月,总共184天。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新纪录。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百年世博梦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展示了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
历史上的今天还发生了什么?请滑动屏幕继续阅读剩余1345字
1955年4月30日,上海成立市高级人民法院和第一、第二、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撤销市人民法院。
198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抵沪访问。
1986年4月30日,温哥华—上海航线开航,这是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第一条直航航线。
1990年4月30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介绍浦东开发的规划、实施步骤和10条政策措施。
1995年4月30日,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评出。评选以上世纪90年代上海落成的新建筑景观为对象,采用专家初评和市民投票相结合的方法。这十大景观按选票依次是:浦江双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内环高架路、人民广场、新外滩、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地铁一号线12个车站、豫园商城、新锦江大酒店、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古北新区。这些新景观是上海三年大变样的缩影。
2005年4月30日—5月6日,第四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赛在上海举行,中国选手包揽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5枚金牌。
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部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
1950年4月30日,第四野战军渡海部队攻克海南岛的榆林港,至此海南岛全部解放。
1966年4月30日,上海市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大型革命芭蕾舞剧《白毛女》在北京公演。
1979年4月3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准许退职回城青年回原单位复工的通知》。
1984年4月30日,著名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被授予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华罗庚是美国全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称号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1986年4月30日,新华社报道:西安市西郊一个原始社会遗址出土我国迄今最早的甲骨文。考古专家认为,这批甲骨文比过去发现的认为最早的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时代要早1200年以上。它把中国人最早使用文字的历史提前到4500年至5000年前。
1999年4月30日,第22次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开幕。
2005年4月30日,我国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组成的特大桥梁——润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连接扬州、镇江两座古城的润扬长江大桥南汊主桥为主跨径长1490米的单孔悬索桥,是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大跨径悬索桥。
2005年4月30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国劳模表彰创下多个“历史首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首次在全国公示;进城务工人员和私营企业主首次纳入评选范围。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占柏林的德国国会大厦,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德国法西斯独裁者希特勒躲在总理府地堡里自杀。
1970年4月30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下令向柬埔寨派遣作战部队,作战目标是“越共军队”。
1975年4月30日,越南爱国武装力量发起统一祖国大决战——“胡志明战役”的最后一战。越南先头部队攻入前西贡政权“总统府”,抓获伪政权首脑,迫使其宣布无条件投降,最后一批美国人从“大使馆”楼顶搭乘直升机撤离。这标志长达14年的越战结束,被分割21年之久的越南南北两方实现统一。
2007年4月30日,英国人迈尔斯·希尔顿-巴伯成为第一位飞越半个地球的盲人。58岁的希尔顿-巴伯3月7日从英国伦敦出发。在59天时间里,希尔顿-巴伯驾驶一架超轻型动力滑翔机共跨越19个国家,完成了2.17万公里的飞行旅程,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纪录。由于眼睛看不见,希尔顿-巴伯只能通过耳朵来“驾驶”飞机,飞机的电脑语音合成器装置会报出高度、风速、航向方位、转弯角度等数据,他再根据这些导航数据进行操作。
栏目主编:周扬清 文字编辑:周扬清
11年前的184天,你还记得那一场世博会吗
2010年4月30日20时29分,上海黄浦江两岸,为世博怦然心动。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正在举行开幕式,场内彩旗挥舞、鼓乐震天。大屏幕上百花绽放、笑脸灿烂,舞台上少年儿童欢呼雀跃、各族青年载歌载舞;1867年巴黎世博会之际创作的《蓝色多瑙河》奏响,为上海世博会编配的《新上海协奏曲》弹起,历届世博会上展出过的新发明新产品一一呈现……黄浦江畔,五彩焰火腾空而起、辉映夜空……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东道主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时间对空间的倾诉,也是空间对时间的回答。
中国人首次提出举办世博会的设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4年,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的名著《盛世危言》出版,书中提到“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1902年,梁启超再度畅想,“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
100多年后,梦想终于落地生根。2010年的这个夜晚,时任中国国家主席***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2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相聚于此,这一刻,属于世界,属于中国,属于上海。
2010年世博会开幕之夜。新华社
2010年3月10日,工人在中国馆屋顶俯瞰即将完美亮相的世博会亚洲馆区。新华社
2010年3月2日,工人从施工中的世博文化中心观光廊走过。新华社。
上海与世博不谋而合
1851年5月1日,英国伦敦水晶宫打开大门,世博会由此开始。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预言家”,世博会的发展史,恰是一部人类发展理念史。
从早年诞生于欧洲、着重展示人类在机械和建筑方面的发展,到二战后反思科技带给人的影响,再到关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经历一个半世纪历程的世博会,其理念已从高碳发展升华到低碳发展。彼时的上海,经济连续增长,努力从“制造”向“创造”转换。谋求实现新一轮更高水平发展的上海,和进入人与文化、人与环境深层次思考的世博会,不谋而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应运而生。
至今难忘,上海世博会上,第一次呈现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五大洲28国87个城市或地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实践。伦敦“零碳馆”、西班牙马德里馆的“空气树”、沪上•生态家的“追光百叶”等案例,诠释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优秀的案例随后在各地区的实际工作中被借鉴。世博园内广泛使用的、“不砍一棵树”的卫生纸和长条凳等新材料新技术,很快进入寻常百姓家。甚至进入世博会本身也是一次科技的尝试——世博会门票成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RFID(电子标签)应用案例……
志愿者服务也是世博会留下的重要财富之一。在长达半年的办会期间,历经上海梅雨季节、高温考验,在入馆人数高达百万、排队候场长达10小时的极端拥挤状态下都没有出现事故,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志愿者的耐心疏导和有效协调。世博期间,有媒体把“90后”世博志愿者叫作“世博一代”,称这一代人具有世界眼光、文化包容心和责任意识。有学者认为,“这一代中国青年的成长,预示着中国未来全面崛起的群体担当”。
2010年5月12日,志愿者陈乔乔(左)在上海世博园过生日。 来自四川都江堰的陈乔乔在世博园区中国馆担任志愿者,当日是她的生日,17位一同来自都江堰的志愿者一起为她送上生日祝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陈乔乔许下生日愿望:祝福世博会圆满成功,希望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本报记者张海峰摄
2010年10月31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园区志愿者们在完成最后一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后,来到世博园中国馆前为游客送行。新华社。
展馆内新与奇的展示,紧扣展馆外转与变的拐点,园区内的探索和模拟,触摸园区外城市的脉动。人与物的见证,会与城的发展互为映照,当184天的盛会完美结束,闭幕式上,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致辞:这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博事业的成功!
世博精神成发展富矿
成功,在于这是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第一次创建城市最佳实践区。成功,也在于这是世博会第一次创立网上世博会,第一次为残疾人创设生命阳光馆……更令世界瞩目的是,相比当初的承诺“7000万”,最终上海世博会创造了730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总数和10月16日单日客流量103万这两项世博会新纪录。
这样的成绩,来源于背后的付出,不仅是简单的人力,更是上海这座城市细致入微的管理能力和随机应变的学习智慧。
上图:世博会倒计时100天之际拍摄的进入布展阶段的世博中国馆(2010年1月18日摄)。下图2008年12月17日。新华社发。
2010年5月29日上海世博会截止晚上19点,上海世博园入园人数为49.42万人,这是上海世博园开园以来参观客流首次突破40万逼近50万。殷立勤 摄
2010年5月13日上海世博会泰国馆门前许多人在排队。殷立勤 摄
2010年4月23日,游客在沙特阿拉伯馆外排队等待参观。新华社。
当发现有游客抱怨“儿童用园区厕所有些不便”,上百个儿童厕所快速诞生;天气入秋后,爱喝热水的中国人,让中国馆6套“热直饮水”应运而生;排队区的遮阳设施,在184天里,根据人流变化,从遮阳伞变成了少占地方的遮阳棚,根据天气变化又增添了电风扇和冷风机;供人休息的区域,也从提供小折叠凳,到变成长条椅……“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
这样的世博精神,成为城市后续发展的富矿。
在2010年秋天,大学生蔡彭菲以世博会志愿者“小白菜”的身份,第一次站在了紧邻世博会浦西片区的徐汇滨江。面对黄浦江,她有一丝讶异:她原先的印象里,黄浦江只与外滩有关。
也是在2010年秋天,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南外滩滨水区综合开发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
还是在2010年秋天,上海市政协委员年末视察中介绍,本市正考虑结合“十城千辆”“私人购车补贴试点”,支持公共交通应用新能源汽车,鼓励私人采购新能源汽车,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彼时,大家对新能源汽车感到新奇,但并不感到陌生,因为这一年,在上海,有1300余辆各类新能源车辆投入运行,累计行驶里程超过700万公里,载客运营1.25亿人次,开展了世界上新能源汽车“数量最多、品种最齐、规模最大、负荷最强”的示范运行,市民有的坐到过,有的也听说了。
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发生了:这一年,上海新建改建了40个上海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成2800余座厕所的设施设备和导向标志的完善;这一年,在上海的公交车站或者地铁站,即便只有两个人,也会自动排队……点点滴滴的变化,展示着全城对更美好生活的不断探索。
时空之变与城市更新
时间,会赋予事物什么样的变化?空间,会如实记录下人的何种努力?
11年后,蔡彭菲已成长为上海光启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个昔日连徐汇有滨江都不知道的孩子,毕业后却参与到徐汇滨江各项文化活动的策划中。
岸线长8.3公里的黄浦滨江,已经实现沿岸公共空间的贯通与开放——北起苏州河、南至日晖港,沿着滨江“三道”(慢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可一路畅行。
未来,沿着黄浦滨江将有近20个口袋公园与生态绿地,形成“时空花园•城市漫步”的滨江景观;结合周边地块开发,黄浦滨江将打造“立体城市”,滨江两岸将成为上海面向世界的“会客厅”。
曾在世博会上让大家感到新奇的新能源汽车也进入寻常百姓家。根据最新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上海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本地新能源汽车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而让2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7300多万参观者印象深刻的世博志愿者的爱称“小白菜”,已经成为上海人对志愿者亲切的统称。
时间,将一些事物改变,让一些事物成长,使一些事物扎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空间。
空间,升级城市的功能,展示城市的魅力,配置城市的资源,也于无声处提升了上海运营管理的功力。
2010年4月24日,上南一村居民宋明榴在上海世博园中国馆前展示自己写的书法条幅“家居世博会馆畔 身在浦江景园中”。当日,上海世博园迎来第四次试运行,邀请众多世博动迁居民“回家”看看。他们在领略世博园风光的同时,也寻找自己曾经的生活记忆。新华社。
2010年10月22日,新人高兴地在中国馆前合影留念。新华社
2010年3月31日,工人在搬运铺设在文化中心周围的草皮。新华社。
从“CBD”到“CAZ”
世博会筹办8年,上海没有一刻懈怠;举办184天,上海未有丝毫马虎;11年过去了,上海片刻未曾忘却。
世博会的溢出效应,源源不断,持续至今,不仅是园内有限空间对园外更大空间的溢出,也是从局部产业到整条产业链,进而到整个城市发展的溢出。
盛会落幕之际,在关于世博会的总结中提到,“要充分借鉴上海世博会先进理念,不断丰富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内涵,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扩大开放。要广泛吸收运用上海世博会成果,推动上海尽快走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路。要不断总结办博的成功经验,努力将其转化为城市运行和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努力推广世博党建的有效做法,不断提高上海党建科学化水平。”
以世博会为转折点,人们对城市定位的视野变了。
最新的规划不再强调人们熟悉的“中央商务区”(CBD)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词:“中央活动区”(CAZ)。根据规划,上海将打造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成为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载体。其中,中央活动区是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中山公园、北外滩、杨浦滨江等区域的连绵地区,面积约71平方公里,是作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从“CBD”到“CAZ”,概念变化意味着空间布局和功能的重构,传统单一功能的商务区将成为功能更综合的区域,更强调以人为本。
而“人”这个汉字,正是当初设计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时的最初原型。
2007年,卢浦大桥举办“记录历史,看世博进程”活动,200多位曾在江南造船厂和老工业基地工作过的老人来到卢浦大桥,登高看世博场馆建设。
世博与进博遥相呼应
在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吴建中博士看来,2010年的世博会与2018年开始举办的进博会遥相呼应。
1850年8月3日《北华捷报》在上海创刊,编者在发刊词中这样说道:“自由贸易,无论对伦敦还是对上海来说已经不是实验,而是现实……这座城市让那些远离家乡的外国人用不同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编者由此预言,“上海的命运决定了它将成为永久的世界商场”。160年后,这座城市通过举办世博会,连接世界;168年后,这座城市通过举办进博会,主动开放市场,让世界分享中国的市场机遇。进博会向世界展示的不只是一个公平和包容的“世界商场”,而是一个大国应有的胸怀和责任。
经历世博洗礼,上海办展的能力令世界瞩目。而办一届博览会除了要有严密的办展程序和规则,还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上海世博会不仅为进博会的成功举办积累了经验,而且城市开放的人文环境、便捷的生活设施以及一流的展示空间也为国际商贸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上海向世界展示了其对开放的自信和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世博会既已结束,又是开始”。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有“东方之冠”之称的中国馆在夜幕的映衬下显得光彩夺目。世博会开园后,中国馆最受中外游客欢迎。 本报记者张海峰摄来源:作者:沈轶伦
本文来自此夏、若空。投稿,不代表美啦巴巴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la8.com/1/4760.html